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八个机械部的职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初期八个机械工业部的历史划分和职责
一、从一机部到九机部都是各自主管什么的?
(1)新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第一机械工业部置至第九机械工业部,介绍一下沿革和各自主管的内容。

1952年:
一机部:民用机械、电信、船舶
二机部:兵器、坦克、航空工业
1956年:
三机部:核工业和核武器
1958年:
三机部改称二机部:核工业和核武器
1963年:
一机部:民用机械
二机部:核工业和核武器
三机部:航空
四机部:电子工业
五机部:兵器
六机部:造船
1964年:
七机部:洲际导弹(航天)
1975年:
第八机械工业总局:战术导弹
1979年:
第八机械工业总局改为八机部。

1981年:
八机部并入七机部。

1982年:
所有的部改为总公司。

(从来没有9机部)
(2) 1952年先后成立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

其职能为:
一机部:民用机械、电信、船舶
二机部:兵器、坦克、航空工业
1956年增设第三机械工业部,其职能为:
三机部:核工业和核武器
1958年将二机部、一机部、电机部合并为新的一机部,三机部改称二机部。

1960年从一机部拆分出三机部。

1963年先后从三机部拆出四机部、五机部和六机部。

其职能分别为:
一机部:民用机械
历任部长:黄敬(52.8.7—58.2.10逝世)、赵尔陆(58.2.11)、段君毅(60.9.13—文革初)、李水清少将(75.1.17—7)、周子健(77.2)、饶斌(81.3.6—82.5.4撤消)。

二机部:核工业和核武器
历任部长:赵尔陆上将(52.8.7—58.2.11撤消)
副部长:张霖之(52.8.7—55.4)、万毅(--54.9)、刘鼎(--53.4.16撤职)、张连奎(5 4.1)、杨春甫(--58.2)、刘寅(54.10)、朱涤新(55.2)、刘鼎(57)、钟夫翔(57. 5)。

三机部:航空
历任部长:张连奎(60.9.13)、孙志远(61.1.30—65.11)。

常务副部长:刘鼎(60.9)
四机部:电子工业
历任部长:王诤中将(63.5.25—67.5.12)、王诤中将(72.9)、钱敏(78.8.18)。

常务副部长:刘寅、王子纲。

五机部:兵器
历任部长:邱创成中将(63.9.17—67.5)、李成芳中将(75.1.17)、张珍(77.12)。

六机部:造船
历任部长:方强中将(63.9.17—67.5)、边疆少将(75.1.17)、柴树藩(77.12)、安志文(81.6.10—82.5.4撤消)。

1964年以国防部五院为基础增设第七机械工业部,其职能为:
七机部:洲际导弹(航天)
历任部长:王秉璋中将(65.1.4—67.5)、汪洋少将(75.1.7)、宋任穷(77.10)、郑天翔(78.12)。

1975年增设第八机械工业总局。

八机总局:战术导弹
局长:刘星(76.2)、刘秉彦少将(76.8--10)
1979年第八机械工业总局更名为第八机械工业部。

历任部长:焦若愚(79.7—81.9)。

1981年八机部并入七机部。

1982年,各机械工业部纷纷改名改制
一机部改为机械工业部
二机部改为核工业部
三机部改为航空工业部
四机部改为电子工业部
五机部改为兵器工业部
六机部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七机部改为航天工业部
1986年机械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至此,机械工业部这一名词完成历史使命。

二、各大部简要介绍
一机部
一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的简称。

一机部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成立于1949年,历任部长是陈云、何长工、李富春、王鹤寿。

1952年,一机部成立,其职能为主管民用机械、电信、船舶工业。

1958年,原一机部(机电)、二机部(军工)、电机部(即第一个三机部)合并组成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
1960年,从一机部拆分出“第三机械工业部”,负责主管由一机部划出的航空、兵器、坦克、无线电及造船工业。

而一机部则主管民用机械。

1980年,成立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同年更名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机械工业。

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被撤消,一机部与农机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国家机械成套设备总局等合并,组建机械工业部。

1988年,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3年,机械电子部拆为机械部和电子部。

1998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机械工业部撤消。

200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由李毅中任部长。

首任一机部部长是黄敬,其后,历任部长是赵尔陆、段君毅、李水清、周子健、饶斌、周建南、何光远(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包叙定(国家经贸委机械工业总局)。

[一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的简称。

一机部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成立于1949年,历任部长是陈云、何长工、李富春、王鹤寿。

