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f》公开课学案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滁州西涧》公开课教案
《滁州西涧》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诵读法。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搜集诗人韦应物的资料或图片,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2.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
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一起来品味他的高雅闲淡!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新课学习1.整体感知.(1)作者:韦应物(约737-792)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建中二年(781)为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贞元初(785左右)为苏州刺史,后世称为“韦苏州”。
他的诗卓然名家,“高雅闲谈,自成一家之体”,世以“王孟韦柳”并称,都继承陶渊明而各有特色。
他的词不多,仅《三台》和《调笑》共四首。
“胡马”一阕,极写边塞的荒凉,全无一字写人,却深切地体现了征人远戍的孤独和烦忧,选唐五代词没有不选这一首的。
(2)背景资料:作者在安徽滁州,春游西涧赏景时,突遇晚雨,以情写景,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山水诗。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2.细读品味。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首句写静景,第二句静中有声,烘托了环境的清幽。
写春天繁荣的景物中,诗人独爱甘于寂寞的涧边幽草,面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鹂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3 bpmf】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3 b p m f】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课内容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
爸爸带着孩子在爬山,手里拿着一根拐杖;孩子穿着带有“p”图案的T恤衫,手里拿着一个收音机正在听广播。
山脚下有一个山洞,两个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
“爸爸”的“爸”、“广播”的“播”提示b 的读音,“山坡”的“坡”提示p的读音,“摸”提示m的读音。
收音机的形状提示b的字形,恤衫上的图案提示p的字形,山洞门提示m字形,爸爸手里的拐杖提示f的字形。
可以根据这个情境图编成儿歌:爸(b)爸带我爬山坡(p),听着广播(b)爬上坡,山下孩子捉迷藏,蒙着眼睛用手摸(m)。
第二部分是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包括3项内容:一是两拼音节拼读方法的提示图,一个小女孩将“b”和“a”推到一起,表示声母b和韵母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音节b a来。
同时提示学生在拼读时,声母b要读得轻短些,单韵母a要读得响亮些,然后自然连读成音节。
可以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提炼成“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很顺当”的口诀。
二是借助图画,教学声母b和带声调韵母a的拼读。
教学时可以先从图画入手,借助图画上“猪八戒”“拔萝卜”“打靶”“水坝”等拼读音节,降低拼读的难度。
三是声母b、p、m、f和单韵母a、o、i、u的拼读练习。
第三部分是识字内容,包括3项内容:一是爸爸妈妈带着小女孩散步的情境图。
二是爸爸妈妈两个带音节的词语,借助生活经验及拼音,认读“爸爸、妈单妈两个词语。
三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爸、妈”两个生字。
第四部分是书写内容,包括两项内容:一是b、p、m、f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二是b、p、m、f的书写笔顺。
【教学目标】1.读准b、p、m、f的发音;认清b、p、m、f的字形,能正确书写。
2.拼读b、p、m f和a、o、i、u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认读“爸妈”两个词语,认识“爸、妈”两个生字。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3公开课教案.bpmf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3公开课教案.bpmf3年b下午f[教材分析]这节课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四个英文缩写b下午f同一个图片。
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以音节ba为例,用图片讲授拼音和方法;第二,声母b的拼音和声调a的韵母;第三,拼音练习,其中b p m f和a o i u相结合;第三部分是汉字的书写格式和笔顺。
第四部分是阅读带有幸福家庭图画的汉字。
《[课程标准声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
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正确整洁2。
学习汉语拼音能读辅音、元音、声调和音节能准确拼写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学习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学习目标]:1。
学习b . p . m . f .的四个首字母,读正确的发音,识别形式并正确书写2。
学习如何拼写辅音B和单元音a3。
学习用声调拼写音节,音节由b、p、m、f和单元音组成。
4.认识3个新单词,正确阅读单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b p m f的发音方法和音节拼写方法,了解汉字教学的难点是带元音的拼音[评估方案]1。
声母b p m f通过四人小组评估识别和阅读,评估目标1;(见评估表中的第一个问题)2。
通过对四人小组的评价和考核,实现了评价目标2和3。
(见评估表中的第一个问题)3。
通过两个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从笔画职业、笔画顺序和书写姿势三个方面相互检查b p m f .的书写情况,评价目标4;(见评价表第2项)[教学准备]词汇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儿歌[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1。
复习单元音,从旧元音中学习新元音1.给我看六个简单的元音(发音和童谣)ο,O,E,I,U和ü2.四张声调卡片中的每一张,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拼音2,通向新知识:单元音很孤独,他们今天来找朋友。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快乐书屋一 海瑞当知县》公开课学案
