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射阳二中2014年高二生物复习教案(13)必修三

合集下载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预习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预习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编制人:许慧宏1.研读课本内容,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

2.依据自学指导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准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3.小组长职责:引导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学习目标】:1、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2、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活动重点】:1、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活动难点】:1、判断胚芽鞘的生长情况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预习案》:人们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部位运送到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一、植物向光性弯曲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射使分布不均匀造成。

1、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尖端产生的发生横向运输,使两侧分布。

2、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含量比的多,长得比快,造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和生理作用1、产生部位: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___ _、__ __和______ _的种子。

由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

2、运输:进行____ __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__________ __运输到_______ _ 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3、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________的部位,如________、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________、发育中的种子和___ ___等处。

《探究案》: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19世纪末,英国,达尔文实验(实验图①~④)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课本46页“相关信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图1 图2 图3 图4现象①;现象②;现象③;现象④。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⑴实验①②形成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⑵实验③④形成对照,再加上实验①的空白对照,单一变量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达尔文实验的推想是: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产生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造成比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3的教案
教材:高中生物必修3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能够解释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难点:
1. 细胞的功能如何发挥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生物必修3》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细胞的结构,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5分钟)
1. 讲解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讲解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增殖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四、课堂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认识
2. 讨论细胞在生物体中的生物学意义
五、概括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开展实验和观察,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物学意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中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中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中2014年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生态因素及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②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

③认识到食物链、食物网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学会对事物从整体上加以考察和研究,了解综合这种方法。

②通过对生态瓶的研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生态因素中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的关系的学习,体会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②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并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2.难点: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三、教学方法: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师生谈话、讨论相结合。

通过对生态瓶的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辅以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流程(自主学习)1、知识结构范围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知识概括【自我诊断】: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例子是 ( )A.池塘中的鱼B.池塘中的动物C.池塘中的生物D.一个池塘2.在下图食物网中:(1)在此食物网中,哪种生物数量会大为减少?。

(2)哪种生物数量会有增加的趋势?。

3、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它们能够A.吸收代谢废物并释放氧气B.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C.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4、居于“水稻→鼠→蛇”这条食物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稻是生产者B.鼠是第一营养级 C.蛇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蛇可以减轻鼠害课课练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序号之前)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2.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其生存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3.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细菌和真菌将( )A.不能生存B.数量下降C.数量上升D.数量不变4.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5.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A.生物间有间接关系B.生物间有直接关C.生物间有食物关D.生物间有亲缘关系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谚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7.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和分解者D.各级消费者8.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的生物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是9.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 )A.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D.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10.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A.初级消费者B.生产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11.假定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会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稳定D.上升而后又下降1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A包含五个种群(A1、A2、A3、A4、A5),B包含两个种群(B1、B2),则其营养结构实际含有食物链A.10条 B.15条 C.20条 D.25条13.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 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 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 )15.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 )A .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不会与别的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B .它们生活需要的能量少C .它们的分布广、数量多D .能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使自然界物质循二、简答题16.分析某生态系统简图(图8—3—4),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① ② ③ ④(2)写出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

盐城市射阳二中2014年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2

盐城市射阳二中2014年高二生物复习教案:质量检测2

必修3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单选题(2分×22=44分)1.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X、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2.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是(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先感觉到痛,接着缩手X.先缩手,接着感觉到痛 ∆.无法确定先后顺序3、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X.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4.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都是由神经纤维组成的,分别属于神经元的 ( )A.轴突和树突B.树突和轴突 X.轴突和轴突 ∆.树突和树突 5.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X.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效应器的兴奋性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X.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7.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X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8.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小狗出现的症状是()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 B血糖浓度明显升高 X消化不良 ∆尿量减少,体温偏高9.切除小狗的垂体之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A. 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X.垂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 ∆.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10.(2004年江苏)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X睾丸、汗腺、皮脂腺 ∆.卵巢、胃腺、肝脏11.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以采取哪项实验措施 ( )A.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体B.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X.用碘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用甲状腺制剂连续饲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12、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X.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13、在闷热的房间里开会,有的人容易打“哈欠”,其调节方式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X.神经 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14.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 )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X.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15、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X.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16.(2002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0.9﹪)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 B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X供给营养 ∆维持无机盐代谢平衡17.亡(18A.吞噬细胞 B.T细胞 X.B细胞 ∆.记忆细胞19. (04广东)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X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20.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动物细胞工程》导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动物细胞工程》导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4年高中生物《动物细胞工程》导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3【活动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过程2、列举相关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说出这些技术的意义。

