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散热器片数计算方法

散热器片数计算方法

散热器片数计算方法(精确计算)散热器(俗称暖气片),是将热媒(热水或蒸汽)的热量传导到室内的一种末端采暖设备,已成为冬季采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散热器计算是确定供暖房间所需散热器的面积和片数。

一、散热器片数计算公式(1)已知散热器传热系数K 和单片散热器面积F散热器片数n 的计算公式如下:[1]式中,Q 为房间的供暖热负荷,W ;K 为散热器传热系数,W/(㎡·℃);F 为单片散热器面积,㎡/片;Δt 为散热器传热温差,℃;β、β、β、β依次为散热器的安装长度修正系数、支管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安装形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

散热器的传热温差计算如下:Δt=t – t 式中,t 为散热器里热媒(热水或蒸汽)的平均温度(热媒为热水时,等于供/回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 为供暖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为18℃。

以95/70℃的热水热媒为例,Δt=64.5℃:1234pj npj n(2)已知单片散热器的散热量计算公式ΔQ散热器片数n 的计算公式如下:[2]式中,ΔQ 为单片散热器散热量,W/片。

式中,A 、b 为又实验确定的系数,可要求厂家提供。

以椭四柱813型为例,ΔQ=0.657Δt 。

二、散热器修正系数β、β、β、β[2]表安装长度修正系数β表 支管连接方式修正系数β表 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 1.3061234123表 进入散热器的流量修正系数β注:1)流量增加倍数 = 25 /(供水温度 - 回水温度);2)当散热器进出口水温为25℃时的流量,亦称标准流量,上表中流量增加倍数为1 。

三、房间层数位置修正此外,对多层住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一般多发生上层热下层冷的现象,故在计算散热器片数时,建议在总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将房间热负荷做上层减、下层加的调整,调整百分数一般为5% ~15%,见下表。

表 散热器片数调整百分表(%)四、散热器片数近似问题散热器的片数或长度,应按以下原则取舍:(《09 技术措施》2.3.3条)[3]1)双管系统:热量尾数不超过所需散热量的5%时可舍去,大于或等于5%时应进位;2)单管系统:上游(1/3)、中间(1/3)及下游(1/3)散热器数量计算尾数分别不超过所需散热量的7.5%、5%及2.5%时可舍去,反之应进位;3)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粗柱型(包括柱翼型):20片细柱型:25片长翼型:7片4举例:某双管系统计算片数为19 .5片,则尾数占比例为0. 5/ 1 9.5 = 0.026 < 5% ,所以尾数应舍去,取19 片。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S = 0.86W/(△T*a))(平方米)式中△T——散热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Ta)之差(℃);a——传导系数,是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空气流速决定的。

a的值可以表示为:A = Nu*λ/L式中λ——热电导率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决定;L——散热器海拔高度();Nu——空气流速系数。

Nu值由下式决定Nu = 0.664* [(V/V1)^(1/2)]*[Pr^(1/3)]式中 V——动黏性系数,是空气的物理性质;V1——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Pr——参数(见表1)。

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方法一,各热参数定义:Rja———总热阻,℃/W;Rjc———器件的内热阻,℃/W;Rcs———器件与散热器界面间的界面热阻,℃/W;Rsa———散热器热阻,℃/W;Tj———发热源器件内结温度,℃;Tc———发热源器件表面壳温度,℃;Ts———散热器温度,℃;Ta———环境温度,℃;Pc———器件使用功率,W;ΔTsa ———散热器温升,℃;二,散热器选择:Rsa =(Tj-Ta)/Pc - Rjc -Rcs式中:Rsa(散热器热阻)是选择散热器的主要依据。

Tj 和Rjc 是发热源器件提供的参数,Pc 是设计要求的参数,Rcs 可从热设计专业书籍中查表,或采用Rcs=截面接触材料厚度/(接触面积X 接触材料导热系数)。

(1)计算总热阻Rja:Rja= (Tjmax-Ta)/Pc(2)计算散热器热阻Rsa 或温升ΔTsa:Rsa = Rja-Rtj-RtcΔTsa=Rsa×Pc(3)确定散热器按照散热器的工作条件(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根据Rsa 或ΔTsa和Pc 选择散热器,查所选散热器的散热曲线(Rsa 曲线或ΔTsa 线),曲线上查出的值小于计算值时,就找到了合适的热阻散热器及其对应的风速,根据风速流经散热器截面核算流量及根据散热器流阻曲线上风速对应的阻力压降,选择满足流量和压力工作点的风扇。

散热器尺寸设计计算方法

散热器尺寸设计计算方法

散热器尺寸设计计算方法1.散热器面积计算:散热器的面积是散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散热器的材料、形状和工况要求,可以计算出散热器需要的面积。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A=Q/(U*ΔT)其中,A为散热器面积(m^2),Q为需要散热的功率(热量,W),U为散热器的总传热系数(J/(m^2·s·K)),ΔT为散热器的温差(K)。

