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验光仪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次单眼红绿平衡
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红绿滤色片(显示红绿视标的调整) 绿—红—绿,判断两边的视标是否同样清晰 红>绿,加-0.25D;红<绿,加+0.25D(显示红绿的加 和减镜片) 重复至最低负镜或最高正镜红绿视标同等清晰
5
3
2
5
4
9
4
9
3
2
初次单眼红绿平衡
红绿平衡测试的原理
综合验光仪的构造
辅助镜片
jackson交叉圆柱镜: ±0.25D,手轮、负柱 镜和正柱镜的轴向互相 垂直,可以翻转互换。
Risley旋转棱镜:底和 度数的调整
综合验光仪作主觉验光
目的:
最佳视力 最舒适用眼 最持久阅读
准备:
患者舒适的位置 接触部位的消毒 水平调整 瞳距调整 顶点距离调整 多镜倾斜的调整 视标
Von Grafe技术测定远垂直隐斜
以每秒2△的速度移动BU棱镜(往BD的方向)直至患者 报告两个视标水平成一直线,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 方向。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至患者报告视标位置变 为左上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在水平 方向上重复对齐成直线,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小于2△,取测量平 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果测量结果相差大于2△,重复测 量。 记录方法:DVP(远垂直隐斜)ortho(正位) DVP2△右上隐斜 正常值:正位
精确阶段 终结阶段
综合验光仪简述
综合验光仪又称验光组合镜,是将各种试戴镜片组 合在一起,使验光师操作时更方便。 Phoropter由两字组成:phoro+optomertet, phoro的意思是肌肉测量,optometer的意思是验 光,所以综合验光仪不仅能用于验光,还能用于隐 斜等视功能的测量。
综合验光仪的优缺点
优点:
患者的舒适度提高 镜片有保护滑盖,不易变脏 准确的柱镜轴向 较小的额外误差
缺点:
无法用镜片测度计测量镜片的后顶点度 患者的头位偏斜会引起柱镜轴位的偏斜
综合验光仪的构造
综合验光仪的构造
调整部件:
瞳距(远、近) 水平调整 顶点距离调整 多镜倾斜调整
常规验光的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 精确阶段 终结阶段
对初始阶段获得的资料进行检验, 主要使用的设备为综合验光仪。
在该阶段强调患者对验光的细微 变化的主观反应,又称主觉验光。 只有综合验光仪使该阶段的工作 成为可能。
常规验光的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
包括双眼平衡和试镜架测试,总 结阶段并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或测 量技能,而是一种经验和科学的 判断。
镜片的调控:
球镜(范围+20—-20D、粗调+/-3.00D和微调+/-0.25D) 负柱镜(轴向5度一档和度数0—6.00D,0.25D一档)
综合验光仪的构造
附属镜片:
O;开放位,无镜片 OC:遮盖位 R:检影用镜孔,含+1. 50D或 +2.00D镜片,抵消20或67厘米检影 的工作距离。 ±0.50D: ±0.50D交叉圆柱镜 PH:针孔镜 RL:红色滤光片 RMH/VMH(Maddox rod):水平/ 垂直马氏杆 P(Polaroid):偏振片 10I:底朝内10棱镜度 6U:底朝上6棱镜度 +0.12:0.125DS镜片,用于微调
Von Grafe技术测定近水平隐斜