【活动重点】: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活动难点】: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活动方案】:活动一、动物细胞融合1、阅读课文,整理知识:(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是指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特点是融合后形成的具有的单核细胞,称为。

(2)动物融合的原理是。

诱导方法有、、等。

(3)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但是并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

2、填写表格: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有什么不同?比较项目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融合的方法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诱导方法目的和应用3、练习:(1)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B.所用的技术手段基本相同C.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2)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的诱导因子是A.离心B.灭活的病毒C.电刺激D.振动活动二:单克隆抗体(2)杂种细胞的特点是,,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和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3)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试剂,具有的特点从临床试验看,主要用于。

把抗癌细胞的跟放射性同位素、、或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其中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这种治疗方法既不损伤,又减少了药剂量,具有疗效高小的特点。

2、分析过程: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培养骨髓瘤细胞( )↓(筛选)↓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课堂反馈】:1、生产单克隆抗体时,在培养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能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为该试剂A.能抑制淋巴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DNA 复制B.能阻止淋巴细胞的原癌基因被激活C.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的DNA 复制D.能阻止杂交瘤细胞核糖体上所有蛋白质的合成2、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3、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细胞核的融合过程B .胡萝卜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叫脱分化C .在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过程中,要定期使用胰蛋白酶D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与植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不同的4、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优秀5篇)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优秀5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篇一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2.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3.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高二生物必修三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教案设计(精选8篇)高二生物必修三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注意拨字写法,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么3,体会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值得回忆.【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指什么.【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教学准备】查找与课文有关的文字资料.【教学时数】3课时.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你看过表里藏着的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表里的生物》二,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三,检查预习,解决文字障碍.(一)生字:秒:秒表,秒针怜:怜爱,怜惜,怜悯,可怜拨:拨号,拨弄,拨打拒:拒绝,拒捕,拒谏饰非怖:恐怖,阴森可怖(二)正音字:琴弦(xián)清脆(cuì)立即(jí)玻璃(li)蝉(chán)(三)多音字:转:zhuǎn(转弯)zhuàn(转动)蒙:mēng(蒙蒙亮)méng(蒙蔽)(四)近(反)义词:立即--马上呈现--显现增加--减少拒绝--接受(五)生词解释: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清脆:(声音)清楚悦耳.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四,再读课文,自由交流,尝试着概述*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写本课生字,一字一行.第二课时指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以下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明确:在作者的看来,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2,在这段中有一句话使用了分号,注意体会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二,品读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课文.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2,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充满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了,请你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3,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5,从小作者童年的这件事情中,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过与小作者类似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第三课时一,指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二,合作学习,解决: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为什么后来不说了三,拓展与运用.⒈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讲一讲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经历.⒉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分号的作用.四,读词语,句子,认真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扩充积累.五,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课.高二生物必修三教案设计篇2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最熟悉的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和抛硬币入手导入新课,这样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及各抒己见获得新的知识。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14)必修三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14)必修三

