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活动记录莫高窟评课稿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评析及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案评析及教学实践探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会观察和描绘莫高窟中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理解壁画与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观察和描绘技巧,描绘莫高窟中的壁画内容和形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同学开展课堂合作,协作完成任务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对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感受艺术和历史文化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课堂互动合作意识的发展二、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壁画艺术形式,引起学生对于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对于莫高窟的任何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进行展示和交流。
2、讲解环节讲解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壁画艺术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壁画与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同时,通过对比和分析壁画中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明确壁画中文化内涵的特点和形式表现。
3、实践环节1根据上讲解,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学习声音与色彩的表现方式,透过声音修饰色彩,使色彩表现更加丰富鲜明。
4、教学实践环节2由学生根据对铜像的感性理解,文字和色彩的表现等,集思广益,设计如何将人物外形、神态、服饰等形象生动表现。
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绘画、色彩和文字,描绘莫高窟中的壁画内容和形式。
5、课堂互动环节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和细节引导,不断促进学生对莫高窟的认知和理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互相交流和改进作品的形式和表现。
同时,鼓励学生就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6、总结环节让学生自主发言,简短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堂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壁画艺术形式,打破了对壁画的肤浅认知,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莫高窟》评课稿
莫高窟评课稿背景介绍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的石窟中保存着丰富多彩的壁画、雕塑和经卷,以及著名的“敦煌文献”。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莫高窟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其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课程内容一、莫高窟历史与地理背景本部分将介绍莫高窟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学生将了解莫高窟的建立、发展,以及其对佛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二、莫高窟艺术与文化本部分将介绍莫高窟的壁画、雕塑和经卷,以及它们表现的佛教故事和文化元素。
学生将了解这些艺术作品的意义、类型和风格,以及它们对佛教艺术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三、莫高窟与世界文化交流本部分将介绍莫高窟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生将了解莫高窟如何承载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它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老师将以幻灯片和讲解的方式进行莫高窟历史、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讲解。
2.视频欣赏:学生将会观看莫高窟的视频资料,以深入了解其艺术和文化。
3.学生作业: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材料、观赏视频等形式来完成作业,并在课堂上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1.作业评估:学生所提交的作业将被老师评估,以了解学生对莫高窟历史、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课堂表现评估:老师将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参与度、学习态度、思维发散和表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总结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会全面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它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学生们还将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和敬畏之心,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莫高窟评课稿
《莫高窟》评议会记录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莫高窟》听课评议任凤田:听过朱莉老师很多课,每堂课她都上得得心应手,不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有的是扎扎实实的训练,这得益于她对教材深入的钻研和独到的解读。
本次研修磨课上的是苏教版五年级《莫高窟》一课,经过两次打磨,集合研修小组全体老师的智慧,本次馆课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一、导入新课,别具匠心。
课一开始,朱老师便询问大家“十一”黄金周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学生回答后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总结导入:在茫茫戈壁的怀抱中,在刀削斧劈的断崖上,敦煌莫高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对于莫高窟的珍贵价值,课文中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
然后让学生找句子,再找最能体现莫高窟价值的词语,并指导朗读。
这样的设计遵循了阅读教学的原则,从整体入手,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二、组织教学,精彩纷呈。
精彩一:抓中心句,感知写法。
朱老师为让学生感悟本文的写作特点,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便把每段的中心句找出来,并告诉学生,有些文章的中心句便是这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朱老师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总分总”的构段方法。
大胆的设计,拓宽了我教学的思路。
精彩二:飞天仿写,精妙绝伦。
朱老师课堂上利用媒体,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落实语文教学的双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在教学彩塑时,不仅提供图片,还让学生给每幅图片加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最后让学生填空背诵。
学生在说的时候,不仅落实了本课的基础教学,更强化了学生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飞天时,用四字词语想象飞天的样子,结合结尾处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笔。
图文声像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多种感官的刺激中,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语文交际水平的提高。
学生交流别样精彩:“有的脚踏青云,漫天飞舞。
”“有的轻吹竹笛,清脆悦耳。
”“有的手端果盆,供神献佛。
”“有的轻提画笔,题诗作画。
”……从学生训练有素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周老师平时的每一堂课都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课。
《莫高窟》教学设计及评析
《莫高窟》教学设计及评析《莫高窟》教学设计及评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复习导入。
1.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课文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她坐落在什么位置?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引入课文: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