以每秒2△的速度移动BI棱镜(往BO的方向)直至患者报 告两排视标垂直对齐,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至患者报告视标位置变为左上 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排视标在垂直重复对 齐,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结果相差小于3△,取测量平均 值作为最终结果,如果测量结果相差大于3△,重复测量。 记录方法:NLP(近水平隐斜)ortho(正位 NLP2△exo 正常值:3△XP(外隐斜)(±3△),老视者8△XP (外隐斜)(±3△)
双眼MPMVA
双眼雾视 双眼同步逐步增加-0.25D球镜至终点 终点的判断 红绿平衡 更小更黑 20/20视力
散光表的应用
目的: 初步判断散光的轴向 和度数 准备: 充分雾视,确定两根 焦线位于视网膜的前方, 雾视量为估计散光的一半 以上
散光表的应用
步骤:
指导患者看时钟面型的放射状的 散光表 找出散光表中线条最黑的方向, 说明与黑线垂直方向的子午线接 近视网膜散光轴与黑线垂直: 30*钟点数(如1—7方向线最黑, 轴向为1*30=30) 逐步增加-0.25D散光至各方向线 条均匀一致(显示各向线条一致 的散光表) 运用散光表初步判断散光后雾视 行单眼MPMVA,然后行交叉柱 镜检查,后步骤同前。
双眼平衡
目的:双眼调节刺激的平 衡,使双眼有清晰而舒适 的视力;将调节反应降至 零 步骤: 双眼去遮盖 双眼雾视至双眼视力降至 0.8或以下(加+0.75D) 选择上一步骤所测视力的 上一行视标
双眼平衡
右眼前3个棱镜度BU棱 镜,左眼前3个棱镜度BD 棱镜 告知患者他会看到两行 视标 比较上下两行视标的清 晰度,上(左)下(右) 在较清晰的一行前加 +0.25D 重复使上下两行视标同 样清晰,如不能达到上下 行同样清晰,则支配眼保 留最清晰的视力
用Von Grafe技术测隐斜
步骤:
患者睁开双眼,询问患者看到 几个视标,及视标之间的位置 关系,应看到两个视标,一个 位于右上,一个位于左下。 如果患者只看到一个视标,检 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标超出 视野范围,如视标超出视野, 适当减小棱镜度数。如视标位 于左上和右下,增加BI棱镜的 度数直至视标变为右上和左下。
用Von Grafe技术测隐斜
Von Grafe技术测定远水平隐 斜 目的:在打开融合的情况下确 定远距的双眼相对的水平视 轴位置。 设备:综合验光仪、投影视 力 视标:最好矫正视标的上1-2行 右眼前12△BI,为测量棱镜; 左眼前6△BU,为分离棱镜。
交叉圆柱镜确定柱镜的轴向和度数
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
标或蜂窝视标交叉圆
柱镜,黑色点(红点) 代表负柱镜的轴位, 白色点代表正柱镜的 轴位。翻转手轮能翻
转正负柱镜的位置。
交叉圆柱镜确定柱镜的轴向和度数
散光轴位的调整 手轮和柱镜轴向一致 翻转交叉柱镜询问哪边视标更清 晰或同样清晰“跟着红点走”, 向清晰的一边的红点调整轴向重 复翻转交叉柱镜两边视标同样清 晰 散光度数的调整 红点或白点和散光轴向一致 翻转交叉柱镜询问哪边视标更清 晰或同样清晰,红>白,加0.25D柱镜;红<白,减-0.25D 柱镜,柱镜每加-0.50D,球镜加 +0.25D 重复至翻转交叉柱镜两边视标同 样清晰
设备:
综合验光仪 投影视力表
步骤
初次单眼MPMVA 初次单眼红绿平衡 交叉圆柱镜确定柱镜的轴向和度数 再次单眼MPMVA 双眼平衡 双眼MPMVA
初次单眼MPMVA
初始度数的确定:电脑验 光或检影 先右眼后左眼 充分雾视(到视力在0.5— 0.6左右,约加+1.00D) 微调,一般增加-0.25D会 提高一行视力 鼓励患者阅读更小的视标 “看起来更好”并不是充 分的判断,“更清晰”
综合验光仪的应用
概述
验光的光学目的是为了使位于无穷远的物体通过被检眼前 的矫正镜片在视网膜上产生共轭点。 但验光是为人而验,而不是为了眼球而验,所以验光要达 到三个目的:1)清晰的视力;2)舒适的用眼;3)持久 阅读。 验光师要通过验光过程为患者找到合适的镜片,将三个验 光的目的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用Von Grafe技术测隐斜
如果上一步骤中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小于3△,取测量平 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如果测量结果相差大于3△,重复测 量。 记录方法:DLP(远水平隐斜)ortho(正位) DLP2△exo 正常值:1△XP(外隐斜)(±3△)1△EP(内隐斜) (±3△)
