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美与杀戮的和式万华镜 战后废墟中崛起的日本推理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 国家人文历史
COVER STORY
/黑岩泪香,日本著名翻译家、媒体人。
1892
年黑岩泪香创办《万朝报》并在报纸上大量连载其翻译的欧美侦探小说,开启日本侦探小说译述之路的先声
“
这是我所能想到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诡计”。
据说这是东野圭吾对自己的作品《嫌疑人
X 的献身》的评价。
2006年,这本小说破天荒地斩获“这本小说了不起”“本格推理小说Top 10”“周刊文艺推理小说Top 10”三大日本主流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总冠军,创造了历史。
也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在连续五次与直木奖擦肩而过后,东野圭吾终于摘掉了
“最被直木奖厌恶的男人”的帽子。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推理小说第一次问鼎这项文学权威大奖。
在此之前,桐野夏生、京极夏彦等人都曾凭借各自作品获此殊荣。
据统计,在日本,每年新出版的推理小说数以千计,加上以连载形式刊登的作品,被形容为通俗文学的半壁江山只怕毫不为过。
推理小说之所以能在战后的日本迅速崛起,在短时间内完成由弱到强的蜕变,究其原因,除了小说本身的趣味性,恐怕也与日本人的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个崇尚菊与刀,追求像樱花一般“在最绚烂的时刻死亡”的国度,有什么能比充满杀戮之美的推理小说更能得到大和民族的偏爱呢?
发端与萌芽:黑船上的舶来品
1853年,被“黑船来航”打开了闭锁200多年国门的日本开始了对西方的反弹性知识崇拜,侦探小说正是在这一时期作为一种“先进文学”被引进日本。
以黑岩泪香为首的作家们在翻
融合美与杀戮的和式万华镜战后废墟中崛起的日本推理小说
文|冯璐
译欧美作品的同时,也在尝试进行创作,不过作品中诡计的设计,剧情的走向都十分粗糙,与当时正值鼎盛的欧美侦探小说不可同日而语。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日本虽然不是优秀推理的生产者,却本着一丝不苟的民族精神为侦探小说类型的划分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在形容侦探小说的类型时所用到的“本格派” “变格派”等词汇,其实全部来源于日语。
在日语中,“本格”有正规、正式的意思。
1926年,文学评论家甲贺三郎将以解谜为核心的侦探小说定义为“本格派”,反之手法夸张、气氛渲染阴森的作品为“变格派”,这无疑为日本探索属于自己的侦探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地基。
日本侦探小说的起点,还要追溯到1923年4月江户川乱步《两分铜币》的发表。
江户川乱步成为日本推理的奠基者,似乎有些“命中注定”的意味。
乱步的母亲便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每每闲来无事,母亲便为他朗读黑岩翻译的欧美侦探小说或是报纸上的连载作品。
17岁时父亲经营的商社倒闭破产,无法适应乡下耕种生活的乱步,负债来到早稻田大学的预科班求学。
经济的拮据使他不得不同时兼职几份打工,其中他最青睐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情绪已经开始在学生中蔓延滋长,对此深感厌恶的乱步常常躲到图书馆以逃避现实。
在大量的阅读中,他接触到更多的欧美侦探文学。
成名后的乱步回忆起这段经历,常笑称自己“毕业于早稻田图书馆系”。
在成为一名侦探小说家前,乱步曾尝试过书商、记者等十几种职业,但均以失败告终,生活一度十分困窘。
即便落魄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推理小说梦。
1923年,他为自己取笔名“江户川乱步”(Edogawa Ranpo) 来致敬侦探小说的鼻祖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并将自己创作的两篇小说《两分铜币》和《一张收据》寄给当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马场孤蝶,希望得到后者的批评和引荐。
然而这封信如同石沉大海,并没有得到期待
中的回应。
失望之余,他将作品转投《新青年》杂志,受到主编森下雨村的赏识,并在之后的《D 坂杀人事件》
《幽
69
AUG 2018 |
/江户川乱步,日本最负盛名的推理作家、评论家,被誉为“日本侦探推理小说之父”。
以其名字命名的“江户川乱步奖”是最有影响力的日本推理小说奖项之一,很多获此奖项的新人日后都成为推理小说巨匠