二、学习“彩塑”1.我们先来欣赏彩塑。
(板书彩塑学生空书)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一看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概括你读到的这些彩塑?学生交流,(板书惟妙惟肖借助课文内容解释)还有哪些成语?2.认识中心句。
这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就概括了这些彩塑的特点,那就是……,那这句话就是这一自然段的……[围绕中心句进行写作是本文一个特色,这种写作方法有必要对学5、我们来看看游人的反应。
指读“看到这这一尊尊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假如你就是游人,会发出怎样的赞叹?6、引导积累。
文章的语言真是太生动了,如果不把这些优美生动的词语留在记忆的深处实在是太可惜了。
谁能介绍你将如何背诵。
[背诵要讲究方法,适当的方法指导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学习“壁画”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下面我们来品味宏伟瑰丽的壁画。
(板书壁画,学生空书)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找出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1、理解“美”的特点。
(1)谁能说说此刻,萦绕你眼前,挥之不去,令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什么吗?(生:飞天。
板书:飞天)(2)闭上眼睛,你的脑海中能浮现出飞天那曼妙的身姿吗?(老师范读“飞天”部分)(3)睁开眼睛,看,你的眼前,就是飞天!(映示千姿百态的飞天图,然后出现课文中描写飞天的精美语言)让我们自己也来读一读这段精美的文字,边读边想,“飞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自由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片段教案——重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评《莫高窟》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片段教案——重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评《莫高窟》课堂教学一、借助媒体——激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
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
《莫高窟》这一经典历史文化艺术,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历史,降低教学难度,景老师在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了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教师设问:“为什么说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介绍了莫高窟有些什么?”这样教师的一点一拨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
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文中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一目了然,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就不言而喻。
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在语文课中做数学题。
看起来这有悖于教学常理,有违于教学的常规逻辑。
但这一案例的教学结果却显示,这两道简单的算式犹如两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炬,让整个课堂都变得生动起来:师: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生: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师:你从哪儿觉得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生:我从“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觉得壁画宏伟,因为她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师:(赞赏地点头)你读课文读得真仔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算式题。
生:(都好奇地看着老师,有同学嘀咕:语文课上怎么做数学题?)师:请大家听好题目:我们的教室大约30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生:(想了一会儿,七嘴八舌地说)150个教室那么大。
生:不对,是150多个教室那么大!生:哇!(这时,学生的情绪普遍激动起来)师:再听好:我们的教学楼底层共有6个教室,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那么多?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纸笔计算的,有用手指在台上比划的,不一会儿,都说出了答案)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占地面积那么大。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莫高窟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莫高窟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一、学习(莫高窟)的打算过程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巡游过的风景区,你最喜欢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商量、交流。
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举“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商量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举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年少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觉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巡游莫高窟〞课堂教学作打算,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气氛,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巡游〞莫高窟的“总导游〞。
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
“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着“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比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公平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
“导游乙〞对比画面并模仿姿态。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从而援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美,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记录《莫高窟》评课稿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记录《莫高窟》评课稿《莫高窟》评课稿司亚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用豪爽来形容,具有大家风范,因而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不张扬,充满激情,课堂艺术更是值得品味。
课堂整体设计独具匠心。
课文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三个自然段并列存在,结构非常清晰,司老师抓住彩塑、壁画作重点解读,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
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从导入到贯穿其中,每讲完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多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欢,原来,莫高窟如此美丽。
课堂细节精彩纷呈。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如学习彩塑一段时,“你们的读给了我听觉上的享受,让我们从视觉上享受一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彩塑形象充满视觉期待。
“把你笔下的飞天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此时飞天已布满我们的教室”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也让学生感觉自己笔下的飞天真的很美,这比老师直接说“写得真好”更有激励作用。
