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
材料的凝固
![材料的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c2885bf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8.png)
非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借助于模壁 杂质 自由表面等处 形核;降低了形核功
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
cos LWW 匀形核时的自变由化能 L
由体积自由能和变表化面能变化两部成分: 根据立体几何 V:r3(2-3cos cos3)/3, AW=ALW=r2(1-cos2),AL 2r2(1-cos)
代入 G V L m T / Tm
r* 2Tm LmT
G*
16
3
T
2 m
3(L m T )2
形核功形核的能量来源
体积自由能的降低只能补偿表面自由能的三分之二;而 另外三分之一由系统中存在的能量起伏来补偿
❖ 形核条件=过冷度+结构起伏+能量起伏
形核率
❖形核率N:单位时间 单位体积内形成的晶核数
❖ 粗糙界面:宏观平滑;微观上看存在几个原子层厚的过渡层;高 低不平
粗糙界面的微观示意图
粗糙界面: 在液固相界面处存在着几个原子层 厚度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只有大约50﹪的 位置被固相原子分散地占据着
Jackson判据
❖ Jackson认为界面的平衡结构是界面能最低的结构 建 立了界面自由能的相对变化⊿GS与界面上固相原子所占 位置的分数P之间的关系:
令d(G)/ dr0,得r*-2L / GV
G *非
(16
3 L
/3GV2) [(2-3cos cos3)/4]
αw越小;越小
•晶核与基底的晶体结构相同;点阵常数接近;则αw小;
或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位向关系;点阵匹配好;
角小;易形核
5.凝固1
![5.凝固1](https://img.taocdn.com/s3/m/a213210aa8114431b90dd835.png)
力学条件。
图 不同结晶温度下r和Δ G的关系
思考题
试述结晶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及结构条 件。 分析结晶相变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可知,结晶的热力学条 件为ΔG<0。只有过冷,才能使ΔG<0。 动力学条件为液相的过冷度必须大于形核所需的临界过冷 度。 由临界晶核形成功可知,当形成临界晶核时,还有1/3的 表面能必须内液体中的能量起伏来提供。 液体中存在的结构起伏,是结晶时产生晶核的基础,因 此,结构起伏是结晶过程必须具备的结构条件。
现代液体金属结构理论认为:
液体中原子堆积是密集的,但排列不那么规则。
大范围看,原子排列是不规则的,但从局部微小
区域来看,原子可以偶然地在某一瞬间内出现规
则的排列,然后又散开。(结构起伏)→一定条
件下,可以长大成晶核。
§5.1.2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当液态金属冷却到熔点 Tm 以下的某一温度开始结晶时,
图 均匀形核
图 非均匀形核
§5.3.1 均匀形核
1.均匀形核的能量条件
在液态金属中,时聚时散的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是形成晶
核的胚芽,叫晶胚。
在过冷条件下,晶胚形成时,系统自由能变化包括体积自
由能的下降和表面能的增加。
G GV V A
4 3 2 G r GV 4r 3
3
图 不同润湿角的晶核形貌
当θ=0时,则⊿G*非=0,说明固体杂质或型壁可作为现
成晶核,这是无核长大的情况,如图a所示。 当θ=π时,则⊿G*非=⊿G*均。 当 0<θ<π时,G*非<⊿G*均,这便是非均匀形核的条件, 如图b所示。
2 L rc GV
图非均匀形核功与均匀形核功对比的示意图
H P H L H S Lm , Lm 0为熔化潜热, Lm S m S S S L , S m为熔化熵 Tm
材料科学基础I 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I 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https://img.taocdn.com/s3/m/52d9775d3b3567ec102d8a90.png)
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1. 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 2. 凝固和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3.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成分过冷 4. 冷却速度、过冷度对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的影响 冷却速度、 5. 液—固界面的结构及晶体生长形态 固界面的结构及晶体生长形态 6.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7. 单相固溶体的长大 8. 两相共晶体的长大
三、近程有序(Short range order) 近程有序
由于有序原子集团的尺寸很小, 由于有序原子集团的尺寸很小,所以把液态金属结构的特点 概括为近程有序 温度降低,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近程有序。 概括为近程有序。温度降低,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又称 晶胚Embryo)尺寸会增大;当具备结晶条件时,大于一定尺 为晶胚 )尺寸会增大;当具备结晶条件时, 寸的晶胚就会成为晶核 晶核(Nucleus)。晶核的出现就意味着结晶开 寸的晶胚就会成为晶核 。 始了。 始了。 综上所述,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许多“原子集团”组成, 综上所述,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许多“原子集团”组成, 其中原子呈规律排列,结构与原固体相似(近程有序);但是 其中原子呈规律排列,结构与原固体相似(近程有序);但是 ); 金属液体中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激烈。 金属液体中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激烈。原子集团的大 小不等,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空位较多。 小不等,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空位较多。原子集团之间 存在“空穴”和一些排列无序的原子。 存在“空穴”和一些排列无序的原子。