《快乐书屋一海瑞当知县》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七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学习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2.难点: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从海瑞身上你看到什么?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说的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今属海南)人。
明朝著名清官。
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得到提升,历任州、户部主事、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等职。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
赠,忠介。
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b p m f 第三课时(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b p m f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识别并掌握b p m f四个字母的写法及发音;2.能够辨认、识别含有b p m f四个字母的汉字;3.通过练习,提高发音准确性和写字能力。
二、教学重点1.辨认、识别b p m f四个字母的写法和含义;2.在学习母音的同时,认识和掌握对应的汉字。
三、教学步骤1. 热身启动(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通过播放儿歌或唱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给学生提供卡片或橡皮擦等物品,让他们辨认并分类b p m f四个字母;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定制适合的启动方式。
2. 导入新知(10分钟)在导入新知环节,教师应该注重以下三方面:1.过渡自然:当学生进入新知环节后,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热身启动过渡到新知的引导中来;2.信息清晰:引导学生掌握b p m f四个字母的写法,以及在汉字中的应用;3.注重实践:在介绍完新知后,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和实践机会,以巩固所学内容。
3. 学习新知(25分钟)1. b的学习•写法:两个弯曲的线条,上面再加一个横线;•发音:比较简单,发b音。
2. p的学习•写法:弯曲的竖线加一个圆圈;•发音:读做p音。
3. m的学习•写法:两个弯曲的线条,下面再加一条横线;•发音:读做m音。
4. f的学习•写法:复杂一些,需要连笔写;•发音:读做f音。
4. 练习巩固(15分钟)1.根据音标写出汉字;2.配对练习:把字母和汉字配对起来;3.给学生时间完成练习巩固。
5. 课后作业与反馈(5分钟)1.通过作业巩固所学内容;2.评价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总结在教学b p m f四个字母时,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巩固,以提高写字和发音的准确性。
此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渔童》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渔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创造性复述、续编故事。
2.通过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想像,用旁注表达体会,在复述中内化情节,在续说中深化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用正确的善恶观评价故事中的人物,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点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掌握学习民间故事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授法、自主探索法。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视音频、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
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你们喜欢民间故事吗?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老百姓之间的故事,它们或者机智幽默,或者歌颂善良美好,或者感人至深。
第八单元的主题就是民间文学,大家来说说在这个单元中你都读了哪些故事?能用一句话表达你的读后感受吗?这些感受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切的,但很难说是深刻的。
这个单元就是要教给同学们怎么把书读深刻的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要留意学习方法。
二、新课学习(一)学习浏览课文。
1.浏览课文,说说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再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书时要运用速读的方法,思维要快速跟进,要善于从段落的关键句子中把握整体意思。
要在最短时间内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把故事的梗概说清楚。
)根据问题学生汇报。
分析:培养学生速读课文的方法以及概括能力。
2.默读课文,个性思考。
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想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下面请同学们再细致地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画出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旁注。
这种感受可以是你的心情,可以是读文时的内心活动,可以是对故事人物的评价,还可以是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总之大家要在读中想象画面,一会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自主学习。
分析:掌握默读的技巧,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拼音 b p m f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拼音 b p m f |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声母 b、p、m、f。
2. 学生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能够流利地朗读所学生字。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声母 b、p、m、f 的发音特点。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声母进行简单的词语组合和造句。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母 b、p、m、f 的发音及书写。
2. 教学难点:声母 b、p、m、f 的发音区别及音节拼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母 b、p、m、f 的发音要领和书写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发音和书写,学生跟随模仿。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知和运用声母。
