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选:语言表达与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选:语言表达与运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024年是青岛市开展“挽留海鸥行动”30周年,同学们拍摄了主题为“山海鸥韵,和美青岛”的宣传短视频。
作为文字编辑,请你对解说词进行修改完善。
【镜头一:鸥翔蓝天添灵动】
阳光和暖,碧水澄.(chéng)净,海鸥翩然而至,在蔚蓝的天空下翱翔。
它们时而展翅盘旋,轻莹地舞蹈;时而敛翼.(yì)休憩,自由地浮潜.(qián);时而徘徊.(huí)沙滩,悠闲地散步。
海鸥的到来,为青岛的冬天平添了几分灵动。
【镜头二:① 】
栈桥边,前来赏鸥的游人摩肩接踵
....,或争相啄食人们投喂的
....。
这群“小精灵”呼朋引伴
食物,或亲密地围在人们身边强聒不舍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人鸥同乐,共享山海,这
幅和谐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
....。
(1)镜头一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澄(chéng)B.翼(yì)C.潜(qián)D.徊(huí)
⑵镜头一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
...的一项是()
A.翩然B.盘旋C.轻莹D.悠闲
(3)镜头二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摩肩接踵B.呼朋引伴C.强聒不舍D.心旷神怡
【镜头三:爱鸟护鸟映文明】
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
30年来,爱鸟护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落日余晖下,渔民给海鸥投喂小鱼虾;漫天飞雪中,志愿者给它们抛撒爱心粮……这一幅幅有温度的画面,折射出人们的友善与城市的文明。
【镜头四:②】
2024年1月20日,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开幕。
举办海鸥主题音乐秀,组织海鸥科普公益宣讲,邀请青岛非遗传承人用剪纸、糖画等形式创作以海鸥为主题的作品……诸多活动以鸥为媒,展现岛城文化魅力,体现出青岛对文化的重视、传承与创新。
(4)镜头三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A.1994年,《青岛晚报》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回复。
B.1994年,《青岛晚报》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
C.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
D.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回复。
(5)请结合解说词内容,仿照镜头一或镜头三的标题,给镜头二和镜头四拟写标题。
【答案】(1)D (2)C (3)C (4)B (5)示例:镜头二:人鸥同乐享和谐;镜头四:以鸥为媒展文化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深秋黄昏,野花开过了,甲。
野草朴实而感性,裸露的身体在落日里渐渐休眠,沉
静之美非人工所能。
眺望中,湖滨苍凉悲壮,凝固之色、箫瑟
....,
..之气,乙。
世界讳莫如深
野草执拗
..(坚忍/坚韧),丙。
①相比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人,我更愿意崇拜和信任这片
黄绿相间、生机盎然的世界。
受阳光雪水的恩慧
..,草原开出的花也格外鲜艳夺目。
(因为/虽然)经历的夏季太短,大多时日暴露于冷风之中,但是②它们美妙而坦诚的灵魂,总有不
被驯服的野性。
生物之间普遍平等,此生存法则早已在牧人心中根深缔固
....。
③植物内在的自然节奏和循环,同样隐藏着深刻的生存智慧。
④坚强的野草养育着芸芸众生,这是率性的生
命之舞。
大地的欢乐、自由,酣畅淋漓
....。
万物生息,各有归止。
爱无等差,谁也没有什么值
得炫耀
....的(资本/资格)。
无论星辰还是海洋,..的(资本/资格),谁也没有目空一切、恃强凌弱
无论野草还是参天大树,这种宽容豁达
....,是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精髓所在。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箫瑟讳.(wěi)莫如深傲慢自大B.执拗.(niù)生机盎然根深缔固
C.恩慧芸芸众生酣畅淋漓.(lì)D.炫耀恃.(shì)强凌弱宽容豁达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忍因为资格资本B.坚忍虽然资本资格
C.坚韧虽然资格资本D.坚韧因为资本资格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懒散的光线在草原上跳跃②又异常脆弱敏感③使草原陷入静思默想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4)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凉悲壮”“鲜艳夺目”“参天大树”三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B.“自以为是”意思是认为自己正确,多指主观、不虚心,其反义词是虚怀若谷。
C.“此生存法则”中的“此”是指示代词“这个”,在句中指“生物之间普遍平等”。
D.“谁也没有什么值得”中的“谁”与“舍我其谁”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
(5)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运用对比手法,更加突出了“我”对草原这一生机盎然世界的崇拜和信任。
B.句②运用拟人手法,“美妙而坦诚”“不被驯服”凸显了野花坚毅顽强的品格。
C.句③抒情,由植物内部自然的节奏和循环,引发对植物深刻生存智慧的赞美。
D.句④运用比喻,用“率性的生命之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万物生息的和谐状态。
【答案】(1)D (2)B (3)A (4)A (5)D
3.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②不读书,或许就不懂“柳条折尽花飞尽”的,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③一个人读书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表或贫瘠。
④所以,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是读“著于竹帛”之书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1)第②句横线上的三个短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绪离愁平淡豁达岁月沧桑
B.别绪离愁岁月沧桑平淡豁达
C.平淡豁达岁月沧桑别绪离愁
D.岁月沧桑别绪离愁平淡豁达
(2)第④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是……不管……还……B.只要……尽管……也……
C.只是……尽管……也……D.只要……不管……还……
【答案】(1)B
(2)D
4.文学组以诗歌朗诵会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情,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北疆之声,不是“隔篁竹,闻水声,① ”(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清朗之声,而是“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风声、马嘶声、号角声构成的浑厚之声。
北疆之色,不是“③ ,锦鳞游泳,④ ,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明丽之色,而是“⑤ ,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风见雪,风猛雪早的壮美之色。
南北之景,声色相宜,张弛有致,刚柔并济。
美哉,中华锦绣山河!
