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赍发(jī)赏赉.(lài)央浼.(měi)明火执杖
B.悖.谬(bèi)提.防(dī)水蒸汽.世外桃源.
C.辖.制(xiá) 擂.鼓(léi)炮仗.薄.雾(bó)
D.荫.庇(yīn)饼铛.(chēnɡ)墙角.明玛.标价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
....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②故宫博物院在院庆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连日来,人们纷至沓来
....,故宫可谓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③世界上很少有一蹴而就
....的事,大多数事情都要经过不断的尝试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坦然面对尝试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

④岁末钱荒,互联网巨头们却于12月下旬相继推出理财产品,使资金分流,这对于资金紧张
的银行市场简直是釜底抽薪
....。

⑤省公安厅纪检委工作人员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虎傅翼
....,私自给黑社会头目办理省公安厅特邀监督员证,性质极其恶劣。

⑥实施“阶梯电价”本应是大快人心
....的改革之举,可问卷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项改革,所以改革还应慎重。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缓解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B.学生时代的诸多梦想,最终都会被时光磨蚀成供一套房、买一辆车、养好一个孩子。

不管你是否愿意,现实就是如此。

C.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不应轻易让还未成年的孩子过早离开自己,否则,过早地离开会使他们的心理、性格受到不良影响。

D.大量事实证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人们往往喜欢长盛不衰的事物,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
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光彩照人,可一入夏便落英缤纷;夏日,荷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天,
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苍凉;秋天,菊花锦簇,热烈奔放,但当寒风劲吹之际,
由此可见,世上再美的事物也不会是永恒的。

①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呢?
②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呢?
③红梅傲霜斗雪,独占了严冬的俏枝。

④只好让位于傲霜斗雪的红梅。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连接
②都督阎公之雅望. 望:声望
B.⎩⎪⎨⎪⎧①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
②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躬:亲自
C.⎩⎪⎨⎪⎧①访风景于崇.阿 崇:高大的
②披.绣闼,俯雕甍 披:开
D.⎩⎪⎨⎪⎧①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区:地区
②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走向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B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舛:乖违,不顺
C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沮:沮丧
D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致:到达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小知不及大知
B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C .抚孤松而盘桓
D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木欣欣以.向荣 奉宣室以.何年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门虽设而.常关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彼且.奚适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
..之情话B.怀良辰
..以孤往
C.众人
..,高朋满座
..匹之,不亦悲乎D.千里逢迎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园日.涉以成趣②眄庭柯以怡.颜
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徐孺下.陈蕃之榻
⑤而后乃今将图南.⑥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⑦雄州雾.列⑧四美.具,二难并
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B.①⑦/②/③/④⑥/⑧/⑤
C.①③⑤⑦/②⑧/④⑥D.①③/②⑧/⑥⑦/④/⑤
1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彼且恶乎待哉
D.孟学士之词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4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
庄锡华
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

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

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

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现实的不满有关。

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

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

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

”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

什么人他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愿意飞到
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他的行动。

”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一个允许心灵憩息的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

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

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

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

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

面对这位有着卓越文学成就而际遇坎坷的作家,总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感情涟漪。

超思维的强制,终于不能“晾干”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致”,笔者也因此获得了评论的自由,可以将由观照沈从文而生的怅惘转化为对一个杰出艺术家命运的历史沉思。

我相信,既然他那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能够刻画出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那么对他的新的解读,便用不着非借助艰深的思辨、袭用辩解开脱的俗套不可,甚至可以不必理会岁月曾经泼洒在艺术家身上的污浊。

(摘自《文艺评论》,有改动)
12.下列阐述不属于沈从文文学思想范畴的一项是( )
A.一部伟大的作品,要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对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未来光明的向往。

B.文学作者必须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他的理想与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不尽相同。

C.文学以生活为根据,但又离不开想象,它可以自由驰骋,任意飞翔,其感情以一切自然与生活现象为依托。

D.文学是极富自由性的,利用文学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人,其行动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所拘束,而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

13.下列对沈从文文学作品特点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且始终保持着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

B.关注抽象的人性,同时又对中国现实不满,因此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C.在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中,显得特立独行,与新月派、京派文学处于一种和而不同的状态。

