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积蓄力量
作者:李冰晶
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第11期
李冰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这些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
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有上亿市场
主体,“保市场主体”既是当下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活下去”、保住经济长期韧劲的迫切之需,也是防范破产潮失业潮等次生经济风险、稳住经济基本盘和民生底线的内在之需,同时还
是保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的前提和基础,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内蒙古而言,如何保住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已成为当下稳住内蒙古经济基本盘的重要任务。
打通堵点,全方位融入国内大循环。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
地区在产业链条中都是一个环节。
内蒙古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排除
阻点,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内蒙古企业全方位融入国内大循环。
一是充分挖掘内蒙古
产业在全国和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和特色,找准内蒙古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切入点。
二是聚焦内
蒙古地区首位产业、特色产业,形成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重点优势产业链。
三是充分考虑区外区
内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统筹区内外产业链配套企业资源。
区外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区内要
实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动,引导中小企业主动与行业龙头企业协作配套,促进企业集
群集聚。
四是依托内蒙古八大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集群化、数字化、绿色化供给能力,打造
协同型、智能型、创新型、绿色型产业集群,构建企业间和产业间伙伴关系、网络关系、共生
关系,促进内蒙古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夯实支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
座谈会时指出,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内蒙古作为边疆欠发达省区,更需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
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扩大内需,内蒙古应该找准症结、找到突破口,更
好融入我国国内大循环。
”下一步,内蒙古扩大内需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消费
回升,多措并举激活消费需求。
通过发放“消费券”、放松汽车购置限制、增加基建投资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方式,进一步提振内需,推动内蒙古在更高水平实现供需均衡,更好融入
国内大循环。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
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第一个“新”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实体经济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第二个“新”指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个“重”指加强交通、水
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要注重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对于内蒙古而言,新基建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
式和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提升综合创新能力打牢基础。
因此,新基建是内蒙古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方向。
下一步,首先要适度超前布局,力争在新一
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走在民族地区前列;其次要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找准自身优势和
不足,找到突破口;最后要结合内蒙古区情,量力而行。
攻克痛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重要的
“破局利器”。
一是激励企业建立创新自发投入机制,加大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的投入,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占比。
二是支持大中小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创新工
作室等。
要继续鼓励包钢、伊泰、一机、北重、蒙牛、伊利等龙头企业整合各类技术研发中心
和创新工作室,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协同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符合内蒙古重点产业发展方
向的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联合体。
三是积极推动中央驻区大企业与内蒙古本土企业之间开
展协同创新,支撑企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四是深化企业内部科研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
倒逼机制,促使全社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
突破难点,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解决制约内蒙古深层
次矛盾的突破口。
从破除无效和低端供给角度来看,要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和
出清僵尸企业,建立要素初始配置的纠正机制,推动要素合理流动;从加强有效和优质供给角
度看,要以市场价格引导资源配置,使得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大数据等现代生产
要素,能够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提升供给效率,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排除阻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虽然近年来内蒙古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目前内蒙古依旧
存在审批流程长、办事效率低、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市场监管与审批脱节、政策落实“最后一
公里”仍然存在堵点等问题,整体营商环境在全国处于较落后的位置。
要深入落实《内蒙古自
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是扎实推进民法典
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切实推动企业依法更好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二是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
投资便利化。
2019年,内蒙古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9%,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不断增长的进出口数据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优化企业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有利于内蒙古承接产
业转移,形成我国北部边疆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格局。
下一步,一方面要扩大利用外商投资,放
宽重点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提升重点区域利用外资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跨国公司在区内发展,鼓励外资企业在区内研发创新,加快构建境外投资经贸合作伙伴网络。
总之,我们要保好市场主体,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着力点,进一步激发内蒙古经济的活力,稳住内蒙古经济基本盘,推动内蒙古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包头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张晶高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