Von Grafe技术测定远垂直隐斜
Von Grafe技术测定近水平隐斜
目的:在打开融合的情况下确定近距的双眼相对的水平视
轴位置。
设备:综合验光仪、近视力杆、近视力表(有20/30的横排
和竖排视标)
准备:
近矫正处方(非老视者用远用处方) 近用瞳距 视标:竖排视标,约20/30,良好照明,40厘米近距。 右眼前12△BI,为测量棱镜;左眼前6△BU,为分离棱镜。 调整棱镜时,嘱患者闭眼。
用Von Grafe技术测隐斜
患者注视下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患者要注 意到上方的视标,你会移动上方的视标,使其向下方的视 标水平靠近直至两视标在垂直上对齐成直线。 以每秒2△的速度移动BI棱镜(往BO的方向)直至患者报 告两个视标垂直成一直线,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 向。沿同一方向继续移动棱镜,至患者报告视标位置变为 左上和右下,往相反方向移动棱镜直至两个视标在垂直上 重复对齐成直线,记住此时棱镜的度数和底的方向。
Von Grafe技术测定近垂直隐斜
目的:在打开融合的情况下确定近距的双眼相对的垂直
视轴位置。
设备:综合验光仪、近视力杆、近视力表(有20/30的横
排和竖排视标)
目的:在打开融合的情况下确定远距的双眼相对的垂
直视轴位置。
设备:综合验光仪、投影视力表,单个视标 准备:
远矫正处方 远用瞳距 视标:最好矫正视标的上1-2行 右眼前12△BI,为分离棱镜,左眼前6△BU,为测量棱镜。
Von Grafe技术测定远垂直隐斜
步骤:
患者睁开双眼,询问患者看到几个视标,及视标之间的位 置关系,应看到两个视标,一个位于右上,一个位于左下。 如果患者只看到一个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标超 出视野范围,如视标超出视野,适当减小棱镜度数。如视 标位于左上和右下,增加BI棱镜的度数直至视标变为右上 和左下。 患者注视右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患者要注 意到左边的视标,你会移动左边的视标,使其向右边的视 标垂直靠近直至两视标在水平上对齐成直线。
Von Grafe技术测定近水平隐斜
步骤:
患者睁开双眼,询问患者看到几排视标,及视标之间 的位置关系,应看到两排视标,一排位于右上,一排位于 左下。 如果患者只看到一排视标,检查是否有单眼遮盖或视 标超出视野范围,如视标超出视野,适当减小棱镜度数。 如视标位于左上和右下,增加BI棱镜的度数直至视标变为 右上和左下。 患者注视下方的视标,并保持视标的清晰。告诉患者 要注意到上方的视标,你会移动上方的视标,使其向下方 的视标水平靠近直至两排视标在垂直上对齐。
再次单眼MPMVA
雾视,加约+1.00D,视力约在0.5—0.6 微调,逐步增加-0.25D球镜镜片,每增加一次视力提高一 行 鼓励患者阅读下一行视标 再次单眼MPMVA的终点判断 红绿平衡 更小更黑(如加-0.25D后视标有变小变黑,说明有过桥, 减去-0.25D,至终点) 20/20视力
常规验光的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 精确阶段 终结阶段
验光师收集患者眼部屈光状态的基 本资料,并根据资料预测验光可能 的结果。 这些资料包括:1)病史、常规眼 部检查、全身一般情况、患者阅读 习惯的视功能要求等;2)角膜曲 率计检查;3)检影或电脑验光;4) 原有镜片的镜度计测量。 检影验光是该阶段的重点,综合验 光仪在该阶段给验光师提供了很大 的方便,它能迅速而便捷地调控镜 片。
从物体发出的白光能聚焦于视网膜上时,黄色光(555nm)聚 焦于视网膜上,绿色光(500nm)和红色光(610nm)分别聚焦于 视网膜前后,红颜色视标和绿颜色视标看起来同样清晰。 如果在眼前加一片+0.25D的镜片,焦点前移,红光焦点位于视网 膜上,红视标更清晰,表示要加负镜度数; 在眼前加一片-0.25D镜片,焦点后移,绿光焦点位于视网膜上, 绿色视标看起来更清晰,表示要加正镜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