D.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是由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刻画出来的,并没有借助艰深的思辨。

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文学思想能够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与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不同。

B.沈从文认为,尽管文学作者与社会改革者及思想家不同,但他与他们往往有着相同的理想、热忱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C.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这跟他来自社会底层、目睹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关。

D.文学是允许心灵憩息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在时局动荡、民生艰难的情况下,它成了文学家的避难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4~7题。

白菜玫瑰
陈麒凌
“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悦。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菜?”
“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

”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

”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

”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拿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
“好靓啊。

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

”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

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

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
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

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

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

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

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
“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
“阿嬷很好啊。


“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


“哦。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

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

“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

”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有男朋友啊?”
“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

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方。

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

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

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

”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
“好呀。

”阿嬷应得很清楚。

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

“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

”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

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

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


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


关于白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

“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


“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


“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


“那你想怎样?”
“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


“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
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

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

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

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

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

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

“阿嬷。

”莹扶住老人的肩。

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


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


阿峰还是走了。

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

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

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

“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
“猪肉、白菜,嗯,玫瑰花。


“嘻嘻,对了一半。

”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
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

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给你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


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赡养老人的故事,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生活和精神的关注,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的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

B.大伯和三姑没有真正尽到赡养义务,文章借此委婉地批评了社会上子女逃避赡养责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C.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既忠于爱情又孝敬老人的新时代女孩形象,具有弘扬中华美德的作用。

D.莹放弃自己的爱情而选择亲情,阿嬷选择面对孤寂而让莹追求爱情,小说塑造了祖孙二人坚守传统美德的鲜明形象,具有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意义。

16.请简要概括莹的形象特点。

(6分)
17.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题。

(9分)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

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里称之。

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

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

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

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

辟君部庐陵从事。

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

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

”亮以尘尾掩口而笑。

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

”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

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

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

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

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

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

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

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③,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然,仗正顺而已。

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

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

”君清蹈衡门④,则令闻孔昭⑤;振缨公朝⑥,则德音⑦允集。

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

②远量:大量。

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

④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

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

⑥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

⑦德音:道德声誉。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是名冠.州里冠:位居第一
B.时亮崇.修学校崇:重视
C.君在朝隤.然隤:安顺
D.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示:告诉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B.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C.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D.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

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

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因而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21.翻译下面句子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分)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去蜀①
杜甫
五载客蜀郡②,一年居梓州。

如何③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①这首诗当作于永泰元年。

这年4月,诗人的朋友严武病逝;5月,诗人离蜀。

②蜀郡,即成都。

③如何,犹岂料。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诗人回顾五年流寓之足迹,万千感怀尽在其中。

B.颔联写关塞险阻不能北返长安,只好远游潇湘,可见离蜀之不得已。

C.第五句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已黄发满头,表明身衰体弱至极。

D.“随白欧”,即与鸥鸟相随隐居湖山。

此句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同。

23.明人王嗣奭评此诗“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请结合此句对尾联作简要分析。

(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结语乃失意中自宽之词”的含意,即指诗歌的尾联是诗人在人生失意中自我宽慰的话。

然后我们需要判断尾联的情感是失意还是自我宽解。

尾联字面意思是: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政大臣支撑,自己就不必泪水长流了。

显然从字面意思看此联为自宽之词。

但结合此时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可知此联实为反语。

由颔联“如何关塞阻”可知,此时社会动荡不安,尾联“安危大臣在”,实为对大臣们承担不起匡扶社稷的重任的不满,而“何必泪长流”,则饱含诗人得不到重用,理想难酬的失意之情。

答案:尾联看似自我解脱自我宽解,实则是位卑忧国理想难酬的失意之语。

尾联字面上说的是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政大臣支撑,自己不必为此泪水长流。

实则是在说,这些当政大臣承担不起国家安危大计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忧心流泪。

24.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6分)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1).《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3).《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表达(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界人士都在热议。

采访的记者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倍增,书店里莫言的著作被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也竞相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面对这些情景,莫言淡定地说:“我只希望尽快从喧嚣中摆脱出来,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精心校对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