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学习版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上课的过程中,极容易分散精神,再加上高年级的数学还具有复杂性、抽象性等特点,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都不足,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状况。
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以及学习水平,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利用“设计”和“套路”的方式
低年级的数学都是比较简单直白的,不需要过多的理解就可以找到解题的思路,等到了高年级以后,数学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加减乘除,各种抽象和复杂的题目层出不穷。
这个时候,数学学困生找不到其中的法门,如果教师依然用之前的教课方式,学生就会变的迷茫,不断累积下来,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题型变了,还在用之前单一的思考方式,怎么会理解数学的乐趣呢?所以教师需要用“设计性”的课堂帮助他们及时地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题目,按照学生的思路找到题目中的难点,反问学生,激起学生的思考欲望,活跃课堂氛围,和学生达到共鸣,一同解答难题。
在解答难题后,再用“套路”的方式,问题条件互换,改变题型,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各种条件下都会解答,彻底理解题目。
只有激起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喜欢数学,享受学习数学的愉悦感。
即使遇到不会的难题,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向同学和教师求助。
所以,教和学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只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培养出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积极正面的师生交流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引导者。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想要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首先要先用一种良好的关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困生因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限,心理会有一种自卑的感觉,不会主动向教师请教。
这时,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加强交流互动,无论是在课堂或者批改作业时不能因为他们学习能力不强而区别对待他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尊重。
例如,有的教师过度严苛,在学生眼中是一种不可冒犯的权威。
在这种形象下,学困生就会产生害怕的心理,遇到难题也不敢提出,不懂的问题也不敢请教教师,甚至还会封闭自己, 学习程度下滑得更加严重。
所以,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学形象, 与学生做到亦师亦友,设身处地地帮助学困生面对难题并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难题,让他们不再害怕数学,不再因为自卑而放任自流,并在掌握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收获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在提高成绩的路上越走越好。
三、借助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虽然学困生的表现并不是非常突出,但是其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常常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创新且思维活跃,对互联网相关的知识会更加熟练。
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尽量让学困生进行参与,以此带动其学习热情,强化其自信心。
此外,小学数学学困生通常基础较差,且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情况下,学习态度不积极,也没有形成一种学习习惯。
对此,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到小学数学是提升学生数学思想与思维的主要学科,且只有掌握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使其得以转化。
四、联系实际生活
1.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难题,并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大家集思广益,一起解答,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回答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回答后加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会在数学课堂上有被孤立隔离的感觉,让他们跟随的大家的思路,参与到每一个问题中,在解答问题后树立自信心,慢慢喜欢上数学,对数学再次产生兴趣。
2.学困生的起点不同与别的学生,他们在接受讯息的程度会稍显吃力。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节奏按照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进行,学困生无法完全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依然无法摆脱学习困难的这个问题。
这时,教师需要从学困生的本身出发,以学困生的角度讲解问题,多列举出几种解题的方法,让每一个在不同切入点的学生都能够理解题目,让无论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能够解答题目,甚至可以多掌握几种解题的技巧和思路,以便于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灵活自如的运用。
3.对于激发学困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的活动中组建数学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中解题,或者让学生自编题目,与其他同学相互合作,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同时,教师要设立“光荣榜”或者“小红花”等奖励形式,鼓励积极参与的学生,让学困生在集体中感到温暖,用集体的力量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找回自信,使其更加积极地面对数学难题。
总之,小学高年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因材施教,密切结合教和学,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
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进一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每一个学困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以此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三完全小学)
浅谈激发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文/李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