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5- 游戏课程标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5- 游戏课程标准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应用英语专业的一门岗位能力课程,适用于应用英语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属于B 类课程。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它是从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领域中分化出来,对儿童游戏进行专门探讨的一门独立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儿童游
戏的理论,掌握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较
为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游戏观;此外,通过实训,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
学理论分析和指导儿童游戏实践,具有初步指导和开展儿童游戏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及游戏的教育作用,在理
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
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二)职业技能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训练,能根据各类游戏的特点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
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
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各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
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
无先修和后续课程。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游戏的概述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
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
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及发展阶段,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含义,
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智力、语言、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
2. 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3. 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智力、语言、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发展中的作用;
4. 掌握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及发展阶段。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
2. 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含义。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 游戏的本质学说
2. 游戏的本质特征
3.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4. 幼儿游戏的分类
5. 幼儿游戏的发展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 游戏的本质学说
2. 游戏的本质特征
3.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
【目的要求】了解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游戏理论有多种研究;理解不同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的目的;掌握精神分析流派、认知发展流派以及社会文化历史流派心理学家对游戏的分析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教学难点是社会文化历史流派的游戏理论观点。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典的游戏理论
经典的游戏理论
对经典游戏理论的评析
第二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艾里克森的掌握论
佩勒的角色扮演
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第三节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游戏的实质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
维果斯基的游戏学说
列昂节夫的游戏理论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讨论课(课内):教室
对认知发展学派理论的评析以及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作业与思考】如何把游戏理论应用于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
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目的要求】了解游戏在不同维度下划分的不同;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掌握认知角度和社会性角度游戏的分法及我国对游戏的一般分类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游戏的不同分类,教学难点是幼儿游戏的发展。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分类
一、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
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游戏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
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
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合作的游戏
三、我国游戏分类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规则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第四章儿童游戏的价值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儿童游戏的发展
1、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感觉运动水平
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
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
2、平行游戏阶段
3、联合游戏阶段
4、合作游戏阶段
三、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发展
1、大班幼儿游戏
2、中班幼儿游戏
3、小班幼儿游戏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讨论课(课内):教室
【作业与思考】给五种游戏按上面所讲三类标准分类,并阐明原因。
第六章学前儿童游戏环境的创设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中的一般规律,掌握幼
儿角色游戏的基本概念及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掌握组织和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
方法要点,能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理解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
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2. 掌握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概念及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3. 掌握组织和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
(二)教学难点:
1. 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2,. 能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三、主要教学内容
(一)主要内容
1. 游戏活动空间的创设和利用
2. 游戏活动的时间安排
3. 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
4. 开放的心理环境的创设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
1. 室内外游戏空间的创设与利用;
2. 游戏活动材料投放的基本要求;
3. 如何创设开放的游戏心理环境。
第七章学前儿童游戏观察
【目的要求】了解游戏观察和评价的量表;理解幼儿园游戏观察和评价的意义;掌握
幼儿园游戏观察和评价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观察结果的分析。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观察的意义
第二节观察游戏评价量表
第三节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
第四节游戏观察结果分析
第五节的观察记录
【目的要求】了解幼儿园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理解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掌握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介入的原则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原则和方法,教学难点是幼儿园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园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
教育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第二节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第三节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一、教师对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
1、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
2、密切师幼之间的情感
3、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教师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一)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以儿童伙伴为媒介
(三)确定指导的时机
(四)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
(五)把握好互动的节奏
第九章各种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目的要求】了解不同游戏的基本特点;理解幼儿园不同游戏组织和指导的价值;掌握组织和指导各种游戏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教学难点是结构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及意义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1、幼儿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源泉
2、特殊的想象活动
(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意义
1、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二、幼儿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准备工作
1、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
2、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游戏材料
(二)角色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
2、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地教育
4、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
(2)当幼儿出现问题时
(3)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
(4)当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
(三)角色游戏的结束工作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教育、鼓励、督促幼儿收拾玩具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组织幼儿评价游戏,教育幼儿
第二节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
一、基本概念
1、结构游戏
2、结构游戏的特征
二、结构游戏的教育功能
三、结构游戏环境的创设
1、平等、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
2、开放的丰富的物质环境
四、结构游戏的指导
1、明确以幼儿发展为本,突出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目标
2、丰富幼儿对周围物体及建筑物的印象,关注并注意收集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
3、帮助幼儿认识结构材料,学习操作的技能
4、有顺序地提供结构游戏材料
5、引导幼儿自主地游戏,注意培养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6、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式
五、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地位和作用
1、尊重幼儿的游戏
2、支持幼儿的游戏
3、参与幼儿的游戏
4、引导幼儿的游戏
六、泥沙游戏及其指导
泥沙活动的价值
(一)准备工作
(二)过程指导
(三)整理场地
七、玩水游戏及其指导
(一)意义
(二)准备
(三)过程指导
(四)整理场地
八、结构游戏的评价
第三节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整体表演型
分段表演型
区域活动型
二、歌舞表演游戏的指导 1、模仿性律动游戏 2、歌唱表演游戏
第四节幼儿园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智力游戏的指导 1、智力游戏的选编及准
备 2、智力游戏过程的指导二、体育游戏的指导 1、体育游戏的选编及其准备
(1)选编:符合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及内容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2)准备:场地与器材幼儿的衣着鞋帽等 2、体育游戏的指导
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学习新技能。
导入策略:悬念式导入;探究式导入;讲解式导入
游戏展开注意:角色分配;个别指导;游戏时间;游戏结束的方式;体育游戏之间的
衔接;游戏气氛的调控
三、音乐游戏的指导 1、音乐材料的选择与创编
游戏情节及其角色特点;音乐的舞蹈特点;音乐的趣味性 2、游戏过程中音乐气氛
的调控方法
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的示范性讲解;儿童音乐形象的角色扮演第五节幼儿数学游
戏指导一、操作性游戏
1、操作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操作玩具实物等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数学学习
的一种游戏。
2、运用操作性游戏应注意的问题目标明确材料充分要有一定的规则二、情节性
数学游戏
1、情节性数学游戏:是指通过游戏中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运用情节性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情节性游戏应突出趣味性,情节不可过于复杂。
三、数学智力游戏
1、数学智力游戏:是一种以发展幼儿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
2、运用数学智力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以幼儿已有水平为基础(2)以幼儿兴趣为中心(3)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4)适合中大班幼儿四、综合性数学游戏
1、综合性数学游戏:是指包括数学知识能力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知识相互交织在一起,多种能力综合发展的游戏。
2、综合性数学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各领域知识要有机整合,切忌生硬堆砌,同时各方面能力要均衡发展
五、实践环节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学生组织两次游戏:幼儿角色游戏、音乐游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评价)。
六、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课时为32,其中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七、教材选用与参考书推荐
(一)教材:《学前儿童游戏》)主编: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二)参考书:
1.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 (主编:刘焱)
2. 《儿童游戏的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主编:王小英)
八、考核形式与成绩构成(一)考核形式:考查
(二)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九、制修订情况说明第1次修定时间:2019年9月. 马守艳
十、其他说明
十一、制修订及审核流程签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