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意义: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是鼓舞学生追根求源动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堂的提问,力争在45分钟的课堂出效益。
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学校里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愿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这种现象长期困扰着学校的日常教学,使得教学不免陷于一种尴尬境地,老师在教学中收不到教学信息,提问反馈受阻,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关系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以,本文就此问题向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不爱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策略。
二、调查问卷经过及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共100份,调查对象均为初中学生,问卷以“学生上课不爱回答問题的原因”为主题。
问卷形式分为两部分——选择和简述,要求学生认真答卷,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由老师、学生两方面,归纳如下:
(一)从学生自身来看:
1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不会回答,这种情况占调查问卷总数的25﹪。
2、能认真听课,但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弱,不能流利自如地回答问题;或没有听懂,回答没有把握,不爱回答,占调查问卷总数的30﹪。
3、由于性格内向、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自卑心理,情绪紧张,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或老师取笑,不愿回答问题,占调查问卷总数的30﹪。
4、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即使知道也不愿回答,占调查问卷总数的15﹪。
(二)从教师的教学方面看:
1、教师讲课的吸引力不够,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2、所提问题本身。
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由此表现在课堂提问时随心所欲、提问的目的性不强,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
(1)表面性、肤浅性提问。
教师追求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一问齐答,这样虽然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表面上看学生全会,实则内容非常空洞,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2)质难性提问。
问题过难,高深莫测,显示了老师的水平高,可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3)模糊性提问。
缺乏对问题的精心准备,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目的性不明确,逻辑性不强,学生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摸不着头脑,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更谈不上回答问题。
(4)惩罚性提问。
有时为了组织教学,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就突然发问,借机整治,这样给学生造成被老师提问就是犯了错误而不愿主动回答问题,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丧失回答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5)老师对学生过于严厉,评价方式不当。
师生在问答过程中,应有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这样会对回答产生很好的效果,如果提问时教师过于严厉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教师不能正确引导、正确评价,甚至批评学生,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情绪紧张,怕答错而不敢发言,学生自然无心积极思考。
三、对策及技巧:
针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就学生而言:
1、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消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从“自甘落后、自卑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创造参与条件,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
常言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因素,教师在教法上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
因此,如何提高提问的艺术,应该是每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重视的课题,如何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次,本文就侧重从语文教师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方面提出如下对策:
(一)提问要巧妙精当,
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要提得巧妙,精炼扼要、言简意赅,所提问题要恰是重点、难点,即紧扣教材,又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来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进行启发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二)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提问要设置坡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课堂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但不能过于艰深,问题的难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过难或过易的提问都无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提问要生动有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作为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越来越引起了教育者的注意,教师设计提问时,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拓宽学生视野,开拓知识的深度,使学生产生研究的兴味。
我们可抓住兴趣点提问,撩拨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提问新颖生动有趣,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灵活多变
语文课堂本是精彩的课堂,设计课堂提问要灵活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提问形式,从实际效果出发,为教学内容服务。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得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支持,会有效解决学生不愿回答的问题。
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呢?要构建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确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是构建课堂良好心理气氛的前提。
(六)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提问评价方式。
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批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要积极引导,从而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敢于主动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甚至有创见的,教师应当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许。
在学生回答问题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否则学生会敷衍塞责;在学生没有进行思考只是脱口回答时,教师要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详细回答。
总之:课堂提问的策略及技巧不止上述六种,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课堂环境也随时变化,这就会使实际的课堂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教师要针对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改变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活动的正确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要考虑教材的重点、学生情况和课堂教学环节的需要等因素,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灵活、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教师掌握了提问的艺术可给教学带来无尽的兴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
上的快乐,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闭门推出窗前月”是我们在教学中的失败,“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