1952年,一机部成立,其职能为主管民用机械、电信、船舶工业。

1958年,原一机部(机电)、二机部(军工)、电机部(即第一个三机部)合并组成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
1960年,从一机部拆分出“第三机械工业部”,负责主管由一机部划出的航空、兵器、坦克、无线电及造船工业。

而一机部则主管民用机械。

1980年,成立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同年更名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机械工业。

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被撤消,一机部与农机部、国家仪器仪表工业总局、国家机械成套设备总局等合并,组建机械工业部。

1988年,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3年,机械电子部拆为机械部和电子部。

1998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机械工业部撤消。

200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由李毅中任部长。

首任一机部部长是黄敬,其后,历任部长是赵尔陆、段君毅、李水清、周子健、饶斌、周建南、何光远(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包叙定(国家经贸委机械工业总局)。

]
二机部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与一机部同时成立于1952年。

其职能为:兵器、坦克、航空工业。

开国上将赵尔陆出任首任部长。

赵尔陆上将(1952.8.7—1958.2.11)
1956年增设第三机械工业部,其职能为:核工业和核武器。

1958年将二机部、一机部、电机部合并为新的一机部,三机部改称二机部。

此时的二机部与原二机部已有不同,此时职能为:核工业和核武器。

原三机部部长宋任穷任二机部部长,原二机部部长赵尔陆任一机部部长。

宋任穷(1958.2-1960.9)
之后刘杰(1960.9.30-文革初期)任部长
1967年5月实行军管
吕世英(1967.5-1968)(军管会主任)
袁学凯(1968-1970.6)(军管会主任)
1970年6月-1975年1月成立革委会
袁学凯(70.06-73.05)(革委会主任)
之后
刘西尧(1975.1-1977.1)任部长
刘伟(1977.1-1982.5)任部长
1982年,各机械工业部纷纷改名改制,二机部改为核工业部。

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

张忱(女)(1982.5-1983.6)任部长蒋心雄(1983.6-1988.4)任部长1988年4月,核工业部撤销,其原有职能划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时组建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承担核军工、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

1988年5月3日:国务院任命蒋心雄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二机部及核工业部均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几代人为共和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共和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999年4月13日,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宣布国务院已批准5个军工总公司改组为企业集团的框架方案和10个企业集团筹备组成员名单。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中核总将改组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核燃料的开采提取,以及屡次核试验。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我国全部核能利用开发应用事业,如广州大亚湾,秦川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营。

1999年7月1日,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在京宣告成立。

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副书记、国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在会上宣读了十大集团公司领导成员名单。

李定凡出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穆占英出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康日新接替
孙勤接替
五机部
名称:“五机部”成立于1963年,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伍机械工业部。

又简称5机部,伍机部
由来:1963年9月2日,国务院决议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按航空工业、常规兵器、造船工业划分为三个机械工业部,即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第伍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和第六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部)。

其中伍机部就是在原来三机部的第伍、第六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成立的。

历任领导:
首任部长是开国中将:邱创成
邱创成(1963.9-1967.5)
从1967年5月开始,伍机部实行了军管。

胡兰芝(1967.5-1968.4)军管会主任
张明远(1868.4-1970.7)军管会主任
1970年7月-1975年1月成立革委会
邱创成(1970.7-1975.1)任革委会主任
李成芳(1975.1-1977.12)任部长
张珍(1977.12-1982.5)任部长
1982年5月改为兵器工业部
于一(1982.5-1985.04)
邹家华(1985.4-1986.12)
改制:
1986年12月兵器部撤销,与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邹家华担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合并,邹家华担任国务委员兼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隶属于机械电子工业部,负责兵器工业的管理工作。

1990年1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负责行使兵器工业的行业管理职能。

大学生创业项目总经理兼党组书记:来金烈(1988-1993)
总经理兼党组书记:张俊九(1993-1998)
1998 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又改制分类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CNGC)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两大军工集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任总经理、党组书记:马之庚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首任总经理、党组书记:王德臣
到此时,机械工业部一名词已少有人提及,但他们对共和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祖国与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三、难忘历史:八个机械工业部之“一机部”
“一机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

正式成立于1952年,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重工业部。

一机部主要是以民用机械、电信、船舶为重点;同期成立的二机部则以兵器、坦克、航空工业为主。

一机部首任部长是黄敬(原名俞启威),1958年2月12日逝世后,由开国上将赵尔陆任部长。

同年将二机部、一机部、电机部合并为新的一机部,三机部改称二机部。

1960年又从一机部拆分出三机部。

其历任部长是:
黄敬(1952.8-1958.2)
赵尔陆(1958.2-1960.9)
段君毅(1960.9-文革初期)
1967年11月一机部实行了军管;
李景昌(1967.11-1968.3)(军管会主任)
严庆堤(1968. 3-1970.6)(军管会主任)
李景昌(1916-1984)山东宁津人,曾任福州军区参谋长,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等职。

