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
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二、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
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
”(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三、理论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
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四、平易性。
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
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
一、选题。
选题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只有研究有意义的课题,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对科学事业和现实生活有益处;而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论文写作得再美,也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钱学森教授认为:“研究课题要紧密结合国家的需要。
在研究方法上要防止钻牛角尖,搞烦琐哲学。
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有的人就古人的一句话大作文章,反复考证,写一大篇论文,我看没有什么意思。
”因此,我们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写作。
那么,应该根据哪些原则来选题呢?
(一)具有科学性。
它应包括:急待解决的课题;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学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补;通行说法的纠正;前人理论的补充;等等。
(二)有利于展开。
指的是: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发挥业务专长;先易后难,大小适中;已占有一定的资料;能得到导师指导;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对题目加以限定。
还应说明的是,在选题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确定之前,要查阅文献资料。
目的在于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明确在本学科中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成果;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以便弄清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为此就要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报刊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年鉴等工具书。
另外,还要做文献目录卡片。
这种卡片可以先从最近发表的新的文献资料调查开始,按年一项项写出来。
卡片的写法是,记上作者、标题、杂志名、页码。
若是单行本,要写上出版单位,报纸要写上发行的年月日。
2、发挥想象力进行积极的思考。
在查阅文献资料、做目录卡片和对目录卡片
进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大脑的思维就已经开始工作。
论文作者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分类、组合、加减、反逆、类推等等),对文献资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题目。
在阅读资料、进行思考的同时,既要注意资料的记录,更要注意思考的记录,尤其是对突然来临、转瞬即逝的灵感的记录。
二. 研究。
科学研究从选题、确定课题时已经开始。
这里指的研究,是指选题确定之后集中攻关的研究。
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1、搜集资料。
凡是与课题有关的资料都应搜集齐全。
2、整理资料。
使散乱的资料条理化,具有可用性。
3、调查材料。
材料是科研的基础,除了查阅资料和搜集材料外,有时还要进行调查。
调查分为实地调查和书信调查两种,实地调查可用开会、查勘、个别访问等方法进行。
在调查中要注意搜集原始材料,有时要绘图,或者摄影,或者录音,或者翻印。
4、观察实验。
这主要是自然科学使用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中的某些学科也要用到。
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取得重要的数据和材料,经过分析、综合,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检验和发展科学理论。
5、思维创造。
这是研究中的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
它是由一系列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着的方法所组成的,其中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高级的理性认识。
这种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就是辩证逻辑。
李景隆主编的《应用写作》把上述创造性思维称为“创造工艺”,并介绍了对写作论文很有参考价值的“创造工艺”方法——KJ法。
具体方法是:先准备下列必要的用品:①铅笔、钢笔;②红、蓝等色铅笔;③曲别针;④橡皮;⑤卡片;⑥图解用的对开大白纸。
此外,还必须有能摊开卡片的场所(大的桌子,或者是床)。
这种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①写卡片;②对卡片进行分类、编成卡片群;③排列卡片群,以图解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④文章化。
这种方法进行的过程是:
第一,搜集材料。
第二,把搜集的材料(包括:经过作者发散思维想出来的材料,文献资料,以及从调查、观察、实验中得到的材料)制成卡片。
每张卡片写一项,这样就便于材料的分类、综合、比较、追加和剔除。
每张卡片都要加上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的标题。
若将这些卡片加上序码则更为方便。
第三,把这些卡片象扑克牌那样摆到桌子或床上。
第四,边读,边思考,把内容相关的卡片调到一起。
这时要注意,常常会思考出新的问题来,应该立刻写成卡片放到里边去。
第五,这样便会得到若干个卡片群。
对这些卡片群要依次细读,琢磨为什么会把它们放到一起,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把思考的结果简要概括地写出一张卡片,放在每群卡
片的最上边。