2.散热器尺寸计算:散热器的尺寸也是影响散热效果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尺寸设计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翅片间距计算:翅片间距是翅片散热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一般情况下,翅片间距需要与相邻的翅片高度相等,以确保散热面积充分利用。

翅片间距计算公式如下:S=H/(N+1)其中,S为翅片间距(m),H为散热器的高度(m),N为翅片数量。

(2)翅片厚度计算:翅片厚度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和机械强度,一般情况下,翅片厚度越小,散热效果越好。

根据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和翅片的数量,可以计算出翅片的厚度。

翅片厚度计算公式如下:T=A/(N*L)其中,T为翅片厚度(m),A为散热器的面积(m^2),N为翅片数量,L为散热器的长度(m)。

(3)散热管直径计算:散热管的直径也是散热器的一个重要尺寸参数。

直径越大,散热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材料成本。

根据散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和散热管的数量,可以计算出散热管的直径。

D=sqrt((4Q)/(P*π*N))其中,D为散热管的直径(m),Q为需要散热的功率(W),P为散热管的壁厚(m),N为散热管的数量。

除了上面介绍的计算方法,根据具体的散热要求和特殊情况,也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尺寸设计计算方法。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确保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和稳定性。

暖气散热量计算方法

暖气散热量计算方法
β2——管道冷却系数,明装为1;暗装为1 03~1 05;
β3——安装形式修正系数,明装或半明半暗安装为1,其他形式为1 1~1 2之间;
K——散热器传热系数(kcal/m2•℃•h),见表18 40。
表18 40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
散热器名称散热面积/m2热水Δt=tpj-tn304050607080蒸汽(表压力)
计算散热器面积,选择散热器片数。以四柱为例:
F1=15008 20×74 14m2=1500608m2=2 47m22 470 28片=9片
F2=12508 0×68 89m2=1250551m2=2 27m22 270 28片=8片
F3=12507 84×64 12m2=1250503m2=2 49m22 490 28片=9片
t4=(84 5-1250262)℃=(84 5-4 77)℃=79 73℃
t5=(79 73-1250262)℃=(79 73-4 77)℃=74 96℃
t6=(74 76-1300262)℃=(74 96-4 96)℃=70 0℃
(4)计算各层散热器的平均温度tpj;及散热器平均温度tpj;与室内温度tn的温度差Δt
翼形(38大)1 154 995 305 615 936 246 507 257 457 98
圆翼形管单排1 804 54 5555666 70
圆翼形管双排1 80444 254 54 5555 60
圆翼形管三排1 803 53 54444 54 55 00
光排管单排9 59 51010 511121213 4
Ks值并不能直接测得,即便有了Qs、tp、tn的数值之后,Ks还和散热器的面积Fs有关。准确测量Fs是十分困难的,而Fs的取值又影响到Ks值的大小。同一组散热器,采用的Fs越大,Ks就越小;Fs越小,Ks就越大。由于Ks值不能单独用来评价散热器的优劣,可见公式Qs=KsFs(tp-tn)用来表达散热器的热工特性也不完全适宜。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S = (△T*a))(平方米)式中△T——散热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Ta)之差(℃);a——传导系数,是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空气流速决定的。

a的值可以表示为:A = Nu*λ/L式中λ——热电导率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决定;L——散热器海拔高度();Nu——空气流速系数。

Nu值由下式决定Nu = * [(V/V1)^(1/2)]*[Pr^(1/3)]式中 V——动黏性系数,是空气的物理性质;V1——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Pr——参数(见表1)。

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方法一,各热参数定义:Rja———总热阻,℃/W;Rjc———器件的内热阻,℃/W;Rcs———器件与散热器界面间的界面热阻,℃/W;Rsa———散热器热阻,℃/W;Tj———发热源器件内结温度,℃;Tc———发热源器件表面壳温度,℃;Ts———散热器温度,℃;Ta———环境温度,℃;Pc———器件使用功率,W;ΔTsa ———散热器温升,℃;二,散热器选择:Rsa =(Tj-Ta)/Pc - Rjc -Rcs式中:Rsa(散热器热阻)是选择散热器的主要依据。

Tj 和Rjc 是发热源器件提供的参数,Pc 是设计要求的参数,Rcs 可从热设计专业书籍中查表,或采用Rcs=截面接触材料厚度/(接触面积X 接触材料导热系数)。

