让语文课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殿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殿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
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 所以,只有还学生一个简约、激情、交流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命涌动、自然生成的课堂。

一、还学生激情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
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一个有激情的老师,才能展现给学生一
个“充满激情的我”,才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教学《乌
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猜关于乌鸦的谜语,激发了孩子兴趣,猜完谜语,老师顺势
导出课题。

由于猜谜语这样的形式孩子们喜欢,所以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极大
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如在教学《自己花是为别人看的》一课教学时,上课伊始,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了异
国风光,让学生去感受那里风光的奇特与奇丽,使课堂“课伊始,情已生”。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围绕一个“情”字。

老师通过煽情的语言、配乐的范读,把学生引入情景,以情激情,以
情引情,使课堂始终弥漫在浓浓的情中,创设“课行中,情依在”。

课后,同学们依然沉浸在
课堂浓浓的情中,这真是“课虽了,情未了”。

二、还学生简约的课堂
我们的语文课本承载着太多的人文积淀,小学每一堂课只有40分钟,怎样使学生在短短的
40分钟之内获得最大程度的语文学习,是我们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

于是,在课堂上,我抓
住“言语学习”,大胆删去了与语文关系不大内容,省下时间集中精力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
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的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与此同时,提升了学生
的精神境界,让语文教学变得简约起来。

首先,突出训练意识。

这种训练,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在学习过程中硬塞入一
些诸如扩词、造句、分段、归纳中心等内容,把阅读教学过程搞得支离破碎,而是深入挖掘
教材的训练点,设计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既要完善和丰富学
生的精神世界,又要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还要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形成三者
水乳交融的训练模式。

其次,简化教学形式。

阅读教学中则应训练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教会学生利用各种
方法概括文章内容,然后通过朗读重点段落、圈点勾画重点语句、品悟精彩片段、积累内化
语言,进行思维拓展。

阅读教学要有效率意识,不要在课堂上磨时间,提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做一些举举手、读读书、参与表表态的低智商的事情;课后做一些抄抄写写,不动脑筋
的作业,这些都造成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

不要每篇课文都从零开始,从字词句段篇开始,不肯遗漏一点。

应做到根据每课特点,选准一个侧重点,训练一种技能,培植一种情感,掌握一种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点石成金。

语文课堂应像魏书生校长的课那样,实实在在,返璞归真。

像于永正老师的课那样真实、扎实、朴实,真正落实“听说读写思”五项语文基本功,做到“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三、还学生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首先书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读中体会、感悟文章的内含。

在阅读文本情境中逐步使学生和作者实现心灵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同时实现智慧的启迪、知识的构建、能力的迁移;其次问题让学生自己提,读而能问,
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

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放飞学生,给他们
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即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提问,也可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

敢于
提问,是善于提问的前提和基础,是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学生由不敢开口
说到敢开口说话,既要经历一个心理反复冲突的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

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给每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人人参与的机会和人人提问、交流、辨析研讨的机会。

这些往往是构成激活课堂思维的
灵魂,构成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发展的关键。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话
的源泉,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氛围。

教师要善于诱导,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放手
让学生大胆想象,说自己最想说的话。

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利用课堂尽有的教学资源,比如
课本、课文、插图、教具、学具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会,会中创。

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想讲就讲,学生说才能体现个性化。

只有将交际
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四人小组式、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课堂,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让我们的语文课激情飞扬,
让我们的语文课简约高效,让我们的语文课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殿堂,这才是我们每个语文
教师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