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文综世界地理全部考点知识点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考点 1 海洋的划分及其特征 大洋——远离大陆、深邃而广袤的水域; 海 ——靠近大陆、或受大陆包围,位于大洋边缘的水域。 海的形态据其海陆相关位置,可进一步划分为: 边缘海:一边以大陆为界,一边以岛屿、半岛为界与大洋分开。 陆间海:界于大陆之间,有海峡与外海或大洋相连。 内陆海:深入大陆内部的海,海洋状况受大陆影响。 考点 2 洋流分类及其成因 根据成因不同,洋流可分为: 梯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产生 风海流——风对海面摩擦作用而产生 补偿流——由于海水的流失和相邻海区的海水补充空缺而形成的海流。 考点 3 大陆架制度的确立
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痕(地缝合线)等阶段。
考点 3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伟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 15℃以上。影响气
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
1982 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 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其组成部 分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海域大陆边缘的宽度差异较大,为平衡各国的利益,《公约》对大陆架的宽度做出 进一步规定:地理上大陆架外缘宽度不足 200 海里的,可以将大陆架外部边界扩展到 200 海里;对于地 理上大陆架外缘超过 200 海里的,则规定其外部边界不得超过 350 海里或不得超过 2 500m 等深线 100 海 里。
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热带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
全年高温多雨
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海洋性气候 信风带的大陆东岸、热带海洋中的岛屿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热带干湿季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
热带干旱与半干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பைடு நூலகம்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长冬无夏 ,降水稀少
苔藓、地衣
岸
极地冰原气候
南极大陆、北冰洋岛屿
终年严寒
冰雪覆盖
(四)高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各大山地,由于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垂直气
候带结构。
高度/m
5000 4000 3000 2000
1 1 积雪带 3 2 2 高山垫状植物带 3 高寒流石坡植被带
水分配也均匀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低纬亚洲东部 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洋,高温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
冷干燥
亚热带夏干气候 中低纬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大陆性干旱 中低纬大陆内部
冬温夏热,降水少
草原、沙漠
与半干旱气候
(三)陆地高纬度气候
以往往出现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不同的气候现象和特征,而表现出干湿带性,并由此影响到自然
环境的地域分异。
温带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温带大陆性湿润 中纬大陆东 与季风气候有些相似,但不如其明显,冬季寒 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
气候
部,温带海洋
冷干燥,夏季有对流雨,雨量不集中
性气候区东侧
温带季风气候 中纬亚欧大陆 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 温带落叶阔叶林
动物以鸟类和猿猴目为活跃。 土壤为红色风化壳上发育的砖红壤。 2. 热带稀树草原带: 分布:与热带雨林带南、北相连,在非洲和南美洲广泛分布,而在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则
仅为局部分布。 特征:由禾本科蒿草植物构成,并零星地分布着成片乔木或独株乔木,它们具有能储藏大量水分的旱生
构造;季相非常明显。善于疾驰的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土壤中进行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 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色土。 3. 热带荒漠带: 分布:北非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洲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南非等地区。 特征:植被贫乏,大片无植被的地区,植物以稀疏的旱生灌木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雨后生长的短生 植物为主。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贫乏。成土过程进行得十分微弱,形成荒漠土。 4. 亚热带荒漠草原带 分布:位于热带荒漠带和亚热带森林带之间。 特征: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在较湿润的季节里有短生植物的生 长。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5. 亚热带森林带 大陆西岸的亚热带森林带,又称地中海式植物带,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地
旱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
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均较大。按热量情
况,陆地中纬度气候带分为陆地温带和亚热带。由于全球大陆在中纬度地区被海洋分割得最为厉害,所
环境影响范围增大 环境改善难度加大
(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跨国界影响
(三)已经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2.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
3.生物多样性锐减
4.对具有全球性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5.土地退化(森林退化、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正在加速
第五章
考点 1 世界的国家 (一) 单一民族的国家 有亚洲的日本、朝鲜和韩国、蒙古,欧洲的德国、法国、波兰、芬兰、冰岛
考点 4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所谓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 种信号。它的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 升高,时间可达 1~2 年。它的出现无确定的周期,一般为 2~7 年。 拉尼娜现象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也是来自海洋的作用,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降雨量增多。
最新高考文综世界地理全部考点知识点复习汇总
第一章
考点 1 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1.深度大、高差大 2 .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
分
3.洋脊贯通四大洋 考点 2 板块边界,板块运动,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等。 (二) 多民族的国家
包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亚洲国家,欧洲的俄罗斯、英国、西班牙 和巴尔干半岛上的各个国家,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都是多民族的国家。 (三)跨国家分布的民族
