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压强第一课时
第一节压力和压强课件
![第一节压力和压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0daae710661ed9ad51f3f0.png)
其中:F — 压力;单位:牛(N)
S — 受力面积;单位:米2(m2) P — 压强;单位: 牛/米2(N/m2)
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1N/m2 练习: 1Pa的意思是什么:
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 N
3、压强的单位:
牛/米2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这是为 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简称帕,符 号是Pa。 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块砖 平放在地面上,对地的压强为1000多帕。 也可用百帕或千帕作压强的单位。
(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唯一的(地球), 而压力的施力物体不是唯一的
(2)重力的方向是唯一的(竖直向下), 而压力的方向不是唯一的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我们认识力、研究力,往往是通过力产 生的作用效果来研究的。下面我们就通 过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来研究。我们来 研究: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 有关。
第一节-压力和压强-课件
F
F
F
F
一、压力的概念:
• 小孩垂直压在地面上的力 • 图钉垂直压在墙面上的力 • 木块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力 • 水杯垂直压在桌面上的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 上的力叫压力(F)
2、作用点: 在被压物体的表面 3、方向: 垂直于表面指向里面
练习:画出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解: S1=1cm2=10-4m2 S2=0.05mm2=0.05×10-6m2=5×10-8m2
手对图钉帽的压强为;
P1=F/S1= 20N/10-4m2 =2×105N 图钉尖对墙的压强为:
P2=
F S2
=
20N =4×108Pa
5×10-8m2
练习题2 :冬天河面上结冰,冰层能 承受的最大压强是2×104Pa,一个质 量是40Kg的小孩一只脚的面积是 160cm2,他能不能步行通过冰面?
人教版《压强》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优秀PPT课件
![人教版《压强》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482e19aa00b52acec7ca63.png)
实验十八颌骨及涎腺疾病[目的要求]掌握颌骨及涎腺常见疾病的组织病理特点,绘图:1401及1503切片[内容]观察切片(一)切片号:1401临床所见:患者男,17岁,右下颌升支处有蛋黄般大小的肿物,质硬,表面皮肤不红。
临床印象: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病理所见:1.纤维组织增生代替了正常骨组织,纤维组织较成熟,其大小、形态较一致。
2.骨小梁地形态不规则,呈“L”形“O”形“V”形等。
3.骨小梁周围为纤维细胞而无成骨细胞。
4.可见破骨细胞、软骨岛(此片中无)病理诊断:骨纤维异常增生症(二)切片号:1402病理所见:病变由大量的组织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及其它炎细胞和纤维组织构成的肉芽肿。
组织细胞胞体较大、胞浆丰富,嗜伊红染色。
胞核圆形,一个或多个核,可形成多核巨细胞。
组织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泡沫细胞。
间质中血管丰富,有出血和含铁血黄素,可见组织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
病理诊断:嗜酸性肉芽肿(三)切片号:1501临床所见:患者女,22岁,三个月前发现右腮腺肿物。
无疼痛,轻度口干。
检查:右腮腺肿大,质较硬,无压痛,手术所见:腮腺腺体增大,切除肿物为4.0×2.5×2.5cm临床诊断:右腮腺慢性炎症病理所见:腺泡萎缩、消失。
腺导管增生扩张。
在腺管周围及间质中有慢性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
浆细胞也较明显。
病理诊断:慢性腮腺炎(四)切片号:1502临床所见:患者男,63岁,右侧颌下反复肿胀5年,每次肿胀时,用抗菌素后能得到缓解。
手术所见,颌下腺内有结石,摘除腺体为4.0×3.0×2.0cm。
临床印象:①右侧颌下腺结石。
②慢性颌下腺炎。
(五)切片号:1503临床所见:患者女,65岁,七年来自觉口干,进食困难,激动时无泪。
检查:颊、唇、眼干燥。
腮腺及颌下腺均无分泌,排唾实验无唾液。
有舌裂。
在出现口干以前有关节疼痛史。
类风湿凝集试验阳性。
临床印象:舍格伦综合征病理所见:腮腺小叶内腺泡消失,而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所取代,导管上皮增生形成“上皮岛”,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扩张,形成囊腔。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强(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06e85b9a98271fe900ef933.png)
9
轻
重
放重物时,小桌向下压。
10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因为压力作用效果可能与
猜想:
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探究过
程中要使用: 控制变量法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_压__力__大__小____
有关?
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_受__力___面__积__大__小___
有关?
11
探究一: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
(4)压力大小: Ø压力不是重力。
等于重力大小吗?