灵》等一系列作品中塑造出家喻户晓的名侦探明智小五郎这一角色。
至此,乱步的写作生涯终于迎来曙光。
“对我而言,白日里的世界就像虚幻空间,夜晚的梦境才是我的现实。
那里有我真实的生活。
”乱步曾在随笔中毫不讳言地谈到自己对幻想的热爱,坦陈自己的作品全部来自想象。
这个身体孱弱、喜欢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构筑堡垒的青年经常在入夜的城镇中游荡,嘴里喃喃自语,抑或躲在壁柜中,享受这份黑暗与孤独。
其实以今天的标准来审视,作为侦探小说,乱步的许多作品诡计并不十分缜密,实在难称“完美”。
特别是中后期作品中一些情节一路跑偏,充满浪漫奔放的幻想,情色、猎奇色彩严重,被深深地打上了昭和摩登时代
“色情、怪奇、无意义”的烙印。
但他的成功意义重大,意味着日本人也有能力写出媲美欧美的侦探小说,日本侦探小说已经萌芽。
二战期间,面对军国主义垄断下的日本政府实行的高压文化政策,乱步愤然封笔以示抗议。
战后,他的工作重心转向重建日本推理文坛。
1954年,乱步在60岁诞辰会上宣布,由自己出资100万日元设立江户川乱步奖,用以鼓励新人创作。
同年10月,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1962年更名日本推理作家协会)正式成立,乱步出任会长。
首届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获得者,正是乱步的好基友横沟正史。
由于战后日本的文字改革,侦探小说的“侦”字永远地从字典上消失,今日熟悉的“推理小说”这一称谓应运而生。
如果说乱步是日本推理的开山鼻祖,横沟正史则是将之发扬光大的绝对功臣。
战前的日本推理文坛,主打耽美、官能元素的变格派推理大行其道,真正专注解谜的本格派作品成就十分有限。
1946年,横沟正史的《本阵杀人事件》横空出世。
新婚之夜,凄厉的哀号,密闭的婚房,现场周围的茫茫白雪上没有一个脚印……这本小说一上来便以经典的密室诡计与紧张的氛围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为本格派推理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也成为本格推理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横沟正史一生著述极丰,他笔下的金田一耕助也成为继明智小五郎后第二个家喻户晓的名侦探,
其不下
70余部的长短篇小说无疑构成了战后十年日本推理文坛的第一座高峰。
可是
70| 国家人文历史
COVER STORY
如果细读这些故事,会发现虽然横沟的作品中已经不可避免地涉及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但这种伤痛只是为故事的凶案染上一抹忧郁的底色,立意上并没有过多的突破与创新,作案的动机多局限于个人恩怨、财产纠葛或家族情仇,诡计设计也多落入欧美侦探模式的窠臼。
日本推理还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契机。
“清张革命”:“社会派”另辟蹊径
战后的日本是什么样的?经历过军国主义的扭曲和战争的创伤,整个日本百废待兴。
帝国的崩溃将穷兵黩武时期本就混乱颠倒的“社会正义”彻底碾为齑粉。
在极端的贫困与屈辱下,人们为生存不择手段:男人们为了养
家糊口不惜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暴利,女性则开始大规模从事风俗事业。
在新政府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利之所趋,人们无所顾忌。
节节攀升的犯罪率就像光明普照背后的阴影,成为笼罩社会的噩梦。
更有甚者,战后美国占领军的强势入驻给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堪:自己的国土上,一群高人一等的白人士兵肆无忌惮地凌辱国民,调戏妇女。
仅在美国海军登陆横须贺两小时后,美军士兵即轮奸了一位36岁的家庭主妇和她年仅17岁的女儿;就在日本签字投降的当天,国内发生了十余起驻日美军强暴妇女案件。
由于缺少相应的法律约束,日本政府只能束手无策地看着一切发生。
为了保护更多的妇女免遭蹂躏,政府甚至不得不打着“事务
员”的旗号公开招聘“慰安妇”。
这样的群魔乱舞时代却成就了真正属于日本的推理小说——社会派推理。
1957年,已年届五旬的松本清张开始连载《点与线》。
这本在本土销量超300万册的小说开启了日本推理文坛的新时代:与传统的本格派与变格派均不同,小说在破解犯罪手法与不在场证明的同时,更重视对作案动机的追问与反思:受害者身为政府要员,为巴结上司使尽心机,似乎死不足惜;幕后主使利用手中权力翻云覆雨,草菅人命,也绝非善类;而最后随着凶手的饮鸩,其背后牵涉的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证据也消失殆尽——这样的凶案背后,到底什么才是“正义”?