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文本后媒体,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再去欣赏彩塑与壁画,让学生由文本到图片进行了双重感悟,更加深了学生对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感受卧佛的大、长,突出了“16米”这个数字;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突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
抓住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让学生想象其他彩塑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实了彩塑形象,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寓积累与想象于一体,一举两得。
朗读的形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默读、自由读。
“曾”字的解读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莫高窟艺术宝库的珍贵。
过渡句的讲解、排比句的学习练写,让学生在学习享受中掌握知识技能。
当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写一写其他飞天的形象进行小练笔;在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凝结成了莫高窟这一伟大结晶时,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莫高窟、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的话写下来,在这样的环节中,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小学语文说课稿——评《莫高窟》课堂教学.doc
小学语文说课稿——评《莫高窟》课堂教学一、借助媒体——激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
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
《莫高窟》这一经典历史文化艺术,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历史,降低教学难度,景老师在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了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教师设问:“为什么说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介绍了莫高窟有些什么?”这样教师的一点一拨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
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文中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一目了然,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就不言而喻。
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在语文课中做数学题。
看起来这有悖于教学常理,有违于教学的常规逻辑。
但这一案例的教学结果却显示,这两道简单的算式犹如两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炬,让整个课堂都变得生动起来:师: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生: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师:你从哪儿觉得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生:我从“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觉得壁画宏伟,因为她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师:你读课文读得真仔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算式题。
生:师:请大家听好题目:我们的教室大约30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生:150个教室那么大。
生:不对,是150多个教室那么大!生:哇!师:再听好:我们的教学楼底层共有6个教室,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那么多?生: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占地面积那么大。
《莫高窟》教学片段品评
《莫高窟》教学片段品评作者:周晓玲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年第10期【教学片段1】师:现在,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读课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内容:①读读圈圈: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②找找画画:每个方面作者是怎样介绍的?③想想写写:选择一个方面,将你读后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④对于敦煌莫高窟你还有哪些了解?请你选择一个方面重点去了解一下,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图片。
(学生自读课文,圈圈划划,进行批注)【评析】前置性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一节课重点的体现或是难点的突出,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裕的时间思考与准备,为课堂更好地学服务。
这样一份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在预习文本时,明确目标,学有导向,不至于迷茫无助。
采用批注式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由此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自主选择,极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个体,让前置性作业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实效服务。
【教学片段2】师:接下来,请大家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
出示要求:第一步: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想一想壁画和藏经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第二步: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告诉组内的伙伴,可以相互补充。
第三步:全班交流,请各小组最擅长的方式汇报学习所得。
○第一小组交流生:我们小组发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我们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据中看出了它“宏伟”的特点。
生:我来给大家演算一下!学校的操场大约是一公顷,照这样算下来“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4.5个操场的面积之和,所以我们感觉到了壁画的宏伟的特点。
生:我再给大家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师:从刚才小组的交流中,大家听出来了吗?他们组是运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生:抓住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字来感受“宏伟”的特点师:怎样感受的?生:用了换算的方法。
师:是呀,能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换算,体会面积之大,真是巧妙!○第二小组交流生:我们小组发现壁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作者:陈梅张雾东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5年第11期一、导入,理清文章的脉络师: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这篇课文也很特别,每一个自然段中都有那么一句话,清楚地概括出该自然段的意思,你发现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补充习题》第4题给大家展示一下。
请你选两个好朋友,跟你一起完成题目的汇报。
你会怎么分工呢?生:我想邀请史含馨读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的句子,因为它们一个总起,一个是总结。
我读第2—4自然段的句子,因为第2~3自然段写了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中间有一个过渡句,联系很紧密,第4自然段,写了莫高窟的藏经洞。
师:你们能用上这些句子,把《莫高窟》一文的内容向我们介绍一下吗?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里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藏经洞,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生: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里面有彩塑,有壁画,有藏经洞,真是一个艺术宝库。
师:抓住文中类似过渡句、中心句、总结句等独特的句子,进行内容的概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样,如果我们写作中,也能适当地运用这些句子,文章会条理清楚,让读者耳目一新。
