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2.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在发射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穿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最后到达电离层
B.在穿越大气过程中要经过降温、升温、再降温、再升温又降温的过程
C.在穿越大气的过程中,大气密度由小到大
D.在穿越大气的过程中,发生向右偏转的现象
3.从烟囱排出的烟流的扩散的形状与大气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风速较小、地面平坦的地区,可以通过观察烟尘的扩散方式确定大气的稳定程度,观察下面一种烟尘的扩散方式,与之对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
4.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答下面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④D.⑤
5.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

据图回答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③气流比较湿润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6.下图中近地面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与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A.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
B.一月份出现的亚洲高压
C.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
D.一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
7.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二、综合题
1.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28分)
(1)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4分)
(2)不考虑地面摩擦力的情况下,上图中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4分)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4分)
(4)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8分)
2.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28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 带 C 带 D 带(6分)
(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气候(4分),其特点是夏季,(2分)冬季。

(2分)
(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和。

(6分)
(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8分)
广东高一高中地理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
【答案】B
【解析】根据等压面弯曲的基本特征: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由图知,甲处近地面为高气压,乙地为低气压。

低压控制下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面的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等压面弯曲的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并影响气压差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对天气状况的影响分析。

2.作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在发射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穿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最后到达电离层
B.在穿越大气过程中要经过降温、升温、再降温、再升温又降温的过程
C.在穿越大气的过程中,大气密度由小到大
D.在穿越大气的过程中,发生向右偏转的现象
【答案】D
【解析】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的底部,故A错误;根据垂直方向的气温递变规律: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再升高,B项错误;垂直方向上,大气密度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C错误;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水平运动物体可能出现右偏现象,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②掌握垂直方向上气温的递变规律;③掌握垂直方向上大气密度分布的一般规律;④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的差异。

3.从烟囱排出的烟流的扩散的形状与大气的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风速较小、地面平坦的地区,可以通过观察
烟尘的扩散方式确定大气的稳定程度,观察下面一种烟尘的扩散方式,与之对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
【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烟流在同一高度上扩散,说明上升的对流运动受阻,因此出现了逆温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垂直方向的气温分布和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有效信息,掌握大气的垂直运动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和逆温现象的气温分布状况即可判断。

4.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
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读图回答下面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
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云贵高原海拔低,空气密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
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④D.⑤
【答案】C
【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四川盆地海拔比青藏高原低,上空多云雾,空气中CO2
和水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形、天气状况对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影响即可判断。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5.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

据图回答题。

【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答案】B
【解析】图示若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越往高空气压越低,A项错误;根据图示的垂直气流运动,则甲处应为热空气上升,则近地面气压较低;乙处为冷空气下沉,则近地面气压较高,B项正确;图示丙丁之间的水平气流由丙流向丁,判断丙处气压高于丁处,C错误;近地面垂直方向上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越往高空气温越低,D错误。

【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③气流比较湿润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答案】D
【解析】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则甲处空气上升,应判断为赤道地区,近地面形成赤道低压带,C项错误;乙处由于盛行下沉气流,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D项正确;而③应为信风带,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带,气流较干燥,A项错误;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应有海洋吹向陆地,属于季风环流,而④为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B项错误。

【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答案】B
【解析】若图示为东亚地区的夏季风,则近地面的风向应由海洋吹向陆地,故判断乙处为海洋,甲处为陆地,A错误;乙处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故天气晴朗,B项正确;①气流为高空的气流,而③应表示近地面的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C错误;④应表示陆地上的上升气流,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垂直方向上气温、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越往高空,气温、气压都逐渐递减;②掌握空气的垂直运动对近地面气压的影响;③掌握三圈环流的基本分布和对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④掌握冬季和夏季季风环流的差异,并能利用垂直气流运动和水平气流运动判断对天气的影响。

6.下图中近地面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与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A.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
B.一月份出现的亚洲高压
C.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
D.一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该地区,近地面的等压线向上凸,故判断近地面的气压较高;而近地面的等温线向下凹,故判断近地面的气温较低,故1月份的亚洲高压属于冷高压,符合要求。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和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垂直方向上等压线(等温线)弯曲的一般规律:等压线(等温线)向上凸则气压(气温)较高;反之,等压线(等温线)向下凹则气压(气温)较低。

7.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M气压带分布于30°附近,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甲图中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完全位于30°以南地区,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则0°~10°N此时应受东北信风带影响,A错误;10°N~20°N此时也应受东北信风带影响,B错误;20°N~30°N此时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C错误;30°N~40°N此时受盛行西风带影响,D正确。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甲图所示的时间应为北半球冬季,即1月份;乙图所示的M气压带完全位于30°N以北地区,故判断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故判断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份。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的分布位置进而判断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即可判断。

二、综合题
1.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

(28分)
(1)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

(4分)
(2)不考虑地面摩擦力的情况下,上图中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4分)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3)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4分)
(4)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8分)
【答案】(1)B
(2)甲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B
(4)
【解析】(1)若气压只受气温影响,则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故图示三点中气压最低的是B地。

图示甲处的等压线较乙处密,故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则风力较大。

(3)根据近地面的气压分布与高空的相反,则判断A处高空气压较低;B处高空气压较高,结合等压面弯曲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B图正确。

(4)根据其等压线分布,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画出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垂直,北半球向右偏;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示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等压线图示的常规性考点。

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气温高低对垂直气流运动的影响,进而分析对近地面气压高低的影响;②掌握高空和近地面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③能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画出风向,并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之间的关系。

2.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28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 带 C 带 D 带(6分)
(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气候(4分),其特点是夏季,(2分)冬季。

(2分)
(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和。

(6分)
(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8分)
【答案】(1)B 东北信风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西风
(2)地中海;炎热干燥;温和多雨
(3)太阳辐射;地球自转
(4)略。

【解析】(1)根据图示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判断:B处位于北半球低纬,故判断为东北信风;C位于北半球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D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故判断为中纬西风带。

(2)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
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应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故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则温和多雨。

(3)若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则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而大气的水平运动都还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即地球自转的影响)。

(4)根据图示的高低气压分布可画图B、D两处的风向,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和各个气压带风带的气候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并能结合气压带的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画出风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