施力物体
压力 重力
某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力的方向 力的大小
接触面 某物体
可以是任何 一般和重力大
方向
小无关
竖直向下
G=mg
5
Ø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由 重力产生
钉子对墙的压力由手对 钉子的压力产生
6
Ø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
控制变量:受力面积相同 比较图14.1-3中: 甲 和 乙 。
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12
探究二: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控制变量:压力相同 比较图14.1-3中: 乙 和 丙 。
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13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压力
1
桌子的重力
2 桌子+砝码重力
3 桌子+砝码重力
2. 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后,刀口要变钝 (也就是接触面积要变大),用起来就比较费力。磨一磨后, 刀口会变锋利(也就是接触面积要变小),用起来就比较省 力。
21
受力面积
九年级物理压力和压强第一课
![九年级物理压力和压强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477c5573b3567ec102d8a4d.png)
小小的蝉怎么能细 细的口器插入厚厚 的树皮呢?
笨重的骆驼怎么能 背着沉重的货物行 走松软的沙漠中?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方向: 垂直于物体表面
作用点:在物体表面(接触面上)
作用点:所压表面 方向: 垂直并指向受压表面
练习:画出木块对支持面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的示意图
F F G G
G
F
2、压力大小
(1)压力不是重力,压力可以 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 产生。 (2)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时, F压 = G
观察
坦克使用履带而不用轮子。
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 些因素有关?
体验
如图,手指受压的感 觉有什么不同?用力后 这种感觉有何变化?
如图,与手掌接触的那 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 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形 变明显;
受力面积
F P=
S
4、压强单位:
N / m2 帕斯卡 简称帕 1 Pa = 1 N / m2
1帕含义: 1米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例题:
练习:质量为60kg的人,他每只脚接触地 面的面积是150cm2,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 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请同学们思考,当人行走时人对地面的压 强比站立时大了,还是小了?
G G
结论: 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_ 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_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1、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压 强
压力
3、计算: 压强 =
3、如图所示,两手指用一压住铅笔,使它 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C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第一节压强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一节压强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4dfd52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08.png)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二、压强(Pressure) 读作“牛每平方米”
1、含义: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2、压强反应了: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
3、公式: 压强 = 受力面积 牛/米2
牛
p=
F S
4、单位:帕 (帕斯卡)
米2
1帕 = 1 牛/米2
一位中学生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2500帕
作出假设: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有关
验证假设:如何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
参考桌上实验用具,自己设计方案,小组 讨论后动手做一做。
(提示:科学实验中常用控制变量法。)
实验器材:橡皮泥两盒、圆柱体一盒、 砝码若干,小方桌两张 。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
1) 2) 3)视察并记录现象
的关系
压力的作用效果
其意义: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2500牛
(1)、如图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20 N,F恒为5 N, 则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分别是:
Fa=__2_0_N_,Fb=_5_N___,Fc=__1_5_N_,F d=__2_5_N___.
(2)、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压力越大,产生的压强也一定越大 B.受压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C.物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压力不变,受压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地球
施力物体施加力的 大小
垂直于受压面且指向受 压物体
正比于物体质量 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
受力物体表面
重心
联
当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时,压力大小数
系
值上等于重力大小
作业
• 1、完成《知识训练营》习题 • 2、“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
第一节 压力与压强(第1课时)
![第一节 压力与压强(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1a13a08a6c30c2259019ec3.png)
第一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与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及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过程与方法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重为3N,平放于水平桌面上,B.举重C.击剑D.射击分析如图示物体受到的分析地面与树木受到的压小结:通过上图可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二:压强根据上述结论,A B C D。
)甲乙丙丁(。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会自学1、压力、垂直2、压力大小、受力面积3、单位面积、压力、P4、P=F/S、S=F/P、F=PS我能参与知识点一:压力1、50、70、302、略3、(1)接触面积(2)压力大小(3)小桌陷入沙子深度(4)知识点二:压强1、每平方米桌面受到的压力为500N2、B3、1.5×105我能解决1、C2、3、垂直与水平桌面3、A4、B我会解决1、一样、一样、一样2、(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丁我能迁移1、(1)尺子形变程度(2)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增大而减小。
《压强》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PPT课件
![《压强》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3b03e4eefdc8d376ee32ea.png)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14.普氏野马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我国动物保护组织成员曾
发现普氏野马饮水时在沙地上留下的一些足迹, 深度达1.2
cm(四蹄着地)。通过实验测出要使该沙地下陷达到相同的深度,
压强为9×104 Pa, 由此估算出, 一匹成年普氏野马的质量约
为360 kg。
(1)在沙地上实验时达到相同深度的目的是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10.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压力越大, 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B.受压面积越大, 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C.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产生的压强越大 D.压力不变, 受压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11.少林功夫名扬天下, “二指禅”绝活令人称奇。表演时, 人体倒立, 只用中指和食指支撑全身的重量。这时两手指对地 面的压强最接近C于( ) A. 3×102 Pa B. 3×104 Pa C. 3×106 Pa D. 3×108 Pa