【点评】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再次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试着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抓住文章的写作特点,让学生体会表达的方法。
二、品读,发现对称的奥秘1. 发现词组的对称与变化师:在这个过渡句中,老师关注到有这样两个短语,(板书: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谁能读好它们?(生读)师:这两个短语有什么特点?生:都是形容很棒的!生:都是用来赞美莫高窟的。
师:是的,精妙绝伦是赞美莫高窟的——(生:彩塑),宏伟瑰丽是赞美莫高窟的——(生:壁画)。
里面的奥秘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看看字数。
发挥主体作用 注重实践体验——《莫高窟》 及评析_五年级语文教案
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实践体验——《莫高窟》及评析_五年级语文教案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实践体验——《莫高窟》教学设计及评析石桥镇官庄小学苏同双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讨论、交流。
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
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
“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
“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听课评课记录
《莫高窟》听课评课记录听课教师点评汇总:一、教材解析:课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莫高窟》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
从全篇看,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
首先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然后选取了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记叙,最后总括全文。
以这种思路安排课文的结构,可以使学生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印象,从而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总写:只有两句话,总体概括介绍莫高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突出她环境的恶劣及她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分写:第2——4自然段,文章没有按游览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而是选择莫高窟的艺术杰作作为对象来描写,三个景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又自成一体。
在写彩塑与壁画时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得形象、生动、逼真,而且分别在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再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唤起读者对我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之情。
总写:总括全文,写作者的感受,突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篇课文语言精美,富有音乐感。
文章多处采用排比句,如描写彩塑时用了“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写壁画是用了“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富有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音乐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反思:1、本课学习的任务明确。
课文是怎样写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的?抓住最能触动你心的词句,写出自己的感悟。
2、紧紧扣住文本中带“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言意兼得”的阅读历程。
这段话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主要是:一、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承上启下,结构清晰。
二、关键词“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承接前后文,内容丰富。
三、关联词“不光……而且……”的解读,从文本的感性体悟,到语义的理性揭示,水到渠成,点到为止。
评课稿
《莫高窟》评课稿《莫高窟》一文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向读者分别介绍了莫高窟内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曾藏有珍贵文物的藏经洞。
这一经典历史文化艺术,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历史,朱老师在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搜集了不少资料。
整堂课,朱老师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首先教者利用媒体课件,展示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别是美仑美奂的飞天形象,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教者利用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如学习彩塑这一部分时,适时通过播放彩塑的各种神情,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有关神态的词语:如威风凛凛、慈眉善目等等。
又如学习壁画一部分时,教者图片展示了很多的飞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瑰丽”,再着重引导学生展开对飞天形象的想象,并用上文中的排比句式。
课堂上学生回答得都不错,在老师的提示下,都注意到了仿写句子与文中句式字数相同,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效果非常好。
教者搜集的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等,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朱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了这一点。
例如学习彩塑这一部分内容时,教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游客,站在这些彩塑面前,你有什么感受?再如,学习壁画时,教者提问: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学生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个数量词中感受出来,有的从那一组运用排比修辞的整齐句式中体会出来,还有的是从描写飞天的文字中有所启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全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全文《莫高窟》课堂实录1教材分析《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聪慧。
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仿照文中排比句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诵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式。
情感目标:明白得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活着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一、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式。
二、通过语言资料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广博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绚烂文化的酷爱。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丰硕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阻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专门是我国古代)绚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阅读明白得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知足学生的好奇感,丰硕他们的知识面,又是增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
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学生对此很感爱好。
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明白得还不深切,自学能力还有待增强。
