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语文衔接课知识点课时精讲精炼(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一初高衔接
(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知识精讲
一、初中知识复习
在中考语文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词或者是成语。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多义词: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汉语中有大量多义词。

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可以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又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还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同时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1.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例]秀丽、谦逊、刚强。

2.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例]奸诈、卑劣、渺小。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激动”比”感动”程度上更强烈。

(2)词义着重点不同。

[例]“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词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

[例]“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

[例]“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1)搭配对象不同。

[例]“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2)语法功能不同。

[例]“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入侵”,“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
[例]“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

”“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在例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
[例]“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事倍功半”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与句意相反,应该改为“事半功倍”。

3.张冠李戴
[例]“虽然他是残疾人,但我们不能对他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语义不符合,按句义可以改为“另眼相看”。

4.色彩不当
[例]“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命不凡”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用在句中来形容“崇高理想”有误。

(五)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使用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目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分两步考虑: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单句;二是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间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出不同的关联词语。

(六)短语的常见类型
1.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科学技术、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

2.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名词的词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是状语。

状语、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正关系。

[例]坚决支持、英雄人物、我的钢笔、紧张地劳动。

3.动宾短语
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的短语。

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例]团结同学、吃午饭、住窑洞、修铁路。

4.动补短语
由动词和在它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组成的短语。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词是补语,有些补语前面要用结构助词“得”,有些补语前面不能用“得”。

[例]写得〈清楚〉、跑〈几趟〉、坐〈起来〉、看了〈一阵〉。

5.主谓短语
主要由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组成,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陈述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之间是被陈述和陈述关系。

要注意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防止搭配不当。

[例]精神愉快、庄稼成熟。

6.介宾短语
由介词和宾语组成,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例]从北京来。

7.同位短语
前后两个词语指代同样的人或事物。

[例]鲁迅先生。

二、高中技巧预习
(一)词的分类
词可先粗略地分成实词和虚词。

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同时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属于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属于虚词。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再细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

1.实词
(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例]黄瓜、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2)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开展、变化。

[例]重视、注重、尊敬。

(3)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

[例]奢侈、胆小、丑恶、美丽。

(4)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例]十、百、千、万。

(5)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例]两、吨、升、次。

(6)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

不定指代词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

它们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例]我、你、什么、哪里。

2.虚词
(1)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例]极、非常、就、马上、立即、曾经、居然。

(2)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作定语、状语和补语。

[例]把、从、向、通过、随着、作为。

(3)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例]和、及、或者、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4)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例]的、地、得、着、了、过、啊、吗、呢。

(二)近义实词辨析4妙招
将词语中不熟悉的部分拿出来扩展为比较熟悉的词,然后把组好的词代入原题看是否讲得通,即可迅速得出答案。

1.存异组词法
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近义词,它们有共同语素,我们在辨析这类词时,先找出不同语素,以这一语素另外组词。

[例]“吟诵”和“吟颂”的不同语素是“诵”和“颂”,而这两个词词义侧重点的区别也就在这两个相异语素上。

“诵”可以理解为“诵读”“朗诵”等;“颂”可以组词为“颂扬”“歌颂”等。

2.分解组词法
对于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近义词,无法进行存异组词时,就可以采用分解组词法。

即先把原词分解成两个语素,再分别组词,得到一个与原词意义相近的短语。

[例]“轻盈”和“清莹”没有任何相同语素,这时就可以分解组词:轻盈——轻快盈满;清莹——清澈明亮。

在分解词语时,要尽量“单音变双”,组成和原词有关联的词语。

3.扩展组词法
在语言实践中,有些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定,不能任意组合,这是约定俗成的。

这也为我们辨析近义词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扩展组词法,即用两个词语联系生活,运用想象,分别组词,得到一些包含两个词语的短语。

[例]“幽雅”和“优雅”,结合生活实际,我们习惯这样用这两个词语:环境幽雅,动作优雅。

4.反向组词法
当一组近义词从正面难以区分的时候,则可“逆水行舟”,组出它们的反义词来加以区别。

[例]“清闲”和“清静”从正面难以分辨,我们可以从反面来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先组出二者的反义词:清闲——忙乱,清静——嘈杂。

(二)虚词辨析8法
1.看词性
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也不同,确定了词性基本上就能辨析出该词的用法。

如:“忽然”与“突然”,前者是副词,只能做状语,而后者是形容词,可以做状语、补语、宾语。

2.看使用对象、适用范围
“对”和“对于”辨析:前者适用的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对”,但是用“对”的地方却不一定能用“对于”。

