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林庚说木叶教学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九课《说“木叶”》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九课《说“木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1f58eebb4cf7ec4afed052.png)
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 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特 { 树: 繁茂的绿色的枝叶,褐绿色的树干
征 木:黄色、干燥的质感,木质的树干,落叶 =-======的因素
意 树: 饱满
{
味 木: 疏朗
场 { 树: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合 木: 秋风叶落
说 “木 叶”
诗人钟爱“木叶 “形象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句中的“落木”是什么意思?
• 林庚先生原籍福建闽侯 (今福州市),1910年2月 22日生于北京,1933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作为一名学者,林庚教授 的研究主要涉及唐诗、楚 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 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 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 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 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 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林庚教授的楚辞研究和他 的唐诗研究可称为双璧.
• “落木 ”比“木叶”还要更显得空阔,它 连“叶”这一字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 洗净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庚肠 老侵潘鬓,漫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 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 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 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 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 都付东流。
“木”的两个艺术 特征
诗人钟爱“木叶” 古诗很少用 “树叶” “木叶”“树叶”形 象有别
第一个特征:含有落叶的因 素
第二个特征:暗示颜色
以小见大 (情韵义) 深入浅出
概念上:相去无几 对比“木叶”和“树叶”
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
辨析“落木”与“落叶”意味的不 同
• “落叶”除一般落叶还包括了春夏之交饱含 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年级第9课 《说木叶 》课件(2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五高二年级第9课 《说木叶 》课件(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e19ab2240c844769eaeee3.png)
洲》
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思 念
鸿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西洲曲》 雁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声声慢》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
秋风叶落的季节
精读探究
品味诗句“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比较 诗中“高木”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并分析作者引 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精读探究
品味诗句“寒风扫高木” 和“高树多悲风”,比较诗中“高木” 与“高树”的不同意味。并分析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精读探究
根据“木”的形象特征,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 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叶
木叶 落木
探究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叶)” 与 “落叶”的不同意蕴。
初读文章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第1段: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 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 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 展到了“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 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 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初读文章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 《说“木叶”》 课件 (共28张)语文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61d0cd31b765ce04081421.png)
文本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列举四个名句说明了什么观点?
答案:列举四个名句,说明木叶之美,说明“木叶”是那么突 出地成为诗人喜爱的形象,为下文的分析张本。
2.第2自然段中“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 了”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再进一步指出宁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又非偶然现象, 悬念的设置使人急欲弄清原因。此处言简意丰。一是指出创新的途 径:“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二是指出 个例中体现的普遍性;三是含蓄地告诉我们,这样细致地揣摩是欣 赏诗的精妙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林庚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 他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唐诗这一课题的研究提 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诗的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 人。《说“木叶”》就是这部书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单音字
①袅袅(niǎo) ②萧萧(xiāo) ③翩翩(piān) ④冉冉(rǎn) ⑤绵密(mián) ⑥缠绵(chán mián) ⑦吟唱(yín) ⑧王褒(bāo) ⑨皎皎(jiǎo) ⑩灼灼(zhuó) ⑪亭皋(ɡāo) ⑫柳恽(yùn) ⑬寒砧(zhēn) ⑭万应锭(dìnɡ)⑮窸窣(xī sū)
说“木叶” 林庚
作者名片
简历:林庚(1910-2006),中国作家、诗人、古 典文学研究学者。字静希,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 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曾创 办刊物《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朱自清先生助教,又参与编辑《文学季刊》。 1934年后,先后在民国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授中国文学史课程 ,继续写诗。这时期是他写自由诗的时代。1935年以后对诗的形式 有进一步的追求,从现代生活、语言的节奏与民族诗歌发展的规律中 探索新的格律体诗。抗战后,赴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北归任燕京 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文联理事、《文学遗产》 编委,一直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对于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 词有独到的研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9《说“木叶”》 课件 (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9《说“木叶”》 课件 (共4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7d9daaf705cc1754270904.png)
(白居易《琵琶行》)
• 4.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酒
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反传统,反“套板”,从传统中中翻出新意来。
练习一: 梅
关于“梅”的意象讨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联想
秋脱 (落) 风 尽
木 叶叶
枯 黄
干
空 阔
离人的叹息
燥 疏 游子的漂泊
(叶) 落 子
朗 清秋的性格
树春
(叶)
夏 之
枝 叶 繁
绿(叶)干) 分 密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全文总结
木叶
暗
相去无几 ?示
性
树叶
疏朗 空阔
一字千里
绵密 饱满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1—3) (4—6) (7)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 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 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 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 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为什么古代诗歌中很少看见“树叶”呢?