(1)计算总热阻Rja:Rja= (Tjmax-Ta)/Pc(2)计算散热器热阻Rsa 或温升ΔTsa:Rsa = Rja-Rtj-RtcΔTsa=Rsa×Pc(3)确定散热器按照散热器的工作条件(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根据Rsa 或ΔTsa 和Pc 选择散热器,查所选散热器的散热曲线(Rsa 曲线或ΔTsa 线),曲线上查出的值小于计算值时,就找到了合适的热阻散热器及其对应的风速,根据风速流经散热器截面核算流量及根据散热器流阻曲线上风速对应的阻力压降,选择满足流量和压力工作点的风扇。

发动机散热器设计计算

发动机散热器设计计算

发动机散热器的设计计算散热片面积是冷却水箱的基本参数,通常单位功率所需散热面积为0.20~0.28 m2 /KW。

发动机后置的车辆冷却条件比较差,工程机械行走速度慢没有迎风冷却,因此所配置的水箱散热面积宜选用上限。

水箱所配相关管道不能太小,其中四缸机的管道内径三37mm,六缸机的管道内径三42mm。

水箱迎风面积要求尽可能大一点,通常情况下为0.31~0.37 m /KW,后置车、工程车辆还要大一些,由于道路条件改善,长时间的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或者容易超载,经常爬坡的车辆也要选得大一点。

对冷却液的要求:1•冷却作用:有效的带走一定的热量,使发动机得到冷却,防止过热。

2•防冻作用:防止冷却液结冰而导致水箱和柴油机水腔冻裂。

3•防氧化和腐蚀:冷却液可防止金属件的氧化和腐蚀。

为改善发动机的工作条件,进一步提高其冷却性能,发动机后置或者重型车都配置了膨胀水箱。

膨胀水箱应高于散热水箱50mm左右,必须具有相当于冷却系统总容积6%的冷却液膨胀空间,储备水量应是冷却系统总容积的11%,有暖风时达到20%,冷却液液面不能淹没加水伸长颈管,加水伸长颈管上部必须设通气孔,通气管不宜小于© 3.2mm,膨胀水箱最低液面以下水深不得低于50mm,以防止空气进入注水管。

由于受到发动机水循环系统进出口口径大小的限制,发动机进水接口外径为34mm (散热器出水接口外径也为34mm),发动机回水接口外径为35mm (散热器回水接口外径为35mm)。

本产品所选用的发动机额定功率为:110kw在设计或选用冷却部件时应以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Q为原始数据,来计算冷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冷却空气量:燃料热能传给冷却系的分数,取同类机型的统计量, %,柴油机A=0.23〜0.30, 取 A=0.25g e-燃料消耗率,kg/kw.h ;柴油机为0.210R-发动机有效功率,取最大功率 110kw若水冷式机油散热器,要增加散热量,Q W增大5%〜10%.在算出发动机所需的散走的热量后,可计算冷却水循环量△tW-冷却水循环的容许温升(6112。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散热器十大品牌的表面积计算
金旗舰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S = 0.86W/(△T*a)) (平方米) 式中
△T——散热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Ta)之差(℃);
a——传导系数,是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空气流速决定的。

a的值可以表示为: A = Nu*λ/L 式中λ——热电导率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决定; L——散热器海拔高度();
Nu——空气流速系数。

Nu值由下式决定
Nu = 0.664* [(V/V1)^(1/2)]*[Pr^(1/3)] 式中 V——动黏性系数,是空气的物理性质; V1——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 Pr——参数(见表1)。

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方法
一,各热参数定义:
Rja———总热阻,℃/W;
Rjc———器件的内热阻,℃/W;
Rcs———器件与散热器界面间的界面热阻,℃/W; Rsa———散热器热阻,℃/W;Tj———发热源器件内结温度,℃; Tc———发热源器件表面壳温度,℃; Ts———散热器温度,℃; Ta———环境温度,℃; Pc———器件使用功率,W;ΔTsa ———散热器温升,℃;。

散热器的计算公式

散热器的计算公式

散热器的计算公式
散热器是一种用来散发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
括建筑、工业、汽车等。

计算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对于确保设备正常
运作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散热器计算公式。

1. 热功率计算
散热器的主要功能是散发热量,因此计算热功率是散热器设计
的关键。

热功率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热功率 (W) = 热量传导系数 (U) ×温度差(ΔT) × 表面积 (A)
其中,热量传导系数是指散热器材料的热导率,温度差是散热
器表面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表面积是指散热器的外表面积。

2. 散热器尺寸计算
散热器尺寸的计算涉及到散热片的数量和间距。

以下是一些常
用的散热器尺寸计算公式:
- 散热片数量 (N) = 热功率 (W) / 单个散热片的散热能力 (Q)
其中,单个散热片的散热能力可由散热片的热导率 (K) 和表面积 (A) 计算得出。

- 散热片间距 (D) = 散热器高度 (H) / (散热片数量 (N) - 1)
3. 散热器材料选择
散热器材料的选择是散热器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常用的散热器材料包括铝、铜、不锈钢等。