如以下情况:(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如:他对我很信任。

(2)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者含有“对待”意味的情况时,只能用“对”。

如:她对小动物很温柔。

(3)与“对”连用的短语可以用在动词、副词前后,也可用在主语前。

如:我们会对你做出补偿。

“对于”却不能用在动词、副词之后。

3.看搭配
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

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

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4.看逻辑关系
如“进而”和“从而”进行比较,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

[例]农业迅速发展,从而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从而”用以引出下文的目的和结果,“进而”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动,表示递进关系。

该句中“农业迅速发展”是“为轻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的原因,所以应该选“从而”。

5.看语气
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

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的语气,有些用来表达强调的语气。

[例]“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6.看词义
有些虚词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很容易混淆,像“备加”与“倍加”,“必须”与“必需”等。

这类词,只要辨别清楚其中不同的那个字,就能区分出来了。

7.看位置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在句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

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8.看结构
虚词的使用应切合语境的需求,如果滥用,往往会造成语意的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

[例]“受……欢迎”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结构,再用“所”就显得累赘。

小题专练
1.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是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词性的能力。

“早晨”,作时间状语,是名词;“和”,连接“我”与“李光同学”,前后可以调换顺序,是并列连词;“同学”,是名词;“在”,是介词;“去”,是动词,其后接名词宾语“爬山”。

2.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的资源丰裕的脸庞丰腴的牧场丰硕的成果
B.热烈的掌声热闹的大街热辣的劲舞热情的观众
C.神秘的人物神奇的传说神圣的使命神妙的笔法
D.细腻的描写细巧的图案细微的变化细致的花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丰裕的脸庞”错误,丰裕:富裕;富足。

不能用于修饰脸庞。

3.下面连线词语中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遵守——违反动摇——坚定残缺——完整
B.生疏——熟悉强制——强迫沉着——慌张
C.拘泥——变通平坦——崎岖勇敢——虚伪
D.高尚——卑鄙寂静——肃静懒惰——勤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B项,“强制——强迫”不是反义词,二者都有强行要求做某事的意思,是近义词。

共同反义词可以是自发、自愿。

C 项,“勇敢——虚伪”不是反义词。

勇敢,意思是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
反义词可以是退缩。

虚伪,意思为虚假不真实,现代社会中多用来评价个人道德行为,反义词可以是真诚。

D项,“寂静——肃静”不是反义词,二者都有安静的意思,为近义词。

共同反义词可以是喧嚣、嘈杂。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人体的脂肪酸。

②“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③困难没有吓倒他,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A.必须目前不但/而且 B.必需日前不但/反而
C.必须日前不但/而且 D.必需目前不但/反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①从词义看,“必需”是“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必须”是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得要”,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从词性看,“必需”是动词,在句子中主要与别的词结合做定语;“必须”是助动词,在句子中只做状语,故选“必需”。

②“日前”表示时间,往日,以前,犹目前,几天前的意思;“目前”指说话的时候,语境强调“仍在修复当中”,故选“目前”。

③“不但/反而”表示反方向递进或出乎意料,“不但/而且”单纯表递进。

句中的“没有”和“更加”具有反方向递进的意思,故选“不但/反而”。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词的耀眼绚丽,并不逊于唐诗的灿烂辉煌。

遗憾的是,无论是唐还是宋,闪耀于文坛的女性作者。

除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几位外,天资聪颖,
文辞造诣不输须眉的女词人当大有人在,只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风里,她们的芳名连同其杰作都被遗忘和了,幸存传世者。

A.百里挑一淹没吉光片羽 B.寥若星辰湮没凤毛麟角
C.百里挑一湮没凤毛麟角 D.寥若星辰淹没吉光片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和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百里挑一:意思是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

形容人才出众,不可多得。

寥若星辰: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指为数极少。

此处形容闪耀于文坛的女性作者很少,应用“寥若星辰”。

第二空处,淹没:①洪水泛滥,淹没;②被水覆盖或洪水泛滥;③浸没;消失。

湮没:被掩盖;埋没。

指名声或成就。

此处指她们的芳名连同其杰作都被埋没了,应用“湮没”。

第三空处,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凤毛麟角:比喻难得而宝贵的人或事物。

此处形容“幸存传世者”,应用“凤毛麟角”。

6.下列句子中标红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B.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

C.在中国人那里,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是相互敌对和矛盾,而是相反相成,各行其是。

