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胞遗传ppt课件
《细胞遗传学》课件
![《细胞遗传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7dbc5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6.png)
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
基因克隆
基因克隆是指将特定的DNA片段插入到 载体中,通过复制和表达获得目的基因 的过程。基因克隆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 术之一,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提 供了重要的手段。
VS
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是指对DNA分子进行测定的技 术,通过测定DNA的序列,可以了解基 因的结构和功能,为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目前常用的基因测序技术有第二代 测序技术和第三代测序技术。
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针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以设计特定的
靶向药物。
03
干细胞治疗
通过对干细胞进行遗传修饰,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
帕金森病、糖尿病等。细胞遗传学为干细胞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
支持。
细胞遗传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物改良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优良性状基因导入农作物中,培育抗逆、 抗病、高产的转基因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基因表达调控是细胞对外部刺激和内部信号的响应,通过调 节转录和翻译过程来控制基因产物的合成。
突变和基因重组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 遗传信息的丢失或改变,影响基因表 达和蛋白质功能。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DNA复制、修复 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基因的 重新排列组合过程。
03
细胞周期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DNA双螺 旋结构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分子遗传学逐渐成为研究重 点。
20世纪初,科学家们发现了染色体和 基因的存在,并开始研究它们在遗传 中的作用。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染色体结构和功能
研究染色体的组成、结构、复 制、分裂和重组等过程,以及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质遗传-精品课件
![细胞质遗传-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93e05359eef8c75ebfb345.png)
杂种植株的表现 白色 白色 白色
绿色
白色 绿色 花斑
绿色 绿色 绿色
花斑
白色 绿色 花斑
白色、绿色、花斑 白色、绿色、花斑 白色、绿色、花斑
由此可见,决定枝条和叶色的遗传物 质是通过母本传递的。
研究表明: 绿叶细胞含正常绿色质体(叶绿体) 白细胞只含白色质体(白色体) 绿白组织之间的交界区域,某些细 胞里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体。
→高等植物中每个叶绿体内含有30-60个拷 贝,而某些藻类中每个叶绿体内约有100 个拷贝。
→大多数植物中,每个细胞内含有几千个 拷贝。单细胞的鞭毛藻中约含有15个叶 绿体,每个叶绿体内约有40个拷贝,一 个个体中约含600个拷贝。
→目前,一些植物的ct
DNA的全部碱基序列已
被测出来,多数植物
的ctDNA大小约为150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
代一般不表现一定比例的分离; 2.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1通
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 3. 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
乎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 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4. 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 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也有人认为叶绿体DNA是雄性不育基因的载体。
2、关于质核不育型的假说
(1)质核互补控制假说:认为细胞质不育基因存在于线 粒体上。当线粒体DNA的某个(或某些)节段发生变异,并 使可育的胞质基因突变为S时,线粒体mRNA所转录的不育 性信息使某些酶不能形成,或形成某些不正常的酶,从而 破坏了花粉形成的正常代谢过程,最终导致花粉败育。 (2)能量供求假说:认为线粒体是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 重要载体。植物的育性与线粒体的能量转化效率有关。 (3)亲缘假说:认为遗传结构的变异引起个体间生理生 化代谢上的差异,与个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成正相关。两 亲间亲缘差距越大,杂交后的生理不协调程度也越大。当 这种不协调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植株代谢水平下降, 合成能力减弱,分解大于合成,使花粉中的生活物质减少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现象和特征(普通遗传学课件)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现象和特征(普通遗传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0d9b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f.png)
(Kda) 线粒体中合成
细胞质中合成
ATPase
340 ATPase 6、8、9 ATP 1、2、3、4、7
(对寡霉素敏
(FO 膜因子)
(F1 ATPase)Fra bibliotek感)细胞色素 C 氧 137
CO 1、2、3
CO 4、5、6、7
化酶
细胞色素 bc1 160 细胞色素 b 脱辅
6 个亚基
复合物
基蛋白
《遗传学》
《遗传学》
细胞质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chloroplast genome
(一)结 构——环状双链DNA
SSC
IRA
IRB
SSC: short single copy sequence
LSC:long single copy sequence
IR: inverted repeats
眼为褐色。现已鉴定这种色素是由犬尿素所形成的, 由一对基因(Aa)控制 。突变型不能合成犬尿素,不 能形成色素,使幼虫皮肤无色,成虫复眼为红色。
麦粉蛾色素遗传的母性影响
(二)持久的母性影响
持久的母性影响: 母亲基因型对子代个体影响持久,影响子代个体终生。 例如:锥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例如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椎实螺是一种♀、♂同体的软体动物,每一个体都
(三) 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 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回交:指两个亲本杂交,杂交F1与亲本之一再杂交。
连续回交:指选取回交后代继续与亲本之一再杂交。
♀A
×B ♂
♀ F1 × B ♂
♀ BC1
×B ♂
♀ BC2
×B ♂
遗传学课件全部完整版
![遗传学课件全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bbb6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9.png)
多因子复杂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每个基因作用较小,且易受环境 影响;而单基因性状通常受单一基因控制,遗传效应显著。
研究意义