课题: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方面:(1)阐明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养成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得出学科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关注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认同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纲要: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与应激性的区别)⑴种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如何区分?要能举例.)→→→→2.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⑴神经元结构(识图):细胞体,突起(+髓鞘→神经纤维→神经)⑵功能:①接受刺激,产生兴奋②传导兴奋:基本形式——神经冲动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膜电位变化(如何变)→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特点:双向传导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细胞间的传递:(在上面画出突触结构模式图)兴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信号变化?特点:单向传递(为什么只能单向传递?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中枢分布功能各不相同,但又)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小脑脊髓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和记忆思维功能)言语区(人类特有):运动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视觉语言中枢:阅读文字书写语言中枢:书写文字【自我诊断】1、(泰州一模2005)下列关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B.突触传递的可能是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的抑制作用C.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元的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元的末梢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2.(江苏2005高考)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必修三

盐城市射阳二中高二生物复习教案必修三

课题:3.2.2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方面: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1、发现过程: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23、动物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出来,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或淋巴管,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器官组织,从而对人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

作用特性:(1)微量高效性(2)特异性:每种激素选择性作用于某些器官或细胞(靶器官、靶细胞)4、激素的化学本质(1)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如、、、;能否口服?为什么?(2)氨基酸衍生物:如:,能否口服?(3)类固醇激素:如:,能否口服?5、激素分泌异常症幼年不足幼年不足甲状腺激素成年不足生长激素幼年过多成年过多成年过多食物缺碘胰岛素分泌不足二、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血糖的来源血糖的去路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分解血糖合成(0.8—1.2g/L)转变转变>1.6—1.8 g/L 升血糖 降血糖(1)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增加下丘脑某一区域(2)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分泌增加肾上腺 分泌增加4、小结(1)、血糖平衡是在调节、调节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2)、血糖平衡神经调节中枢是。

(3)、激素间关系: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4)(5)、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直接刺激血糖降低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有正反馈、负反馈之分)5、糖尿病及其防治(1)、诊断:空腹时持续性血糖高且有糖尿(2)、病因:胰岛细胞受损分泌不足(3)、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中高中生物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中高中生物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中2014年高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题:第四章种群和群落课题: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教学目标⑴掌握群落的概念。

⑵了解不同群落的丰富度⑶能举例说明种间关系⑷正确区分群落的空间结构。

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5)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6)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群落的空间结构2、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方法:对话法、探究法、讲述法(一)、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的问题:1、群落:设问: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2、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2)的关系;(3)群落的演替;(4)群落的结构(二)、群落的结构特征设问: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别是什么?1、群落的组成,研究意义:(1)丰富度:(2)特点:(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四)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动态发展1、群落是一个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2、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地壳运动、动物的活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使群落结构受到或,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兴起,达到一个的阶段。

3、群落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二、群落的演替类型仔细分析P79图4—14,思考并讨论有关问题。

(一)实例:光裸的盐地上是如何长出森林的呢?1、过程:裸岩阶段→阶段→苔藓阶段→阶段→灌木阶段→阶段2、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二)弃耕的农田又是发生群落的演替?1、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林。

2、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人教版必修三生物教案 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人教版必修三生物教案 第2章 第3节 神经调节

课题:神经调节【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图2-23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结合图2-24,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过程和特点。

【重难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和特点。

【活动过程】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知识梳理] 1.神经元(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 神经中枢突起⎩⎪⎨⎪⎧:短而多,将兴奋传向胞体:长而少,将兴奋由胞体传向外围(3)请填写下图中结构的名称 ①结构模式图②结构示意图(4)神经元的功能①功能: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②兴奋是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状态转变为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③兴奋的传导形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__________(也称为___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特点①离子分布:神经元细胞膜外________浓度比膜内的高得多,膜内的________浓度比膜外的高得多。

②离子流向:________________分别有向膜内流入和向膜外流出的趋势。

它们能否流入或流出及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多少,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息电位①产生原因: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以________为主,膜外侧聚集较多________,膜内侧含有较多__________。

②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____________。

(3)动作电位①产生原因: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刺激时,该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__________。

②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____________。

(4)兴奋传导过程受刺激的____________与相邻的______________之间产生__________而发生电荷移动,产生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能量流动 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能量流动 无答案

