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爱我中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民族之花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

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多民族感情的理解,以及感谢。

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是一首歌词,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并流传,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

后来被广泛接受并传唱。

这首歌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歌词通过反复咏叹、逐步深化的手法表达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爱我中华,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

昂扬的旋律,催人奋进,欣赏歌词及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从小树立长大要为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第一部分共两句,第一句表现的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像灿烂星空中五十六个星座,像大花园里五十六枝花,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

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第二部分共五句话。

前三句分别勾画了三幅画面,第一幅是各族
健儿在世界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情景。

这句话要联系当时的创作背景来理解,在此基础上,可引申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忘我工作,同时为下一句话作出铺垫;第二句话紧接着就描述了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建设我们的祖国,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贡献各自的力量;第三句字面上的意思是说运动健儿代表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同时也包含了对中华各族儿女昂首阔步推动着伟大的祖国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的讴歌。

最后两句是前一节的重复咏叹,将歌曲表达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歌词内容。

2.凭借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歌词结尾点题、首位呼应、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案一
1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板书单元主题:民族之花。

读了“民族之花”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可以听,也可以边听边唱。


3、请同学来谈谈刚才听歌曲或唱歌曲的感受。

4、介绍创作背景和作者乔羽。

这么熟悉的、感人的歌曲,除了会唱,你对它还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

教师适时补充介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朗读。

5、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多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
(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中华雄姿英发?(青藏铁路的建成)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比赛朗读。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小组里排练,或领唱,或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2、全班展示。

3、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能为祖国、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全班交流。

六、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歌曲《爱我中华》
3、预习《草原》,查阅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国家
雄姿英发
因为本课是大家很熟悉的歌词,有的学生都会唱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通过播放歌曲,图片学生能对各族的团结有较清楚的认识,通过学生观看抗震救灾时人们的英勇表现理解我们的民族在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文章进行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不恰当的地方,需要加强练习。

教案二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直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那么,欣赏了歌曲之后,你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要求:不允许直接照搬资料来念,要选择关键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把作者藏在歌词中的情感挖掘出来,悟到自己的心中去,那最后才会唱出动人的歌。

下面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读一读,悟一悟。

二、初读,读通读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或“?”画出来。

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这两个环节所解决的主要是浅层次的生字新词的认识和理解问题。


三、细读,读懂读透
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与听歌曲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了?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就是要引导
学生通过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健儿”“英姿勃发”等词句来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四、研读,读新读活
根据学情随机调控此环节。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根据学情发展变化的情况,作如下预设:
预设一:结合有关语句谈理解,讲感受。

要让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不拘泥于课文中所提到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再走出来,说一说中华儿女爱我中华的具体表现,要让学生把平时留意的相关信息迅速从脑海中检索出来,比如“抗洪抢险的事”“保卫边疆的事”“为祖国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的事”等等。

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情上来,发言的内容要涉及比较宽的范围,还要有代表性。

预设二:点击教学软件,通过大屏幕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雄姿英发的场景,使学生目睹各族健儿在世界比赛场上为祖国摘金夺银争得荣誉的场面。

放映医护人员在非典时期救助病人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中华各族儿女在爱国热情的激励下,在各行各业中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结合画面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出富有新意的感受来。

2.指导感情朗读,边读边想像那感人的场面。

要在富有激情的朗诵中活化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抒情的畅快。

3.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引读,生齐读爱我中华)。

引导学生结合齐读时自己心中的感受说一说“爱我中华”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使学生感悟到每次都不同程度地爱到感染,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歌词结尾点题,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将作品中的爱国情推向高潮。

4.赏读,读美读会
过渡: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场面,我们心潮涌动,激情澎湃,请听作者的感慨。

①出示课件,播放课文录音(配有相关的画面)学生边看边听边体会。

②介绍歌词写作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爱我中华》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羽、著名曲作家徐沛东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音乐采用壮族民间曲调并进行了发展。

这首歌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它不断鼓舞着中华儿女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

③试着背诵课文,学唱《爱我中华》。

小结: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民族情,爱国情,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

五、跟唱歌曲,升华情感。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找一找其它相似的爱国主义的歌曲。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的第一篇主体文章《爱我中华》。

今天的课堂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是:首先,授课情绪激昂,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其次,课堂组织有序,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评价较为及时和恰当;最后,老师和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学生的预习很到位,师生服装整齐划一,体现了对此次汇报课的重视,态度决定成功。

当然,本次汇报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略显单一,指导朗读做得不够到位。

第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过于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缺乏一定的深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将环节一一落到实处,有“走形式”之嫌;第三,对于本可重难点的升华引导的不足,主题思想的引导与升华过于牵强;第四,课堂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不够自然和顺理成章,略显生硬;第五,分角色配乐朗诵的分工不甚明确;第六,课件制作能力不足,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改进:第一,勤学多问,向同学科有经验的老师同事不断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第二,认真钻研教材教参,研读课本,研钻教参,多听课,多反思;第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外出学习活动,并积极写下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教学;第四,增进自己的课件制作能力,为学
生创设一个数字时代的新式信息化课堂教学;第五,注意培养自己丰富的教学评价语言和行为,注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和传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