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徐志摩心路历程对于其爱情诗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志摩心路历程对于其爱情诗创作的影响
徐志摩爱情诗中有着优美的语言、敏锐的心灵以及细腻的情感,他的诗歌中蕴含着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与理想的执着,以下
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徐志摩心路历程对于其爱情诗创作影响的
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徐志摩是一位着名的诗人,但是一直以来,他与林徽因、张
幼仪与陆小曼的爱情故事却完全将他的诗名掩盖,这些爱情诗得
到了后世的极高评价。

爱情诗虽然是描写爱情,但是却富于哲理。

在徐志摩的思想观念下,爱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生命
的传承,下面就对徐志摩的爱情诗进行深入的解读。

一、徐志摩爱情诗中的思想与人生信念
作品是思想的有机呈现,徐志摩的爱情诗中蕴含着他的人生
信念与思想观念,胡适认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

”这种信仰包括爱、自由与美,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这三
者可以得到有机的融合。

在三个因素之中,“爱”是其中的核心
因素,徐志摩这种信仰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个性与文化环境
有着密切的关系。

徐志摩是家中的独子,家庭环境殷实,养成了一种任性、自
我的性格,这也是他放弃家业走救国路线的主要原因。

在到英国
留学后,剑桥浓郁的人文景观与文化氛围给徐志摩带来了巨大的
影响,他不仅受到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华兹华斯、济慈、雪莱以
及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影响,还结识了着名的作家曼殊菲尔、嘉本特、威尔斯,更是与哲学家罗素成为莫逆之交。

在他们的影响下,徐志摩人生观逐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倡导自由、个性解放。

在这一阶段,他还结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爱上了他的女儿
林徽因,由此引发的情愫也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灵感源泉。

二、徐志摩心路历程对于其爱情诗创作的影响
徐志摩诗歌中反响最大的就是爱情诗,在他创作的诗歌作品中,爱情诗的数量超过了半数。

对于徐志摩爱情诗的界定,学术
界尚未得出统一的思想,有的倡导坐虚,有的主张坐实,由于关
于此的划分标准尚未统一,因此,学术界目前对于徐志摩爱情诗
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一般情况下,在评价徐志摩诗歌时,往往回
避他的爱情诗,实际上,要想深刻地分析徐志摩的诗歌本质,就
一定要对其心路历程与爱情经历进行深刻的分析。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结发夫妻,但却是父母包办的婚姻。

当时
徐志摩崇尚救国,对文学并不感兴趣,因此在这一阶段并未创作
诗歌,但是,这并不是说明他与结发妻子毫无感情,相反,虽然
是父母包办,但是在多年的相濡以沫中依然产生了感情。

在徐志
摩初到伦敦后,就写了家信希望张幼仪可以常伴左右。

在与林长
民的频繁交往下,徐志摩才逐渐移情林徽因,他内心的反叛精神
完全被点燃,可以看出,他与张幼仪的结合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在蒋百里婚变的刺激下,他开始向往自由的恋爱。

为此,他
放弃了博士学位,追随罗素,而罗素与妻子的分手也对徐志摩产
生了深深的触动,为了追求自己的真幸福、真恋爱,他提出与张
幼仪离婚,豁达善良的张幼仪很快签字同意。

在离异后的3个月,他为张幼仪写下了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诗歌———《笑解烦恼结———送幼仪》,在同年的11月8日,徐志摩在《新浙江》副刊《新朋友》上发表了自己的离婚通告,这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一
种挑战,也是他单纯理想主义的标志性表现。

徐志摩的婚变引来了各方的斥责,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他满意欢喜地认为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的灵魂伴侣,但是,始料未
及的是,林徽因在不久后不辞而别,这使徐志摩陷入了深深的绝
望中。

在与林兜兜转转的情感之中,徐志摩结识了陆小曼,他们相
知相爱,从北京移居上海,但徐志摩并未完全忘怀林徽因,得不
到的永远在骚动,在矛盾与痛苦中,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上。

在林徽因回国之后,徐志摩将自己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
这在后期《你去》、《在病中》的描述可见一斑。

在徐志摩的心目中,陆小曼符合理想伴侣的标准,陆小曼出
生世家,才情兼备,能歌善舞。

徐志摩是典型的文艺青年,他浪
漫任性,充满绅士风度,他们意味相投,两情相悦,很快就迸发
出了爱情的火花。

在《雪花的快乐》、《我有一个恋爱》等诗歌
中都充分表达出自己对陆小曼的真爱。

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陆小曼是有夫之妇,他们在一起难免会受到家长的反对与社会的
飞短流长,他们的爱情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虽然欢喜,但
是也有着莫大的压力。

在《为要寻一个明星》、《这是一个懦怯
的世界》中,徐志摩就深刻的表现出社会环境与封建礼教给自己
带来的压迫感,但这反而增强了他与世俗观念斗争的勇气与信心。

终于,他们冲破世俗的压力,喜结连理。

在婚后,他写下了《眉轩琐语》、《望月》、《鲤跳》、
《新催妆曲》等诗歌,在这些作品中,都记录着自己与陆小曼幸
福的点点滴滴。

可快乐的日子总是转瞬即逝的,陆小曼的讲排场
与多病,导致徐志摩入不敷出,身心疲惫。

到了后来,陆小曼吸
毒成瘾让徐志摩更加痛苦,他创作灵感逐渐枯竭,陷入了迷惘与
彷徨中,自己费尽心力追求来的爱情却竟然是这样,此后的夫妻
见面常常伴随着无尽的争吵,徐志摩逐渐沦落到了失意与落魄的
境地。

三、从徐志摩爱情诗中窥探爱与生命的传承
在简短的一生中,徐志摩创作出大量的爱情诗,正是由于他
自己的感情生活丰富多彩才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在诗
歌形式上,他追求“浓得化不开”以及“分行的书写”,这也在
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在表达情感时,他的口语表达方
式更适宜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和自由变幻的心理活动。

口语表达
自然、生动、贴切、灵活多变,是徐志摩爱情诗艺术美的一个重要
体现。

徐志摩曾经在《艺术与人生》中提过:“我们没有艺术,正
因为没有生活。

”正因为徐志摩有着丰富多彩的爱情生活,才会
在诗歌上取得巨大的造诣,这正是他爱与生命传承的主要表现。

徐志摩很多情诗都应用散文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爱生活,
如《我等候你》,相比其他诗人规范统一的格式,徐志摩诗歌的
形式更加自由。

很多诗歌中都应用了“神仙似的句子”,其表现
手法也主要是直抒胸臆,如“我望着户外的昏黄,如同望着将来,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徐志摩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情思与意向,不会过分追求画面的完整性,写人注重传神,写物则可以将自己
的情思寄托在物的描写上。

徐志摩常常借鉴西方现代诗的象征手法,将幻想与写实相结合,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苦闷。

总之,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他与张、林、陆的感情故事正是他诗歌的来源。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徐志摩爱情诗中有着优美的语言、敏锐的心灵以
及细腻的情感,他的诗歌中蕴含着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与理想的
执着。

在诗歌上徐志摩的成就是巨大的,在爱情上他忠于自己,
努力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曾经获得了彻底的幸福,但是也
伴随巨大的苦闷与绝望,他英年早逝,但是他爱情诗中蕴含的独
特内涵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参考文献
[1]高占伟,丁毅.初恋失败的咏叹调———读徐志摩《再别康桥》[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
[2]王俊虎.意象·音乐·诗魂———徐志摩诗歌美学意蕴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张耀武.现代诗坛的一轮“新月”———新月诗派与徐志摩的诗[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