三、结晶的驱动力
∆G=GS‒GL<0,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位体积金属结晶时自由能的变化: 单位体积金属结晶时自由能的变化: ∆Gv=GS‒GL=(HS‒TSS) ‒(HL‒ TSL)= (HS‒ HL) ‒T (SS ‒ SL) = ‒∆Hm+ T∆S = ‒∆Hm+T(∆Hm/Tm) = ‒∆Hm(Tm‒T)/Tm =(‒∆Hm/Tm) ∆T ‒ ∆T=Tm‒T,称为过冷度 ,称为过冷度 ∆Hm,即结晶潜热 m 即结晶潜热L ∆Gv(<0)就是结晶的驱动力,∆T越大,结晶的驱动力越大。 就是结晶的驱动力, 越大 结晶的驱动力越大。 越大, 就是结晶的驱动力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https://img.taocdn.com/s3/m/5c3720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c.png)
金
冰
属
的
的
树
树
枝
枝
晶
晶
3.影响晶核的形核率和 晶体长大率的因素
❖过冷度的影响
❖未熔杂质的影响
4、晶粒大小的概念
晶粒的尺寸指统计描述晶粒的大小,各晶粒的大 小和形状并不全相同,这就是统计的含义,有多种来 计量,例如单位体积内的晶粒个数。在生产中用晶粒 度,测定方法是在放大100倍下观察和标准的进行对比 评级,1—8级(有更高的),级别高的晶粒细。级别的 定义为在放大100下,每平方英寸内1个晶粒时为一级, 数量增加 倍提高一级。用于计算的定量描述还用平 均截线长来表示。
G / T =- S
F
液相
ΔG
固相
ΔT
Tn To TL
T
2.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近程有序结构
远程有序结构
结晶
结构起伏
(四).结晶的一般规律
形核 长大
(四).结晶的一般规律:形核、长大。
1.晶核的形成
在一定的过冷度下,当G体≥G表时,晶核就
形成。 晶核形成的形式:
*自发形核 △T = 200℃(纯净液体、均匀形核) *非自发形核 △T = 20℃(依附未熔质点形核)
三 金ph )转变 反应式:
δ - Fe 1394 °C γ - Fe 912 °Cα - Fe
bcc
fcc
bcc
纯铁的冷却曲线
1600
温 度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1534℃
1394℃ δ - Fe γ - Fe
一般不符合化合价规律, 其晶体结构由电子浓度(价电子 总数与原子总数之比)决定,如下表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的凝固过程。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的凝固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e419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5.png)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的凝固过程。
举例说明一种物质的凝固过程一、溶液中的物质凝固的基本原理在化学过程中,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在一定条件下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的过程。
溶液中的物质凝固也是基于这一原理进行的。
二、糖溶液的凝固过程糖溶液是我们常见的溶液之一,下面我们以糖溶液的凝固过程为例,来说明物质的凝固过程。
1. 温度对糖溶液凝固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糖溶液凝固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降低,糖溶液的凝固速度会加快。
这是因为在低温下,分子的热运动减慢,使得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有利于凝固的进行。
2. 添加剂对糖溶液凝固的影响在糖溶液中添加一些特定的剂量,可以显著地改变糖溶液的凝固性质。
例如,添加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可以促进糖溶液的凝固速度;而如果添加碱性物质,可能会延缓糖溶液的凝固过程。
这是因为剂量的加入改变了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了凝固的进行。
3. 溶液浓度对糖溶液凝固的影响溶液中物质的浓度也是决定凝固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较高时,凝固的速度也会相对较快。
这是因为高浓度的糖溶液中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强,有利于凝固的进行。
4. 结晶过程对糖溶液凝固的影响在糖溶液中,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糖分子或离子结晶的过程。
结晶是物质从液体状态到固体状态的转变。
在结晶过程中,糖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逐渐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的晶体结构。
5. 凝固后的糖晶体的形状与质量糖溶液在凝固后形成的糖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和质量。
这是由糖分子结晶的条件、速度以及结晶过程中的溶剂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般来说,较慢的结晶速度有利于形成较大的糖晶体,而快速结晶往往会形成小颗粒状的糖晶体。
总结:糖溶液凝固是物质从液体到固体状态转变的一个典型例子。
它受到温度、添加剂、溶液浓度以及结晶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凝固的原理和过程。
第1章 凝固理论
![第1章 凝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021bb02f78a6529647d53e1.png)
扩散系数D=D0exp(-GA/KT),其中GA 为 扩散激活能,D0为随系统而变的常数
G * ni n exp KT