设计理念: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专门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讨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充沛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发挥师生两边的主动性和发明性。
二、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诵成了学生学习和探讨的重要手腕,让学生通过量媒体的展现,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舞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观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莫高窟》评课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莫高窟》评课稿1. 引言《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通过介绍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评课稿将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对《莫高窟》这篇课文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课文内容概述《莫高窟》是一篇科普性的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莫高窟的描述和插图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并且领略其中的壁画艺术和佛教文化。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郊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石窟艺术宝库。
2.2 莫高窟的历史渊源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多个王朝的建造和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这些石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
2.3 莫高窟的壁画艺术莫高窟的壁画以佛教主题为主,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有浮雕、彩绘、线描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2.4 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壁画的精美程度、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上。
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认识其在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学会欣赏和赏析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倾听力,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4. 教学方法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4.1 问答交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问:“你知道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吗?它为什么成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宝库?”4.2 阅读分析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要求学生逐段理解和概括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生为本,为疑而教——《莫高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以生为本,为疑而教——《莫高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作者:汪娟,李建国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6年第12期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是第18课《莫高窟》,伸出手跟老师写课题。
(板书:莫高窟)“窟”字上面是个穴宝盖,下面是个“屈”字,你们能猜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生:应该是洞穴,因为上面是穴宝盖。
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学过“穴”的古文字。
(师相机板画)师:“穴”表示洞穴,穴宝盖的“窟”字也表示洞穴,这就是汉字有意思的地方。
关于莫高窟,你们课前了解到什么?生:莫高窟也叫千佛洞,里面有几千个佛像。
生:莫高窟在甘肃省敦煌。
(指名板书生字:煌)师:谁知道“煌”的意思?生:“煌”是火字旁,我猜它应该跟火或者光有关。
师:你有主动识字的意识,而且是根据字形揣度字义,很好!大家要向他学习。
“煌”一开始并没有火字旁,写作,像“王”戴着特别的帽子,帽子上方加三竖或多竖是指事符号,表示帽子发光,意思就是王冠发出的光芒。
后来,篆文加上写成,表示光芒灿烂,简化以后写成煌。
我们学过的哪些词语里面有“煌”字?生:金碧辉煌。
生:灯火辉煌。
师:根据“煌”的字面意思,猜猜敦煌古时候会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呢?生:应该是个繁华的城市,有很多灯光之类的。
师:对,史书记载,敦煌作为地名,表示盛大、繁华。
在汉、唐时代曾极度繁华,成为当时中原地区和周边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佛教在此非常兴盛。
莫高窟就在敦煌城的东南方向。
关于莫高窟,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生:莫高窟是做什么用的?生:莫高窟是怎么来的?(师边讲述莫高窟来历的传说,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师:今天我们将循着文字,走近祖国西北莫高窟这座人类文明的长廊。
(出示,指名读)敦煌瑰丽描摹银弦掠走卧佛经卷蜂窝似的惟妙惟肖断崖绝壁啧啧赞叹腐败无能师:“似”在这里读翘舌音,很好。
“肖”是个多音字,常有人读错,很遗憾你也读错了。
(生笑)师:给你改正的机会,看看注释再读。
(出示)xiào惟妙惟肖:肖,像,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公开课听课活动记录《莫高
窟》评课稿
《莫高窟》评课稿
司亚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用豪爽来形容,具有大家风范,因而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不张扬,充满激情,课堂教学艺术更是值得品味。
课堂整体设计独具匠心。
课文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三个自然段并列存在,结构非常清晰,司老师抓住彩塑、壁画作重点解读,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
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从导入到总结贯穿其中,每讲完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多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欢,原来,莫高窟如此美丽。
课堂细节精彩纷呈。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如学习彩塑一段时,“你们的读给了我听觉上的享受,让我们从视觉上享受一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彩塑形象充满视觉期待。
“把你笔下的飞天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此时飞天已布满我们的教室”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也让学生感
觉自己笔下的飞天真的很美,这比老师直接说“写得真好”更有激励作用。
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文本后媒体,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再去欣赏彩塑与壁画,让学生由文本到图片进行了双重感悟,更加深了学生对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感受卧佛的大、长,突出了“16米”这个数字;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突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
抓住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让学生想象其他彩塑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实了彩塑形象,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寓积累与想象于一体,一举两得。
朗读的形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默读、自由读。
“曾”字的解读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莫高窟艺术宝库的珍贵。
过渡句的讲解、排比句的学习练写,让学生在学习享受中掌握知识技能。
当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写一写其他飞天的形象进行小练笔;在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凝结成了莫高窟这一伟大结晶时,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莫高窟、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的话写下来,在这样的环节中,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感