1970年6月-1975年1月一机部又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李水清(1970.6-1975.1)(革委会主任)
1975年之后,一机部的历任部长是:
李水清(1975.1-1977.2)
周子健(1977.2-1981.2)
饶斌(1981.2-1982.5)
1982年,各机械工业部纷纷改名改制,一机部改为机械工业部。

1986年,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和兵器工业部(五机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邹家华担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

1988年,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

邹家华担任国务委员兼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3年,机械电子部拆为机械部和电子部。

周建南(1982-1985)机械工业部部长
邹家华(1986-1988)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邹家华(1988-1989)国务委员兼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何光远(1989-1992)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何光远(1993-1996)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包叙定(1996-1998)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8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机械工业部撤消。

机械工业部这一名词完成历史使命。

200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由李毅中任部长。

二机部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与一机部同时成立于1952年。

其职能为:兵器、坦克、航空工业。

开国上将赵尔陆出任首任部长。

赵尔陆上将(1952.8.7—1958.2.11)
1956年增设第三机械工业部,其职能为:核工业和核武器。

1958年将二机部、一机部、电机部合并为新的一机部,三机部改称二机部。

此时的二机部与原二机部已有不同,此时职能为:核工业和核武器。

原三机部部长宋任穷任二机部部长,原二机部部长赵尔陆任一机部部长。

宋任穷(1958.2-1960.9)
之后
刘杰(1960.9.30-文革初期)任部长
1967年5月实行军管;
吕世英(1967.5-1968)(军管会主任)
袁学凯(1968-1970.6)(军管会主任)
1970年6月-1975年1月成立革委会;
袁学凯(70.06-73.05)(革委会主任)
之后
刘西尧(1975.1-1977.1)任部长
刘伟(1977.1-1982.5)任部长
1982年,各机械工业部纷纷改名改制 ,二机部改为核工业部。

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

张忱(女)(1982.5-1983.6)任部长
蒋心雄(1983.6-1988.4)任部长
1988年4月,核工业部撤销,其原有职能划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时组建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承担核军工、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

1988年5月3日:国务院任命蒋心雄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二机部及核工业部均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几代人为共和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共和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1999年4月13日,国防科工委召开会议,宣布国务院已批准5个军工总公司改组为企业集团的框架方案和10个企业集团筹备组成员名单。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方案,中核总将改组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核燃料的开采提取,以及屡次核试验。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主要负责我国全部核能利用开发应用事业,如广州大亚湾,秦川核电站的建设与运营。

1999年7月1日,国防科技工业十大集团公司在京宣告成立。

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副书记、国家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在会上宣读了十大集团公司领导成员名单。

李定凡出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穆占英出任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四机部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

1960年从一机部拆分出三机部,其职能为:航空工业。

1963年又先后从三机部拆出四机部、五机部和六机部。

其中四机部职能为:电子工业。

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作开山鼻祖的王诤中将担任首任部长。

王诤(1963.5-1967.5)任部长
1967年5月四机部实行了军管。

贺光华(1967.5-1968.3)(军管会主任)
彭林(1968.3-1970.7)(军管会主任)
1970年7月-1972年3月成立了四机部革委会彭林(1970.7-1972.9)(革委会主任)
之后:
王诤(1972.9-1978.8)任部长
钱敏(1978.8-1982.5)任部长
1982年5月合成电子工业部
张挺(1982.5-1983.6)任部长
江泽民(1983.6-1985.6)任部长
李铁映(1985.6-1988.4)任部长
1988年4月组建了新的机械电子工业部
邹家华(1988.4-1989.12)任部长
何光远(1989.12-1993.3)任部长
1993年,机械电子部拆为机械部和电子部,胡启立任电子部部长。

胡启立(1993.3-1998.3)
1998年3月根据通过的全国人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电子工业部被撤销,其原有职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执行。

至此,无论是四机部还是电子工业部都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但她们在共和国历史中的巨大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五机部
“五机部”成立于1963年,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机械工业部。

1963年9月2日,国务院决定将第三机械工业部按航空工业、常规兵器、造船工业划分为三个机械工业部,即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部)和第六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部)。