为了表明各群卡片内容是不相同的,要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分别标出符号。
然后,把每个卡片群用曲别针别好。
第六,上面编成的是小的卡片群,下一步要编中的卡片群。
编中的卡片群与上述编小的卡片群的方法一样,也要写出一张新的卡片,概括出这一群卡片的要点,放在最上边。
也要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分别标出符号,以区别于其他卡片群。
第七,以相同的方法,对中卡片群进行编组,最后编出大卡片群。
第八,这样就逐步地把卡片小、中、大地集团化。
在这个卡片群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卡片群想做得好,就不能把另一群中的任何一张卡片随意抽出来插入到这一群里。
每个卡片群无论大小,都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观点组成的。
还要注意:编卡片群,必须这么由小到大来编。
有些人卡片分类往往先做大的划分,把大类分出之后再分小类。
这样由大到小的分类方法不好,因为这么做,是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固定分类标准出发的。
如果循着旧的观点分类,就不可能产生创见。
卡片群只有从原始材料出发,不抱任何成见,不带任何框框,由小到大地编制才可能产生出新意。
第九,开始排列大卡片群,以图解的形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先把每个大卡片群中的第一张“观点”卡片抽出来摆在桌子上进行空间排列,看这些大的“观点”卡片之间有何意义上的联系,怎样排列能富有逻辑效果,能更鲜明、有力地表达出论文论述的主题。
考虑好后,画到大白纸上。
第十,再这样排列中、小集团的卡片群。
卡片的分类是由小的到大的,是由编出小的卡片群开始,然后再汇集编成中的,最后到大的卡片群。
而以图解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与此刚好相反,要先从大的卡片群开始,也就是先把文章结构上的几个大的部分先安排出来。
然后再考虑每个大的部分中几个观点的安排,这就是中卡片群的排列。
最后是小的卡片群的排列,把一张张卡片排列好,这样就有条理地集中说明了一个个小的观点。
这些都要画在大白纸上,小的卡片群可以只写出观点,一张张所使用的材料卡片,可以用序码标明先后次序,在白纸的图解上加索引说明。
第十一,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要按图用嘴试着说一遍,如果通顺、流畅,言之成理,表达得清楚,那是好的图解。
如果说得别扭,意思不清或者缺乏逻辑效果,那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修改。
第十二,有了满意的图解,就可以按图解的顺序开始写文章了。
以上就是“KJ法”的主要内容。
三. 写作。
首先,拟制论文写作提纲。
其方法是:
(1)写作短小的文章可以用“打腹稿”的办法,而写作学术论文则要通过拟制提纲,使论文骨架、轮廓视觉化,便于研究全篇文章的论点、材料的组合关系,局部与整体的逻辑构成是否均衡、严谨。
(2)论文写作提纲应包括以下项目: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
①、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论旨)②、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③、小项目(段中一个个材料)(3)每个项目的写法可选用:①、标题写法。
以简要的语言,用标题的形式把该
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
②、句子写法。
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的内容概括起来。
(4)拟制提纲的顺序:
①先拟标题。
或提示论点,或提示课题。
要求:直接,具体,醒目。
②以论点句写出论文基本论点。
③选择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式,确定全篇逻辑构成的骨架。
④写出层次与段落的先后顺序。
⑤资料、卡片按构思的顺序标上序码备用。
⑥全面检查,修改提纲。
其次,根据论文提纲执笔起草。
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提纲排列的顺序从绪论写起,接着写本论、结论。
二是从本论入手,写好本论、结论后,再写绪论。
起草时,较短的论文可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一气呵成。
对于长篇论文,可以先分成几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写,然后合成一篇。
在执笔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运用以下的方法:(1)从已知的到未知的;(2)从亲近的到较疏远的;(3)从简单的到复杂的;(4)从预备知识到本题论旨;(5)从概说到分论;(6)从具体到抽象;(7)从读者容易赞成的到不大同意的;(8)从与读者有关的到关系不大的;(9)从读者兴趣浓厚的到兴趣淡薄的;(10)语言尽量写得简洁、精炼;避免烦冗、罗嗦;(11)表和图的运用有助于论文的变化,增强表达效果;(12)引文尽量要少,引用时不可断章取义,要核对无误;引文的出处要加注,方法有夹注、脚注、章(节)附注、尾注。
最后,推敲修改,誊清定稿。
论文的初稿写成之后,还要再三推敲,反复修改,认真誊清。
论文的修改,一般包括观点的订正,材料的增删,结构的调整,语言文字的润色等几个方面。
修改的方法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1、要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2、要再查阅、再研究,然后动笔修改;3、要“冷处理”,即把初稿搁上若干天,然后广泛地浏览有关的资料,让头脑冷静下来,再行修改。
这样修改,往往容易突破原来的框框,发现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就可以使论文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摘要)1.引言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它形式。
2.定义
3.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它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4.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打字。
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A4(210×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
5.编写构成:
题名页
序或前言(必要时)
摘要
前置部分关键词
目次页(必要时)
符号、标志、缩略语、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
名词等注释表(必要时)
引言
正文
主体部分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表
附录部分(必要时)
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
结尾部分(必要时)索引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