G * 4r *2 D0 exp G A C exp G A exp G * I n exp KT KT KT KT a2 a2
hkl ((hkl))ns 3 1 | d [uvw]i cos d [uvw]in | s 100% i 3 i 1 d [uvw]n
• 其中,(hkl)s是衬底的低指数晶面;[uvw]s是(hkl)s中低指数方向; (hkl)n是形核固相的低指数晶面;[uvw]n是(hkl)n中低指数方向; d[uvw]s和d[uvw]n分别是沿[uvw]s和[uvw]n的原子间距, 是[uvw]s 与[uvw]n之间夹角。
形核前后表面 G A A A r 2 2 3 cos cos 3 S LS 2 SC 1 LC 1 LS 自由能变化 形核前后体积 V G r 2 2 3 cos cos 3 GV V 自由能变化 VS 3 VS 3 3 形核时总的自 GV G he V GV G S 4r 4r 2 LS 2 3 cos cos 3 VS VS 4 由能变化为
CS Tm T mS
CL
Tm T mL
T1
K0
C S Tm T mS m L C L Tm T m L m S
S
A
CS
CL
C
均质形核之
形核功及临界半径
当液体金属中出现晶体 时,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液相与固相之间的摩尔体积自由能 差(GV),它是相变驱动力 由于出现固液界面,使系统增加了 界面能(GS),它是相变阻力
第四章凝固
![第四章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125ddbccbb4cf7ec4afed072.png)
第四章 凝固4.1 纯晶体的凝固4.1.1 液态结构与固态物质相比,液态物质呈现的主要特征是:1、长程无序,与晶体不同,在液态下,内部的原子不再呈现长程有序结构;2、结构起伏, 原子的排列在不断的变化;液态物质的结构特征一般用径向分布函数表征,一般用X 射线可以测定。
从径向分布函数可推出原子间距和配位数。
表1中列出了部分元素在固态和液态的原子间距和配位数。
一般情况下 从固态到液态原子间距增大,配位数减小,但也有少数的元素相反。
如非密排亚金属元素B i, Sb, Ga, Ge 等。
对于液态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比较典型的模型有准晶(Banker )模型和非晶(Bernal )模型表1 部分元素的固态和液态结构数据4.1.2结晶的热力学条件1. 单元系的自由焓液态的自由焓: G L =H L -TS L固态的自由焓: G S =H S -TS s由于热焓和熵均可以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关系式求得:dH=C P dT H=⎰T C pdT 298(取2980K, 即250C 时H=0)S=⎰TdT T Cp 0)/( (取00K 时熵为0)所以可求得G 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从图1中所示的G-T 曲线可知:1) G 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G L 下降的幅度(曲线的斜率)比G s 大,因为液态的熵大;(G=H-TS )2) T>T m 时,G L <G S , 所以系统以液态存在, 3)T<Tm 时,G L >G S , 所以系统以固态存在,2. 凝固时的热力学条件如前所述,T =T m 时,G L =G S 凝固不会进行, 只有当T<T m 时,G S <G L ,凝固过程才得以进行。
令∆G=G S -G L令∆T=T m -T, 称之为过冷度。
只有∆T>0,才有∆G<0所以:∆T>0是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G 称之为凝固的驱动力。
∆G 的绝对值越大,凝固的驱动力也就越大。
4.3熔化和凝固(完整版)
![4.3熔化和凝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734316b9f3f90f77c61b32.png)
收集数据
时间 (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 冰 (℃) -2.4 -1.1 -0.7 0 0 0 0 0 0.8 1.2 1.9
状态 温度 蜡 (℃) 49 52 56 60 62 63 65 67 69 72 75 烛 状态
根据所测数据描绘冰、蜡烛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吸热
2、如图某晶体溶液的凝固图象,A t/℃
B段表示物质处于(液)态,在此过 程中物质(放)热,温度;BC段物
A C
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温度
B
(不变);物质的状态由( 液)态变
为(固)态,这时的温度叫该物质 0
D t/min
的(凝固点)。
(第2题)
练习
1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
2 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D ) A. 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 B. 将食盐放到水中,一会儿水就变咸了,这是熔化现象 C.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蜂蜡熔化的条件:吸热
有固定熔点的固体。
固 晶 体 晶体熔化的条件:吸热,达到熔点
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食盐、奈、石英、各种
的
金属等
分 类
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
பைடு நூலகம்
非晶体 非晶体熔化的条件:吸热
常见的非晶体:蜂蜡、松香、沥青、玻璃、橡 胶等
在1.01×105Pa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钨 3410 钢 1515 铜 1083 金 1064
熔化和凝固
![熔化和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cb2a20709b6648d7c0c7460b.png)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作成玻璃板
小结: 熔化
共同 点 都需吸热
在熔化时温度不 变,即有固定的熔 化温度——熔点
凝固
都需放热
在凝固时温度不变, 即有固定的凝固温 度——凝固点
晶 不 体 同 点 非 晶 体
在熔化时温度改 变,即没有熔点
在凝固时温度改 变,即没有凝固点
我来想一想
现在某种物质,在25 ℃时开始熔化,但直到 75 ℃才熔化完全.请问: 这种物质是晶体 还是非晶体?