4. 游戏法:设计趣味性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已学的拼音知识,如 a、o、e 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声母 b、p、m、f 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1. 讲解声母 b 的发音要领,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2. 讲解声母 p 的发音要领,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 讲解声母 m 的发音要领,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4. 讲解声母 f 的发音要领,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声母 b、p、m、f 的发音练习。
2. 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点评并纠正发音错误。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母 b、p、m、f 的发音特点。
2. 布置作业:抄写声母 b、p、m、f,并拼读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声母 b、p、m、f。
2.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点评优秀作业。
二、新课教学1. 讲解声母 b、p、m、f 的书写方法。
2. 示范书写,学生跟随模仿。
3.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践环节1. 学生进行声母 b、p、m、f 的书写比赛。
2. 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母 b、p、m、f 的书写规范。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b p m f》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b p m f》教案四篇教学目标:1. 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 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读音节的方法。
3.会认“爸、妈”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
4.通过看图,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和认识汉字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学会“b p m f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会认“爸、妈”2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爸爸,妈妈”。
教学难点: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具准备:课件、字母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6个单韵母:(一)告诉学生:这6个单韵母都要读得响亮清楚,发音时口形不变。
(二)按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颠倒顺序认读带调的单韵母。
二、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公园吗?今天阳光灿烂,真是好天气,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三、讲授新课(一)指导看情境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主要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
(四人为一组讨论后汇报)3.教师总结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小红去公园玩,大家爬上山坡,看到了一座大佛,小红想用手去摸大佛。
爸爸告诉她:“你听,大呐叭正广播大佛是文物,不能用手摸。
”(在相应的地方出示音节)4.出示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呐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
(二)教学bpmf的读音1.教学b读音(1)b的读音。
板书,并出示图一。
提问:图上画了谁?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图上画了一位运动员,他在水上冲浪。
)(2)告诉学生波浪的波和我们今天要学的b有点像,但也有点不一样。
(3)教师范读b和bo,要求学生认真听,区别他们的不同。
(4)教师小结发音方法。
读b这个音的时候,要读得b又轻又短,上下唇互相接触,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来。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智能机器人》公开课学案
《智能机器人》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现代的智能机器人的有关知识和发展应有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
学、学科学的兴趣。
2.认识12个生字,理解游弋、才华横溢等词语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智能机器人的现代社会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有接触过智能机器人吗?
2.智能机器人有什么用处?
四、参考资料
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
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
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1。
部编版一年级上语文3《b p m f》公开课教案
3《b p m f》公开课教案【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而“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能生动活泼起来”。
本课教学设计根据这一理念,充分挖掘文本中b、p、m、f 音形与学生熟悉的爸爸拄着拐杖上山坡,山顶矗立一尊大佛,小朋友玩捉迷藏(摸人)游戏等生活情景的契合点,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兴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现有的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学生就会在喜闻乐见中轻松完成读准b、p、m、f这四个声母的音,掌握发音方法,认清形这个教学重点,突破与单韵母组成带调音节拼读教学难点,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汉语拼音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有4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
爸爸和孩子在爬山,山坡的铁杆上悬挂着一只音响,音响里正在播放音乐,“播”提示b的音。
山坡的“坡”提示p的音,男孩T恤上的字母“p”、铁杆与音响的组合提示p的形。
两个孩子在山脚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
