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高中化学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怎么判断氧化性强弱•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3. 根据元素酸碱性强弱比较。

4.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1)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剂----还原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氧化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

• 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 3.根据元素酸碱性强弱比较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

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

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

• 4.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

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极。

其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一般低价态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氧化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①金属活动性顺序••②非金属活动性顺序••(3)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难易(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方法小结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是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相互作用的能力。

氧化性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氧化剂反应,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数的能力;还原性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与还原剂反应,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数的能力。

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比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方法。

1.标准电极电位法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

物质的标准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性越强;标准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通过比较物质的标准电极电位可以推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2.氧化还原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

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越高,其氧化性越强;氧化还原电位越低,其还原性越强。

通过测量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实验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例如,可以将物质与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观察反应程度来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如果物质能够与氧化剂反应而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说明其氧化性较强;如果物质能够与还原剂反应而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说明其还原性较强。

4.结构和成分分析法通过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成分可以推测其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例如,含有含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含有活泼金属或含有较多还原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常是与其他物质相比较的。

同一个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具有不同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此外,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也受到其他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的影响。

总之,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标准电极电位法、氧化还原电位法、实验方法和结构和成分分析法进行比较。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高考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

高考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

2019年高考化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高考化学在理综中是比较容易得分的科目,查字典化学网整理了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请考生掌握。

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种方法(1)根椐方程式判断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方法:同周期: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②同主族:从上到下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3)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判断①常见金属元素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常见非金属元素活动性顺序:(F、Cl、Br、I、S)从左到右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5)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6)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①原电池,负极正极,负极的还原性较强;②电解池(以惰性电极为例) 阳极:易失电子的先放电,其还原性S2-Br-OH-;阴极:易得电子的先放电,其氧化性Ag+Hg2+H+。

(7)根据物质的浓度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8)根据反应剧烈程度进行判断同种还原剂作用于不同氧化剂时,反应越剧烈,其还原性越强(9)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也有影响,如高锰酸钾在酸性、中性、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在酸性溶液中镁的还原性强于铝,而在碱性溶液中铝的还原性强于镁;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表现出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不表现出强氧化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希望考生可以认真掌握判断方法。

【知识解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知识解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氧化剂在反应中表现氧化性,氧化性强弱是氧化剂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不是得电子数目的多少。

还原剂在反应中表现还原性,还原性强弱是还原剂失电子能力的强弱,不是失电子数目的多少。

如钠原子失电子数目比铝原子的少,但钠原子的还原性比铝原子的强。

1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例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即MnO2>Cl2。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即浓盐酸>MnCl2。

2 根据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特例:HClO、HClO2、例如:Fe、FeCl2、FeCl3,H2S、S、SO2,氧化性依次增强,还原性依次减弱。

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化合物间发生反应时,同种元素高价态与低价态之间发生归中反应。

例如:Cl-+ClO-+2H+===Cl2↑+H2O。

3 根据单质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比较(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4 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进行比较与同一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若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中元素价态相同,反应条件越容易,一般可说明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例如:MnO 2+4HCl (浓)Cl 2↑+MnCl 2+2H 2O2KMnO 4+16HCl (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MnO 2与浓盐酸需加热才能反应,KMnO 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即可反应,说明氧化性:KMnO 4>MnO 2。

5 根据变价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进行比较不同种氧化剂将同种还原剂中的元素氧化时,得到的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例如:Fe +SFeS 2Fe +3Cl 22FeCl 3 氧化性:Cl 2>S 。

名师提醒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是还原性强的金属单质置换出还原性弱的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是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单质置换出氧化性弱的非金属单质。

典例详析例4-16(一题多解)已知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 3+2KI===2FeCl 2+2KCl +I 2②2FeCl 2+Cl 2===2FeCl 3③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若某溶液中Cl -、Fe 2+和I -共存,要想除去I -而又不影响Fe 2+和Cl -,可加入的试剂是( )A .Cl 2B .KMnO 4C .FeCl 3D .HCl解析◆解法①(逐项分析法) 由反应②知,Cl 2可将Fe 2+氧化为Fe 3+,A 项不符合题意;由反应③知,KMnO 4可将Cl -氧化为Cl 2,B 项不符合题意;由反应①知,FeCl 3可将I -氧化为I 2,自身转变为FeCl 2,故FeCl 3可将I -除去,而Fe 2+、Cl -不受影响,C 项符合题意;HCl 不能氧化I -,D 项不符合题意。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十招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即物质得、失电子能力强弱。