(1)由图判断出 乙
℃
图线 240 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 220 是 210℃ ,熔化时间
200
D乙 B C
时间/分
是 3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 180 A 非晶体 质可能是 。
(2)温度升高的是 AB、CD
1
2
3 4
5
6
7
段,温度不变
的是
于 是
BC
段,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
液体
状态,CD段处于 段, AB、BC、CD
设计实验:(1)了解实验装置,如何使用酒精灯和温 度计。 (2)明确步骤。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 度变化规律 器材:带铁夹的铁架 台,酒精灯,石棉网,烧 杯,水,海波,试管,石蜡 ,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湿抹布. 石棉网的作用:使物 体均匀受热
进行实验:
①组装实验步骤:实验装置。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 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1)为什么用钨做灯丝? (2)能否用铝锅炼铁? (3)铁、铜、铝在常温下是 态,水银在-30℃时是 (4)酒精在-100℃时是 态,氢在 -260℃时是 ( 5) 水在-2℃时是__________________ 态.
凝固 PPT课件
![凝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e78dec83d049649a66585a.png)
温 度
80.5℃
B A
说出左图中各点、各线段
代表该晶体处于什么状态
D
C EF G
A点 固 C点 液 E点 液 G点 固 AB段 固 CD段 液
B点 固 D点 液 F点 固
BC段 固液共存 DE段 液
EF段固液共存 FG段 固
时间 该晶体在80.5℃时的状态为
或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 像的AB、BC、CD、DE、EF、FG段中。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 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春天,冰雪消融,是 熔化. (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 凝固.
2.小明在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当这种 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 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 42℃、45℃、48℃、48℃、48℃、51℃、 54℃、57℃。这种物质是 晶 体,它的凝 固点是 48℃ 。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 温度到达熔点
,
二是
继续吸热
。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不同物质的
熔点 不同 。
(3)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
___晶__体__有__一__定__的__熔__点__和__凝__固___点__,__而__非__晶__体__没__有___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时间/min
-2 -4 -6
-8 -10
晶体的凝固
凝固
![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9b1358403c1ec5da50e2702a.png)
1、等轴晶的形成条件:①凝固界面前的液相中有晶核来源②液相中存在晶核生长所需要的过冷度。
2、凝固收缩率导致凝固组织不致密的原因是缩松和气孔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包括液相和固相冷却过程的冷缩以及液-固转变时的相变收缩。
膨胀系数是表征液相及固相冷却过程中收缩的基本参量,3、缩松的形成与控制:①在定向凝固过程中,如果凝固以平面状或胞状方式进行,液相的补缩通道是畅通的,凝固收缩得到液相的不能及时补充而形成缩松。
②因素:凝固的组织形态/凝固区域的宽度/凝固方式/合金液中的气体。
4、定向凝固:使金属或合金在熔体中定向生长晶体的一种工艺方法5、定向凝固技术:在铸型中建立特定方向的温度梯度,使熔融合金沿着热流相反方向;按要求的结晶取向进行凝固铸造的工艺。
6、获得定向凝固柱状晶的基本条件是合金凝固时的热流方向必须是定向的。
7、单晶生长的方向:根据融区的特点,单晶生长的方法分为正常凝固法和区熔法。
8、在微重力下凝固特点:①液态金属中因重力引起的对流几乎消失②液态金属中由于不同物质密度差引起的下沉、上浮以及分层偏析现象几乎消失。
③液态表面张力和润湿作用变得突出。
④可在高真空条件下凝固④可在液态冷却条件下凝固。
9、半固态铸造技术:通过各种方法保证合金中的固相球化,使其在较大固相体积分数下仍表现出很好的流动性,然后用此糊状金属进行铸造。
10、半固态合金的特征:①热容量低于液相②黏度高于液相,并且黏度可控制③充填时已有固相存在④半固态合金变形小⑤可与其他材料复合⑥可进行固、液相分离。
11、铸胚表面质量主要决定于钢水在结晶器的凝固过程铸胚内部质量主要决定于二次冷却区喷水冷却系统和铸胚支撑导向系统的合理性。
12、连铸过制程控:钢水进入结晶器前---纯净度----液体结晶器----表面质量---固/液界面二冷区----内部质量---固液界面。
13、提表面表面质量的技术高铸胚:①结晶器钢液稳定性控制技术②结晶器振动技术③结晶器胚壳生长的均匀性④选择合适的保护渣⑤结晶器液面的稳定性。
凝固原理
![凝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980e1ea76e58fafab00365.png)
7
3.3 单相合金凝固
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只析出唯一的相,称作单相合金。
8
3.3.1 溶质再分配
• 合金的凝固分两种情况: • 平衡凝固 • 非平衡凝固
9
3.3.1 溶质再分配
概念之一:分配系数 • 从合金溶液形成晶体,其局部界面处于平衡。 • 对于A溶质: Al= AS • 对于B溶剂: Bl= BS • 假设金属处于局部平衡状态,则生长面上的成 份差可以用等温等压条件下分配系数来描述。
aC ⇔LC
a 1
( )
