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三维教学目标设定及其落实研究
落实新课标美术教研报道
![落实新课标美术教研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93270d0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4.png)
落实新课标美术教研报道一、前言新课标美术教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推动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新课标美术教研的背景和意义、新课标美术教研的目标和内容、如何落实新课标美术教研以及新课标美术教研对于学生的影响。
二、新课标美术教研的背景和意义1. 教育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在当前教育改革中,推进艺术教育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关注的焦点。
2. 新课程改革2017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其中,新课程改革对于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这就需要各级学校和教师不断深化美术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3. 美术教育的意义美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教育形式,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推进美术教育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关注的焦点。
三、新课标美术教研的目标和内容1. 目标新课标美术教研旨在通过对于现有美术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优化美术课程设置、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来推动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内容(1)优化课程设置:新课标要求将传统课程改为以“艺”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并且要求将思想品德、科技与艺术相结合。
因此,在新课标美术教研中,需要对于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使之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新课标美术教研还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因此,在新课标美术教研中,需要对于教师的培训和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
(3)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标美术教研还要求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在新课标美术教研中,需要对于教学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四、如何落实新课标美术教研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于新课标美术教研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要重视“三维目标落实”的研究
![要重视“三维目标落实”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ce0440c850ad02de80417c.png)
尚未把握 , 需要他们参与研究 , 在研究 中学 习, 在研究 中培训,
通 过研 究, 使教师 自己真 正与 课改一起 成长 , 因此 , 一研 这
漳浦达志中学 詹 国荣
【】 1付企明, 刘秀芬。 篮球普修课 以教 学生打球为主的教 学
实验研究. 上海体育 学院学报 , 02 ( ) 7 一 7 . 2 0 . 4 :P 4P 6 【】 2 刘玉林 , 王建国, 张培・ 篮s s 蜂. ,g动特性 的研究. 成都体
育学院学报 , 04 ( )P 7 P 9 2 0. 1 : 5一 5 .
3 努力开展科学探究 、
众所周知,学生的知识如果是通过亲 自探 究而获得的, 那
只有每节课的 目标具体明确 , 才可能让教师依据这些 目标
去设计教学过程 。目前,课标》 《 中的三维 目标是以模块为单位
他们对知识理解不仅知其然, 也知其所 以然。 至关重要的是, 通
过探究的历程,他 们对 探究过程中应用 的方法的体验就很深 刻, 久而久之, 就练就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在探究历 程中, 们感 受了实验方案如何不断 的斟酌修正, 他 感受 了实验
能 由一线 教师来完成 , 专家难 以取 代 , 因而 , 这一 课题 的研 究 是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 , 及早引导教师 对此进行研究 , 是教育 行政部 门应该意识到的; 、 三维 目标 ”有 否在 教学过程 中得 5“
到落实是评价 教师是否 实行新课程 的判据 , , 因此 不仅要研 究
究对于全体教师都是必要的 、 亟待 的; 、 3 由于每 一课 节均 有具 体任务 , 机动课节很少 , 每堂课 的教学 目标 难以于后继的课堂 上弥补 , 因而必须确保教学开始 , 每堂课 的教学 目标 均得以落 实,可见三维 目标 实现 的研 究是刻不容缓 的; 、三 维 目标如 4“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教案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dfd2a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5.png)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美术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以及雕塑、设计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各种绘画技巧的运用和美术语言的表达。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绘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 美术语言的表达和创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的形式、色彩、线条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各种绘画技巧,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以及雕塑、设计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实践,掌握绘画技巧。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绘画主题,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款实用的文具。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实践。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设计方案,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新课程下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底
![新课程下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底](https://img.taocdn.com/s3/m/29584402f78a6529647d53a9.png)
专题 论析
新 课 程 下 将 三 维 目标 落 实 到 底
安徽 宿城 第一 中学( 3 0 0 刘继 祥 24 0 )
化学新课 程确 立 了“ 识 与技能 ” “ 程与 方法 ” 知 、过 、 “ 情感态度 与价值 观 ” 的三维 目标 。三维 目标 是 教师设 计实施 、 评价 和领导 管理教 学 的基本依 据 , 多元互 动 是 教学程序 的基本依 据 。它使 教育 更符 合学 生身 心发 展 规律 , 适应 社会 和时代发 展 的需 要 , 体现 以人为 本 更 更 的人文情怀 。新课 程 倡导 三维 目标 的最 主要意 图是 落 实 以学生 发展 为 本 的核 心理 念 , 认学 生 是 学 习 的主 承 人, 形成和谐 、 友善 、 民主 、 融洽 的教学氛 围 , 真正促 进学 习方式 置于突出位置 , 为课堂教 学改革 和创 新拓展 了空
参 考 文 献
滤后得到澄清透 亮 的“ ” 学 生体验 到 了成功 ; 油 , 当地 沟 油通 过 甲醇 化反应 后得 到接近 无色 、 度 比甘 油小 、 密 黏 稠度 明显变小的生物柴油 , 并用生物 柴油 与地 沟油作 油
灯燃料进行点燃灯芯对 比, 当学生看 到 自己制取 的生 物 柴油更为易燃并火焰更为猛烈时 , 学生能强烈 体验 到科 学成功 的快乐 , 而不只是简单的实验感 官刺激 。 在“ 课堂课题” 研究中让学生 真正地参 与其 中, 真 并
[] 波 , 1屈 程哲 , 忠. 于 自主性 学 习和研 究性教 马 基 学的本科教 学模 式的研 究 与 实践 E ] 中国 高教研 究, J.
