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处理处置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及处理处置对策
发表时间:2020-09-10T02:04:23.296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2期作者:王帆[导读] 焚烧处置技术主要包括热解焚烧技术和回转窑焚烧技术,非焚烧技术主要包括高温蒸汽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微波处理技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了进步。

医疗废弃物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在保健活动、预防活动、医疗活动中所产生的具有毒性、感染性废物,往往会造成直接或间接性危害,一旦疏于管理,极易导致医疗废物泄漏、流失问题,进而形成传染源引发疾病,影响社会卫生安全及人类健康。

因此,规范有效的医疗废物管理对预防二次污染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处理处置对策
引言
加强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置,无论在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管控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分为焚烧处置技术和非焚烧处置技术,焚烧处置技术主要包括热解焚烧技术和回转窑焚烧技术,非焚烧技术主要包括高温蒸汽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微波处理技术。

医疗废物处置新技术包括电子辐射技术、高压臭氧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

1 我国医疗废物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医疗废物应急管理方面,从2003年“非典”发生开始至今,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了与医疗废物应急管理相关的文件包括:《“SARS”病毒污染废弃物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环明传〔2003〕3号,2003年制定)、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1年修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2011年1月实施)、《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医疗废物管理预案》(环办〔2009〕65号)、《关于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的指导意见》(2019年10月发布)[1]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1月发布实施)。

上述文件对我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目标、应急管理、应急技术和设施选择做出了明确规定。

术和设施选择做出了明确规定。

1)应急处置总体目标:上述文件明确应急处置时应做到医疗废物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安全。

其中“及时”和“有序”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来实现,“高效、无害化处置”和“保护人体健康安全”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来实现。

根据上述要求应认识到即便是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也不能任意降低或者牺牲环境代价和人体健康代价实现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置。

2)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强调应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制,明确应急管理程序和应急处置方法和设备选择。

3)应急处置设施和技术:《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级市应“保障突发疫情、处置设施检修等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

体现出本地设施处置+外运其他地区处置+本地应急处置设施能力组合方法;体现出优先焚烧、其次其他类型技术的技术路线,可备选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包括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炉、工业窑炉等,各地需因地制宜,确定适宜、适应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清单。

体现集中处置+必要时传染病医院、收治流感患者的定点医院和急救中心(站)就地应急处置的组合模式。

2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对策
2.1 健全制度,使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将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予以考评和奖惩,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抽查。

加快医疗废物管理地方立法,尽快出台《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究。

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等相关制度并在全省推行,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2.2 分类收集贮存和集中安全处置,彻底消除环境隐患
严格实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处置工作。

积极探索,开展多样的医疗废物收集模式,完善收集网络体系,有序并加快收集体系建设。

以县域为单位开展偏远农村地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示范工作,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模式,并逐步推广。

督促偏远地区增建医废处置中心,督促现有医废处置中心扩大收集范围,确保全省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不断提高,实现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置。

2.3 完善协同处置机制,推动医疗废物就近协同处置
继续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机制,为扩展区域性医疗废物处置、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实现设施资源共享发挥重要作用。

另外,针对部分市州医疗废物集中收运能力不足、运输路程较长和运输成本高而无法实现集中收集处置的现实,本着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打破行政分割,积极协调,推动相邻市州建立临近县区医疗废物就近运送处置的模式,以解决此类集中处置难的问题。

2.4 强化宣教培训,提高医废管理从业人员及公众的认识
各级环保、卫生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医疗废物的基本常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医疗废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废物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医疗废物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医疗废物类型具体可分为传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毒性物质、尖锐物质等。

往往会引发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转运是医疗废物处理的首要任务。

医疗废物处理是一种系统工程。

因此,每个环节均可能影
响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增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和安全事故发生率。

因此,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

只有正确管理处置医疗废物才能对传染病传播起到有效控制作用。

医院应用项目管理,有利于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的合理制定和优化完善,同时可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簿,并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废物处置,可最大程度上消除社会潜在危险,确保医疗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教育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在法律知识、安全防护、专业技能、应急处置等方面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统一管理措施,制定正确处置流程,增强相关人员的医疗废物处置意识,确保医务人员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在首次检查时不会流出,并且放置有序。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医疗废物管理质量。

因此在科室目标管理中应积极建立医务人员、运输人员的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小组每月定期检查。

感染管理科加强监督和管控,有效提高医疗技术人员的依从性,规范放置医疗废物,提升管理质量。

正确分类放置医疗废物,避免因医疗废物处置不合理而危害生态环境,意识到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的重要性,增强自身防范意识,纠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医疗废物处置的不合理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或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3 结语
因此,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尤为重视,为改造医疗废物收集点和临时存放点增加了资金投入,同时为改善硬件设施缺乏的问题积极配置相关设施设备。

硬件的改进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医院针对运输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定期健康检查。

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患者和医疗技术人员安全,均离不开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和处置。

掌握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程序对预防医疗废物泄漏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要求医疗技术人员工作时严格遵循医疗废物处置规章制度的程序。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升消毒隔离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孔德芳.基于医疗废物协同处置模式构建的思考与建议方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8):161,170.
[2]张筝,侯贵光,任志远,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运营模式的现状与问题[J].生态经济,2016,32(10):198-200.
[3]孙宁,张喆,张筝,等.甘肃医疗废物综合管理和协同处置示范实践与思考[J].环境保护科学,2015,41(5):153-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