( )
L 1
16
3.3.1 溶质再分配
• 并以此来更替旧的平衡关系。新平衡关系建立后, 利用杠杆定律,则可求出两相的相对量:
a%=[(C1L -C0)/(C1L - C1a)]×100% L%=[(C0- C1a)/(C1L - C1a)]×100%
• 结晶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温度进一步下 降。设冷至T2,这时结晶分两方面同时进行: • 在T1时已不同程度成长的晶体再在T2继续长大 • 在T2由L(C1L)中重新生核并长大。
[
]
δ : 界面富集层厚度
x C L : 液体浓度在距离x处的数值 x ∞ 当x ≥ δ时,C L = C L
x = 0处为固液界面 • 在x=0处,CxL=CiL,由此可求出δ的表示式:
1 − Ke ⎤ D ⎡ 1 − K0 − ln δ = ⎢ln ⎥ R⎣ K0 Ke ⎦
37
3.3.1 溶质再分配
3.3.1 溶质再分配
• 平衡凝固 • 所谓平衡凝固是指在结晶过程的各个 不同温度阶段,处处都能随时达到相 应的平衡状态,即随着温度的变化, 液、固两相的平衡成分都分别沿着液 线和固线而变化。 • 只有当冷却非常缓慢或分段冷凝的条 件下,才可能实现。
凝固名词解释
![凝固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7acb04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1.png)
1、凝固,是物质从液相变为固相的相变过程。
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称为凝固热,其数值等于熔化热),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至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2、凝固拼音:níng gù。
词义:
近义词:坚固。
[solidify]∶液体变成固体。
[stiff;stagnate]∶板滞;停滞;固定不变,脸色凝固。
3、详细解释
犹稳重;稳健。
宋叶适《胡崇礼墓志铭》:“ 崇礼本末单厚,终始信实,启发颖锐而守以凝固,激励勇敢,亦先生出而后揭如星月;而其文之谨严朴质,高浑凝固,又足以戢学者之客气而湔其浮言。
”
由液体变成固体。
引申为固定不变;使固定。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七:“灯光把他的影子凝固在壁间,一丝不动。
”。
化学中的凝固反应
![化学中的凝固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96ea48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a.png)
化学中的凝固反应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而凝固反应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
凝固反应是指物质由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冰的形成、盐的结晶等。
本文将从凝固反应的定义、机制以及应用等方面,探讨化学中的凝固反应。
首先,我们来了解凝固反应的定义。
凝固反应是指物质由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分子或原子之间的排列有序化。
在凝固反应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会通过相互吸引力而聚集在一起,形成有规律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形成使得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例如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其性质由流动变为坚硬。
凝固反应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分子或原子的相互作用。
在凝固反应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吸引力会超过其热运动所带来的分散力,从而使得分子或原子聚集在一起。
这种聚集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可以形成有序的结构。
不同物质的凝固反应机制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的增强。
凝固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冰的形成。
在低温下,液态水中的水分子会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有序的结构,从而形成冰。
这种凝固反应使得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结冰”。
冰的形成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冰的形成可以导致河流的结冰,从而改变水流的路径,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此外,冰的形成还可以用于制冷和保鲜等方面。
除了冰的形成,凝固反应还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盐的结晶就是一种凝固反应。
在盐水中,当水分子蒸发或者温度降低时,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子会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盐的晶体。
这种盐的结晶过程是一种凝固反应,可以用于盐的提取和制备。
此外,凝固反应还可以用于合成材料的制备,例如聚合物的固化反应,通过控制凝固反应的条件,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总之,凝固反应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它是物质由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固的生活现象的例子
![凝固的生活现象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d6c1d7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1.png)
凝固的生活现象的例子