成名后的松本清张曾谈到自己对推理小说的理解:“我认为探讨犯罪动机和塑造人物是相辅相成的。
当一个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就形成了犯罪动机。
但是,过去总把犯罪动机千篇一律归结为个人原因……对此,我是不满意的。
我认为,除了表现作案动机,还应当加上充分的社会性,这样,推理小说的路子就广阔多了。
”他确实忠实地贯彻着自己的理解。
一个人,一支笔,日均9000字,
同时为六七家报纸提供连载作品,
/横沟正史,推理作家,代表作 《本阵杀人事件》 《狱门岛》 《恶灵岛》 等。
横沟正史一生著述极丰,其
作品构成战后日本推理文坛的第一座高峰
/松本清张,“社会派推理”创始人,与柯南·道
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
他用手中的笔近乎执着地叩问人心:官场的相互倾轧、司法界的道貌岸然、社会人情冷漠,占领时期人们的卑微与之后反弹式的积怨爆发,与美国士兵有着不堪过往的妇女为了保住现在的生活不得不铤而走险……这些都不只是小说中的故事,而是人们无法逃避的时代。
在“清张革命”的推动下,社会派推理作品呈井喷式爆发,一时间涌现出水上勉、森村诚一、宫部美雪等许多优秀的推理作家,其作品风格无不承袭松本清张的主张,弱化对谜题的刻意设计,转向对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层拓展。
在森村诚一《人性的证明》中,女主人公八杉恭子爱慕虚荣,为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手刃与美国大兵所生的亲子;她的丈夫冷漠无情,对家庭亲人漠不关心;儿子从小在亲情的空虚与物质的泛滥中成长,消极懒散毫无担当;女儿也在得知家人的真正面目后选择了自我堕落……伴随着侦探们破案的脚步,日本的社会万象被巧妙地展示出来。
可以说,在本格派日益奔向逻辑游戏的路上,社会派的出现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为推理小说开辟了另一片风景。
然而福祸相依,谁也不会想到,曾为推理文坛带来新鲜血液的“清张革
命”有朝一日也会变成“清张魔咒”:《点与线》出版后的30年里,社会派作品以垄断姿态占据整个推理文坛,庞大的读者群和辉煌的销量迫使推理作家纷纷投入其中,一时间作品质量泥沙俱下,而被挤压的本格派则显得更加门庭冷落。
日本的推理小说似乎刚从桎梏中脱身就又戴上了另一套枷锁。
变幻万千“万华镜”:多元化时代的推理小说
社会派风行的三十年中,日本读者群悄然更新换代。
那些没有经历过
战火和灾后重建的年轻读者,早已对
过分写实化而显得沉重压抑的社会
派感到厌倦。
然而此时的本格派正面
临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出版商无奈之下只好大量再版江户
川乱步、横沟正史等人的经典作品。
就在日本推理的临危时刻,1981年,
讲谈社出版了一位名叫岛田庄司的
作家的作品《占星术杀人魔法》。
这
本小说的情节奇幻诡谲,诡计天马行
空,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说通篇专注
一桩40年前的灭门凶案,并无旁逸
斜出的多余情节,成为当时几乎人人
谴责社会、字字椎心泣血的推理文坛
中的一股清流。
岛田庄司的声名大噪,显然让作
家们看到了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20世
纪80年代后期开始,跟随着岛田的脚
步,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京极夏彦的
百鬼夜行系列……本格派佳作迭出,
重新焕发生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
后,随着推理文学的日益商业化,推
理小说中开始大量融入言情、
科幻、
悬疑元素,题材更是百无禁忌,风格
多样,若要为这个时代的推理找一个
71
AUG 2018 |
COVER STORY 代言人,东野圭吾当仁不让。
如果说之前提到的推理作家都是一战成名,东野圭吾创作生涯的前十年恐怕只能用高开低走来形容。