“摸”提示m的音,山洞门呈“m”形,提示m的形。
爸爸手中的拐杖提示f的形。
第二部分是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包括3项内容:一是情境图下方的b—ɑ→bɑ,提示了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二是借助图画,教学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三是b、p、m、f和ɑ、o、i、u相拼的拼读练习。
第三部分是“爸爸、妈妈”两个词语,其中“爸、妈”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四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爸、妈”,要求书写的字母b、p、m、f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学情分析】由于学前教育,一部分孩子对这部分比较熟悉,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显然没有新鲜感;而还有小部分的孩子对拼音教学掌握不是太好,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
教师应努力创设趣味性强的课堂,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表扬的特点,我在学生注意力将要分散的时候,相机抓住他们的竞争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尽力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部编版】2018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b p m f
3 b p m f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声母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母ɑ、o、i、u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爸爸、妈妈”2个词语,认识“爸、妈”2个生字。
教学重点:声母b、p、m、f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建议:一、字母教学1.读准音。
教学本课,教师可以从情境图入手,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然后结合学生说到的词语“播放、山坡、用手摸、拐杖”,学习声母b、p、m、f。
(1)发音指导。
教学声母b、p、m、f,要重点指导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b、p、m是双唇音,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区别发音:将一张薄纸放在嘴前,比较发音的不同。
发b和m时,薄纸基本不动;发p时,薄纸有明显的颤动。
发f时,上齿一定要接触下唇,声音摩擦发出。
由于学生不容易读准声母的本音,教学时老师要多种方法结合进行教学,如可以采用呼读音,在声母的本音后面加上元音字母o,使发音响亮、清楚。
学生反复跟读,在实践中领悟发音方法。
(2)编儿歌练发音。
教师可利用教材上与“b、p、m、f”发音相似的“播、坡、摸”,编成情境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发音要领:“爸爸带我爬山坡(p),迎着大风(f)爬上坡(p),音响里面正广播(b),爱护花草不乱摸(m)。
”2.识记形。
(1)观察字形。
教学b、p、m、f的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图中“T恤衫、山洞门、拐杖”等与字母相似的部分,借助实物感知字母的形,或者做做手指操,识记字母的形。
(2)联系生活记字母。
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字母像什么。
如b像数字6,像哨子;p 像反写的数字9;m像两扇小门,两个山洞;f像一根拐杖。
还可以将b、p、m、f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杖fff。
”(3)书写字母。
进行声母“b、p、m、f”的书写指导时,要注意3个新的笔画,右半圆“”、左弯竖“”和右弯竖“”。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渔童》公开课学案第二课时
《渔童》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速度,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创造性复述、续编故事。
2.通过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用正确的善恶观评价故事中的人物,热爱民间文学。
二、重点难点1.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续编故事。
2.掌握学习民间故事的方法。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掌握了阅读故事的方法吗?请你总结一下。
2.学习过课文中的故事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给老渔翁和渔童一个结尾吧!四、参考资料剧本:剪纸片《渔童》旁白:六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势力越来越疯狂地侵入了我国。
他们和当时腐败的满清王朝勾结在一起,残酷地压迫、剥削中国人民。
中国人民在和帝国主义展开无情的斗争中,终于爆发另外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本片内容,就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爆发前,流传在某个沿海小城镇里的一个民间传说。
一六七十年前的一个贫困的中国北方沿海小城镇。
破落陈旧的房屋比比皆是,与那些高耸十字架的外国教堂和封建统治者的高楼大厦,形成贫富鲜明的对照。
海湾内白雾弥漫,点点渔船,隐约可见。
海面上停留着几艘外国兵舰。
旭日初生,映出一片美丽的祖国山河景色。
大小渔船纷纷出港,在靠近兵舰处给堵住了,渔民们吵闹起来;枪声也响了起来。
一个身体强壮的老渔翁,划着一只破旧的小渔船。
他身体向前微弯,用手掌挡住耳朵静听,随即招手问道:“喂,前面出了什么事了?”一个黑胡子渔民答道:“老大爷,老大爷,你甭去了,洋鬼子又封锁了港口,不让我们去打鱼。
”一个青年渔民愤愤地扔下船桨说:“这是我们的地方,为什么不让我们打鱼?”这时,港口传来“突突突”的汽艇声,一艘汽艇正向兵舰驶去。
汽艇上坐着一个身穿黑袍,脖上挂有银质十字架,下巴长满胡子的高鼻子洋神父。
汽艇在渔民们面前驶过,小渔船被浪头推得摇摇晃晃,引起渔民们的愤恨,有的挥券作势,有的往海里吐口唾沫。
老渔翁愤愤地说:“这个洋和尚老是鬼鬼祟祟地把一箱一箱东西往兵舰上搬,不知道搞的什么鬼!”二离海岸不远处有棵古树,树身弯曲倾斜。
一年级上册语文《b p m f》公开课教案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语文《b p m f》公开课教案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学会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学会声母和单韵母拼读音节的方法。
.学会拼读与组成的音节。
教学重点:的发音方法和音节的拼读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韵母家族的个朋友(出示ü)一起读读,你们读得真准,能不能按字母顺序摆一摆,再按顺序读一读。
你们记得真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再认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愿意吗?二学习的音形(一)学习的音形.出示的图()引导同学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问:这个字母念什么?同学试读。
