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7大音乐胎教的心理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惕7大音乐胎教的心理误区
准妈妈准爸爸要注意了,胎教的七大心理误区您可别进去了哦!
误区一:胎教做好了,宝宝长大一定是神童
每位爸爸妈妈的心愿,就是希望宝宝能成为健康向上的好孩子。
但是,准爸爸准妈妈一定要知道:提倡胎教,并不是因为胎教能够培
养神童,而是因为胎教能够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个胎宝宝的先
天遗传素质获得秀的发展。
如果胎教能与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很好地结
合起来,宝宝将会更加优秀。
误区二:胎教就是给胎儿听音乐
很多准爸爸准妈妈认为胎教就是让孕妇和胎儿一起听音乐,有的
听古典音乐,有的为使孩子个性开朗而选择听摇滚乐,有的甚至听流
行歌曲、京剧。
其实孕期适当听音乐是准确的,但要讲究内容和方法,如选择适当的音乐和听音乐的时间,注意音频的高低及音量的大小。
此外,胎教还包含其他很多方面的内容,如:运动胎教、精神胎教、手工美术胎教、语言胎教、灯光胎教、数量胎教、环境胎教等。
误区三:胎教就是教胎儿唱歌、说话、算算术
胎教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教胎宝宝唱歌、识字、做算术,而是通
过各种适当的、合理的信息刺激,促动胎宝宝各种感觉功能的发育成熟,为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即感觉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实,凡是对胎宝宝有益的事情都能够归入胎教的范畴。
大到怀
孕前的准备、环境的改善、情绪的调节,小到听音乐、散步、和胎宝
宝说悄悄话,这些都是胎教的内容。
误区四:胎儿没有意识,胎教也不会有作用
有人不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不了解胎儿的水平,认为胎儿没有
意识,根本不可能接受教育,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研究证明,
胎儿4个月时就已经具备了全方位的感知觉水平,即具备了受教育的“水平”。
但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同于幼儿园和学校“教育”,
而是主要根据胎儿各时期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
各种信息刺激,促动胎儿身心健康发育,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为宝宝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