相比清张揭露社会、岛田重建本格的雄心壮志,东野圭吾从事推理创造的原因可谓十分“质朴”:“虽然收入稳定,但我总觉得自己的薪水太少了。
所以想
如果能够靠奖金,或是稿费收入来赚点外快,应该也不错。
”
1985年,凭借《放学后》,东野圭吾摘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
这次获奖给了东野圭吾极大的信心,心态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既然自己有能力获得乱步奖,为什么不能靠写作谋生呢?于是他毅然辞职,收拾行李只身从大阪来到东京,全身心投入推理创作。
然而事与愿违,之后的十年里,他的一系列本格作品诡计设计并不
出色,有一些甚至只是单纯的娱乐性“炫技”。
东野后来在自己的半自传体文集《东野圭吾最后的致意》中谈到,自己偶然间重读这一时期的作品《毕业——雪月花杀人事件》时,竟然完全没看懂当时设计的核心诡计!这样的作品,其销量自然是可以想见的惨淡与无人问津。
东野似乎被困在本格推理的密室中,四处碰壁,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1998年,东野圭吾的《秘密》销量
/森村诚一,社会派推理作家。
他的代表作 《人性的证明》 被横沟正史评价为“森村诚一最高的杰作”,也是日本推理小说中的“扛鼎之作”
超过50万,夺得当年的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并入围直木奖,事业迎来转机。
而从《秘密》的内容中已经可以看到其后期热销作品的影子,东野圭吾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畅销思路”:在推理过程中加入对人性的反思——“即便绝大多数读者对于人性的探讨不感兴趣,他们也会对其阴暗的一面暴露在阳光下津津乐道。
”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得到直木奖的垂青。
接下来的几年中,《白夜行》 《单恋》 《信》
《幻夜》也都在角逐过程中接连败北。
特别是1999年的《白夜行》,这部短时间内销量就突破百万,甚至连当年的对手都觉得会获奖的作品,最终还是惜败给宫部美雪的 《火车》,至今仍被粉丝耿耿于怀地称为“无冕之王”。
不可否认,虽然一次次希望落空,这些畅销作品所积累的写作经验和人气无疑为2006年《嫌疑人X 的献身》的夺魁铺平了道路。
获奖之后的东野圭吾依然保持着每年两到三部新书的创作节奏。
尽管不乏批评声音,认为其中许多作品情节剧本化、人性阴暗化、语言平易化、套路满满,但头顶“畅销君”的光环,这些作品的销量依然十分可观,作家与出版商依然赚得盆满钵满——仅在中国,2012年后东野圭吾的单册作品版税预付金就已超过100万人民币!
东野圭吾的写作历程直可以称为当代日本推理文坛发展的缩影,其商
业化的成功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作家接受并加入其中。
融合了各类时尚元素的日本推理文学仿佛不停变幻美感的“万华镜”(日语中的“万花筒”),经历了90多年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终于成为成熟独立又兼容并包的文学体系,得以拥抱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松本清张《幻影城主》;《知日·了不起的推理》;马军《大众社会与战后日本的推理小说》;曹艳春,李世新《同一起点,不同路向:中日侦探小说发展路径比较》等)
经济基础与法制意识燃为“步入正轨”起,人民量突破学生长的环境。
理小说必须产生在中国的社会/东野圭吾,当代推理作家。
1985年,东野圭
吾凭借《放学后》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并正式开始写作生涯。
2006年,《嫌疑人X 的献身》斩获三大日本主流推理小说排行榜总冠军并问鼎第134届直木奖
程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