2 1, 4 : 5 01 ( 2) 8 .
《7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
![《7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f5f07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b.png)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二维图形与三维物体之间的关系,了解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形态的转换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将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物体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空间感知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将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物体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完成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创作出有创意的三维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图片、模型和纸艺材料。
2. 安排合适的教室或工作坊,确保光线充足、环境舒适。
3. 确保网络通畅,以便随时查找教学相关资源。
4. 提醒学生携带绘画纸、画笔等美术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二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图片转化为三维立体作品,从而自然过渡到课题。
2. 讲解环节:老师要详细讲解制作三维立体画和三维雕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构图、着色、塑形、打磨等细节。
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运用到三维艺术创作中。
3.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根据老师讲解的方法制作三维立体画或三维雕塑。
老师要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4. 分享环节: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交流彼此的创意和心得体会。
5.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三维立体画和三维雕塑的制作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家居设计、建筑装饰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相关的比赛或展览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理好,留作纪念。
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学习更多的艺术技能。
初中美术课程渗透生命教育“三维观”的路径
![初中美术课程渗透生命教育“三维观”的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f93125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8.png)
2023/04 No.254“生命教育属于全人教育,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生命价值的创造将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1]然而,纵观当前的美术课堂,生命教育的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除客观环境所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外,更多是审美教育过程中,对生命教育理解出现偏差,缺乏对生命不同维度整体关怀的融合渗透。
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既要将其贯穿人生的始终,也要落实到人生命的各个维度。
聊城大学学者郝春燕在《书法美学中的三重维度》一文中曾指出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生命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身体之维、精神之维和社会存在之维。
其中,身体审美之维主要包括感官感知建构艺术审美意象;身体比兴构建审美品鉴标准。
精神审美之维则包括人的精神意识对艺术创作的主动性,体现为“意”“心”“性情”在审美活动中的功能。
社会存在审美之维则涉及人类生存的时空关系,也就是历史和地域生命经验对审美观的影响互促。
同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业类别、人品气质,也对审美品鉴认知有影响。
虽然其是从书法美学角度出发剖析了审美的生命内涵层面,但其对所有艺术教育中生命内涵的认知和挖掘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在初中美术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也应立足人的自然(身体)、精神和社会三维统一的生命审美维度。
美术教育,无论是绘画、设计还是欣赏、探索,都在对作品创造或品鉴中自然形成了美术与人生命关系的思考与感受,初中美术四大领域教育内容可以分别侧重生命教育不同维度,更有针对性地落地美育的生命内涵。
一、在“造型·表现”领域中体会自然生命“中国古典美学有审美感应说之传统,感应则源于人体和心灵的感知能力,呈现为生命体验,与之呼应的是艺术审美理论中的‘比兴’思维,拟人、拟物、拟形等表述。
中国书法理论离不开古典美学的土壤,充满了审美关系中视、听、触等身体经验的乐章,塑造出感官与万物感应的书法审美意象,涉及书法与人生理结构、体貌特征、健康状态等各方面的审美联系,传递出艺术美的趣味、格调、气象等不同层面的理想追求和优劣评价。
关于构建初中美术立体教学模式思考
![关于构建初中美术立体教学模式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88e9e55804d2b160b4ec0b5.png)
关于构建初中美术立体教学模式的思考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突破单纯课堂教学的狭隘限制,让美术教学更加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将教育活动向前延伸和向后拓展,并通过有效的师生双边活动实现教育目标,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独立自主、拓展延伸和美育、德育渗透原则,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在课堂开展有效师生互动,在课后进行活动拓展延伸,为学生创造素质化的立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美术立体教学理念提出的背景美术立体教学模式,是相对于美术单纯课堂教学模式这一狭隘的教学模式而言的。
以往初中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45分钟,没有进行有效地拓展延伸,各种教学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与利用,导致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成效停滞不前。
在此背景下提出美术立体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原则,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拓展延伸,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美术教学过程,整合美术教育资源,通过课前指导、课堂互动、课后延伸等举措,全面提升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成效。
二、美术立体教学实施的主要原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立体教学应当掌握好学生独立自主、教学拓展延伸及美育德育渗透三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探究。
1.学生独立自主原则。
立体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互活动中充分动起来,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部分教学环节的前期工作,以及在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师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拓展延伸原则。
在初中美术立体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设计与组织之外,还要对课前和课后环节进行有效拓展。
在课前要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搜集与此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在课后,学生要积极参加教师组织的拓展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开展课后主题活动,让教学活动成为课前延伸、课后拓展与课堂互动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全面提升美术教学成效。
三维目标教研活动总结
![三维目标教研活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9dd1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2.png)
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XX年XX月XX日开展了以“三维目标为导向的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明确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
3.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的教学策略。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活动伊始,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关于三维目标的相关内容,使教师对三维目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教师们了解到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让教师们分组进行讨论。
案例涉及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通过分析案例,教师们发现了一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策略。
3. 教学策略探讨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共同探讨如何将三维目标融入课堂教学。
以下是部分探讨成果:(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4. 教学观摩与反思为了进一步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我们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9c982844f01dc281e53af052.png)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总体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
数学教学十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因为它是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
一、明确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意义传统的“目标教学”是以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为基础,但该理论缺陷是片面地注重智育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目标,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就是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