图9-1-5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规律方法综合练
9.如图9-1-6所示, 水平雪地上, 穿着雪橇的芳芳总质量为 70 kg, 没有陷入雪地; 而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 kg, 却深陷雪地。下列说法正确C的是( )
图9-1-6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A.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B.芳芳对雪地的压力和小明的一样 C.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的小 D.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等, 无法比较谁对雪地的压强大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8.如图9-1-5所示, 一块青砖分别以平放、侧放和立放三种方 式放在水平地面上时, 它对地面的压力相__同____(选填“相同”或 “不同”); 砖块平____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小; 若立放时沿竖 直方向将砖块切去一半, 剩余一半对地面的不压变强______(选填 “变小”“变大”或“不变”)。
9.1压强第1课时(精品).doc
![9.1压强第1课时(精品).doc](https://img.taocdn.com/s3/m/1afbdf7555270722182ef764.png)
压强(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压强(第1课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做压力示意图。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过程,形成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难点: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手段
情景法、探究法、类比法。
五、板书设计
压强
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叫做压强(P)
公式:P=F/S
单位:牛/米2N/m2怕斯卡Pa 1Pa=1N/1m2压强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
20 cm2的物体A。
第一课时压力和压强
![第一课时压力和压强](https://img.taocdn.com/s3/m/d4a591ba69dc5022aaea006c.png)
压力和压强 一知识结构二要点辨析(一) 关于压力1. 压力的共同点是什么?2. 压力大小的计算?3. 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压力和重力的联系?4.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 关于压强1. 为什么压强要定义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 利用压强公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3. 压强的改变方法三分类训练(一) 关于压力1、压力是 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 受力面。
压力与 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填写图中支持面AB 所受压力的大小(图中除支持力和摩擦力以外,物体所受其它力都已画出)F 压= F 压= F 压= F 压=2、用竖直向上30 N 的力竖直作用在静止于水平地面重 50 N 的物体中心,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可能是( ) 。
A 20 NB 30 NC 50 ND 80 N3、关于压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B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受力面D 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4.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小聪对实验器材做了一些改进,如图20所示,在有机透明盒里放入一块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
(1)实验时,是通过观察_______来比较砖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用____两次实验(填序号)。
(3)分析比较图中a 、b 、c 三次实验,可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从图可以看出,小明控制不变的量是:_______________,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要使瓶子倒放时与正放时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关于压强(1)压强概念的理解及压强的改变方法 1.(福州市)如图2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2.社团活动在潍坊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当他单脚站立时,在地面上留下了凹陷的鞋印,单手倒立时留下了一个凹陷的手掌印,那么( )A.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B.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C.手掌印凹陷的深度大于鞋印凹陷的深度D.手掌印凹陷的深度等于鞋印凹陷的深度3.在建造高楼大厦时,其地基大多采用箱式基础。
《压力和压强》第一课时说课稿
![《压力和压强》第一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cb41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a.png)
《压力和压强》第一课时说课稿《压力和压强》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压强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物理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学生不但要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已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通过三幅图片展示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力和压强)(二)讲授新课(1)通过观看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引出压力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作出一些图形的压力的'示意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课件 21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课件 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f4f46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a.png)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
力等于重力,即 F压 = G 。
G
F压 F压 = G
G F压 F压 ≠ G
F压
G
F压 与 G无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粗
细
受力 面积小
受力 面积大
手指受压的感觉有什么不 同?用力后这种感觉有何 变化?
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的形变 较小,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形变 明显。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
(4)压力大小: ➢压力不是重力。
等于重力大小吗?
施力物体
压力 重力
某物体 地球
受力物体 接触面 某物体
力的方向 力的大小
No 可以是任何 一般和重力大
方向
小无关
Image 竖直向下
G=mg
➢压力可以由重力产生,也可以由其他力产生。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由 重力产生
钉子对墙的压力由手对 钉子的压力产生
受力面积
桌脚 桌脚 桌面
压力作用效果
明显 很明显 很不明显
实验结果: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压__力__越大,压力 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相同时,__受__力__面__积__越小,压 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怎样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 压强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第1课时_压力与压强
![第1课时_压力与压强](https://img.taocdn.com/s3/m/e0a8c7ca1a37f111f0855b3d.png)
思考
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压强叫流体压强
2.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呢?