《能量流动》编制人:高誉芩1.研读课本内容,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

2.依据自学指导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准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3.小组长职责:引导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活动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活动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与特点《预习案》: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和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2。

能量的输入(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2)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3。

能量的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 渠道进行的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 一部分通过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探究案》:活动一:根据食物链“草→兔→狐”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 草的能量怎样获得?2。

草的能量有哪些去向?3。

兔子把草吃进肚里,这些能量都被兔子吸收了吗?4。

兔子吸收的能量有哪些去向?5. 用流程图表示出三个营养级间能量的流动过程?活动二:阅读P100积极思维‘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分析以下问题:计算该生态系统中,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能量的效率分别是多少?归纳总结:1. 能量流动的特点:2。

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3。

能量金字塔①一定是正金字塔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能量的利用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

4. 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例1:在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消耗绿色植物100Kg,猫头鹰至多增重Kg,至少增重Kg,猫头鹰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______Kg,至多Kg。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4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解读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4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解读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4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课题检测【最新考纲】:1、稳态的生理意义(B) 2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A)3、血糖调节(B) 4 、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6、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活动方案】活动一、典型例题分析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D. 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的生化反应有: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B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3、(多选)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A .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B .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C.分泌淋巴因子以增强免疫效应 D •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4、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 .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 Na+. 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5、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s、0商脂髙竝白早餐奇商侖遗白甲鞘均衡件霁早餐BO60-10200 23(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___ 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咼脂咼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咼,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⑷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 (A )、高糖早餐组(B ) 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 )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 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3月复习试题(7)苏教版选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3月复习试题(7)苏教版选修3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3月复习试题(7)苏教版选修3一、单项选择题:1、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共有的元素是A. C、H、O、N、P B. C、H、O、N C. C、H、O D. O、H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

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A.Fe、Mn、B、Mo、S B.Mo、Zn、Cu、B、FeC.P、N、K、Ca、Mg D.C、H、O、Ca、Mg3.关于细胞和无机自然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有的元素,无机自然界中一定有 B.无机自然界中有的元素,细胞中一定有C.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D.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4、下列各项中,代表DNA分子遗传信息的是A.五碳糖的种类B.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C.脱氧核苷酸的比例 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5、性激素属于下列哪种化合物A.蛋白质 B.脂肪C.固醇D.核酸6.在动物细胞中和植物细胞中以储存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糖类分别是A.葡萄糖、淀粉 B.淀粉、糖原C.糖原、淀粉D.淀粉、葡萄糖7、组成牛胰岛素的基本单位是A.氨基酸B.脱氧核苷酸C.核苷酸D.C、H、O8.采用苏丹Ⅲ染液可鉴定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种类及其出现的实验现象依次是A.还原糖,砖红色沉淀 B.脂肪,橘黄色C.脂肪,红色 D.蛋白质,紫色9.下面不能..作为肽键的表示式是13.某蛋白质由2条肽链、502个氨基酸组成。

在其脱水缩合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了A.36 B.9000 C.9018 D.907214、以下是几位同学默写的氨基酸结构通式,请判断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是15.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造成牛、羊性状不现的直接原因是A.组成牛和羊的核酸种类不同B.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D.同化方式和消化能力各异16.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时,一个视野内:A. 细胞数目坩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B. 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 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D. 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17.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茎表皮装片的同一部位,选用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A. 目镜10×和物镜10×B. 目镜10Ⅹ和物镜幻ⅩC. 目镜10×和物镜4×D. 目镜10x和物镜40×18.下列生物中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 草履虫B. 水绵C. 蓝藻D. 噬菌体19.在人的心肌细胞中,比上皮细胞数量显著多的细胞器是()A. 核糖体B. 内质网C. 高尔基体D. 线粒体20.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C.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 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21、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ATPA.H2O B.K C.甘油 D.脂肪酸22、牛奶中含有乳球蛋白和奶酪蛋白等物质,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乳汁的合成与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有A.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C.溶酶体、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白色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23、在小麦的叶肉细胞中,既有DNA,又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①细胞核②线粒体③核糖体④中心体⑤内质网⑥叶绿体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④C.②⑥ D.①⑤24、下列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①线粒体内膜②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③细胞壁④溶酶体膜⑤核糖体⑥核膜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C.①④⑥ D.①②④⑥25、小麦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A.液泡、中心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B.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C.液泡、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D.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30分。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2.2.1免疫调节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2.2.1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编制人:许慧宏1.研读课本内容,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

