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 章末整合提升[配套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5
【触类旁通】 2.如图 3-6 所示,物体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分析物体的受 力情况.
图 3-6
解:因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故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 受重力、弹力,相对于斜面向下运动,故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 力,不然无法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 D8 所示.
图 D8
【例 3】如图 3-7 所示,分析光滑球的受力情况.
Ff1=μFN2=μGB,Ff2=μFN1=μ(GA+GB) 又A被匀速拉出,所以F=Ff1+Ff2
32 N F 则 μ= = =0.4. GB+GA+GB 80 N
甲 图3-2
乙
【触类旁通】 1.如图 3-3 所示,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给
上面的甲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 F,使它们一起向右匀速
【触类旁通】 4.如图 3-11 所示,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 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 A 点,另一端被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到
O 点,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 F1 、F2,细绳方向分别与
OA 延长线的夹角为α1 和α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O 点位置不变,合力不变 )
B.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得的合力 F 一定
【例 1】如图 3-1 所示,物体 A 重 40 N,物体 B 重 20 N,
A 与 B、A 与地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 B 用细绳系住,当水
平力 F=32 N 时,才能将 A 匀速拉出,求动摩擦因数.
图 3-1
解:以 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2 甲所示.以 B 为研
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FN2=FN2′=GB FN1=FN2+GA=GB+GA=60 N
章末整合提升形变 运动状态源自相反相反专题一
摩擦力的再认识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 谓相对运动的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研究对象相对该物体运动的方向.当研究对象参与几种运动时, 相对运动的方向应是相对接触物体的合运动的方向.
【例 4】如图 3-10 所示是 A、B 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 到的结果,可以判定其中________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 验事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 3-10
解析:F′是单独拉,应该和橡皮筋在一条直线上,故 A 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 答案:见解析
运动,试求乙对甲的摩擦力及地面对乙的摩擦力.
图 3-3
解:甲、乙均匀速运动,作为整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f 地,受力分析如图 D7 所示.
图 D7 对甲、乙:f 地=F 对甲:f 甲=F 对乙: f 乙=f 甲=F.
专题二 分析受力的步骤
物体的受力分析
(1)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2)其次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绕研究对象逆时针(或顺 时针)观察一周,看研究对象跟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某 个接触点(面)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 运动趋势,则画出摩擦力,分析完这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 析其他接触点(面). (3)再画出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场、磁场作用,如有则画
图 3-7 解: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斜面体的弹力,因是光滑
球,故没有摩擦力.受力分析如图 3-8 所示.
图 3-8
【触类旁通】 3.如图 3-9 所示,分析光滑小球的受力情况.
图 3-9 解: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如果斜面体给小球一个弹 力,则弹力应垂直于斜面,此时物体将不再平衡,故弹力为零. 受力分析如图 D9 所示.
对滑动,则其相对滑动方向便是原先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若
它们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说明它们之间原先并无相对运动
趋势.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正压力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 件之一,但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除外).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平衡条件 F 合=0 来 求,而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某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由牛顿第 二定律(以后会学到)来求.
图 D9
专题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校零,在竖直位置已校正好零点的 弹簧测力计,到水平位置使用时,仍然要重新调零. (2)实验中,要选用规格、性能完全相同的两个弹簧测力计. (3)本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要使三个拉力
F1 、F2 、F′和橡皮筋均在平行于纸面的平面内.
出场力(以后会学到).
【例 2】如图 3-4 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体上,作出物体的 受力情况.
图 3-4 解:因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故所 受的合外力为零.物体受重力,物体与斜面体接触,可能有弹力 和摩擦力,通过分析可知两者都有,否则物体无法静止于斜面 上,其受力分析如图 3-5 所示.
沿 AO 方向 C.若不改变 O 点和α1,F1 增大时 F2 必减小 D.合力 F 必大于 F1 或 F2 答案:A 图 3-11
(4)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的结点 O 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在不超出弹簧测力计量程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使弹簧 测力计的拉力大一些. (6)用作图法作分力 F1 、F2 的合力 F 时要准确,图要尽可 能画得大些,以使测量值的最后一位估读数字在图上能准确表
示出.
2.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1)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2)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3)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4)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读数时注意弹簧测力 计的量程及最小刻度. (5)拉橡皮筋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 可能远些. (6)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 60°~120° 为宜. (7)在画力的合成图时,要恰当选定标度.
(2)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当物体间存在滑动摩擦力
时,其大小可由公式 f=μFN 计算,由此可看出它只与接触面间
的动摩擦因数μ及正压力 FN 有关,而与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
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物体之间有多少个接触面,就可能存在
有多少个摩擦力,注意分析接触面的个数.
2.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它跟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因此,判断摩擦力方向的关键是弄清 “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具体操作是采用化“静”为“动”的 思路:假设研究对象与接触物体之间光滑,若它们之间发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