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土的组成及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基土的组成及特征
1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原则
根据本次勘察钻探野外鉴别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结合现场单孔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资料,参照《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19)关于宁波地区标准层位划分原则,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按以下原则划分工程地质层:第四系地层按时代(即地层上下顺序及其沉积年代)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组,以带圈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10);对每个层组按成因、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一步划分亚层,其顺序号以右下角码表示(如1-1、1-2),以层作为地基土层的基本单元;当某“层”出现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有差异时,则可进一步分成次亚层(以右下角码a、b、c表示不同岩性,不表示沉积层序的先后关系),并以亚层作为地基土层的基本单元。

2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评述
按照上述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原则,拟建工程场地地基土根据场地地基土成因类型、埋藏深度、颗粒组份、状态、物理力学指标等,在勘探深度30.0m范围内,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7个工程地质亚层。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1层:杂填土(mlQ)
杂色,稍密。

主要由碎石、混凝土块组成,含量约为60-70%,
粒径2-8cm,表部0-0.3m为混凝土块。

建设时场地平整塘渣回填及拆除留下的原混凝土面层和建筑垃圾等,新近堆填,未经压实。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0.70~2.0m,层顶高程18.30~19.85m。

1-2层:素填土(mlQ)
杂色,松散,稍湿。

主要由粉质黏土组成,含有少量碎石、砾石,含量约为10-15%,大小0.2-1cm,顶部0-0.3m含有植物根系。

该层全场分布,层厚0.60~1.50m,层顶高程19.21~20.31m。

2层:粉质黏土(al-plQ4 3)
浅灰黄夹灰绿色,可塑。

厚层状,切面稍光滑,土质不均,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该层全场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尚可,液性指数平均值I L=0.56,压缩系数平均值a0.1-0.2=0.320MPa-1,具中等压缩性,层厚0.80~6.20m,层顶埋深0.60~2.0m,层顶高程16.62~19.42。

3层:含砾粉质黏土(dl-plQ2 2)
褐黄色,可塑。

厚层状,切面粗糙,土质不均,角砾含量约为30-40%,粒径0.2-2cm不等,局部可见少量碎石,碎石含量为10%,粒径2-6cm,分布不均,局部角砾含量较高,相变为含黏性土角砾。

该层场地内全场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尚可,液性指数平均值
I L=0.57,压缩系数平均值a0.1-0.2=0.31MPa-1,具中等压缩性,层厚
2.0~10.80m,层顶埋深2.0~7.60m,层顶高程11.51~18.02m。

8-1层:全风化凝灰质粉砂岩(K1c)
紫红色,硬可塑。

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局部结构可辨别,岩
石风化为砂土状,具有弱黏性,用手易掰。

该层场地内大范围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液性指数平均值
I L=0.50,压缩系数平均值a0.1-0.2=0.26MPa-1,中低压缩性,层厚
0.50~4.30m,层顶埋深4.0~15.0m,层顶高程4.46~16.02m。

8-2层:强风化凝灰质粉砂岩(K1c)
紫红色-暗红色,较硬。

岩石具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颜色不新鲜,敲击声闷,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差,岩心多呈碎块状,块径以2-5cm为主,锤击易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Ⅴ类。

该层分布于场地深部,全场分布,重型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平均值N63.5=19.90击,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层厚0.50~6.60m,层顶埋深5.40~16.20m,层顶标高3.37~14.62m。

8-3层:中等风化凝灰质粉砂岩(K1c)
紫红色-暗红色,硬。

岩石具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颜色新鲜,敲击声响,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完整性较好,岩芯多呈短柱状-中柱状,节长10-40cm。

RQD=55%~65%,岩石较完整,敲击声脆。

据室内试验,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RC=22.70~40.6MPa,平均值34.10MPa,属于较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Ⅲ~Ⅳ类。

该层分布于场地深部,物理力学性质好,最大揭露厚度为10.80m,层顶埋深6.70~20.20m,顶标高-0.41~13.32m。

未发
现有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场地内各岩土层分布规律和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各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详见附表2。

地层分布统计表表5
3.3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
3.3.1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地貌类型属山麓坡洪积斜地,地形平坦开阔,场地及其附近目前不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滑坡、泥石流、崩塌、地下洞穴、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及风化岩。

3.3.2特殊性岩土
据本次钻探揭露,本场地内分布对本工程建设有影响的特殊性岩
土主要为人工填土、混合土及风化岩。

1 人工填土:场地填土全场分布,主要碎石、混凝土块及黏性土,含量约为60%-70%,粒径2-8cm,为仓储物流库区原混凝土面层和建筑垃圾等,新近堆填,未经压实。

填土结构松散,均一性差,渗透性一般,对基坑开挖、桩基成(沉)桩施工存在不利影响。

2 风化岩与残积土:场地的风化岩主要为8层凝灰质粉砂岩,受构造活动和风化作用影响,其垂直分带变化。

8-1层风化呈砂土状,8-2层呈碎块状。

以中等风化基岩作为桩基持力层时,需穿过8-1层、8-2层并进入8-3层,故风化岩对桩基施工可能有不利影响,同时需加强施工时的地质验槽,注意判定岩石的风化程度,确保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不小于1D。

3.3.3 地下障碍物
场地内地下障碍物主要为已有地下管网,施工前应注意已保护或改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