根据散热需求和成本考虑,选择适当的材料是非常关键的。

4. 其他因素考虑
除了以上的计算公式外,散热器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流体流量、风速、散热器的布局等。

这些因素会对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散热器设计的计算公式涉及热功率、散热器尺寸、材料选择等因素。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使用这些公式可以确保散热器的有效运作。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散热器的选型主要涉及两个关键因素:散热面积和风扇选择。

为了确保计算准确,我们需要先了解散热器的工作原理和散热器的设计参数。

散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扩大散热面积和促进空气流动来降低设备内部的温度。

散热面积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因此,散热面积的计算是选型的重要部分。

散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设备的功耗:设备功耗越大,所需的散热面积也越大。

2.设备的温度限制:不同设备有不同的温度限制,一般来说,设备的温度限制越低,所需的散热面积越大。

3.散热器的材料和结构:散热器的材料和结构也会影响散热面积的计算。

通常,散热器由铝、铜等金属制成,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

4.环境温度:散热器运行的环境温度也会影响散热效果,通常情况下,环境温度越高,所需的散热面积也越大。

在开始散热面积的计算之前,我们需要确认设备的功耗和温度限制。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散热面积:散热面积=(设备功耗*热阻系数)/(设备温度限制-环境温度)其中,热阻系数是散热器材料和结构的参数,反映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热阻系数可以通过厂商提供的数据手册或实验来确定。

在确定散热面积之后,我们可以开始选择适合的风扇。

风扇的选择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风扇的风量:风量是风扇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单位时间内风扇能够吹过的空气体积。

风量越大,风扇的散热效果越好。

2.风扇的噪音:风扇的噪音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需要安静环境的设备。

一般来说,风扇噪音越低越好。

3.风扇的电源和控制方式:不同的设备可能对风扇的电源和控制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扇电源和控制方式。

4.风扇的尺寸和安装方式:风扇的尺寸和安装方式也需要与散热器相匹配,确保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

在选择风扇之前,我们需要根据散热面积和设备功耗计算所需的风量。

通常情况下,风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风量=散热面积*设备功耗*风量系数其中,风量系数是根据散热器和风扇的特性确定的参数。

散热器面积计算公式

散热器面积计算公式

散热器面积计算公式
对散热器来说,散热量用公式表示为Q=K。

F。

△T,其中Q代表散热量,K代表传热系数,F代表散热面积,△T是指标准传热温度。

标准传热温度值是64.5,根据国家标准工况得出:Tin(进水温度)=95℃,Tout(出水温度)=70℃,Tromm(室温)=18℃,温差△t=1/2(Tin+Tout)-Troom=64.5℃。

散热器的散热量与传热系数、散热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在△T 一定时,散热面积F值大,传热系数K越大,那么散热量便越大。

一般在散热器表面上会有标签,上面标明了每片散热器的散热量W。

要达到供暖的效果,实际上是让散热器散热量与房屋所需热量相匹配。

居室面积*每平方米热量=居室所需热量,为避免暖气热量不够,一般在房屋所需热量的基础上再适当加上20-50%,最终数值将是该房屋的所需热量。

接下来根据散热器每片的散热量,可以直接推算出所需的散热器片数。

以上是对散热量散热面积的计算,但是影响散热的,不只是暖气片的数量,还有很多因素。

暖气片十大品牌金旗舰在这里提醒,影响散热的因素的还和家庭所在地,房屋的朝向有关系。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工程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模块三:散热器施工安装单元2 散热器的计算1-3-2-1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供暖房间的散热器向房间供应热量以补偿房间的热损失。

根据热平衡原理,散热器的散热量应等于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321)(βββn pj t t K Q F -= (2-1-2)式中 F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 2);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2·℃)];t 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β1——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β2——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β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2.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是表示当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pj与室内空气温度t n的差为1℃时,每1 m2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

选用散热器时希望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大越好。

影响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Δt pj。

另外散热器的材质、几何尺寸、结构形式、表面喷涂、热媒种类、温度、流量、室内空气温度、散热器的安装方式、片数等条件都将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

因而无法用理论推导求出各种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值,只能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国际化规范组织(ISO)规定: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的实验,应在一个长×宽×高为(4±)m×(4±)m×(±)m的封闭小室内,保证室温恒定下进行,散热器应无遮挡,敞开设置。

通过实验方法可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K=a(Δt pj)b=a(t pj-t n) b (2-1-3)式中 K ——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2·℃)];a 、b ——由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Δt pj ——散热器内热媒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Δt pj =t pj –t n 。

