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
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形成于
A . 春秋
B . 秦朝
C . 西汉
D . 战国
2. (2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月考)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 千耦其耘
B . 男耕女织
C . 精耕细作
D . 自给自足
3.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月考) 翻检《全唐诗》可知,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等地区。
这反映了()
A . 南方整体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 . 南方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 南方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D . 茶叶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4. (2分) (2020高一下·奉新月考) 明洪武八年,中书省发行纸币大明宝钞,其下印有“中书省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字样。
明初发行的大明宝钞()
A . 促进了货币的统一
B . 使金属货币退出了市场
C .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 . 成为当时唯一支付手段
5. (2分) (2020高二下·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
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银万两
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
A . 政府对农民巧取豪夺
B .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 .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D . 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6. (2分) (2017高三上·曲靖月考) 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
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 . 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 . 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C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 .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7. (2分) (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A . 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B . 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C . 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D . 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8. (2分) (2018高一下·铜陵期末) 《人民日报》曾经有这样的报道:“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记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与此报道相关的是()
A . 三大改造
B . “大跃进”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改革开放
9. (2分) (2018高一下·嘉兴期中)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因此《共同纲领》具有宪法的性质
B . 这种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C . 一届政协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是最高权力机关
D . 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说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
10. (2分) (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 .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 .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 .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11. (2分)(2020·石家庄模拟) 1985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
此次关税改革()
A . 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 . 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
C . 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
D . 透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
12. (2分)(2020·合肥模拟) 天津开埠后火灾频发,1906年鞋商文成斋等致函津商会及巡警局,请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辅助巡警局救火队。
得到批准后,众商会分担经费,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引进最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
天津火灾损失骤减。
这说明当时天津()
A . 由民间来主导救灾活动
B . 城市治理有了一些突破
C . 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困局
D . 政府的权威被不断削弱
13. (2分) (2020高二下·芮城月考) 鸦片战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A . 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B . 无益于近代中国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
C . 说明原有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D . 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14. (2分) (2019高一下·扬州期中) 《新全球史》:“他的探险打开了直接联结欧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之门,促进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建立永久性的联系。
”材料中的“他”的远洋探险事业()
A . 开创海上丝绸之路
B . 依赖葡萄牙的支持
C . 首次实现全球航行
D .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5. (2分) (2019高一下·鄱阳期中) 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
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
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 . 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 .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16. (2分) (2018高一下·郑州期末)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2%,法同总人口约36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25%,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 . 城市数量不同
B . 政局稳定程度不同
C . 统治阶级不同
D . 工业化的水平不同
17. (2分)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
……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下列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 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B . 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
C . 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 .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
18. (2分)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
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
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
上述材料表明()
A . 美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增强干扰司法独立
B . 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
C . 资本主义制度调节有利于美国社会发展
D . 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
19. (2分)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
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 . 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 . 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 . 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 . 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20. (2分)“经营者革命”指的是
A . 企业经营者改革管理制度
B . 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经营
C . 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
D . 企业经营者改造生产技术
21. (2分)(2019·长春模拟) 1923年秋,苏联经济陷入了低谷,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
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应该加强经济计划以同资产阶级的破坏做斗争。
这一主张()
A . 反映了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
B . 折射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C . 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
D .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2. (2分)(2019·广东模拟) 192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一个“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
斯大林这一做法旨在()
A . 促进工农业发展的平衡
B . 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积累工业化建设资金
23. (2分)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③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④
24. (2分) (2017高一下·忻州期末)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
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 .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 签署关贸总协定
D . 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25. (2分)(2020·静安模拟) 英国“脱欧”近年来闹得纷纷扬扬。
受英国“脱欧”影响最大的是()
A . 经济全球化
B . 世界多极化
C . 欧元国际化
D . 西欧一体化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61分)
26. (26分) (2020高一下·吉安月考) 商业是古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行街铺席: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二:(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7. (15分)(2020·郑州模拟) 中美经济关系在近代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45—1920年美国对华贸易量占其贸易比重示意图
材料二:1933年5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赴美商讨双边经济关系,并准备向美国商借用于购买棉花和小麦两笔500万美元的信贷,以应国内经济和国防之急需。
美国对此有自己的考虑,主动把贷款总额提高到5000万美元。
5月29日,宋子文与美国金融复兴公司签订《中美棉麦借款合同》,合同规定:“由美国金融复兴公司贷给中国政府5000万美元,其中4000万用于购买美国棉花,1000万用于购买美国小麦。
”但美国国务院对此合同持否定态度,反对借款给中国,理由是中国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而且这样一笔贷款会激怒日本。
最后罗斯福否定了美国国务院的意见。
——以上摘编自王建郎、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对华贸易量占其外贸比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棉麦借款合同》签订的背景及影响。
28. (20分) (2019高二上·肥东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历史演进意义的重大创新,即在基本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政治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世界历史性的创新。
……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所以英国很快登上更加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
……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
……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
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
……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
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
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登上更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他”改变美国传统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之前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异同?改革之后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最大相同之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所述英国、美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分析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
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
考点: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61分)答案:26-1、
答案:26-2、
考点:
解析:
答案:27-1、
答案:27-2、
考点:
解析:
答案:28-1、答案:28-2、答案:28-3、
答案:28-4、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