而发,真情流露。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课堂伊始,老师以“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直接带领学生回忆文本,进入文本,并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词,让学生很清晰地认识到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所在,学习目标也明朗起来。
学文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后齐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首小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经历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
《莫高窟》评课稿
司亚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用豪爽来形容,具有大家风范,因而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不张扬,充满激情,课堂教学艺术更是值得品味。
课堂整体设计独具匠心。
课文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三个自然段并列存在,结构非常清晰,司老师抓住彩塑、壁画作重点解读,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
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从导入到总结贯穿
其中,每讲完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多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欢,原来,莫高窟如此美丽。
课堂细节精彩纷呈。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如学习彩塑一段时,“你们的读给了我听觉上的享受,让我们从视觉上享受一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彩塑形象充满视觉期待。
“把你笔下的飞天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此时飞天已布满我们的教室”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也让学生感觉自己笔下的飞天真的很美,这比老师直接说“写得真好”更有激励作用。
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文本后媒体,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再去欣赏彩塑与壁画,让学生由文本到图片进行了双重感悟,更加深了学生对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感受卧佛的大、长,突出了“16米”这个数字;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突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
抓住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让学生想象其他彩塑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实了彩塑形象,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寓积累与想象于一体,一举两得。
朗读的形式多样,
有个别读、齐读、默读、自由读。
“曾”字的解读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莫高窟艺术宝库的珍贵。
过渡句的讲解、排比句的学习练写,让学生在学习享受中掌握知识技能。
当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写一写其他飞天的形象进行小练笔;在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凝结成了莫高窟这一伟大结晶时,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莫高窟、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的话写下来,在这样的环节中,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课堂伊始,老师以“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直接带领学生回忆文本,进入文本,并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词,让学生很清晰地认识到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所在,学习目标也明朗起来。
学文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后齐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首小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经历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
《莫高窟》评课稿
司亚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用豪爽来形容,具有大家风范,因而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不张扬,充满激情,课堂教学艺术更是值得品味。
课堂整体设计独具匠心。
课文从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三个自然段并列存在,结构非常清晰,司老师抓住彩塑、壁画作重点解读,避免了平均用力的弊端。
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从导入到总结贯穿其中,每讲完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多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欢,原来,莫高窟如此美丽。
课堂细节精彩纷呈。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富有激励作用,如学习彩塑一段时,“你们的读给了我听觉上的享受,让我们从视觉上享受一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彩塑形象充满视觉期待。
“把你笔下的飞天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此时飞天已布满我们的教室”激发了学生交流的欲望,也让学生感觉自己笔下的飞天真的很美,这比老师直接说“写得真好”更有激励作用。
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
文本后媒体,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再去欣赏彩塑与壁画,让学生由文本到图片进行了双重感悟,更加深了学生对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感受卧佛的大、长,突出了“16米”这个数字;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突出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这一个震撼人心的数字。
抓住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让学生想象其他彩塑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实了彩塑形象,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寓积累与想象于一体,一举两得。
朗读的形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默读、自由读。
“曾”字的解读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莫高窟艺术宝库的珍贵。
过渡句的讲解、排比句的学习练写,让学生在学习享受中掌握知识技能。
当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写一写其他飞天的形象进行小练笔;在认识了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凝结成了莫高窟这一伟大结晶时,让学生把自己想对莫高窟、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的话写下来,在这样的环节中,很好地体现了读写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课堂伊始,老师以“课文
为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点”这一问题直接带领学生回忆文本,进入文本,并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词,让学生很清晰地认识到本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所在,学习目标也明朗起来。
学文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感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了不起后齐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首小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经历了一次思想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