最典型的是阿拉伯民族。阿拉伯民族在北非和西亚分化出近 20 个国家,构成了“阿拉伯世界”。 (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世界国家划分 按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按经济或政治体系分,分为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和计划经济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 家。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带有政治倾向的划分,第一世界国家、第二世界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考点 2 陆地中纬度地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 (一) 陆地中纬度地带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地域差异
4 4 高山草甸
6a青海云杉林带
5 5 高山灌丛
6b 祁连圆柏林带
6b
6a 6c
6 针叶(阔)林带
6c 青海云杉、
7a
7b
7
草原带
7a山地草原 7b荒漠化草原
山杨带
8
8 荒漠带
阳坡
以“温”定带
阴坡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指 最冷月 最冷月
最冷月 最热月
最热月
标 >15 º C 0 º C- 15 º <
特征:全年皆被冰雪覆盖,最暖月均温仅在某些地区可以高至 0℃。这样,仅在高出于冰雪之上的岩崖 上,可以观察到某些藻类和地衣的生长。原带动物界很贫乏,在南极大陆上没有陆生哺乳动物, 仅在沿岸地区特有企鹅一类的海鸟,在北极诸岛上可以看到白熊和北极狐。无论在北半球或南半 球的冰原带的沿岸海水中,都栖息着鲸和海豹。
区;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非洲西南端以及南美洲西岸的智利中部。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地 带,发育着褐色土。 大陆东岸的亚热带森林带,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日本南部和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非洲 东南部以及南美东南部。这里主要形成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发育着亚热带的黄壤和红 壤。 6. 温带荒漠带: 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上,在南美大陆南部的东侧也有所表现。 特征:稀疏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主要是棕漠土和灰棕漠土,在它们中间还有斑状分布的一些碱土及盐 土。 7. 温带草原带: 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部,从东欧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南部。 特征: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主要是黑钙土及暗栗钙土,也有斑状分布的碱土及盐土。草原带动物善 于适应草本植被覆盖的平坦开阔的无林地区,许多动物穴居洞中,啮齿目动物、有蹄类动物和 一些草原食肉动物是温带草原的主要动物。 8. 温带阔叶林带: 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部和西部。 特征: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灰棕壤和褐色土。这里动物种类比热带森林少,但个体数量较多,主要 以有蹄类、鸟类、啮齿类和一些食肉动物为最活跃。 9. 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布:属于整个温带森林带的北部亚带,它沿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大陆北部,呈非常宽阔的带状东西伸 展,是温带森林带的主要部分,几乎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条全球性的自然带。 特征:形成了由云杉、银松、落叶松、冷杉、西伯利亚松等针叶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带,发育着森林灰化 土。 动物界以松鼠、雪兔、狐、貂、麋、熊、猞猁等耐寒动物为多。 10. 苔原带: 分布:位于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许多岛屿地区。 特征:以苔鲜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苔原带。土壤属于冰沼土。动物界比较单一,种数不多,特有驯 鹿、旅鼠、北极狐等,夏季有大量鸟类在陡峭的海岸上栖息,形成“鸟市”。在针叶林带和苔原带之 间,有一个比较狭窄的过渡带——森林苔原带。 11.冰原带: 分布:亦称冰漠带,它几乎占有南极大陆的全部、格陵兰岛的大部以及极地的许多岛屿。
板块边界类型 (1)离散型板块边界 (2)汇聚型板块边界 (3)平错型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 一幅现代板块运动的全球图像,就是由板块的扩张、俯冲、碰撞和错动构成的,它们相互协
调,彼此关联。环太平洋的汇聚边界大致把全球地表分成不对称的两大部分,即太平洋部分
和地表的其他部分。
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
1.大洋的发展 2.大陆的分合
以“水”定型
C
C
年雨型
夏雨型
0 º 0 º C- 15 º <
C
C
冬雨型 少雨型
10 º
气 候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类型 温带海洋 热 带 、 亚 热 地中海 温带大陆
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呈现出带规律、性温:带季风
亚寒带针叶林
(1)气候的纬向地带性、 (2)非纬向地带性 (3)垂直地带性。
成因是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带性差异(或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陆地高纬度气候带主要包括北半球 50°N 以北的亚寒带和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以及南半球的南极大 陆地区。在冰洋气团和极地气团的控制下,气温极低。主要气候类型为:
寒带、高山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和 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长寒气候
亚欧、北美大陆北冰洋沿
第二章
考点 1 自然带的定义 自然带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
体。每一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并有一个占优势的特有的景观 型。 考点 2 全球自然带的分布及其特点 1. 热带雨林带: 分布于赤道带的湿润大陆地区和岛屿上,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 特征:树种繁多,乔木高大,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
东部
暖热多雨;冬季风来自高纬大陆,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大陆西岸 终年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小
温带大陆性干旱 中纬大陆内部 与半干旱气候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夏季
草原、沙漠
2.陆地亚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类型
分布
特征
植被
亚热带湿润气候 中低纬大陆东部 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年内降 亚热带阔叶林
考点 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现 (一)人口、资源问题的全球关注 1. 人口问题与世界的贫困
第四章
人口增长导致的后果:资源危机 资源危机 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保障水平下降 教育、就业压力增
加
2. 资源问题 当前资源问题:不可再生资源衰竭 水资源短缺 耕地资源减少
3. 环境问题 当前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加剧 生存环境变恶劣——生物多样性与人体健康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