二、细读,思考
1、再次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 爱的对象。
2、“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 展(“落木”)产生过许多精彩的 诗句;
高中语文 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说“木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57b82bbba58da0116c1749fd.png)
精选课件
三、拓展探究: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想到 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 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 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 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 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 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 妙语言。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 的特定文化意味。比如:
精选课件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 明确:不是。
•
写“木叶”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的
暗示性的特点。
精选课件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是怎么回事?(原文 回答) • P47页
精选课件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 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 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 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 尝言外意味。
• 5段:说明 “木”为什么含有落叶的因 素——诗歌语言的背后含有暗示性。
• 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 的秋天气息。
精选课件
二、细读,思考
1、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精选课件
1、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精选课件
信息筛选 文题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
• 树叶 文中阐述 “木叶”意味的是那几段? 第4~6段
精选课件
读第4~6段,思考 1、古代诗歌中为什么用“木叶”不用“树叶”?
•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明确:“秋月”句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 令人感到空阔的意味。“高树”则句给人 一种饱满感,使人感到层层树叶的波动。
三、拓展探究:
只要提到“木”大家就会想到 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 们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很多意 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 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 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古诗中 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 妙语言。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 的特定文化意味。比如:
精选课件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艺术特征吗? 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 明确:不是。
•
写“木叶”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的
暗示性的特点。
精选课件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是怎么回事?(原文 回答) • P47页
精选课件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 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 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 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 尝言外意味。
• 5段:说明 “木”为什么含有落叶的因 素——诗歌语言的背后含有暗示性。
• 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 的秋天气息。
精选课件
二、细读,思考
1、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 文学现象?
1~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精选课件
1、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
精选课件
信息筛选 文题中所说的“木叶”是什么?
• 树叶 文中阐述 “木叶”意味的是那几段? 第4~6段
精选课件
读第4~6段,思考 1、古代诗歌中为什么用“木叶”不用“树叶”?
•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明确:“秋月”句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 令人感到空阔的意味。“高树”则句给人 一种饱满感,使人感到层层树叶的波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九课《说“木叶”》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71284b3b3567ec102d8a56.png)
枫叶: 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 /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 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 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 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 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 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 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 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种纤腰学不成。
阅读1~3段,思考:
作者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什么现象?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问。
“木叶”到“落木”,其与“树叶”或“落叶” 的不同,其关键点在哪?
