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顾问】“我是不是没有做销冠的潜质?”“不,你只是在这5点上太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不是没有做销冠的潜质?”“不,你只是在这5点上太懒”
我有每天学习阅读的习惯,看起来非常的勤奋好学,尤其是每天还朋友圈打卡,朋友圈里一副爱学习的模样。

也有很多这样的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在朋友圈里交相呼应点赞,相互欣赏的样子。

今天早上我开始怀疑,是否这种爱学习,只是一种假象,背后隐藏的却是“全局的懒惰”。

我们的习性常常深邃难测,一些“懒惰”是隐藏得非常深的,深到从表面看起来是如此的“勤奋”。

如果你做好了要把这些腐烂的伤疤揭开的准备,那我们就一层一层的进入。

0 1
第一种懒惰
只忙碌,不学习
这种懒惰是随处可见的,是属于最常见和最高频率的懒惰。

因为业绩很高,压力很大,所以我要不停打电话,不停的咨询客户,加班加点的完成工作。

因为疫情后公司的压力大,所以我要不断的埋头工作,我要加班,我要拼命。

听起来很理所当然,但是仔细一想就是“思维懒惰”。

有没有可能我做业绩的流程是错的、话术是错的;
有没有更高效的关单方式;
有没有可能我的心态出现了问题;
有没有可能我对销售这份工作和客户的期待全部是错的。

为什么我不需要学习更大概率的做法,更高效的做法呢?
教育培训行业因为疫情受了影响,是的。

但依然有很多销售做的还不错。

是否疫情只是一个背锅侠,只是一个正视我过去的销售中的惯性引发的恶化,恰好被疫情捅破了窗户纸?
如果我们能了解疫情期间的市场变化、客户的需求变化、并满足客户当下的需求,那疫情对我们有影响,但影响可能没这么致命。

我们存在懒惰,不在于做事情是否肯投入时间精力,而在没有花时间精力去思考和研究:选择什么方向才是真正该值得投入时间、精力、人力和钱的。

我们擅长用“忙碌”而获得的“充实感”麻醉安慰自己、感动自己。

但是却不在行动前学习选择,哪怕是浑身伤痕,也只是靠着本能,习惯性的从一个坑跳进另外一个坑。

0 2
第二种懒惰
只学习,不选择
我认为“学什么,比是否学”更重要。

如果所学习的东西很糟糕,那不学就是有智慧的。

当今社会的问题,不是缺乏资源和信息,而是信息爆炸了,资源太多了,不知道哪个是对症的,哪个是适合的。

在我明白了这个道理的那一年,将书架上的上百本图书都扔掉了。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不送人?
因为连送人都觉得那些书是害人不浅的。

但是在那之前,我却认为那些图书是我非常需要的,是能解决我的问题的。

这就是我们很多正在学习的人面对的问题:
我们只想满足自己想要的,却不能分辨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如同一个吸毒的人,他大概率上想要的是毒品(想要的),而不是戒毒(需要的)。

如同很多销售在参加了我们的培训之前,或是刚开始做销售时,都一致认为在销售的流程中,“关单”的环节一定是最重要的(销售想要的)。

然而只有那些懂得销售的人才知道,没有深度的挖掘需求诊断,就没有最佳方案。

关单只是挖掘需求和介绍产品得到专业的执行后(销售需要的),收钱水到渠成顺带完成的。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完全可能是最不重要的。

没有系统的了解一件事的全局,以及所包含的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常常想当然的认为某个环节最重要,这也是巨大的误区。

很多销售不爱学习,也有很多销售不停的乱学习。

0 3
第三种懒惰
只学表层的,不学底层的
如果要学销售,你会从哪里入手?
这个问题你会得到很多答案,做销售培训这么多年,我认识的很多人有从影视剧中学销售、从微博微信朋友圈学销售、从自己的上级那里学销售。

学到最后得到的大都是一些话术的组合、表格的堆砌、外在的语言或行为习惯,这几乎都是花架子,是空中楼阁。

而“第一性原理”是我非常欣赏的思路:
牛顿认为:如果宇宙诞生之初万事万物应该是静止的,后来却都在运动,是怎么动起来的呢?
相信上帝的科学家牛顿认为:这是由于上帝开始了第一个运动。

不相信上帝的科学家则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也是有原因的吧,所以他们也解释不清楚,最后也只能把这个大爆炸归结为宇宙“第一推动力”。

那销售的表面上,是一些业绩指标的分解、话术流程的梳理、表格工具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使用,这些都是“表象”。

那什么是更深的底层逻辑?
什么是销售的第一推动力?
会不会很多销售的失败,都是基本功的不足导致的?
都是底层逻辑的缺乏导致的?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抓住“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找到了:电动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电池;
电池的核心问题在于储电量;
储电量的核心问题在于电池中的各种材料的组合以及制作工艺。

如果找到一种更好的办法,就能突破现在的电池储存电量的现状,进而,就能在电动车市场中获得优势。

这样的思考和学习方式,才是针对所有问题深挖的,而不是停留在问题本身,进入到更高更深的纬度去解决问题。

0 4
第四种懒惰
只学底层的,不学表层的
一个人懒起来,各种奇葩都是有的。

其中一种,就是专门研究各种“底层逻辑”,然而却不能将这些逻辑运用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层面的。

这并不奇怪,实际上从大的层面来说,很多科研有了突破,都是先从基础科学开始,然而这并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民用。

我们今天能够使用的电视、电脑、电吹风,都是若干年前对于电、磁、数学运算的探索和突破,才带来若干年后今天的能看到摸到的实物、器材和技术。

很多课程也好,图书也好,内容上貌似有高度,问题就是你无法找到落地的方法,你不知道怎么操作。

不能用操作来检验的逻辑和道理,有可能是真高度,也可能是假高度。

如何面对这个月业绩不达标怎么办?
前面聊的很好,一关单客户就说考虑怎么办?
很努力,业绩却依然没有起色怎么办?
持续不签单时情绪很低落怎么办?
......
这些问题都是最眼前最实战的问题,如果学习了无数听上去很棒的大道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样的学习也是浪费时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0 5
第五种懒惰
只学习,不行动
然而就算学习了底层和表层,也可能是懒惰的。

喜爱各种阅读、各种听课、各种打卡、各种学习现场的照片铺满了朋友圈。

但是从来没有行动,课堂上没有行动,课后没有行动。

即使实践了,行动了,但是实践的次数不够、深度不够,无法从量变引发质变。

不得不说,爱学习确实是能为我们带来了好名声。

这个时代,炫耀自己有多少钱还常常被人鄙视,但是炫耀自己爱学习,倒成了个低风险的操作。

有人会怼那些炫富的暴发户,但是没人会怼一个爱学习的人。

然而所学习输入的内容,从来没有转化成为行动,带来成果,那这也是一种懒惰。

只学习不转化,只输入不输出,像一个听不到回声的无底洞,自己还产生了一种我看过了、听过了、学过了,我知道,我懂的幻觉。

能骗别人,也可以骗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