D.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指原地坚守,不要越过雷池地界。

后形容办事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

语境是说袁隆平认为不能不敢打破权威的限制,熟语使用正确。

B项,金字招牌:意思是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

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

也比喻名誉好。

语境是说企业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才能赢得好名誉,成语使用正确。

C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

语境是说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都各自有自己的轨道,此处应为“各得其所”,其意思为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D项,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没有变化。

语境修饰太阳的运行,成语使用正确。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
知识精讲
一、句子分类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1.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2.根据结构,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的类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

主谓句有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和主谓谓语句四类。

非主谓句有无主句和独词句两类。

复句分为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类。

二、句子成分
一个汉语句子(以句号为标志)可能是一个单句,也可能是一个复句(由两个以上单句组成)。

单句组成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单句的一般语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例】(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也叫句子的主干;定语、状语、补语是附加成分,也叫句子的枝叶。

定语是主语或宾语的附加成分,其位置在主语或宾语的前面,起修饰或限制作用。

状语、补语是谓语的附加成分,其位置是状语在谓语前面,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补语在谓语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

句子成分划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三、病句的类型及辨析方法
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1.语序不当
从语法角度看,语序不当对于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于复句来说主要是句序不当。

语序不当可能引起不合事理、表意不明、主客颠倒等语病。

语序不当,主要有多层定语的语序不当、多层状语的语序不当、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并列词语或分句语序不当等。

【辨析方法】
(1)语感审读法
先凭借语感检索,从感性上看是否别扭。

如感觉别扭则再深入分析比较,辨明原因。

也可直接把认为不当的地方调整过来,看看是否更顺当、更准确。

(2)语法分析法
①看到有多层修饰语的复杂语句时,应仔细辨析是否存在修饰语位置不当的错误。

②看到关联词时,应注意是否存在位置不当的问题。

③看到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时,特别是并列的动词,应首先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④看到“不仅/而且(还)”等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时,应首先考虑所关涉的内容是否因不符合逻辑而造成语序不当的问题。

2.搭配不当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词语之间的搭配都有一定的规范,如果违背这些规范,就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错误。

具体表现为: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两面与一面(或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等。

【辨析方法】
(1)语法检索法
识别搭配不当的病句,可用语法检索法,即“主干枝叶梳理法”。

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枝叶与主干(即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是否得当。

(2)特征辨析法
①看主语、谓语与宾语,判断主宾、主谓、谓宾搭配是否有问题。

②看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

③看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有彼此失应的问题。

④看见句中有双面词语,检查是否有前后失应的问题。

⑤看见“是”字句,检查是否有主宾搭配不当的问题。

⑥看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关联词是否搭配。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如果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成分,导致句子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的,就是句子成分残缺。

成分赘余,一是重复,二是句子里多了本不该有的成分,造成意思不通,不好理解。

包括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修饰成分赘余等。

【辨析方法】
(1)辨析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看是否滥用介词掩盖主语;看是否暗中更换主语;看是否定语过长,丢失主语。

②谓语残缺:看句首陈述对象是否缺谓语;看是否有与宾语相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③宾语残缺:看动词后是否有相应的宾语;看是否定语过长,遗失宾语。

④缺乏必要的虚词或修饰成分:看见关联词语,(注意分句逻辑关系)检查关联词语是否残缺;注意动词前面的状语,看是否缺少介词。

(2)辨析成分赘余
①发现句中有“否则”等,检查是否有意义相同的重复词语。

②发现有虚词,检查是否虚词重复。

③发现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4.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是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句式杂糅、中途易辙或藕断丝连等语病的语言现象。

【辨析方法】
(1)压缩主干法:看成分间的组合与搭配。

(2)造句类比法:根据原病句的结构,再构造一个相对简单的语句,与原病句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因。

(3)句式检索法:看所给的语句是一个句子还是两个不完整的句子粘连在一起,有没有共同成分。

5.表意不明
一般来说,一个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是明确的,当然,文学作品中的“话外之音”不在此列。

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重意思,使读者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一种语病,语法上称之为“表意不明”(亦称“歧义”)。

表意不明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歧义,二是指代不明。

【辨析方法】
(1)区分真假歧义句
真歧义是指一句话既能这样理解,又能那样理解,使人无所适从。

假歧义是指有的句子就局部看具备了歧义句的特征,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

(2)辨表意不明词
一看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与“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

二看多音、多义词。

这些词语往往容易造成歧义。

三看代词。

代词如“这”“这些”“其”等在句中易出现指代不明的情况。

四看“和”字。

“和”既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因为词性不同,在句中作用也不同,容易产生歧义。

6.不合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