1. 你看那冬天里的湖面,水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一动不动,这不就是凝固的生活现象吗?就像我上次看到的,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鸭子都没法在上面游动了,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2. 还记得小时候吃的棒棒糖吗?那糖汁滴在手上,慢慢地就凝固了,这不也是一种凝固的生活现象嘛!就好似我们的某些回忆,停留在那一刻,永远不会改变。
3. 哇,夏天时涂在手上的胶水,一会儿就凝固了,真神奇呀!这多像我们有时候固执的想法呀,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不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凝固嘛。
4. 你们有没有见过蜡烛燃烧后的蜡液?慢慢会凝固成各种形状,这难道不是一种凝固的生活现象?就跟我们的某些习惯一样,久而久之就固定了下来。
5. 去工地看的时候,那刚浇灌的水泥,不一会儿就凝固了呀!这不跟我们有些人的性格似的,一旦成型就很难再改变了。
6. 瞧瞧那油漆,刷在墙上,干了之后就凝固在那里,这不就是很明显的凝固的生活现象嘛!就如同我们的一段关系,一旦定格就很难再突破了。
我觉得这些凝固的生活现象其实很常见也很有趣,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
凝固
![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3af9224c767f5acfa1c7cdf4.png)
第三节
晶核的长大
六、界面结构对晶体生长影响
受界面能和表明熵的影响,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有两中类型: 平滑型(晶面型) 界面上 原子排列平整,通常为晶 体的某一特定晶面,界面 上缺位或单贴原子较少。 粗糙型(非晶面型) 界面上缺位或单贴原子较多,高高低低, 粗糙不平,不显示任何晶面特征。大多金属材料时如此。 粗糙界面生长时向各个方向无区别。对于 平滑界面能低的晶面与等温面不重和,原 子将在台阶面处生长。(无台阶时,少量 的原子很难吸附在光滑平面上,需要一批 原子<二维晶核>,所需的动态过冷度较 大。最终的形状与晶体的各向异性相关, 对应独特的外形。
第一节晶体形成的一般过程
三、结晶的潜热
在T= Tm时:
G H TS H Tm (S s S L ) 0
从液体转变为固体,此时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T (S S S L ) 0
是一放热过程,放出的这部分 热量称为结晶潜热。
第一节 晶体形成的一般过程
四、结晶时的过冷现象
晶体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始相可以是气体(凝华)、液 态、非晶态的固体或从一种晶体转变未另一种晶体。
凝结-蒸发 凝固-熔化 凝华-升华
意义:材料中使用较广泛的有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绝大多数用 冶炼来方法生产出来,即首先得到的是液态,经过冷却后才 得到固态,固态下材料的组织结构与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 程有关,从而也影响材料的性能。
第三节
晶核的长大
四、负温度梯度下晶体的长大
关于树枝晶:按树枝方式生长的晶体称为树枝晶,先凝固的称为 主干,随后是分支,再分支。值得指出的是:①纯净的材料结晶 完毕见不到树枝晶,但凝固过程中一般体积收缩,树枝之间若得 不到充分的液体补充,树枝晶可保留下来; ②生长中晶体分支 受液体流动、温差、重力等影响,同方向的分支可能出现小的角 度差,互相结合时会留下位错; ③或材料中含有杂质,在结晶 时固体中的杂质比液体少,最后不同层次的分枝杂质含量不相同, 其组织中可见树枝晶。
熔化与凝固
![熔化与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f22696fef705cc17552709fd.png)
固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 液态 气态 冰 水 水蒸气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 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现象叫做熔化。 ②凝固:物质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现象叫做凝固。
举例说说生活生产中的凝固和熔化现象?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装置图
物质
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固态氮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3550 金刚石 金 3410 钨 银 1535 纯铁 铝 各种钢 1300-1400 铅 各种铸铁 1200左右 锡 硫代硫酸钠 1083 铜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读表:
1、记住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和冰的 熔点。
物质 相同点 海波 石蜡
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 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熔化时,温度保持 不变 熔化时,温度不断 上升
不同点
晶体和非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吸热,但温度保持 不变。例如:萘,海波,食盐,冰,各种金属,这类固体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作 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的吸热温度 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松香、蜂
A
C
•
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萘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三、熔点和凝固点: 1. 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名词解释凝固
