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拓展训练新版新人教版3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关于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又被称为“惰性气体”
答案 C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但它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C。

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①从空气中可以分离制得氮气,说明空气中含有;
②澄清石灰水长期曝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

答案①氮气②二氧化碳
解析①从空气中可以分离制得氮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其他成分1%。

图中a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是氮气,故选B。

2.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达州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

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TSP) 氮氧化物
(NO2等)
二氧化硫
(SO2)
空气质
量级别
春季88 40 44 Ⅱ
夏季67 33 36 Ⅱ
秋季90 46 54 Ⅱ
冬季98 69 60 Ⅱ
(1)对该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

(2)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

(3)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4)可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
答案(1)TSP (2)冬季 (3)取暖燃烧大量的煤炭
(4)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可吸入颗粒物数值最大,故对该市的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指标是TSP。

(2)由表中数据可看出空气质量最差的是冬季。

(3)冬季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取暖,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增多,因此冬季空气质量最差。

(4)可从减少排放和加强吸收净化两个方面考虑,如进一步加强绿化,增设园林广场;建筑工地常洒水;改个体取暖为集体供暖。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6北京延庆第三协作区期中,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为78%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氮78氧21”,因此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为78%的是氮气,故选A。

2.(2015新疆石河子十八中第一次月考,28,★☆☆)一个初中生每分钟大约要吸入7.8 L的氧气,计算:
(1)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多少升的空气?
(2)这些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克?(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3 g/L)
答案(1)37.1 L (2)48.0 g
解析(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因此吸入空气的体积约为7.8 L÷21%=37.1 L;(2)根据气体的密度公式ρ=可得,这些空气的质量为37.1 L×1.293 g/L=48.0 g。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2016重庆中考B卷,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
A. B. C. D.
答案 A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故选A。

2.(2015广东梅州中考,1,★☆☆)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下列与形成雾霾无关的是( )
A.水力发电
B.汽车尾气
C.工业扬尘
D.焚烧秸秆
答案 A 雾霾是空气中固体颗粒物增多所致,水力发电过程中没有固体颗粒物生成。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答案 B 若使瓶内压强明显减小,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应为固体或液体。

红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故选B。

2.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
...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

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
成。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的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以简化为铁生锈。

小明用配制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

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接近。

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答案(1)C
(2)一氧化碳(或CO)
(3)增大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4)第三个实验中集气瓶内氧气消耗得更充分
解析(1)此实验要成功需注意的事项:装置的气密性要好,防止漏气引起误差;为了充分消耗氧气,燃烧匙中的红磷要足量;点燃红磷后要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防止气体外逸引起误差;红磷熄灭后要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防止引起误差,故C错误。

(2)随着集气瓶内氧气含量逐渐降低,C在氧气不足时会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CO。

(3)将发热剂涂抹在瓶内壁的四周,可以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4)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程度时,红磷和木炭不再继续燃烧或者生成不充分燃烧的产物,影响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