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实效的创新路径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实效的创新路径探析摘要:“三全育人”的核心是立德树人,目标是建立“大思政”工作体系,关键是协同联动、汇聚合力。
网络思政育人是髙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特点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需要,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探索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创新路径,构建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对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全育人网络思政创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创新推动网络育人体系,促进网络育人质量提升。
目前高校网络育人普遍存在网络育人主体不明确、育人管理不完善、缺乏专业化育人队伍、育人队伍素养没能适应新
情况等问题,如何将网络育人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
成合力,增强育人实效,是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网络思政育人的重要意义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性的网络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助力搭建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可以实
现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传统思政教育与创新网络思
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与教师沉浸式参与网络思政课堂。
网络思政教育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立体、多
元的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粘黏力,增加
了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广度。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实效的创新路径
(一)强化网络思政队伍建设
构建以校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作的网络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完善网络思政教育
工作机制和考核方法,打造科学管理体系,完善高校网络育
人制度,保证工作开展的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扩大网
络育人主体,建设一支懂网、用网并且与大学生交流密切的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网络宣传员协同育人。
加强育人队伍素质建设,
对成员定期开展包含理论知识、创新思维、新媒体技术在内的素质培训,不断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尝试不同形式的线上思政教育,培育体现高校特色的网络思政育人精品项目。
网络思政育人队伍要具备对大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的敏锐洞察力,积极关注大学生在各大网络媒体中的行为动态,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立场和关注焦点,及时纠正网络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和言论,以探讨出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最佳方案。
(二)落地有声,立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将思想政治教育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细化分解到教育全过程中,通过纵向衔接、逐步递进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因时施教、因人施教,构建环环相扣、注重实效的全过程育人体系。
以学生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离校的时间轴线为基准时间,制定德育总体目标,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分割为阶段性目标。
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主导作用,强化教师责任意识。
同时,注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造属于朋辈群体的网络育人空间。
(三)创新网络思政育人渠道
网络思政教育需要打破传统德育的陈旧格局,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开放、系统、迎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立体化、全方位的育人新模式。
在创新育人方式时,应避免盲目跟风、套用滥用,要量体裁衣,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网络精品项目。
要把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发展新格局,建设一批带有思政元素的线上精品课程,推动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实践育人,将丰富的实践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等分类陈列于网络平台中,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主题教育等形式为依托,通过供求双
方的双向选择,为学生提供实践拓展的机会。
(四)突出价值引领
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平台、时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进,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从未动摇。
网络思
政教育工作是互联网思维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架起了新
时代大学生和思政工作者间的沟通之桥。
在网络思政工作开
展过程中,教育者要为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要构
建学生认可度高,参与感强,教育效果好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以不断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可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思政教育中,发挥新媒体平台对于学
生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启发式、
互动式教育,探索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间的有效话语衔接。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不仅是“网络 + 教育”的简单结合,而且思政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相关人员、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育人的理念和机制,是互联网与思
政教育的大协同,需要贯彻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阶段,实现网络育人要素的强融合。
现阶段,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仍
存在不少漏洞,因此优化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任重道远。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认清形势,树立思政教育信息化意识,深刻把握网络时代下开展思
政教育的机会,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发挥网络在实
现思政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亭,郝慧琴.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研究生导
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 校园心理,2019,17(04):264-266.
[2]刘兴平.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理论定位与实践建构•思憩教育研究018,(4):106
[3]马朝晖,刘宏伟.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班
主任育人工作战略定位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5):108-110.
[4]吴海燕,张耀东,白向玮.“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3):82-83.
课题来源:2023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实效的创新路径探析》课题编号:2023122。
作者简介:王晶晶(1987—2),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讲师,从事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