(整理)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整理)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S = 0.86W/(△T*a))(平方米)式中△T——散热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T a)之差(℃);a——传导系数,是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空气流速决定的。

a的值可以表示为:A = Nu*λ/L式中λ——热电导率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决定;L——散热器海拔高度();Nu——空气流速系数。

Nu值由下式决定Nu = 0.664* [(V/V1)^(1/2)]*[Pr^(1/3)]式中V——动黏性系数,是空气的物理性质;V1——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Pr——参数(见表1)。

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方法一,各热参数定义:Rja———总热阻,℃/W;Rjc———器件的内热阻,℃/W;Rcs———器件与散热器界面间的界面热阻,℃/W;Rsa———散热器热阻,℃/W;Tj———发热源器件内结温度,℃;Tc———发热源器件表面壳温度,℃;Ts———散热器温度,℃;Ta———环境温度,℃;Pc———器件使用功率,W;ΔTsa ———散热器温升,℃;二,散热器选择:Rsa =(Tj-Ta)/Pc - Rjc -Rcs式中:Rsa(散热器热阻)是选择散热器的主要依据。

Tj 和Rjc 是发热源器件提供的参数,Pc 是设计要求的参数,Rcs 可从热设计专业书籍中查表,或采用Rcs=截面接触材料厚度/(接触面积X 接触材料导热系数)。

(1)计算总热阻Rja:Rja= (Tjmax-Ta)/Pc(2)计算散热器热阻Rsa 或温升ΔTsa:Rsa = Rja-Rtj-RtcΔTsa=Rsa×Pc (3)确定散热器按照散热器的工作条件(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根据Rsa 或ΔTsa 和Pc 选择散热器,查所选散热器的散热曲线(Rsa 曲线或ΔTsa 线),曲线上查出的值小于计算值时,就找到了合适的热阻散热器及其对应的风速,根据风速流经散热器截面核算流量及根据散热器流阻曲线上风速对应的阻力压降,选择满足流量和压力工作点的风扇。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

散热器选型散热面积理论计算及风扇选择散热器的目的是将设备产生的热量有效地传递到周围环境中去。

选择适当的散热器需要考虑到散热器的材料、面积和设计等因素。

首先,计算散热面积的理论值需要知道设备的功耗和散热器的材料热导率。

功耗是设备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以单位为瓦(W)表示。

热导率是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以单位为瓦特尔(W/m·K)表示。

常见散热器材料的热导率如下:铜:400W/m·K铝:200W/m·K钢铁:50W/m·K塑料:0.2W/m·K根据设备的功耗和材料的热导率,可以计算散热器的表面积。

散热面积理论值(A)=设备功耗/(散热器材料热导率×温度差)其中,功耗以瓦特(W)为单位,热导率以瓦特尔(W/m·K)为单位,温度差以摄氏度(℃)为单位。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设备的功耗是100W,使用铝散热器,温度差为50℃,那么散热面积的理论值为:A=100/(200×50)=0.010m2接下来,选择合适的散热器。

散热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散热器表面积、设计和材料等因素。

散热器的表面积应大于等于散热面积的理论值。

同时,散热器的设计也影响了散热效果。

常见的散热器设计包括:片状散热器、塔式散热器和液冷散热器等。

不同的设计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

此外,散热器的材料也是选择散热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铜和铝是常用的散热器材料,铜具有更高的热导率,但价格较高;铝的热导率较低,但价格较便宜。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材料。

最后,选择适当的风扇。

风扇的作用是强制空气流过散热器,帮助散热。

选择适当的风扇需要考虑到风扇的风量和噪音产生。

风量是风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流量,以立方米每小时(m3/h)表示。

通常情况下,风扇的风量应大于散热器需要的风量,以确保足够的气流流过散热器。

此外,风扇的噪音也需要考虑。

噪音是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的。

散热器设计的基本计算

散热器设计的基本计算

散热器设计的基本计算1.散热功率计算:散热器主要的功能是将设备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

在设计散热器时,首先需要计算散热功率,即设备需要散发的热量。

散热功率的计算公式为:Q=P×R其中,Q为散热功率,单位为W;P为设备的功率,单位为W;R为散热器的散热系数,单位为W/℃。

2.散热面积计算:散热面积是散热器的一个重要参数。

散热面积越大,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越好。

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Q/(h×ΔT)其中,A为散热面积,单位为m²;Q为散热功率,单位为W;h为热对流换热系数,单位为W/(m²·℃);ΔT为设备的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单位为℃。

3.散热器材料选择:散热器的材料也会影响其散热性能。

一般来说,散热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强度。

常用的散热器材料有铝、铜、铝合金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热传导系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4.热传导性能计算:热传导性能是指散热器材料的导热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热阻来衡量热传导性能。

热阻的计算公式为:Rt=L/(k×A)其中,Rt为热阻,单位为℃/W;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k为材料的热导率,单位为W/(m·℃);A为散热器的截面面积,单位为m²。

