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论选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2:《典论论文》中认为文章的价值有几个层面?
两个层面:一是社会意义层面,二是个体生命层面。 前一层面,他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即文章是关 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 后一层面,他从个体生命角度看待文学价值,认为文章 是“不朽之盛事”,从事文章写作的人不借助史家的言 辞和高官的权势,照样可以流传后世,实现“不朽”;这 就把文学提高到与事业、功名并列的地位:对于个体生 命而言,文学甚至具有更高的价值。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 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把西方 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 研究哲学与美学, 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继而攻词曲戏剧, 后又治史学、古文 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他平生学无专师, 自辟户牖, 成就卓越, 贡献突出, 在教育、哲学、 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为中华 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问题5:《题画》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哪几个特点?
1、艺术创作过程为三个阶段:先是观察,次是凝 思,最后是落笔。 2、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艺术创作取决于作者的才智和审美境界。
人间词话(节选)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 嘉兴市海宁)人 。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 学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译文】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 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 以义为实的。
问题4:《与元九书》运用比喻重在阐述怎样的文学 思想?
形象地说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内容是诗歌 的根本,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只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才 能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古代文论选段
毛诗序(节选)
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 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 《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 中每篇的题解, 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 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
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毛诗序》具有特殊意义。《毛诗序》对诗歌的性质、内 容、分类、审美特征、表现方法、社会作用等等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明晰的阐 述。
【译文】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 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好的集会寄 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 都,汉朝的妾媵辞别宫廷,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 飞去的蓬蒿;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在 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 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 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 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 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 情怀? 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 恨。”
【译文】诗, 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 涵 蓄在心里则为情感意志, 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 诗。情感在心里激荡, 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 用 语言还表达不尽, 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和继续它, 咨嗟叹息还不尽情, 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 歌唱仍 感不满足, 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问题1:《毛诗序》是如何认识诗歌本质的? 具有 什么意义?
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情志统一, 即诗歌既可以 言志,又可以抒情。
突破了前人“诗言志”的传统,更加全面地概括 了诗歌的本质特征。
典论·论文(节选)
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 关于国家 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典论·论文》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 标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 强调"审己度人", 对 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四科八体"的文体说,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 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他的《典论论文》提出了下列有关文学 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 作家修养和作品风格, 不 同文体特点、标准, 文学批评应有正确态度。
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 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 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 不假 良史之辞, 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
【译文】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 是可 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 间的限制, 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 二者都终止 于一定的期限, 不能像文章那样永久流传, 没有穷 期。因此, 古代的作者, 投身于写作, 把自己的思想 意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 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辞, 也 不必托高官的权势, 而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问题3:《诗品序》从哪几个方面阐释“怨”的来源?
1、自然景物方面; 2.个人际遇方面。
白居易《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772年-846年),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 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 俗,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题画(节选)
郑燮(1693-1765), 字克柔, 号理庵, 又号板桥, 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祖籍苏州。"扬州八怪 "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 自称"四时不谢之 兰, 百节长青之竹, 万古不败之石, 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 世称"三绝", 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 人画家。
诗品序(节选)
钟嵘(约468-约518),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 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 魏晋名 门"颍川钟氏"之后。
在《诗品》中, 钟嵘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 谐, 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 反对用典, 提 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 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 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 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故 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毛诗序》实际上是文学批评上的真知灼见与谬误保守主张的矛盾混合体, 而 无论是堪称卓越的情感阐发, 还是落后错误的以志反情, 都对后世诗论有深远影响。
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 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 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 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 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 画云乎哉!
译文: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 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 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 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 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 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画出的竹子忽然又
译文: 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如果有
问题6:王国维引用的三句诗词分别描述了成大事业 大学问的哪一种阶段?
1、立志,要志存高远,耐住寂寞;(知) 2、追求,要执着坚守,无怨无悔;(行) 3.实现,才豁然开朗,顿悟真谛。(得)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 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 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 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第三境界也。此等语 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 欧诸公所不许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