得电子能力强的物质氧化性强,失电子能力强的物质还原性强,且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是物质的本性,但也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我们一般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时往往针对的是物质在外界因素相近的情况。

中学常见有如下比较方法:(1)直接比较:如果两种待比较的物质能够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充当氧化剂的物质比充当还原剂的物质的氧化性要强。

如需比较硫和氧气的氧化性强弱时,直接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以判断氧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要强。

(2)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高低判断:对于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而言,一般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还原性就越强。

如:氧化性 FeCl3 >FeCl 2、 KMnO 4> K 2MnO 4 >MnO2 >Mn 2+;这里需注意的是:一,必须是指不同物质中的同种元素;二,存在一组特殊物质——卤素含氧酸。

例如高氯酸、氯酸、亚氯酸、次氯酸的氧化性顺序却恰好相反,次氯酸氧化性最强,高氯酸氧化性最弱。

(3)根据产物中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判断:几种氧化剂和同种还原剂发生反应,氧化产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越多,对应的氧化剂氧化性越强。

例如:氯气和硫分别可以和铁发生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铁和硫化亚铁。

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硫化亚铁中铁的化合价为 +2 价,由此可以判断:氯气的氧化性比硫的氧化性强。

(4)可根据氧化还原规律比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运用这个规律时应当注意,该规律一般适用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在高温或者加热时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可能不符合这个规律。

例如:在溶液中,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此时,铁是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Fe>H2;而在加热时,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可得到单质铁,此时氢气是还原剂,铁是还原产物,得到结论:还原性H2> Fe o那么到底如何比较氢气和铁的还原性强弱呢?正是由于该规律的适用条件,我们才能确定:一般来说,铁的还原性大于氢气。

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1.氧化性VS还原性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

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其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没有关系。

2.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单质的还原性越来越弱,而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来越强。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按照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单质的氧化性越来越弱,而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周期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而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判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那么该种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

例如,酸性:那么氧化性: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例如:那么氧化性:氧化铜大于水,还原性:氢气大于铜。

(5)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判断氧化产物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

例如:那么氧化性:
(6)根据反应所需的条件判断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
还原剂发生反应时,所需的条件越低其氧化性越强。

(7)根据物质浓度的大小判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比如说浓硝酸的氧化性就大于稀硝酸的。

到这里,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也就全部解读完了。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方式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方式

2020年高三年级化学总温习氧化还原反映系列4——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方式知识点:一、氧化性 还原性二、判定方式: (1)依照周期律判定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在周期表中,氧化性强的单质在:阴离子的还原性: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金属单质还原性: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

在周期表中,还原性强的单质在:阳离子的氧化性: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2)、依照反映方程式判定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性: 还原性:(3)、利用反映时的不同条件判定[例1]:2 KMnO 4 + 16 HCl(浓) = 2 KCl + 2 MnCl 2 + 5 Cl 2↑+ 8 H 2OMnO 2 + 4 HCl (浓)−→−∆MnCl 2 + Cl 2↑ + 2 H 2O O 2 + 4 HCl(浓) −−−−→−︒2450CuClC , 2 Cl 2 + 2 H 2O(地康法制氯气) 三个反映从氯元素的化合价看一起点是由—1价升高到0价,氧化能力 KMnO 4、MnO 2、O 2由小到大顺序为 KMnO 4、MnO 2、O 2 。

小结:氧化剂不同,还原剂相同,需要条件越多(浓度、温度、催化剂等),那么该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弱。

(4)、依照氧化还原的程度判定当具有可转变合价的还原剂与不同氧化剂在相同条件下作历时,可依照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定氧化剂氧化性强弱例2:已知 Fe + S −→−∆FeS 2Fe + 3 Cl 2−−→−点燃 2FeCl 3 2Cu + S −→−∆Cu 2S Cu + Cl 2 −−→−点燃 CuCl 2比较S 、Cl 2的氧化性强弱 Cl 2>S 。