5.散热器的结构设计:散热器的结构设计也是散热器设计的重要部分。

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散热面积的最大化和散热器的流体阻力。

通常,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片的数量和密度来实现。

而流体阻力则可以通过优化散热片的形状和间距来降低。

总之,散热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散热功率、散热面积、材料选择、热传导性能和结构设计等。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可以达到提高散热效果的目的。

散热器面积计算表

散热器面积计算表

散热器面积计算表散热器面积计算表是用于计算散热器表面积的一种工具。

散热器是用于散热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发动机、工业设备等领域。

散热器的表面积大小决定了其散热效果的好坏,因此,对于设计和选型散热器来说,计算散热器表面积非常重要。

参数,值------,----长度, 30 cm宽度, 20 cm高度, 10 cm材料,铝散热器形状,矩形散热要求,100 W/cm²根据上表中给出的参数,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散热器的表面积:1. 计算散热器的底面积:底面积 = 长度×宽度= 30 cm × 20 cm = 600 cm²。

2. 计算散热器的侧面积:侧面积 = (长度× 高度)× 2 + (宽度× 高度)× 2 = (30 cm × 10 cm)× 2 + (20 cm × 10 cm)× 2 = 600 cm² + 400 cm² = 1000 cm²。

3. 计算散热器的表面积:表面积 = 底面积 + 侧面积= 600 cm² + 1000 cm² = 1600 cm²。

4. 根据散热要求,计算散热器的最小表面积:最小表面积 = 散热要求 / 散热器形状= 100 W/cm² / 10 cm² = 10 cm²。

5.判断散热器的实际表面积是否满足最小要求:如果实际表面积大于最小表面积,则散热器满足散热要求;如果实际表面积小于等于最小表面积,则散热器不满足散热要求。

散热器面积计算表的使用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散热器,确保散热器的散热效果达到要求。

同时,散热器面积计算表也可以用于评估现有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从而优化散热系统。

对于需要大量使用散热器的领域,如电子设备制造和汽车工业,散热器面积计算表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工程一:室热水供暖工程施工模块三:散热器施工安装单元2散热器的计算1-3-2-1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供暖房间的散热器向房间供应热量以补偿房间的热损失。

热量应等于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Q 1 2 3K(t pj t n )另外散热器的材质、 几何尺寸、结构形式、表面喷涂、热媒种类、温度、流量、室空气温度、 散热器的安装方式、片数等条件都将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

因而无法用理论推导求出各种散 热器的传热系数值,只能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国际化规组织(ISO )规定: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的实验,应在一个长X 宽X 高为(4土0.2 ) mx (4土0.2 ) m^ (2.8 土0.2 ) m 的封闭小室,保证室温恒定下进行,散热器 应无遮挡,敞开设置。

通过实验方法可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 K=a (△ t pj ) b =a (t pj -t n ) b(2-1-3 )2式中 K ——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 (m ・C )];a 、b ——由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 t pj ——散热器热媒与室空气的平均温差,△t pj =t pj - t no从上式可以看出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与室空气温差^t pj 越大,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就越大,传热量就越多。

附录9给出了各种不同类型铸铁散热器传热系数的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需要确定 散热器的热媒平均温度 t pj 。

3.确定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t pj 应根据热媒种类(热水或蒸汽)和系统形式确定。

式中 K t t3 1 — 3 2 —3 3 —F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2);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 (n2 • C ) pj ——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C ) n ——供暖室计算温度(C )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工程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模块三:散热器施工安装单元 2 散热器的计算 1-3-2-1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供暖房间的散热器向房间供应热量以补偿房间的热损失。

热量应等于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t 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C );3 1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3 2 --- 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3 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2.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是表示当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t pj 与室内空气温度 t n 的差为 1C 时,每 1 m 2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

选用散热器时希望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大越好。

影响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 △ t pj 。

另外散热器的材质、几何尺寸、结构形式、表面喷涂、热媒种类、温度、流量、室内空 气温度、散热器的安装方式、片数等条件都将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

出各种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值,只能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国际化规范组织( ISO )规定: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的实验,应在一个长 X 宽X 高为( 4 土 0.2 ) mX (4± 0.2 ) m X (2.8 ± 0.2 ) m 的封闭小室内,保证室温恒定下进行,散 热器应无 遮挡,敞开设置。

通过实验方法可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K=a (△ t pj ) =a (t pj -t n )(2-1-3 )2 式中 K ――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W/ (m 「C )];a 、b ――由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QK(t pj -t n )1「3( 2-1-2 )式中 F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Q ――散热器的散热量(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t 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2、 m);W;2 [W/ (m - C ) C)];根据热平衡原理,散热器的散因而无法用理论推导求△ t pj ――散热器内热媒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 t pj=t pj - t n。