“发展为本”就是课程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二、具体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方法1、观察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课上学生的接受知识的情况和参于课堂的情况并作以详实的记录。
2、总结研究法教师要及时的对每一阶段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反馈、总结、修订行动方案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作以适当的调整。
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
3、理论研究法教师通过请教、翻阅各种学习相关的资料的方法,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研究的进行,提升自己的观点和独到方法。
4、实践研究法教师可以从亲身经历的或身边发生听到的、或看到的有价值观故事中筛选出典型事例,梳理自己的思路。
初中美术立体构建范文
![初中美术立体构建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1cc22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e.png)
初中美术立体构建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立体构建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初中阶段,美术教育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时期。
立体构建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立体构建的定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立体构建的定义及意义立体构建是指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通过切割、拼接、组合等手法,创作出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的美术作品。
立体构建作品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表达学生的情感和创意。
通过立体构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三维空间的各种元素,提高空间想象力,培养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美术立体构建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立体构建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维空间的各种元素,培养空间想象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通过欣赏和创作立体作品,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构建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4.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立体构建过程中发挥个性化的创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初中美术立体构建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立体构建的技巧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2.示范教学:教师可通过演示立体构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作品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立体构建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作品评价: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从创意、技巧、审美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初中美术立体构建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立体构建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兴趣、参与程度等,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2.作品评价:从创意、技巧、审美等方面对学生的立体作品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教研工作计划
![初中美术教师教研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aa5e25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0.png)
初中美术教师教研工作计划
1. 研究基础美术教学理论,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艺术素养。
2. 分析学生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3. 搜集各类美术教学案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如何将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4. 与其他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教学亮点和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5.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美术教研活动,倾听专家教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6. 发现美术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主动思考解决方案,与同事一起探讨,寻求解决之道。
7. 关注美术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学习和研究,为自己的美术教学注入新的理念和思路。
8. 定期总结美术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6098a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4.png)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学习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绘画材料的使用。
2.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3.学习观察和表现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的绘画技巧。
三、教学活动
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视野,激发兴趣。
2. 定期进行美术作品展示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引导型教学,注重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2. 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技能水平。
五、教学评价
1. 定期进行美术作品展示和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竞争意识。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发现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
潜力。
3.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果,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
通过《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来推动初中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希望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以及激发创新精神和审美情感,为将来的美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_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_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_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_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34d7f016fc700aba68fc04.png)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编号: NG1251-064 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物理课题组《<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结题报告》(NG1251-064)是南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一批)课题,2011年5月组织进行论证申报,2012年2月经南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批准立项,进入研究实验阶段。
在近2年时间的研究、探索基础上,从理论上赋予三维目标教学共动性、启发性、全面性、层次性以全新的含义,从实践上为三维目标教学的具体操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进一步有效指导教学。
自2012年2月以来,本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我们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典型课型进行重点研究、不断丰富完善教学环节,对“三维目标”在每一节课中的侧重点进行有益的分析,从而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近二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三维目标”的策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基本方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001年,我国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发课堂的深刻变化,构建新课程。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不仅要改变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并最终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明确教学过程应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的不单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目前部分物理课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缺乏应变新课改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使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以学生为本得不到落实,教学实效性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此,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成为本课题关注的焦点,研究的核心环节。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e496e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5.png)