(1)请根据语境用正楷填写语段中空缺的古诗文。
(2)同学们准备诵读现代诗歌《壮美北疆》,在讨论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时出现了分歧。
下面两种朗读意见你赞同哪一种?请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甲:这.就是北疆鸿雁和苍鹰遨游蓝天的北疆
..
乙:这就是
..蓝天的北疆
..北疆鸿雁和苍鹰遨游
(3)诵读激发了同学们创作诗歌的热情,请完成诗歌《北疆的颜色》第二节的创作。
【答案】(1)①如鸣珮环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沙鸥翔集④岸芷汀兰⑤北风卷地白草折⑥胡天八月即飞雪
(2)A.重读“这”“北疆”两词,强调了抒情对象“北疆”,表达了对北疆的赞颂与热爱之情。
B.重读“就是”突出对北疆坚定自豪的热爱,“遨游”强调北疆的辽阔和北疆生灵的自由,表达了对北疆自然风物的赞颂。
(3) 示例:红是边疆哨所飘扬的那抹“中国红” 是草原儿女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
二、综合性学习
5.参加“数字赋能学习生活”读书节,请你精心准备。
【媒体资源】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5G、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与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水平快速提升。
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深刻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态。
前不久,一份网络平台的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我与地坛》正成为最受欢迎的名著经典,在一次直播中,仅推荐28分钟,该书便卖出了25.2万本。
网络打破了传播界限,让读书学习走进日常、变成习惯,人们利用空隙时间看电子书、听音频课,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
《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我国当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
(摘编自桂从路《让网络多一些书香》等,新华社2024年5月20日)
【校园快讯】日前,八年级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设物理与地理学科兴趣课,引发了广泛热议。
在《建造倍力桥》一课中,李老师将生成式智能纳入教学过程,利用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工具辅助教学。
同学们通过与ChatGPT一对一问答,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结合人工智能指导,亲手搭建倍力桥木制模型,实验参与度达到“1+1>2”的效果。
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1)宣传组准备在校园悬挂一些对联营造氛围,请你根据以下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文化发展下联:
上联:物理课地理课课课有趣下联:
(2)同学们为读书节准备了精彩的节目,请你为以下两个节目撰写一段串词。
节目1:主题诵读《数字为学习赋能》节目2:小品《1+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书节安排了“与语文老师面对面”访谈活动,请你围绕读书节主题,设计3个问题,向语文老师提问。
示例:怎样让电子阅读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语文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示例:科技创新示例:电子书音频书书书含香
(2)示例: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刚刚我们欣赏了同学们带来的主题诵读《数字为学习赋能》,一同感受到数字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懂得了学习不再是单一的课堂传授,而是多元化的互动与体验。
接下来,请欣赏小品《1+1>2》,看看同学们如何通过生成式智能工具,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学习效果的倍增。
(3)老师,您觉得数字技术在哪些方面深刻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语文生态?
老师,您觉得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字化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老师,当下许多学生喜欢听电子书,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6.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学校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实践活动。
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材料二】
1985年出生的郭玺是“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第三代治沙人。
从2016年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的接力棒,创新采用机械治沙、网络治沙等方式,提高了治沙效率。
林场管护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从不足3%提高到70%以上。
【材料三】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的青年队员们,远离亲人,投身科考研究,身处最低零下30摄氏度、最高10级大风的极地风雪世界,团队密切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实现了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多个“从0到1”的突破。
(1)【宣青春之志】请结合“材料一”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内容紧扣活动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扬青春之光】校报“青春·印迹”专栏,拟推介上述优秀青年事迹。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补充完成栏目导语。
青春应该留下怎样的印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
青春本就多姿多彩,生机无限。
但从他们的青春中,总能找到最美的青春底色,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3)【解青春之惑】学校公众号正进行“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请结合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A:究竟要“活出怎样的人生”,我很困惑,你们是怎么思考的?
同学B;我想要平平淡淡,不“躺平”也不拼命,好好享受生活,这样的人生多惬意!
同学C,我要把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己“热辣滚烫”的人生,名利双收、这样才有意义!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担负青春之使命,点燃强国之梦想。
(2)郭玺接过父辈接力棒扎根沙漠,续写青春传奇;武大南北极科学考队用脚步丈量冰封之地,点亮青春底色。
(3)示例:我想用自己的臂膀拼搏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的一生不平淡。
三、语言表达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心论左拉,提出“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头脑、心肠、才能三者合一”,“单凭头脑、才能,不能够创造艺术,艺术家多多少少要有一份心肠的”。
他屡屡提到“心肠”,我觉得,大致就是“你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或者“以什么姿态说
话”的问题。
西方雕塑《拉奥孔》,描述了拉奥孔与儿子被大蛇咬死的故事,期间的缠绕、搏斗、呼喊、挣扎,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力的作用使人的躯体扭曲、变形。
静心观赏,我们发现这组雕像的背后似乎有一双眼睛,充满悲凉的意味——拉奥孔说出了特洛伊木马的秘密,以此受到希腊保护神的惩罚,人与命运的抗争,良知与阴谋的周旋,至此达到高潮。
这双眼睛,① 。
它在观察世界,注视苦难,探究人性。
如果没有这些,雕塑作品将只是一块石头。
一块没有温度的石头,就没有了人的力量和感觉。
精神的内核,赋予“物”以知觉,所以“核”最重要。
这个“核”,② ,也是作品的心肠。
请在文中画线处分别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①就是作品的精神内核。
②是艺术家的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