![名词解释凝固](https://img.taocdn.com/s3/m/5682b6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b.png)
名词解释凝固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也是物质由高温度到低温度时,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凝固是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物质的一个转变过程,当物质处于高温下时,分子或离子之间具有较大的热运动能量,无规则地运动,物质呈现液态。
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物质的热运动能量逐渐减小,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较强,无规则运动转为有序运动,物质呈现固态。
凝固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冷却阶段和结晶阶段。
在冷却阶段,物质受到外部环境的冷却作用,温度逐渐下降,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物质开始转变为固态。
在结晶阶段,物质的分子或离子进一步排列有序,形成晶体结构,从而形成具有固体性质的物质。
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凝固过程具有一些特点:1. 温度变化:凝固过程伴随着温度的下降。
凝固点是物质从液态到固态转变的临界温度,温度低于凝固点时,物质凝固过程会继续进行。
2. 热量变化:在凝固过程中,物质会释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这是因为在固态下,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与液态相比,其热能较低,所以会释放出多余的热量。
3. 结晶形态:凝固过程的结晶形态与物质的结构和成分有关。
有些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会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如盐类、金属等,而有些物质在凝固过程中会形成非晶体结构,如玻璃、胶体等。
4. 凝固速率:物质的凝固速率与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外界条件、溶质浓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温度下降越缓慢,物质的凝固速率越慢;而温度下降越迅速,物质的凝固速率越快。
凝固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状态转变过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工业上,凝固被用于制备金属制品、合金、陶瓷等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技术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凝固被用于冰冻食品的制作、制冷技术、制备冰淇淋等,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享受。
同时,凝固也是地质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中研究的重要对象,深化对凝固过程的认识对于理解物质的特性和相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 固
(4)
Tm
件 △G =G -G =(H -TS )-(H -TS )=(H -H )-T(S -S )=Lm- T(S -S ) B L S L L S S L S L S L S (SL-SS)变化很小,视为常数,T=Tm时 △GB= Lm- Tm(SL-SS)=0 变化很小, 变化很小 视为常数, 时 所以: 所以: SL-SS =Lm/Tm
•相变驱动力:单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 相变驱动力:单位体积自由能的变化 相变驱动力 Lm ∆G B = • ∆T Tm
a. △T>0, △GB>0是结晶的必要 是结晶的必要 条件(之一)。 条件(之一)。 b . △T越大 |△GB|越大-过冷 越大, 越大- 越大 △ 越大 度越大, 越有利于结晶。 度越大, 越有利于结晶。 c . △GB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 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 驱动力。 驱动力。
1
2
4
5
6
7
8
9
2011-1024
3
第 三 节 晶 核 的 形 成
§3.3.1 均匀形核
3.3.1.1 晶胚形成时能量的变化 体积自由能△ 降低(结晶驱动力) 体积自由能△GV 降低(结晶驱动力) 表面自由能△GS 升高(结晶阻力) 表面自由能△ 升高(结晶阻力) 晶胚为球形,半径为r, 设 晶胚为球形,半径为 ,表面积为 S,体积为 ,过冷液体中出现一个 ,体积为V, 晶胚时的总的自由能变化( 晶胚时的总的自由能变化(△G): ): △G=- △GV+ △GS = = -V△GB+σS △ = -(4/3)πr3△GB+4πr2σ r=rk时,△G最大; r<rk时,晶胚不稳定,难以长大,最终熔化而消失; r>rk时,晶胚成为稳定的晶核。
△Gk非/△Gk=(2-3cosθ+cos3θ)/4 非 △
2σ 2σTm 1 rk = = ⋅ ∆GB Lm ∆T a) θ=0时,△Gk非=0,杂质本身即为晶核; 时 ,杂质本身即为晶核; 非
b) 180>θ>0时, △Gk非<△Gk, 杂质促进形核; 杂质促进形核; 时 非 △
(10)
• 减小 或增大△GB, rk减小。 减小σ或增大 或增大△ 减小。 • 增大过冷度, rk减小。 增大过冷度, 减小。 应用:铸造时,增大过冷度,细化晶粒。 应用:铸造时,增大过冷度,细化晶粒。
1
2
4567 Nhomakorabea8
9
2011-1024
3
第 三 节 晶 核 的 形 成
§3.3.1 均匀形核
(11)
∆G B = Lm − T ×
1 2
Lm T Lm = Lm(1 − )= • ∆T Tm Tm Tm
4 5 6 7 8 9 2011-1024
3
第 二 节 金 属 结 晶 的 基 本 条 件
§3.2.1 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为什么需要过冷? 为什么需要过冷?