散热器的计算方法

散热器的计算方法

新型散热器的有关计算方法新型散热器的有关计算方法在讲到新型散热器的有关计算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我列成小标题,下面大家看大屏幕:一、标准散热量标准散热量是指供暖散热器按我国国家标准(GB/T13754-1992),在闭室小室内按规定条件所测得的散热量,单位是瓦(W)。

而它所规定条件是热媒为热水,进水温度95摄氏度,出水温度是70摄氏度,平均温度为(95+70)/2=82.5摄氏度,室温18摄氏度,计算温差△T=82.5摄氏度-18摄氏度=64.5摄氏度,这是散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散热器厂家在出厂或售货时所标的散热量一般都是指标准散热量。

那么现在我就要给大家讲解第二个问题,我想也是很多厂商和经销商存在疑问的地方。

二、工程上采用的散热量与标准散热量的区别标准散热量是指进水温度95摄氏度,出水温度是70摄氏度,室内温度是18摄氏度,即温差△T=64.5摄氏度时的散热量。

而工程选用时的散热量是按工程提供的热媒条件来计算的散热量,现在一般工程条件为供水80摄氏度,回水60摄氏度,室内温度为20摄氏度,因此散热器△T=(80摄氏度+60摄氏度)÷2-20摄氏度=50摄氏度的散热量为工程上实际散热量。

因此,在对工程热工计算中必须按照工程上的散热量来进行计算。

在解释完上面的术语以后,下面我介绍一下采暖散热器的欧洲标准(EN442)。

欧洲标准(EN442)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委员会CEN所编制.按照CEN内部条例,以下国家必须执行此标准,这些国家是: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等18个国家。

而欧洲标准(EN442)的标准散热量与我国标准散热量是不同的,欧洲标准所确定的标准工况为:进水温度80摄氏度,出水温度65摄氏度,室内温度20摄氏度,所对应的计算温差△T=50摄氏度。

欧洲标准散热量是在温差△T=50摄氏度的散热量。

那么怎么计算散热器在不同温差下的散热量呢?散热量是散热器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每一个散热器出厂时都标有标准散热量(即△T=64.5摄氏度时的散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模块三:散热器施工安装单元2 散热器的计算1-3-2-1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供暖房间的散热器向房间供应热量以补偿房间的热损失。

根据热平衡原理,散热器的散热量应等于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321)(βββn pj t t K QF -=(2-1-2)式中 F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 2);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2·℃)]; t 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t 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β1——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β2——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β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2.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是表示当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pj 与室内空气温度t n 的差为1℃时,每1 m 2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

选用散热器时希望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大越好。

影响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Δt pj 。

另外散热器的材质、几何尺寸、结构形式、表面喷涂、热媒种类、温度、流量、室内空气温度、散热器的安装方式、片数等条件都将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

因而无法用理论推导求出各种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值,只能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国际化规范组织(ISO )规定: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的实验,应在一个长×宽×高为(4±)m ×(4±)m ×(±)m 的封闭小室内,保证室温恒定下进行,散热器应无遮挡,敞开设置。

通过实验方法可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K=a (Δt pj )b =a (t pj -t n )b(2-1-3)式中 K ——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2·℃)]; a 、b ——由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 Δt pj ——散热器内热媒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Δt pj =t pj –t n 。

从上式可以看出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差Δt pj 越大,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就越大,传热量就越多。

附录9给出了各种不同类型铸铁散热器传热系数的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需要确定散热器内的热媒平均温度t pj 。

3.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pj 应根据热媒种类(热水或蒸汽)和系统形式确定。

热水供暖系统t pj =2)(c j t t + (2-1-4)式中 t 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j ——散热器的进水温度(℃); t c ——散热器的出水温度(℃)。

对于双管热水供暖系统,各组散热器是并联关系,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可分别按系统的供、回水温度确定,例如,低温热水供暖系统,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热媒平均温度为t pj =2)7095(+℃= ℃ 对于单管热水供暖系统,各组散热器是串联关系,因水温沿流向逐层降低,需确定各管段的混合水温之后逐一确定各组散热器的进、出口温度[见公式(1-1-7)],进而求出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公式(1-1-7)也适用于水平单管系统各管段水温的计算。

计算出各管段水温后,就可以计算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

蒸汽供暖系统,当蒸汽压力 p ≤ 30kPa(表压)时,t pj 取100℃;当蒸汽压力 p>30kPa (表压)时,t pj 取与散热器进口蒸汽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

4.确定散热器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散热器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是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实验确定的,如果实际使用条件与测定条件不相符,就需要对传热系数K 进行修正。