其中五机部就是在原来三机部的第五、第六管理局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成立的。

首任部长是开国中将:邱创成
邱创成(1963.9-1967.5)
从1967年5月开始,五机部实行了军管。

胡兰芝(1967.5-1968.4)军管会主任
张明远(1868.4-1970.7)军管会主任
1970年7月-1975年1月成立革委会
邱创成(1970.7-1975.1)任革委会主任
1975年之后,先后由李成芳、张珍担任部长
李成芳(1975.1-1977.12)任部长
张珍(1977.12-1982.5)任部长
1982年5月改为兵器工业部分别由于一和邹家华担任部长。

于一(1982.5-1985.04)
邹家华(1985.4-1986.12)
1986年12月兵器部撤销,与机械工业部(一机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邹家华担任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合并,邹家华担任国务委员兼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隶属于机械电子工业部,负责兵器工业的管理工作。

1990年1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负责行使兵器工业的行业管理职能。

总经理兼党组书记:来金烈(1988-1993)
总经理兼党组书记:张俊九(1993-1998)
1998 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又改制分类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CNGC))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两大军工集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任总经理、党组书记:马之庚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首任总经理、党组书记:王德臣
到此时,机械工业部这一名词已少有人提及,但他们对共和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祖国与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六机部
负责制造船舶的六机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机械工业部。

其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

1952年划归规一机部;
1960年又从一机部拆分到三机部。

1963年先后又从三机部拆出四机部、五机部和六机部。

其中六机部的职责:船舶制造。

首任部长:方强(1963.9-1967.5)
1967年5月实行军管
张元培(1967.5-1967.12)(军管会主任)刘世雄(1967.12-1970.7)(军管会主任)
1970年7月-1975年1月成立革委会
黄忠学(1970.7-1075.1)(革委会主任)
1975年后
边疆(1975.1-1977.12)任部长
柴树藩(1977.12-1981.2)任部长
安志文(1981.2--1982.5)任部长
1982年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1999年又分为中国船舶北方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南方重工集团。

七机部
七机部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

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务院第五研究院。

1965年1月脱离军队系统,改名为第七机械工业部,简称七机部。

其职责为:洲际导弹(航天导弹工业)
首任部长:王秉璋(1965.1-1967.5)
1967年5月实行军管
阎揆要(1967.5-1968.2)(军管会主任)张翼翔(1968.2-1970.5)(军管会主任)
韦统泰(1970.5-1973.5)(军管会主任)
1973年5月-1975年1月成立革委会
汪洋(1973.5-1975.1)(革委会主任)
1975年之后历任部长
汪洋(1975.1-1977.10)任部长
宋任穷(1977.10-1978.12)任部长
郑天翔(1978.12-1982.5)任部长
1981年9月,负责战术导弹工业的八机部并入七机部。

1982年5月改名航天工业部,
张钧(1982.5-1985.4)任部长
李绪鄂(1985.4—1988.4)任部长
1988年4月与航空工业部合并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
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成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及国家航天局。

1999年,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八机部
在新中国的八个机械工业部中,八机部是存在时间最短的机械部。

其前身是1959年8月成立的农业机械部。

1965年1月正式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8机械工业部(简称八机部)。

至此,新中国历史上“八机并存”局面第一次形成,分别主管机电工业、原子能、航空工业、无线电工业、兵器工业、造船工业、航天工业和农机。

首任部长:陈正人(1959.8-文革初期)
1967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八机部实行军管,任命周特夫为军管会主任。

周特夫(1967.7-1970.7)(军管会主任)
(周特夫<1918-1989>江苏阜宁人,西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生产部政委,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第8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等职。

未能搜集到其照片)
1970年4月,中央决定将八机部与一机部合并为一机部。

同年7月1日,八机部与一机部正式合并。

二机部至七机部划归军委办事组领导,“八机并存”局面变成“七机并存”。

1975年7月,从七机部(航天)中分出第八机械工业总局,负责主管导弹工业。

对战术导弹的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学校教育和基本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组织实施。

八机总局:战术导弹
局长:刘星(1976.2)
局长:刘秉彦少将(1976.8-10)
1979年第八机械工业总局更名为第八机械工业部。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再次出现八机部,“八机并存”局面第二次形成。

只不过,如今的八机部管的是导弹而非以前的农机,而前“七机”则仍分别主管机电工业、原子能、航空工业、无线电工业、兵器工业、造船工业和航天工业。

部长:焦若愚(1979.7—1981.9)
1981年7月,1981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为了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强统一领导和管理,将第八机械工业部和第七机械工业部合并,两部合并后,保留第七机械工业部,撤销第八机械工业部。

八机部(导弹)并入七机部(航天),“八机并存”再次减至“七机并存”。

八机部也由此成为共和国八个机械工业部中第一个完成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的机械部,但其为共和国所做出的贡献共和国和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