热力学条件: 热力学条件:自由能降低
(5)
(2)
形核率: 单位时间、 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量。 形核率 : 单位时间 、 单位体积液体中形成的晶核数量 。 用N表示。 表示。 表示 长大速度: 晶核生长过程中, 长大速度 : 晶核生长过程中 , 液固界面在垂直界面方 向上单位时间内迁移的距离。 表示。 向上单位时间内迁移的距离。用G表示。 表示
1 2 4 5 6 7 8 9
(6)
2011-1024
3
第 二 金 属 结 晶 的 基 本 条 件
§3.2.2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7)
(2)结构起伏(相起伏):液态材料中出现的短程有序原 )结构起伏(相起伏) 节 子集团的时隐时现现象。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二) 子集团的时隐时现现象。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二)。 晶胚:尺寸较大、能长大为晶核的短程规则排列结构 的短程规则排列结构。 晶胚:尺寸较大、能长大为晶核的短程规则排列结构。 一定温度下,最大的晶胚尺寸有一个极限值, 一定温度下,最大的晶胚尺寸有一个极限值,液态金属 的过冷度越大,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大晶胚尺寸也越大。 的过冷度越大,实际可能出现的最大晶胚尺寸也越大。
1
2
4
5
6
7
8
9
2011-1024
3
第 三 节 晶
§3.3.1 均匀形核
(12)
3.3.1.3 形核功 临界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需额外对形核所做的功。 临界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需额外对形核所做的功。
能量起伏:系统中微小区域 微小区域的能量偏离平均能量水平而高 核 能量起伏:系统中微小区域的能量偏离平均能量水平而高 低不一的现象。(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三)。 。(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三 的 低不一的现象。(是结晶的必要条件之三)。
∆G' = −∆G B V + ∑ σA i = −∆G B V + (σ SL A1 + σ SW A 2 − σ LW A 2 )
SL SW
(17)
LW
2σ SL ' rk = ∆GB
2 − 3 cosθ + cos ' ∆Gk = ∆Gk 4
2
θ
2 1 16πσ 3Tm 1 ∆GK = σS = ⋅ 2 3 3Lm ∆T 2
1
2
4
5
6
7
8
9
2011-1024
3
第 三 节 晶 核 的 形 成
§3.3.1 均匀形核
形核:母相(液相)中形成等于或大于一定临界大 形核:母相(液相)中形成等于或大于一定临界大 等于或大于一定 小的新相晶核的过程。 的新相晶核的过程。 形核方式:均匀形核, 形核方式: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8)
•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液态金属本身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 的能量变化获得驱动力 由晶胚直接成核的过程。 变化获得驱动力, 的能量变化获得驱动力,由晶胚直接成核的过程。 • 非均匀形核:在过冷液态金属中,晶胚依附在其他物 非均匀形核:在过冷液态金属中,晶胚依附在其他物 质表面上成核的过程 上成核的过程。 凝固形核的主要方式) 质表面上成核的过程。 (凝固形核的主要方式)
(13)
1
2
4
5
6
7
8
9
2011-1024
3
第 三 节 晶 核 的 形 成
§3.3.1 均匀形核
(14)
3.3.1.4 形核率(N) 形核率( ) •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所形成的晶核数目。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所形成的晶核数目。 • 过冷度的影响: 过冷度的影响: 过冷度增大, 降低, 增加(与能量起伏几率因子 过冷度增大,rk、A降低,N1增加 与能量起伏几率因子 降低 exp(-A/kT)成正比 成正比) 成正比 过冷度增大,温度降低,扩散减慢, 减小(与原子扩散 过冷度增大,温度降低,扩散减慢,N2减小 与原子扩散 的几率因子exp(-Q/kT)成正比) 成正比) 的几率因子 成正比 N=N1.N2 =C exp(-A/kT)exp(-Q/kT)
(15)
1
2
4
5
6
7
8
9
2011-1024
3
第 三 节 晶 核 的 形 成
∆G B =
§3.3.1 均匀形核
P91,例题:3.3.2,3.3.3 例题: 例题 ,
∆T ∆Hm Lm • ∆T = • Tm Tm VS
(16)
2σ rk = ∆GB
r∆G B r∆Hm∆T σ= = 2 2TmVS
2
3
第三章 凝 固
(1)
1
2
4
5
6
7
8
9
2011-1024
3
第 一 节 金 属 结 晶 的 基 本 规 律
§3.1.1 金属结晶的微观现象
• 凝固:物质从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若凝固 凝固:物质从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后的物质为晶体,则称为结晶。 后的物质为晶体,则称为结晶。 结晶 • 是否形成晶体,主要有液态物质的黏度和冷却速度 是否形成晶体,主要有液态物质的黏度 黏度和 决定。黏度高,冷速大易形成非晶态。 决定。黏度高,冷速大易形成非晶态。 • 结晶的基本过程:形核-长大 交错重叠进行。 结晶的基本过程:形核- 交错重叠进行。 描述结晶进程的两个参数: 描述结晶进程的两个参数:
液 固
Tm
1 2 4 5 6 7 8 9 2011-1024
3
第 二 节 金 属 结 晶 的 基 本 条 件
§3.2.2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1)液态金属结构 ) 结构:长程无序而短 程有序。 程有序。 特点(与固态相比): 原子间距较大、原 子配位数较小、原 子排列较混乱。 (表3-1) ) 液态结构模型: 液态结构模型: 微晶无序模型, 微晶无序模型, 拓扑无序模型(密集无序堆垛模型) 拓扑无序模型(密集无序堆垛模型) 实际液体结构是动态的
成 形 高能原子附上低能晶胚,释放能量,提供形核功。 高能原子附上低能晶胚,释放能量,提供形核功。
A = ∆Gmax
1 16πσ Tm 1 = σS = ⋅ 2 3 3Lm ∆T 2
3 2
形成临界晶核( 形成临界晶核 ( rk ) 时的过冷度 (△Tk). △ △T≥△Tk 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 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
A = ∆Gmax
2 1 16πσ 3 16πσ 3Tm VS 1 = σS = = ⋅ 2 2 3 3∆H m ∆T 2 3∆G B
1
2
4
5
6
7
8
9
2011-102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