小结:还原剂、反映条件均相同,氧化剂不同,还原剂被氧化后价态越高(氧化程度越深),那么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5)、依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定(非金属顺序:F 2 > Cl 2 > O 2 > Br 2 > I 2 > S )K Ca Na Mg Al … … (H) Cu Fe 2+Hg Ag Pt K +Ca 2+Na +Mg 2+Al 3+… … (H +) Cu 2+Fe 3+Hg 2+Ag +Pt 2+(6)、依照元素的化合价判定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物质,一样情形下,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A>C>D>B
1.实验室里可以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 气;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在室温下也可以制氯 气;历史上还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 法是用 CuCl2作催化剂,在 450℃利用空气中的 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 比较以上三个反应,可以认为氧化剂的氧化能 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已知: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固体和浓 硫酸共热制取氯化氢气体,结合氯气的 实验室制法,分析浓硫酸和二氧化锰的 氧化性强弱。
( 3 ) CuI 可 有 Cu2+ 与 I- 直 接 反 应 制 得 , __Cu2+ + __I-=__CuI+__I3-
小结:
实质 有电子转移,且得失电子数相等 化合价有升有降,且升降总值相等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特征
基本概念
表示方法 应用
四对关系(~剂、~产物、~性、~反应)
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四、有关计算
1、判断产物或化合价
原理:得电子数=失电子数 升高总价=降低总价
2、计算转移电子数 转移电子数=得电子数=失电子数 1摩尔过氧化钠与水充分反应, 则在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为 。
1、在一定条件下, RO3n-和氟气可发 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R 元素的化合价是( )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 子守恒规律的计算
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 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 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 2KClO3+6HCl(浓)=2KCl+2ClO2 +Cl2 +3H2O
规律: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价态的变化是“只靠拢,不相交”。 即价态就近规律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3)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方法一:依据反应原理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可总结为: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小于剂。

方法二:据“三表”判断(1)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 + Ca 2+ Na + Mg 2+ Al 3+ Zn 2+ Fe 2+(H +) Cu 2+ Hg 2+ Ag +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F 2 Cl 2 O 2 Br 2(Fe 3+) I 2 S P C Si H 2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 - Cl - Br - (Fe 2+) I - S 2- P 3-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方法三:根据“两池”判断(1)根据原电池原理判断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乐乐课堂氧化剂还原剂强弱判断

乐乐课堂氧化剂还原剂强弱判断

乐乐课堂氧化剂还原剂强弱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如何判断?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1)、氧化剂(氧化性)加还原剂(还原性)等于还原产物加氧化产物。

氧化剂,还原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氧化产物,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

(2)、可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大于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大于氧化剂。

二、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比较。

(1)、对于金属还原剂来说,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相一致,即越位于后面的金属,越不容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弱。

(2)、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顺序。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氧化剂(二)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比较(1)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Mn>Zn>Cr>Fe>Ni>Sn>Pb>(H)>Cu>Hg>Ag>P t>Au从左到右,金属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2)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F---Cl---Br---I---S 从左到右,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增强氧化性:F2>Cl2>Br2>Fe3+>I2>SO2>S还原性:S2->SO32->I->Fe2+>Br->Cl->OH->含氧酸根>F-(三)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氧化剂分别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判断。

反应越容易,该氧化剂氧化性就强。

(四)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来判断当含有变价元素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强弱。

(五)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原子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减弱(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减弱。

(六)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比较酸性越强,对应元素氧化性越强碱性越强,对应元素还原性越强(七)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判断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高中化学】高中化学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性:就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处在高价态的物质通常具备水解性。

还原性:就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通常低价态的物质具备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水解还原成反应方程式推论氧化性: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成产物的还原性(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①金属活动性顺序②非金属活动性顺序(3)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的深浅(条件)推论: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高低来进行判断。

基准:三个反应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氯气,氧化剂分别是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有反应方程式可得,反应条件越来越难,可得结论:氧化性kmno4>mno2>o2(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近的条件下促进作用于相同的氧化剂时,可以根据水解产物价态多寡去推论氧化剂水解性的高低。

例如:,,可得:氧化性cl2>s备注:无法通过氧化剂化合价减少的多少去推论水解性的高低。

(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右,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弱化(对应的阳离子的水解性逐渐进一步增强),非金属单质水解性逐渐进一步增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弱化);同主族元素从上→下,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非金属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备注: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坐落于左下方,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其阳离子的水解性越强;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坐落于右上方,其单质的水解性越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

(6)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根据这个规律也可判断原电池、电解池电极)①两种相同金属形成原电池的两级:负极:金属电子流出来,负极:金属电子流进还原性:负极>正极②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振动的阳离子的水解性较强,在阳极先振动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氧化性_还原性强弱判断