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1. 设定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例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绘画技巧、了解各种艺术形式及风格、培养创造力和观察力等。
2. 制定教学大纲: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每个学期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3. 教材选择: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美术教材,确保内容丰富、有趣且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教材。
4.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包括绘画、剪贴、手工制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5. 课堂教学:根据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6.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量的作业,既要求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7. 评估与反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学生作品的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8. 课外拓展:安排一些艺术实践活动和参观展览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9. 教师自我反思:及时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10.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促进初中美术教学三维视角论文
![促进初中美术教学三维视角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ce453831126edb6f1a10d5.png)
促进初中美术教学的三维视角摘要:初中美术教学担负着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任务,但是目前一线的美术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具体的原因包括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同样因为升学的压力讨厌学习美术,片面地认为美术课是在浪费时间,因此初中美术课应该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适当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最终实现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三维视角初中美术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偏离了教学宗旨,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研究美术教学的目标,重视美术教学,加大力度提升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初中美术教学质量的飞跃。
我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多年,了解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经验,深入地分析促进美术教学的三维视角。
一、转变教学理念,分层次教学,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1.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旧的观念和意识,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美术课的重要性,并通过开设各种活动,比如,进行美术比赛、张贴宣传海报、广播等,使学生比较多地接触到美术,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2.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有效的分层次教学在初中阶段,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但是有部分学生从小就学习美术,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功底,这就造成了同一个班内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美术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耐心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程度和喜好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尝试发现学生身上的潜力和优势。
3.深化美术教学改革,快速提升教学质量有了兴趣之后,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或者放弃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总是对美术保持新鲜感。
三维目标落实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维目标落实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d23834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d.png)
教改·教研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9月 下旬刊60· ·参考文献:[1] 孙娟,王守恒.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新视角: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兼顾[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王秀勤.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无差异曲线[J].统计与决策,2007[4] 王亚娟.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决策中的运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 李忠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恩施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预测报告[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三维目标落实问题及对策研究聂允(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4)【摘要】自2001年提出新课改以来,三维目标作为其改革的一大亮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近两年对三维目标的研究越来越具体到某一学科进行研究,然而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引起学者的关注,因此,应当从教师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反思,教师要合理设计、正确呈现三维目标,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策略等方面来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关键词】三维目标 初中化学 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0-01自2001年提出新课改以来,三维目标作为其改革的一大亮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三维目标的研究大致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理论层面的探讨和研究,这类研究多集中在大学教师及教育理论研究者;二是自下而上实践层面的经验积累和归纳,缺乏理论层次的建构与普适性,这类研究的主体大多是一线教师。
而现有的研究又多集中于对三维目标形而上的理论解读,并且又因研究背景及角度的差异而呈现出“多而杂”的状况,进而导致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缺乏有效指导而无所适从。
[1]因此,当前对三维目标的理论解读与研究应教学实践、转向落实与达成,转向教学实践,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bedfa87127284b73f3425006.png)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三维目标。
关于对目标的分类等,这里不作研究,只是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和理解及其对三维目标的表达与实施作些探索。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设计三维目标的依据如何确立某一个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笔者以为,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
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十个着眼点”:一是目标的着力点;二是内容的重难点;三是资源的开发点;四是落实的知识点;五是培养的技能点;六是情趣的激发点;七是思维的发散点;八是合作的讨论点;九是渗透的育人点;十是知识的引申点。
(二)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有些教师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没必要进行专门的了解,这是一种误解。
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的调查,力求做到“十知道”:一是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知道学生的学习需要;三是知道学生的学习环境;四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态度;五是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六是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七是知道学生的思维特点;八是知道学生的生活经验;九是知道学生的个性差异;十是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
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一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二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三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四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五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iAAA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
![iAAA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2fe332b0717fd5370cdc60.png)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
(1)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 (3)你的课具有“人文性质”吗? (4)你能给学生什么观念?