结论: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 位置压强越小。
二、飞机的升力
视频:飞机是如 何获得升力的
由于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 空气流速比下方快,因而气流在机翼上表面产生的压 强小于在下表面的压强。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使飞 机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图5-2-17
三、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典型题
【例2】杯内装有水,若将手指浸入水中,则水对杯底的压
强(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作业:如图5-2-9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
(4)单位分别是:F:牛顿; S:米2;p:帕斯卡
1Pa=1N m2
F
F F
压力=重力 压力≠重力 压力≠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 对支持面的压力才等于物体所受的重 力。
例1.下面所述各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有_A_C_EF, 为了增大压强的有_B_D,
A、挖掘机的宽履带 B、锋利的剪刀刃 C、骆驼宽大的脚掌
大气有重力,且有流动性。
大气压强
4、1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1.01X105帕
讨论: (1)如果玻璃 管倾斜,会影 响结果吗?
h=76cm
h=76cm
玻璃管的粗细会 影响测量结果吗?
三、大气压的测量:
p p 大气= 水银
=ρ水银gh =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
8.1、压力和压强 (第1课时)
![8.1、压力和压强 (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bec2b6331b765ce0408141d.png)
8.1 压力和压强(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和归纳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在探究活动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通过类比建立压强的定义及公式。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教学难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压力2.压强的概念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二、课内探究(一)预习导学1.阅读课本有关知识回答。
请大家讨论、分析画出课本三幅图中,压路机相对地面的压力,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
对照画出它们的重力的图示小组交流讨论:①压力的方向一定和重力的方向相同吗?②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吗?2.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二)自主探究1.观察课本图初步感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你的感知,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⑴猜想_⑵完成实验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⑶以上两个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⑷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2.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如:一块石头重2000N,与地的接触面积是5 m2;一台机器重5000N,与地的接触面积是100m2,比较一下石块与机器对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
你的方法是:(三)研讨交流1.压强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的物理量2.压强的定义3.计算压强的公式:4.压强的单位5.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例如:报纸对桌面的压强是0.5pa表示6.增大压强的方法 7.减小压强的方法(四)达标测评1.据报道:“一男子陷在泥沼里,他挣扎着力图把一只脚拔出来,结果下陷得更快更深.抢救队员在泥沼上铺上木板,从木板上靠近该男子,把绳索递给他.大家合力把他拉出后,让他平躺在泥沼上以蛙泳姿势移离泥沼.”(1)报道中描述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增大;(2)报道中描述和的过程对泥沼的压强减小,你判断的依据是:。
第1节 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
![第1节 第1课时 压力和压强](https://img.taocdn.com/s3/m/221c85fd1a37f111f1855bb1.png)
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相互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具准备图钉、气球、砝码、海绵、小木桌、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思考: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并提问:它们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压力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
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知识拓展分析: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压力和压强
第一课时授课人:高风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简单知道压力不是重力。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2.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实验器材】
多媒体、橡皮泥自备、棉线自备、小硬纸板自备,文具盒自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图片
(1)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2)小姑娘站在雪地里,双脚深陷;体重相同的小男孩利用雪橇站在雪地里,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
2.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和体验,你们有什么疑惑或是问题?
出示教师提出的问题: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解答后归类。
二、进行新课
介绍压力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用F表示。
作图分析,压力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发生在两物体的接触表面。
简单分析压力不是重力。
讲故事,回答问题。
引出探究问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
猜想。
)
学生猜想: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
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明确步骤:
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1、自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
2、请一两组代表说说本组的方法和结论。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
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
3、分析论证总结:S一定时,F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F一定时,S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给出实验结论。
三、引出压强的概念
1、直接给出给出压强。
(投影)
2.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3、根据前面对速度和密度公式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压强的定义公式:P=F/S
及单位等(投影)。
学生自己看书找到关于压强的一些知识点。
并做适当的强调和补充。
帕斯卡简介: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法国著名的数学家、
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主要贡献是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帕斯卡
定律,并以其名字命名压强单位。
4、小常识:一张报纸对桌子的P=0.5Pa
一个西瓜对桌子的P=20Pa
成人对地面的P=15000Pa
四、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学生自己看书78页内容。
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学生自己归纳:增大压强的方法:F不变,S减小。
S不变,F变大。
减小压强的方法:F不变,S增大。
S不变,F减小。
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
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回答。
六:板书设计:
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理表面上的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压力作用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
4、压力不是重力。
二、压强:投影
三、增大压强的方法:F不变,S减小。
S不变,F变大。
减小压强的方法:F不变,S增大。
S不变,F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