高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氧化性_还原性强弱判断

氧化性:F2>Cl2>Br2>Fe3+>I2>SO2>S高锰酸钾溶液的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S2->SO3(2-)>I->Fe2+>Br->Cl->F-推荐: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X2(卤素)、O2、O3、S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Cu²+,Fe3+等或H+3高价过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KClO3、HClO等4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常见的还原剂有1活泼或较活泼的的金属,如K,Na,Mg,Al,Zn,Fe等2低价金属阳离子,如Fe3+,Sn2+等3非金属阳离子,如Cl-,B-,I-,S2-等4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Si在含可变化合价的化合物中,具有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单质或化合物)即可作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例如Cl2,H2O2,Fe2+,H2SO3等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物质活动顺序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原子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金属还原性与溶液有关,如在稀盐酸,稀硫酸中Al比Cu活泼,但在浓硝酸中Cu比Al活泼2非金属活动顺序F Cl Br I S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阳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若氧化剂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来进行判断,例如: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1)4HCl+MnO2=(加热)MnCl2+2H2O+Cl2(2)4HCl+O2=(CuCl2,500摄氏度)2H2O+2Cl2(3)上述三个反应中,还原剂都是浓盐酸,氧化产物都是Cl2,而氧化剂分别是KMnO4,MnO2,O2,(1)式中KMnO4常温下就可以把浓盐酸中的氯离子氧化成氯原子,(2)式中MnO2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3)式中O2不仅需要加热,而且还需要CuCl2做催化剂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得出氧化性KMnO4>MnO2>O2(4)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似的条件下作用于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如:2Fe+3Cl=(加热)2FeCl3Fe+S=(加热)FS可以判断氧化性:Cl2>S.(5)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F Cl Br I非金属原子(或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知识点之一,牢固掌握有关知识和熟练地运用有关规律,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答题,是学生面对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程度的判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氧化性和还原性概念的判断方法物质失去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还原剂是电子的给予体。

物质得到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氧化剂是电子的接受体。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物质能否给出或接受电子呢?由于给出或接受电子会引起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从物质中元素所处化合价高低就可以进行判断。

规律是:元素处于最高价,不可能失去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不可能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可能失去电子,又可能得到电子,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反应时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物质中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则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例1. 下列变化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M n O MnB Cl ClC H S SOD Fe Fe (422)222-+-+→→→→ 分析:本题要求加还原剂才能实现,即物质本身作氧化剂,也就是说元素化合价从高价变为低价,不难发现A 、D 选项是正确的。

二、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根据单质活动顺序确定(1)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金属原子还原性(由强到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阳离子氧化性(由弱到强):K Ca Na Mg Al Zn Fe Sn ++++++++223222Pb H Cu Fe Hg Ag 2232++++++()(2)非金属活动顺序(常见元素)非金属原子氧化性:F>Cl>Br>I>S对应阴离子还原性:F Cl Br Fe I S ---+--<<<<<()223. 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确定通常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电解除外)总是向着氧化性和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的——即“强强生弱弱”: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还原 产物)(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方法

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方法

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方法氧化还原反应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是每年的必考内容,笔者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而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那么如何根据一些相关的信息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

(注意:上面说的阳离子中Fe有+2、+3两种价态,其中+2价按正常位置排列,但+3铁的氧化性在Cu2+、Hg2+之间,即:氧化性Cu2+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已知2FeCl2+Cl2=2FeCl3;2FeCl3+Cu=2FeCl2+CuCl2;则Fe3+、Cl2、Cu2+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Cl2>Fe3+>Cu2+三、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或剧烈程度)的不同进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简单),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例如: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可判断还原性:Na>Mg再如:Cu+4HNO3(浓)=Cu(NO3)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前者比后者反应剧烈,可判断氧化性:浓HNO3> 稀HNO3四、根据使其它物质被氧化或被还原价态的不同进行判断例如:Cu+Cl2CuCl2,2Cu+SCu2S,根据Cl2、S分别与Cu反应,使Cu被氧化的程度不同(Cu2+,Cu+),可判断出单质的氧化性:Cl2>S五、根据元素的价态判断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则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时,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时,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考点二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知识梳理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 -e -===Na +,Al -3e -===Al 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 比Al 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 比Al 的还原性强。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 3+、H 2SO 4、KMnO 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 -、S 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 2+、S 、Cl 2等。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 ①与同一物质反应,一般越易进行,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热水反应,Al 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所以还原性:Na>Mg>Al ;非金属单质F 2、Cl 2、Br 2、I 2与H 2反应,F 2与H 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Cl 2与H 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Br 2与H 2加热到500 ℃才能发生反应,I 2与H 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氧化性:F 2>Cl 2>Br 2>I 2。