关 键 点
在“木”字
全文思 路
发现问题 (1—3)
雪: 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 夜雪瓜洲渡 花: 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 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 少 日: 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 日出西边雨 杜鹃: 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 /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 静听松风寒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教学课件(完美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说木叶》教学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792a10d1f34693dbef3e54.png)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二.(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及原因)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 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4. 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 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引用的作用:以诗歌作为例证。 5. 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 “木”何以有这个艺术特征? 对第一个艺术特征进行解释: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二.(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特征及原因) 两个艺术特征:1、含有落叶的因素(暗示性);2、有微黄和干燥之感, 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4. 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怎么回答的呢? 本段主要探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引用的作用:以诗歌作为例证。 5. 第五段和上一段有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 “木”何以有这个艺术特征? 对第一个艺术特征进行解释: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3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课件 (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f4da3083d049649a66589f.png)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 翩。” 中“木叶”与“落
叶”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
朗读感悟,抓关键词句,相互讨
木 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
落 叶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 翩翩。
——曹植《美女篇》
•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 (叶)”与“树(叶)”的不同意 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 在北大中文系老一辈的学者中,林先生是享 寿最高的一位。在为先生九十华诞祝寿的时候, 有人曾向先生请教过他的长寿之道,先生回答说: “有两条,一条是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再一条就 是多吃胡萝卜。”先生所说的“一切都是身外之 物”,这当然首先是指的淡泊名利,先生的淡泊 名利是人所共知的,可以说是保有陶渊明之风, 承继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但据我的 体会,其含义又还不止于此,其间还包含了在 《西游记》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和乐观 精神。先生被称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 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等。
• 做人
•
• 常言说“做人”,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 的。
•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中文系办一份学生刊物
时,学生主编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
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
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含“月”“梅” 等 意象的古典诗词。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 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 文。
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
朗读感悟,划出文中关键词句,
相互讨论交流)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叶”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
朗读感悟,抓关键词句,相互讨
木 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
落 叶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 翩翩。
——曹植《美女篇》
• 填写下表,归纳比较“(落)木 (叶)”与“树(叶)”的不同意 蕴。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 在北大中文系老一辈的学者中,林先生是享 寿最高的一位。在为先生九十华诞祝寿的时候, 有人曾向先生请教过他的长寿之道,先生回答说: “有两条,一条是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再一条就 是多吃胡萝卜。”先生所说的“一切都是身外之 物”,这当然首先是指的淡泊名利,先生的淡泊 名利是人所共知的,可以说是保有陶渊明之风, 承继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但据我的 体会,其含义又还不止于此,其间还包含了在 《西游记》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和乐观 精神。先生被称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 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 《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 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 《中国文学简史》等。
• 做人
•
• 常言说“做人”,而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 的。
•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中文系办一份学生刊物
时,学生主编去找林老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
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
课后作业
1、搜集有关含“月”“梅” 等 意象的古典诗词。 2、在班上进行交流。 3、认真品味欣赏,就自己 所得谈谈感悟,写成小论 文。
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
朗读感悟,划出文中关键词句,
相互讨论交流)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高中语文 林庚说木叶教学 新人教版必修5PPT课件
![高中语文 林庚说木叶教学 新人教版必修5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74ea61580216fc710afd54.png)
有空远感觉
羁鸟柴千恨时月两 鸟鸣门山别鸣出个 恋山鸟鸟鸟春惊黄 旧更雀飞惊涧山鹂 林幽噪绝心中鸟鸣
翠 柳
一是清新可爱的,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天对细山叶空红渭夜骤寒
街潇雨色上山雨城来雨雨
小潇鱼空初新随朝风初连
雨暮儿濛阳雨心雨雨歇江
润雨出雨千后翻浥声
夜如洒,亦宿Fra bibliotek作轻入
酥江微奇雨
浪尘
吴
天风
燕
子
斜
问答环节
单纯、空阔、 疏朗的清秋 气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愁 字典(概念解释) :忧伤的心情 诗歌(形象解释)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亡国之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失意闲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字了得?(孤独之愁)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_示_性_的问题
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信息 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
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饱满)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空阔)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微黄
秋天 干燥
木叶
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 叶的因素
微黄干燥
16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本课件下载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7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 所发展(落木)产生过许多 精彩的诗句;
“树叶”“落叶”却无人过 问。
筛选信息:
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 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 “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 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 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 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 湿润的。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9说“木叶”精品课件(共34张PPT)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9说“木叶”精品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c60328ca2161479171128f9.png)
11、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 特点的呢?
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 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 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 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 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 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 性和启示性 。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 洞庭波”。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2—6自然段 的内容。
第2段:指出“木叶”就是“树叶”,古 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 不同,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虽然两者概 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4、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 有什么异同?