()讲:听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发音时,把两片嘴闭合,把气憋住,然后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双唇就是的音。
()教师范读。
()同学学读,体会发音方法。
()开火车读。
.学习的形()引导同学提问:怎样记住的形?与图中的哪一局部很像?()你们能编一个记忆的小儿歌吗?拉开天线听广播。
右下半圆。
.指导书写()讲:我们先认识一个字母基本笔画:丨上竖。
()请同学们观察书中字母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同学说笔顺位置,教师范写,强调的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
()同学书空笔顺。
()同学在拼音本上抄字头。
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对姿势正确的同学和时褒扬鼓励。
(二)学习的音形.出示的图()同学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同学试读字母。
()讲:发音时,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注比的气流强,把气送出口外注意也要读得又轻又短。
()教师示范读。
告诉同学不送气,送气。
可以用一页纸放在嘴前,看纸的颤抖大小作区别。
()同学随读体会发音要领。
()发纸条,试验比较,区别发音。
()指名读。
.学习的形()同学提问:字母与图的哪一局部很像呢?()谁愿意编儿歌记忆的形呢?右上半圆。
一年级上册语文《b p m f》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语文《b p m f》第一课时教学设计XX课件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声母的发音要领。
区分和的音和形。
三教学准备:挂图,拼音卡片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今天,老师带大家乘坐火车到拼音王国里旅行,好吗?国王说:小朋友们,谁最先清楚响亮的读出刚学过的个单韵母,谁就能先上车,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指名读,齐读,带上声调读。
(二)情境揭题:好,顺利过关,大家安静的上车吧,坐好啦,火车开了,轰隆隆————呜到站了,请大家有序参观吧。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的第一个景点————四川乐山大佛。
仔细看,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广播里在说什么?(生说图意)小结:不能摸,大佛的,山坡的,广播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四个声母宝宝,都被大家从图中找到了,不简单,奖励大家一首好听的儿歌。
(出示,一起拍手读)(三)学习的音,形,我们在玩中学,不知不觉,已来到了今天游得第二个景点————海上乐园。
看,这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一位运动员在波浪滚滚的水面上参加帆板比赛呢。
)师:把波浪的波读的轻点短点,就是声母的发音,范读,跟读,指名读,齐读。
好,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光记下名字是不够的,还得看看他长什么样,谁来说说像什么?(生想象回答)把大家的想象编成顺口溜:帆板冲浪,,像个字,,,天线广播,,,右下半圆,,游玩水上乐园,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了第三个景点————小朋友最爱的动物园。
快看,那边小猴在干什么?在哪儿?师:把山坡的坡读的轻点短点,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声母宝宝的发音。
范读,跟读,同桌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和的发音很相似,怎么区分他们呢?(师拿纸挡感受气流强弱,生模仿)总结:一个气流小,一个气流大。
谁来说说怎么就记住了?(生各抒己见)创编顺口溜:小猴推车,,反写字,,-------和的形体也很相似,有什么好办法区分他们呢?(师指导:右下右上左拇指朝下,左拇指朝上)动手用学具摆一摆动物园里,小猴勤劳,小兔更能干,你看,它在干什么?(采蘑菇)把蘑菇的蘑读的短点轻点,就是声母宝宝的发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3《 b p m f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案教案、备课反思
一、多法导入,启迪思维。
1. 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 看图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学生回答。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以读促学,读占鳌头。
3. 师范读,学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
4. 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5. 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 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
7. 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导) 轻松、愉快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为学生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奠定了基础。
(研)这一环节借助插图学习b、p,突破重点,使学生从“播”“坡”两个常用词向声母发音过渡,易于掌握发音方法,记忆字形。同时加入开火车、猜形的印象,降低汉语拼音抽象感。
(3)学生仿写一个b,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b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3. 指导书写p。
(1)生先观察书中p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p,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线处起笔,到第三格中间收笔,第二笔半圆与竖连接,占满中格。
(3)学生仿写一个p,教师巡视。
教学
内容
3《 b p m f 》
教材
分析
本课有4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4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爸爸和孩子在爬山,孩子手里拿着的收音机正在播放音乐,“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提示的b形。山坡的“坡”提示p的音,男孩T恤上的字母提示p的形。两个孩子在山脚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摸。“摸”提示m的音,山洞门提示m的形。娜娜手中的拐杖提示f的形。第二部分是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第三部分是“爸爸、妈妈”两个词语,其中“爸、妈”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四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b、p、m、f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