(1)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于“情感”
《心理学大词典》指出: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复杂而
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道德感、审美感、 理智感、爱与恨的体验等。 因此“情感”目标主要是人指向真、善、美的 高级情感,但是又受到“态度”的影响。
初中:
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 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 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形象思惟能力和创造能力。
2.“三维目标”概述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2001):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 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 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 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 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 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 格。
关于“价值观”
《哲学大词典》指出: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 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的自觉认识。与世界观和人 生观密不可分。其核心是对人生目的的认识、对社 会的态度和对生活道路的选择。
它涵括公私观、义利观、荣辱观、苦乐观、幸福观、 美丑观、生死观、友谊观、爱情观、自由观等等。 一定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它提供动力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聚散功能 和调节功能。
内在的 抽象的 核心的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4de2372af90242a895e55b.png)
“初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解决的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时代教育的需要。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落实“以发展为本位”的理念。
“发展本位”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德、智、体、能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原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与道德价值观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的教育必须肩负起人文精神重塑的重任,而三维目标的达成给原有的教育观注入了新的内涵,填补了原有教育的欠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与塑造,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激励与提升,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
然而,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
新课程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将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知识是促进人发展的基础,突出发展为本,并不是忽视知识的作用,而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引导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学习方法为中介,逐渐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获得能力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产生情感、激发想象、启动思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健康健全的高尚人格,使三维目标达到融为一体的境界,这是强调生成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更是课程改革实践的首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三维教学目标设定及其落实研究江苏省江都市高徐中学美术教研组王斌邮编:225248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的理念。
为体现这一理念,新的美术‚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呢?这里谈谈我学习‚课标‛后的一些认识,权作抛砖。
关键词:初中美术三维教学目标设定落实一、对“美术素养”的认识“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里解释为“经常修习培养”,从工具书的解释来看,“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美术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美术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提出是时代的产物。
美术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分析新课程提出的“美术素养”可将其特点总结为综合性和实践性。
它以美术能力为核心,是美术能力和美术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美术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绘画能力、欣赏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美术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一句话,美术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美术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将成为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对初中美术“三维目标”的解读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和能力目标美术课程标准对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
通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特别是分析研究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教学大纲比较的异同,便可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如,欣赏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了解主要作品,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内涵,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欣赏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此外,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美术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欣赏评述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欣赏、评述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2、过程和方法目标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美术”。
“过程”,重在“亲历”。
“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创新设计”、“综合探究”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提高美术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美术实践,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美术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总目标”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美术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渗透与教学过程之中。
4、理清三维目标之间关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结构,知识和能力是结构的主要方面。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同时它又是其他两个维度发展的依托。
美术素养的核心是美术能力,假如把美术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美术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美术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
没有“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
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美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5、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美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
如,“欣赏评述”中:“有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思想感受。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思想”、“感受”都是情感、态度的要求,“积极”、“表达”、“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参加”“发表”就体现过程,如何讨论和怎样发表意见则体现学习方法地要求。
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三、“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有效的美术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美术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
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
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
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确定行为的条件。
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4、程度。
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以苏教版十三册《身边的物品》为例,三维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通过自学,学生能初步地理解素描的表现方法。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2、对书中的素描作品分析,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身边物品的表现。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3、运用身边的材料,学生准确掌握素描的表现特点,深入体条件对象程度行为会对身边物品的独特感受。
行为(三)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是思维的开始。
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如《身边的物品》的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深入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身边的物品有什么特点?2、画家是如何来表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着眼于整体,问题的解决,要引导学生概括,抓主要信息;第二个问题就是着眼于细节,问题的解决,既要引导学生比较,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体会。
(四)教学过程的实践化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的过程,正如新课程所指出的“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美术实践。
”美术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
如欣赏教学,我们可以文本的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入情、思考、想象、接受文本的情感熏陶,同时完成了对文本的感悟和欣赏方法的学习。
造型表现教学,我们仍然可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造型表现时联系生活世界,激活想象世界,在构思、表现时倾诉情感,表达情感,在评价时对情感的表达进行反思,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更加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五)教学指导的方法化老师要有强烈的方法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1、美术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指导概念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或记忆性知识,它具有静态的性质,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材书中大量的概念、术语可看作是陈述性知识,从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记忆掌握。
老师的指导主要是如何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掌握教材中的概念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实践体验性知识的学习指导实践体验性知识也叫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它具有动态性质,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实践体验性知识对技能的形成具有定向作用,能直接指导技能的训练和促进技能的形成。
教材中的实践体验性知识见于课堂的活动中,更多的是没有见诸文字,全凭老师根据教材特点而定。
造型表现教学中实践体验性知识的引导,要引导学生经历感知——体验——感悟升华和创新表现,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领悟表现的步骤方法,如在素描教学中重点先了解透视原理,再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尝试,最后再感悟表达方法。
又如创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学习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方法。
3、探究性知识的学习指导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2】王大根《美术教案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年一月【3】王大根《关于美术教学目标的探讨》载《中国美术教育》1997年第2期【4】常锐伦《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载《中国美术教育》2005年6期,第八期【5】钟启泉。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