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承智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承智班化学第2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物质或微粒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熔点:H2O<I2<SiO2<KCl
B. 粒子半径:K+>Na+>Mg2+>Al3+
C。
酸性:H2SO4>HClO4>H3PO4>H2SiO3
D. 稳定性:H2O<NH3<PH3<SiH4
2.已知H2A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A)+c(HA—)+c(A2—)=0。
100mol/L的H2A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a2(H2A)的数量级为10—5
B。
NaHA溶液中:c(H+)>c(OH—)
C. M点由水电离出的c(H+)〉N点由水电离出的c(H+)
D. pH=7的溶液中:c(Na+)〉2c(A2—)
3.将15。
6g Na2O2和5.4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
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
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6。
72L的气体
B.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 最终得到7。
8g的沉淀
D。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
5mol·L—1
4.有以下六种饱和溶液①CaCl2;②Ca(OH)2;③Na2SiO3;④Na2CO3;⑤NaAlO2;⑥NH3和NaCl,分别持续通入CO2,最终不会得到沉淀或析出晶体的是()
A. ①② B。
③⑤ C。
①⑥ D. ④⑥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Fe 2O 3+6H +
=2Fe 3+
+3H 2O
B.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
4NH +OH —=NH 3↑+H 2O C. 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Cu 2++H 2S=CuS↓+2H +
D. FeBr 2溶液中通入过量Cl 2:2Fe 2+
+2Br —
+2Cl 2=2Fe 3+
+Br 2+4Cl —
6.已知H 2C 2O 4 是二元弱酸,室温下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KOH 溶液,所得溶液中H 2C 2O 4、HC 2O 4-、C 2O 42-的组成百分率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H=4。
27 的溶液中:c (K +
)+c(H +
)=c(OH -)+3c (C 2O 42—
) B 。
反应HC 2O 4-+H 2O
H 2C 2O 4+OH -的平衡常数为10
—4.27
C 。
向溶液中加入KOH 溶液将pH 由1.3 调至4.27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D. pH=2。
5 的溶液中:c(H +
)+2c(H 2C 2O 4)=c (OH —
)+c (C 2O 42—
)
7.已知在酸性介质中,MnSO 4 与(NH 4)2S 2O 8(过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反应:Mn 2+
+S 2O 82-→MnO 4—
+SO 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因消耗溶液中的H +
反应后溶液pH 增大 B 。
氧化性:S 2O 82-〉MnO 4—
C. 该反应中酸性介质可以为盐酸
D 。
0.1mol 氧化剂参加反应,转移电子0.5 mol
8.甲、乙、丙、丁分别为A 、B 、C 、D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已知0。
1mol·L -1
甲、丙、丁溶液的pH 与A 、C 、D 的原子序数关系如图所示(lg2=0。
3),且常温下甲、丙、丁均可与乙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原子半径:A<B<C 〈D
B. A 、B 分别与D 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 。
B 、C 的简单离子都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D 。
乙在浓氨水中能溶解
9.现有CuO 、FeO 、Fe 2O 3、Fe 3O 4组成的混合物m g ,向其中加入0.2L2mol/L 硫酸,恰好完全溶解,若m g 该混合物在过量CO 气流中加热充分反应,则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A. (m —3.2)g B 。
(m-6.4)g C 。
(m —9。
6)g D 。
无法计算 10.下列哪一个实验,不仅产生气体,而且最终一定能产生白色沉淀( ) A. 将少量的Na 投入到Ca (HCO 3)2溶液中 B 。
将过量的Na 2O 2投入到FeSO 4溶液中 C 。
将过量的Na 投入到KAl(SO 4)2溶液中 D. 将少量的Mg 投入到NaOH 溶液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向Al 2(SO 4)3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 )2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③向含有BaCl 2和Na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向CaCl 2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⑤101kPa、150℃时,agCO 和H 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 2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Na 2O 2增重ag
⑥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刚玉(主要成分是Al 2O 3) 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⑦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⑧22.4L 的CO 气体和28gN 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A 。
①②④⑥⑧ B. ③④⑤ C。
①⑤⑥⑦ D。
③⑤⑦
12.常温下,浓度均为0.10mol·L -1
、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lg 0V V 的变化如
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OH 的电离程度:c 点大于d 点
B. ROH 溶液由a 点到b 点时, ()()()c R c ROH c H +
+
⋅变大
C 。
pH=10时,MOH 和ROH 溶液中,c (M +)>c (R +
)
D. lg 0V
V =2时,MOH 和ROH 两种溶液中,水电离的c (OH -
)的比值是1:10
