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目的:复习肺动静脉畸形(PA VM)的MSCT影像表现并探讨MSCT及后
处理技术对PA VM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01年3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例经影像和临床证实的PA VM病例资料,分析其MSCT影像特点,探讨MSCT对PA VM的诊断价值。

结果:9例为单发,其中1例位于左肺,8例位于右肺;1例为多发,两病灶分别位于左右两肺叶,MSCT诊断PA VM正确率100%,7例PA VM予以图像后处理,其中6例PA VM能清晰显示畸形动、静脉及瘤囊。

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PA V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标签: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肺动静脉畸形
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y-venous malformation,PA VM)是指肺动脉与肺静脉直接相通形成的血流短路,是非常罕见的心脏外右向左分流性疾病[1]。

虽然PA VM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它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如脑栓塞、致命性大咯血等[2],因此即时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MSCT 的推广和应用,因其具有方便快捷,且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等优点,为PA VM 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现笔者通过复习PA VM的MSCT影像表现,探讨MSCT对PA VM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PA VM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1年3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10例经影像和临床证实的PA VM病例MSCT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7~64岁,平均33.5岁。

7例无相关临床症状,因体检或其他疾病行肺部检查偶尔发现,1例活动后呼吸困难、发绀、胸痛。

1例出现咳嗽、咯血症状。

1例左侧肢体无力,意识模糊。

1.2 检查方法使用siemen senation 16及philips brilliance 6多层螺旋CT。

扫描参数为:120 kV,150~250 mA,扫描层厚5 mm,螺距为1~1.5。

于深吸气后屏气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至后肋膈角水平。

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检查结束后在工作站运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获得重建图像。

2 结果
10例经影像和临床证实的PA VM病例中,9例为单发,其中1例位于左肺,8例位于右肺;1例为多发,两病灶分别位于左右两肺叶,9例PA VM畸形动、静脉均位于同一肺叶,其中8例PA VM畸形动脉来源于相应肺动脉,畸形静脉汇入相应肺静脉;1例PA VM畸形动脉来源于相应肺动脉,畸形静脉汇入临近胸壁静脉;1例PA VM畸形动、静脉分别位于不同肺叶(畸形动脉来源于右上肺动脉,畸形静脉汇入右下肺静脉)见图1。

三维重建PV AM可清晰显示瘤囊、畸形
动脉和引流静脉,见图2。

3 讨论
3.1 PA VM的概况PA VM是一种临床少见病,它是指肺血管的发育异常,扩大的动脉经过薄壁的血管囊直接进入扩大的静脉。

动静脉之间的畸形血管因为经常处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下,病变逐渐加重。

大多数由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但亦有报道在极少数的情况下由创伤、血吸虫病、感染性病变和肿瘤等原因引起[3]。

根据病灶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的特点,PA VM分为3型[4]:(1)单纯型:最为常见,单个扩张的血管瘤囊,为一支供血动脉和一支引流静脉,交通血管呈瘤样扩张,病灶单发占2/3,多发占1/3。

(2)复杂型:多个扩张大小不等的动脉瘤囊连接多支肺动脉和肺静脉。

(3)弥漫型:较少见,两肺内多发小的肺动静脉瘘为特征,多伴有肺外静脉的扩张。

本组资料9例均为单纯型,1例为复杂型。

3.2 PA VM的MSCT表现病灶为单发或多发,形态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病灶边缘可见血管蒂征,增强扫描后病灶和肺动脉同步强化,部分肺动脉血液因为肺动静脉畸形的引流直接进入肺静脉致左心房早显影。

3.3 MSCT及重建技术对PA VM的诊断价值CTA是指利用螺旋CT在检查者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持续的解剖、病理及生理、原始数据的采集,然后应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重建出靶血管立体影像的技术[5]。

MSCT薄层扫描得到轴位图像,可以发现PA VM的位置,然后再加上后处理技术,诊断PA VM时可以清晰判断病灶位置,大小、数目,分型和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和直径,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解剖关系,这对于临床医生选择何种栓塞治疗方案有重大意义。

以往DSA是PA VM的“金标准”,它对细小的血管分辨率高并可以直接介入治疗。

但DSA价格昂贵,检查耗时,且属于有创检查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此外DSA虽能进行多角度观察,但多角度无疑增加了照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而MSCT血管成像只需经外周静脉注射1次对比剂,进行1~2次扫描,即可对靶血管进行多轴向的观察,不仅无创而且方便安全。

因此DSA在行介入栓塞时是很好的方法,而单纯诊断时没有必要行此检查[6-7]。

胸片对诊断较大PA VM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对较小病灶容易漏诊或误诊,且胸片诊断PA VM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不高,所以胸片只能作为一种筛选的方法。

MRI技术由于在血管影像中有流空现象,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图像分辨率较低,对小的病灶显示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MSCTA空间分辨率高于MRA,且MSCT强大的图像后处理软件MIP、MPR、VR技术,不仅可以追踪血管来源和归属,快速、任意角度的旋转不同角度显示PA VM病灶的解剖关系和空间位置,还可以准确测量供血动脉的直径,明确动脉栓塞的最佳位置有重要价值,其敏感度与血管造影相似[8]。

这对肺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后的随访复诊具有重要价值[9]。

近年来,研究认为MSCTA及其三维重组对PA VM的诊断及解剖显示优于血管造影,可部分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或DSA,成为确诊PA VM的首选检查方法[10]。

综上所述,MSCT及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PA VM的血管瘤囊、粗大的供血动脉和迂曲的引流静脉,对PA V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程琦,韦玮,吴国忠.肺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2):119-121.
[2] Moussouttas M,Fayad P,Rosenblatt M,et al.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cerebral ischemia and neurologic manifestations[J].Neurology,2000,55(7):959-964.
[3]金建敏,孙永昌,陈东宁,等.肝肺综合征Ⅱ型肺血管异常合并血胸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1):61-65.
[4]周燕发.胸部X线、CT、MRI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96-301.
[5]于寰,张朝阳,段凯,等.MSCTA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附18例病例)[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3):78-80.
[6]黎军强,刘彪,王丽娜,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3):447-449.
[7] Swischuk J L,Castaneda F,Smouse H B,et al.Embolization of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J].Seminars in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00,17(2):171.
[8]韦建林,郭兴.肺动静脉畸形影像学诊断及治疗[J].放射学实践,2009,24(7):801-803.
[9]王亚瑟,熊丽琴,王俊,等.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61-1062.
[10] Nawaz A,Litt H I,Stavropoulos S W,et al.Digital subtraction pulmonary arteriography versus multidetector CT in the detection of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J].J Vasc Interv Radiol,2008,19(11):1582-15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