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案件适用法律解释(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受贿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它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受贿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适用法律解释对于案件的公正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受贿案件适用法律的相关法律解释进行探讨。
二、受贿罪的法律构成
1. 犯罪主体: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 犯罪客体:受贿罪的犯罪客体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3. 犯罪客观方面:受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4. 犯罪主观方面:受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仍故意为之。
三、受贿案件适用法律解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关于受贿罪数额的认定:根据《解释》第一条,受贿数额的认定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受贿财物价值、受贿次数、受贿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等。
受贿数额较大的,一般应当认定为受贿罪。
(2)关于受贿罪的认定标准:根据《解释》第二条,受贿行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受贿罪:一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二是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三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
(3)关于受贿罪的追诉标准:根据《解释》第三条,受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
应当追诉。
受贿数额不满3万元,但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应当追诉:一是具有索贿情节的;二是具有多次受贿情节的;三是具有恶劣社会影响的。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题的解释》
(1)关于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区别:根据《解释》第四条,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在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受贿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客体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贪污罪的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客体为国家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2)关于受贿罪的共犯:根据《解释》第五条,受贿罪的共犯包括共同受贿、共
同受贿的共犯和受贿罪的教唆犯。
共同受贿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受贿行为,共同受贿的共犯是指明知他人实施受贿行为,为其提供帮助的行为。
受贿罪的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实施受贿行为的行为。
四、结论
受贿案件适用法律解释是确保案件公正处理的重要依据。
在办理受贿案件时,应当依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准确把握受贿罪的构成要件、数额认定标准、追诉标准等,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
同时,对于受贿罪的共犯、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区别等问题,也应依法进行认定和处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2篇
一、引言
受贿罪是刑法中的一种重要罪名,它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形象,破坏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因此,我国刑法对受贿罪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对受贿案件适用法律进行解释,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受贿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
1. 定义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2. 构成要件
(1)主体:国家工作人员。
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
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主观方面:故意。
即明知是他人财物,仍故意收受。
(3)客观方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三、受贿罪的认定
1.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或者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所形成的便利条件。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直接利用职务权力。
如直接审批、决定、执行、指挥、管理等。
(2)间接利用职务权力。
如利用职务所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
或者关系人,为他人谋取利益。
(3)利用职务范围内的信息。
如利用职务所掌握的、与职务相关的信息,为他人
谋取利益。
2.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收受他人财物。
这里的“他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或其他组织。
3. 为他人谋取利益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这里的“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非物质利益。
四、受贿罪的量刑
1. 受贿数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受贿数额是量刑的重要依据。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受贿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罚金。
(2)受贿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
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其他量刑情节
(1)多次受贿的,从重处罚。
(2)索贿的,从重处罚。
(3)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具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加重处罚。
五、受贿案件适用法律的特殊规定
1. 情节严重但受贿数额较小的案件
对于情节严重但受贿数额较小的案件,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具体情节包括:
(1)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2)积极退赃,挽回损失的。
(3)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
2. 情节轻微但受贿数额较大的案件
对于情节轻微但受贿数额较大的案件,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具体情节包括:
(1)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
(2)积极退赃,挽回损失的。
(3)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
六、结语
受贿案件适用法律解释对于维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形象,保障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司法实践中,要准确把握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认定标准和量刑情节,确保依法、公正、公开地处理受贿案件。
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