②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KMnO 4>MnO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4 B、 +5 C、+6 D、+7
2、已知硝酸铵受热分解生成硝酸、氮气和 水,则在此反应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 原的氮原子的个数比为( )
( A ) 1: 2( B) 4: 3 ( C ) 3: 5( D) 5: 3
巩固练习
1、将44克硫化亚铁溶于600mL5mol/L的硝酸, 二者恰好反应,生成产物中有Fe3+和硫酸,则硝 酸的还原产物应是( )
A>C>D>B
1.实验室里可以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来制取氯 气;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在室温下也可以制氯 气;历史上还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 法是用 CuCl2作催化剂,在 450℃利用空气中的 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 比较以上三个反应,可以认为氧化剂的氧化能 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已知:实验室可用氯化钠固体和浓 硫酸共热制取氯化氢气体,结合氯气的 实验室制法,分析浓硫酸和二氧化锰的 氧化性强弱。
高三化学复习
第一单元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关系
失电子(实质)化合价升高(特征),被氧化
还原剂
具有
还原性 发生
氧化 生成 氧化 产物 反应
失电子的能力 得电子的能力
组成物质 中某些元 素化合价 升高 组成物质 中某些元 素化合价 降低
氧化剂
具有
氧化性
发生
还原 反应
生成
还原 产物
得电子(实质)化合价降低(特征),被还原
6、根据反应条件或产物判断
把A、B、C、D四块金属片用导线两两相 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 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 A、C相连, 插入到稀硫酸中,C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B、D相连插入到CuSO4溶液中,B极变粗。 由此判断A、B、C、D四种金属的还原性 顺序由大到小排列应为 。
3、根据元素周期表
右上角,单质氧化性越强,离子还原性弱
左下角,单质还原性越强,离子氧化性弱
4、常见物质的比较 氧化性:KMnO4>Cl2(O2)>Br2>Fe3+>I2>SO2>S 还原性:Cl—<Br—<Fe2+<I—<SO32—<S2—
单质的 氧化性 增强
单质的 还原性 增强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化学实验中一种 常用的强氧化剂。则下列溶液中不能用 于酸化高锰酸钾溶液的是( )
(A)HNO3
(C)HCl
(B)NaHSO4
(D)H2SO4
2.向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0、1mol氯 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一半溴离子 被氧化为溴单质,则FeBr2溶液的物质 的量的浓度为 。
5、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的放电顺序
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
电解池中,先放电的阳离子氧化 性强,先放电的阴离子还原性强
(A)N2 (B)N2O (C)NO (D)NO2
2、0.3molCu2S与足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
铜、硫酸、一氧化氮和水,则参加反应的硝
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0.9mol
B.1mol
C.1.2mol
D.2.2mol
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共有多少 摩尔硝酸参加了反应?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汽的含量,往往悬挂 涂有 CuI 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 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 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 1 )上述反应产物 Cu2HgI4 中, Cu 元素显 ______价 ( 2 )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_______ ,当有 1molCuI 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_____mol。
( 3 ) CuI 可 有 Cu2+ 与 I- 直 接 反 应 制 得 , __Cu2+ + __I-=__CuI+__I3-
小结:
实质 有电子转移,且得失电子数相等 化合价有升有降,且升降总值相等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特征
基本概念 四对关系(~剂、~产物、~性、~反应)
表示方法 应用 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的难易程度
还原性: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头转
1、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越活泼,单质还原性越强, 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常温下,如下三个反应都能进行: ① 2W—+X2 = 2X— + W2 ② 2Y—+W2 = 2W— + Y2 ③ 2X—+Z2 = 2Z— + X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在 X— 、Y— 、Z— 、W— 中,Z—的还原性最强 B、在X2 、Y2 、Z2 、W2 中,Z2的氧化性最弱 C、2Z—+Y2 = 2Y— + Z2 不能向右进行 D、还原性X— > Y—
四、有关计算
1、判断产物或化合价
原理:得电子数=失电子数 升高总价=降低总价
2、计算转移电子数 转移电子数=得电子数=失电子数 1摩尔过氧化钠与水充分反应, 则在此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为 。
1、在一定条件下, RO3n-和氟气可发 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R 元素的化合价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请分别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 及还原产物:
1、KI+5KIO3+3H2S=3I2+3H2O+3K2SO4
2、CaCO3+2HCN=CaCN2+CO+CO2 +H2 3、2AsH3+12AgNO3+3H2O=As2O3+12Ag+12HNO3 4、 0 +2 +1 -3 +5 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
+1+2 +4 0
在铁、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充 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试回答:
①若剩余金属中含有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剩余金属中只有铜,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 稀硫酸,此时剩余金属减少,则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电 子守恒规律的计算
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 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 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 2KClO3+6HCl(浓)=2KCl+2ClO2 +Cl2 +3H2O
规律: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价态的变化是“只靠拢,不相交”。 即价态就近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