2.依据自学指导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准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3.小组长职责:引导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学习目标】: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概述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三道防线2、简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及识别功能3、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活动重点】:1、简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及识别功能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活动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预习案》: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如: 等)吞噬细胞免疫系统T细胞(在中成熟) 起源于淋巴细胞B细胞(在中成熟)(如:抗体、、等)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人体防线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体液免疫(主要是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细胞起作用)的是思考:(1)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A。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B。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

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2)、在泪液、唾液中发挥杀菌作用的主要是A。

吞噬细胞B。

抗体 C.淋巴细胞D。

溶菌酶《探究案》:活动一:体液免疫1、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细胞抗体增殖分抗原细胞细胞细胞细胞提醒:记忆B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产生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或,最后被吞噬消化活动二: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记忆T细胞抗原吞噬细胞细胞细胞→靶细胞提醒:效应T细胞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使,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无答案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无答案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编制:刘玉楼1.研读课本内容,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

2.依据自学指导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准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3.小组长职责:引导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活动重点与难点】: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预习案》: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很多,依据信息传递的方式,一般可分为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四种类型。

1、物理信息概念:通过传递的信息。

举例:、声、温度、、磁力等.2、化学信息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

举例:植物的生物碱、等代谢产物,动物的等。

3、行为信息概念:动物的,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举例: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等.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物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____________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____的稳定。

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活动一: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资料一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赖声波.蝙蝠通过自身发出声波,对目标进行“回声定位”。

资料二有些植物,像莴苣茄子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资料三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

资料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与草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挥发性化学物质。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物质循环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编制:刘玉楼1.研读课本内容,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

2.依据自学指导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准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3.小组长职责:引导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活动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活动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预习案》:一、物质循环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一方面具有,另一方面可以被生物群落利用。

二、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短时间大量燃烧→大气中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的平衡。

2、产生危害:升高、冰川融化、上升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增加CO2的去路)。

《探究案》:活动一: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中以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以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形式进行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主要是沿着进行,传递形式为。

2、过程a.CO2进入生物群落: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主要是绿色植物的,还包括。

b.CO2返回无机环境: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解者的以及含碳燃料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时,只有和之间的传递是相互的,其它成分之间都是单向的。

活动二: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形式流动等基本元素的循环范围生物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生物群落与之间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特点. 性、循环流动联系①________作为_________的载体,使________沿着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知识纲要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思考:在非典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的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致相差多少?何为稳态?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_____,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_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思考: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
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___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自我诊断】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
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7、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
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
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
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课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5.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6、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体积而与溶质微粒数目关系不大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C、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7、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总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8、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是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9、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组织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二、简答题
10、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资源,江河湖海地下水和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系统称为天然水,水对人类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⑴人体内的水约占人体总重的,统称为,除一部分存在于人体细胞内液外,其余的分别存在于,,等细胞外液中。

⑵水在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
⑶人体血液中的pH变化范围很小,显然人体的血液具有功能。

⑷在医院里注射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为什么?
⑸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是体液pH有什么变化?。

⑹现代科学已证明,饮用多次烧开的沸水,对人体是有害的,为什么?
11. 填概念图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12.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 液为_______,B 液为_______,C 液为
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
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

(2)CO 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_______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
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________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病的发生。

⑷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要通过 、 等系统才能
获得;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要通过 、 、 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