13.往200mLFeCl 3溶液中通入4.48L 标难状况下的H 2S 气体后(气体完全反应),再加入过量的Fe 粉,反应停止后,测得溶液中含有1.2mol 金属阳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H 2S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
+H 2S=Fe 2+
+S↓+2H +
B 。
若将加入Fe 粉后溶液中的1.2mol 金属阳离子完全氧化,需要通入Cl 213.44L
C. 若将上述4.48L 标准状况下的H 2S 换成0。
2molNa 2S ,加入过量的Fe 粉后溶液中也能得到1。
2mol 金属阳离子 D 。
将原FeCl 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的质量为64g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
B C 。
C D. D
15.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5H 10O 2,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也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则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
A 。
8种 B. 9种 C. 10种 D 。
11种 1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2Cl 2+Fe 2+
+2Br -=4Cl -+Fe 3+
+Br 2 B. 向CuSO 4溶波中加入Na 2O 2: 2Na 2O 2+2Cu 2+
+2H 2O=4Na +
+2Cu(OH )2↓+O 2↑ C. 向Na 2SiO 3溶液中通入过量SO 2: SiO 32-+SO 2+2H +
=H 2SiO 3↓+SO 32- D 。
向稀HNO 3中滴加Na 2SO 3溶液:SO 32—
+2H’=SO 2↑+H 2O
1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和族序数均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Z处于同一周期,Z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B. 原子半径: r(Y)〈r(Z)
C。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 W的气态氢化物与W的最高价含氧酸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反应
18.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12的Ba(OH)2溶液和pH=12的Na2CO3溶液中,水电离的c(OH-)相等
B。
常温下将醋酸钠、盐酸两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后溶液中:c(Na+)〉c(Cl-)>c(CH3COOH)
C. 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HCO3、②NH4HSO4、③NH4Fe(SO4)2、④NH3•H2O三种溶液中NH4+的浓度:②〉③〉
①〉④
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aq)与NaCl(aq)中离子总数:N前〉N后
19.某温度下,w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反应,固体质量增加wg.在①H2;②CO;
③CO和H2 的混合物④HCHO;⑤CH3COOH;⑥HO—CH2-CH2-OH中,符合题意的是
A。
均不符合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④⑤ D。
全部符合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产生沉淀,此沉淀是BaSO3
B。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
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溶解
D. 在Fe(OH)3 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红褐色胶体变为棕黄色溶液
二、推断题
21.氰基烯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快速聚合为,从而具有胶黏性,某种氰基丙烯酸酯(H)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A的相对分子量为58,氧元素质量分数为0. 27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单峰;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F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由G生成H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4)由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A的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M和2molN,发生反应:M(g)+2N(g)3Q(g)+2R(s),△H <0,达到平衡时生成了1.8 molQ
(1)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反应从逆反应方向开始,Q和R按一定的物质的量作为起始反应物质,达到平衡时Q仍为1.8mol。
则R的起始物质的量n(R)应满足的条件是:n(R)_________mol。
(2)若升高平衡体系温度,当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两次平衡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未发生改变,试解释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将容器改为容积可变的容器,在一定温度和常压下,建立上述平衡之后,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1,现持续增大压强。
①当压强为原来的1。
5倍时,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 mol·L-1,测得m=1。
5a;
②当压强为原来的10倍时,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n mol·L-1,测得n>10a;
试解释形成这种结果的可能的原因:
①1。
5倍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0倍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BCCAC ABCBA DDDCB BACDC
21.丙酮醛基氧化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CH3OH + H2O CH3CH2CHO
22. n(R)>0。
8 当升高到一定温度以后,R渐渐转化为气态气体物质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增大压强不改变平衡状态 N渐渐转化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