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2018-2019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
期中测试卷
班级:姓名:考号: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祈qǐ祷斑斓气冲斗dîu牛锋芒毕露
B.污秽huì脑髓suí一拍既合来势汹汹
C.嫉jì妒澎湃pài 鞠躬尽瘁人迹罕至
D.骊lí歌屏障炽chì痛杂乱无章
2.下列每项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线标出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4分)
A.人声鼎沸万丈狂澜芳草萋萋九屈连环
B.回环曲折亦复如事绝壁断崖家喻户晓
C.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潜心惯注一反既往
D.丛山迭岭义愤填膺一泻万里博学多识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
(1)过去他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

(2)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3)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是丧失了听觉。

A.经受无味悲哀
B.遭受单调悲剧
C.遭受无味悲剧
D.经受单调悲哀
4.望谟正飞速的发展,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请写出一句祝福望谟的话。

(3分)
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无从:没有办法。

B.骊歌:告别的歌。

炽痛:热烈而深切。

C.旺相:运气很旺的相貌。

沮丧:失意,懊丧。

D.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6.用诗文原句填空。

(9分)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4)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5) 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6)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7.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5分)
【古之黄河】
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1分)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2分)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2011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

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2分)
二、阅读理解。

(4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8-10题。

(9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8.下列对句子的描写角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听觉描写。

B.“又酸又甜”是嗅觉描写。

C.“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属于视觉描写。

D.“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是触觉描写。

9.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草园中的各种景物的确美妙如图。

B.揭露了儿童对封建社会的厌恶和嘲讽。

C.真实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的遭遇。

D.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

10.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从动物到植物,从局部到整体。

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它在文中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这段文字绘声绘色,写形写味,为我们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百草园,突出了
它的美丽和乐趣。

D.在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植物中,何首乌带有传说故事的意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16分)
《我的母亲》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吃,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希望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选文有删改)11.简要概括选文描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1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

请仿照示例,再找出另外两处,谈谈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示例: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表现母亲在变乱中承受、隐忍苦难的酸楚。

)一处:


二处: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谈下列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4.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你对句子“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的理解。

联系自
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不超过50字左右)(5分)
(三)古文阅读(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 稍稍宾客
..其父( )
(2) 泯然
..众人矣( )
(3)尝.主编《资治通鉴》( )
(4)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
16.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邑人奇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 或以钱币乞之
D. 卒之为众人
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18.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2分)
余闻之也久
19.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3分)
三、写作。

(30分)
请以“难忘那段时光”为题作文。

写作要求:①选材新颖,写作角度独特。

②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③主题鲜明,有真情实感。

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500字以上;不得抄袭。

500 600
【参考答案】
一、积累(30分)
1.D
2.A曲 B是C贯D叠
3.C
4.略
5.C 旺相:茂盛
6.(1)竹中窥落日(2)此夜曲中闻折柳(3)弹琴复长啸
(4)影入平羌江水流(5)双袖龙钟泪不干
(6)一切都是瞬息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 a.略
b.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2分))
c.符合题意1分,简洁有力1分。

例: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

二、阅读(40分)
(一)8.B 9.D 10.A
(二)
11.描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

(意对即可)
12.一处:……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表现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以及与儿依依不舍之情。

)二处: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表现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之情。


13.运用反问、反复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言简意赅,意味无穷,总结全文。

14.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甚至影响了我一生。

感悟: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当我们遇到困难、意志消沉的时候,总是教导我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走向未来。

(言之成理即可)
(三)
15.(1)以宾客之礼相待(2)消失(3)曾经(4)比得上
16.B
17.(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

18.余闻之也/ 久
19.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1分);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1分)。

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

(1分)。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

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别的兄弟已经背诵完了而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闭门苦读,等到能够熟练背诵才停止。

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这样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

”等到长大后,读遍古籍,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背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三、写作(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