(1)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1 实验测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时,柱型散热器是以10片为一组进行实验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片散热器是组对成组的,各相邻片之间彼此吸收辐射热,热量不能全部散出去,只有两端散热器的外侧表面才能把绝大部分辐射热量传给室内,这减少了向房间的辐射热量。

因此组装片数超过10片后,相互吸收辐射热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会增加,散热器单位面积的平均散热量会减少,传热系数K 值也会随之减少,需要修正K 值,增加散热面积。

反之,片数少于6片后,散热器单位面积的平均散热量会增加,K 值也会增加,需要减少散热面积。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1见表2-1-1。

表2-1-1 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1(2)连接形式修正系数β2 实验测定散热器传热系数时,散热器与支管的连接形式为同侧上进下出,这种连接形式散热器外表面的平均温度最高,散热器散热量最多。

如果采用表2-1-2所列的其他连接形式,散热器外表面平均温度会明显降低,t pj 也远比同侧上进下出连接形式低,传热系数K 也会减小,因此需要对传热系数进行修正,取β2>1 ,增加其散热面积。

表2-1-2列出了不同连接形式时,散热器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β2。

表2-1-2 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β2(3)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3 实验确定传热系数K 时,是在散热器完全敞开,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测定的。

如果实际安装形式发生变化,有时会增加散热器的散热量(如散热器外加对流罩);有时会减少散热量(如加装遮挡罩板)。

因此需要考虑对散热器传热系数K 进行修正。

表2-1-3列出了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3。

其实质是在不同安装形式下对散热器散热面积进行修正。

另外,实验表明:在一定的连接方式和安装形式下,通过散热器的流量对某些形式散热器的K 值和Q 值有一定的影响;散热器表面采用不同的涂料时,对K 值和Q 值有影响;蒸汽供暖系统中,蒸汽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值要高于热水散热器的K 值。

可根据具体条件,查阅有关资料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值。

表2-1-3 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35.计算散热器的片数或长度 散热器的片数或长度n=fF(2-1-5) 式中n ——散热器的片数或长度(片或m );F ——所需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 2);F ——每片或每 m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 2/片或m 2/m ),可查附录9确定。

实际设置时,散热器每组片数或长度只能取整数。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柱型散热器面积可比计算值小 m 2,翼型或其他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可比计算值小5%。

另外,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粗柱型(M —132)不易超过20片;细柱型不易超过25片;长翼型不易超过7片。

4.【能力训练】试计算图2-1-8所示立管各组散热器的面积及片数。

已知条件:每组散热器的热负荷已标于图中,单位为W 。

系统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

选用二柱M -132型散热器,装在墙龛内,上部距窗台板100mm 。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t n =18℃。

【解】计算步骤:(1)计算各立管管段的水温 由公式(1-1-7)图2-1-8t 1=t g -Qt t Q h g i ∑-∑-)(1=95-2)1474126012601495()7095(21495⨯+++-⨯⨯ =℃t 2=95-2)1474126012601495()7095(2)12601495(⨯+++-⨯⨯+=℃t 3=95-2)1474126012601495()7095(2)126012601495(⨯+++-⨯⨯++=℃(2)计算各组散热器的热媒平均温度t pjt pj4=219.8895+=92℃t pj3=245.8219.88+=85℃t pj2=271.7645.82+=80℃t pj1=27071.76+=73℃(3)计算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查附录9,M -132型散热器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为K=Δ,所以K 4=×(92-18)= W /(m 2·℃)K 3=×(85-18)= W /(m 2·℃)K 2=×(80-18)= W /(m 2·℃)K 1=×(73-18)= W /(m 2·℃)(4)计算散热器面积F 用公式(2-1-2)计算四层:先假设片数修正系数β1=,查表2-1-2,同侧上进下出连接形式修正系数β2=;查表2-1-3,该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3=,则F 4=232144458.206.111)1892(31.81495)(m t t K Q n pj =⨯⨯⨯-⨯=-βββF 3=232133347.206.111)1885(08.81260)(m t t K Q n pj =⨯⨯⨯-⨯=-βββF 2=232122273.206.111)1880(90.71260)(m t t K Q n pj =⨯⨯⨯-⨯=-βββF 1=232111172.306.111)1873(63.71474)(m t t K Q n pj =⨯⨯⨯-⨯=-βββ(5)计算散热器的片数n 查附录9,M —132型散热器每片面积f= m 2/片,由公式(2-1-5)得n 4=75.10/24.058.222=片m m 片 查表2-1-1,片数修正系数β1=片×=片 片×㎡/片= m 2< m 2因此n 4=12片同理n 3==片 片×=片 片×㎡/片= m 2> m 2因此n 3=11片n 2==片 片×=片 片×㎡/片= m 2> m 2因此n 2=12片n 1==片 片×=片 片×㎡/片= m 2< m 2因此n 1=16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