按照字面解释,“木”就是“树”,两 者在概念上一致,但“木”一般具有秋风叶 落的情景的形象;“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 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5、既然“树”与“木”二者在概念上 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 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13、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 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 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 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
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 美意蕴。
一、化抽象为形象,点化于无形。 林先生没有摆出那种“理论”的面孔来讲述,
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说“木叶” 课件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说“木叶” 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b6308f76eeaeaad1f330ad.png)
参读作品: 曹操《短歌行》,刘禹锡《石头城》,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望月怀远》, 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孟 郊《古怨别》,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2.词语理解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
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文 冉冉——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以解
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亭亭玉立,碧绿 丰茂,枝条纷披,细 叶精致。诗人赞美春 色和大自然的生机。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纤柔轻盈,妖 媚多情。讽刺邀宠 取媚的无耻小人和 腐败的朝政。
咏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乱条狂舞,柳 絮纷飞。讽刺攀附 权贵、得势猖狂的 奸佞之臣。
风雅颂是诗,天地人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是诗; 诗是屈原的浪漫,诗是李白的狂放; 可微风中倾听品味;可细雨里轻吟慢 唱…… 爱诗吧,爱诗吧,爱诗吧,为灵魂 的找个家……
课后探究
1.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 2.班级交流。 3.鉴赏研究,写成小论文。
杜甫为什么不用 树叶,枯叶?而
用落木呢?
潦 艰 百 万 不无 倒 难 年 里 尽边 新 苦 多 悲 长落 停 恨 病 秋 江木 浊 繁 独 常 滚萧 酒 霜 登 作 滚萧 杯 鬓 台 客 来下 。 , 。 , 。,
渚风 登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望月怀远》, 李白《静夜思》,杜甫《月夜忆舍弟》,孟 郊《古怨别》,王安石《泊船瓜洲》等等。
2.词语理解
袅袅——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 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 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
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 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文 冉冉——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以解
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亭亭玉立,碧绿 丰茂,枝条纷披,细 叶精致。诗人赞美春 色和大自然的生机。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纤柔轻盈,妖 媚多情。讽刺邀宠 取媚的无耻小人和 腐败的朝政。
咏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乱条狂舞,柳 絮纷飞。讽刺攀附 权贵、得势猖狂的 奸佞之臣。
风雅颂是诗,天地人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是诗; 诗是屈原的浪漫,诗是李白的狂放; 可微风中倾听品味;可细雨里轻吟慢 唱…… 爱诗吧,爱诗吧,爱诗吧,为灵魂 的找个家……
课后探究
1.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 2.班级交流。 3.鉴赏研究,写成小论文。
杜甫为什么不用 树叶,枯叶?而
用落木呢?
潦 艰 百 万 不无 倒 难 年 里 尽边 新 苦 多 悲 长落 停 恨 病 秋 江木 浊 繁 独 常 滚萧 酒 霜 登 作 滚萧 杯 鬓 台 客 来下 。 , 。 , 。,
渚风 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D
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 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 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 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 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流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 表达主题思想及主观情感,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 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它们和“木叶” 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它们就是 诗歌中的意象。有些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 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达相似或相通的感情。请结 合你的阅读体验,搜集古典诗歌中你喜欢的意象和诗 句,写一段赏析文字。
说 “木叶”
林庚
RED
学习目标
1、 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 “落木”的不同意味,明确“木叶”的艺术特 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 2、理解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 示性的理论。 3、 结合诗歌“意象”“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暗示性。
RED
分享梳理
一、(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现象)
RED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意和远方。
二、(4-6)说明“木”的艺术特征(分析)
三、(7)“木叶”与“树叶”相差无几,艺 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
寻幽探微
1、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2、“树叶”与“木叶”、“落叶”与 “落木”的区别有哪些? 3、本文仅仅为了介绍“木叶”的特征吗? 作者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诗歌语言暗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