揭示多因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为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
数量性状遗传学原理
数量性状定义
01
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身高、体重等。
遗传基础
02
数量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每对基因作用微小,呈累加效应。
克隆技术介绍
简要介绍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伦理道德问题
探讨动物克隆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如生命尊严、生物多样 性、人类安全等。
社会影响与监管
分析动物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政府对相关技术的监管措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学
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精准医学将成为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个体化诊断和
RNA翻译的过程
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识别 mRNA上的遗传密码,并根据密码子的顺序合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蛋 白质。
基因突变与修复机制
基因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类型。这些突变可能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影响生 物体的性状和表型。
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对生物表型的影响
可能导致生物体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 异常表现。
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异常、功能丧失或获得 新的功能。
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自然选择提供多样 性。
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类型
包括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等 。
染色体变异类型
DNA复制的特点
细胞生物学全套ppt课件(共277张PPT)
![细胞生物学全套ppt课件(共27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d25a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c.png)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结合激光扫描和共聚焦技术,实现三 维重建和动态观察,用于研究细胞内 分子定位和相互作用。
电子显微镜
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通过电磁透镜 成像,可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如透 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应用
DNA重组技术
通过体外操作DNA片段,实现基因克隆、表达和调控研究,用于 解析基因功能和调控网络。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发生。因此,深入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机制对于理解细胞增殖、分化和癌变等生物学过程 具有重要意义。
06
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
细胞分化类型和影响因素
细胞分化类型 多能干细胞分化
专能干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类型和影响因素
01
终末分化细胞
02
影响因素
基因表达调控
03
系。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等方 法,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相 互作用和修饰等,揭示蛋白质在
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信息学分析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学 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 析,发现新的基因、蛋白质和调 控网络及其与细胞生物学过程的
关系。
THANKS
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机制
被动运输
01
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物质顺
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主动运输
02
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方式,需要消耗能
量,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膜泡运输
03
包括出胞和入胞两种方式,通过膜泡的形成和移动来实现物质
的跨膜运输。
膜蛋白功能及其调控
遗传学第八章数量遗传课件.ppt
![遗传学第八章数量遗传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d6907c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d.png)
F3的表现型方差:
33 VF3 4VA16VDVE
F4代的表现型方差:
77 VFr 8VA64VDVE
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群体基因型方差中的可固
定遗传变异加性效应方差比重逐渐加大,而 不可固定的显性效应方差比重逐渐减小。
4. 回交世代的方差
B1群体: F1P 1 A aAA
其群体遗传组成: 1 AA 1 Aa 22
15
6
1
红粒有效基 6R 5R 4R 3R 2R 1R 0R 因数
红粒:白粒
63:1
小麦籽粒颜色生化基础:红粒基因R编码一种红色素合成 酶。R基因份数越多,酶和色素的量也就越多,籽粒的颜 色就越深。
当某性状由1对基因决定时,由于F1能够产生 具有等数R和等数r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所以
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都各为,
两个方差加在一起 1 a 2 1 d 2 1 a 1 d a 2 1 d 2 1 a 1 d a 2 1 d 2 44 244 222
11 VB 1VB22VA2VD2VE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率的概念
1、广义遗传率 遗传方差占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
hB2
遗传方差 总方差
100 %
VG 100% VG VE
2、狭义遗传率:基因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
V P V A V D V I V E
h
2 N
基因加性方差 总方差
100 %
V A 100% VP
V A
VA VD VI
VE
100 %
二、遗传率的估算
•广义遗传率的估算
VE1 4VP11 2VF11 4VP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细胞遗传学技术》课件
![《细胞遗传学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36fb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2.png)
利用细胞遗传学技术,可以筛选和评估药物的 疗效和副作用。
细胞遗传学技术前景与挑战
1 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细胞遗传学技术在未来将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多机会和 突破。
2 挑战
细胞遗传学技术仍面临着伦理、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监管。
总结与展望
细胞遗传学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现象和调控机制的重要工具,将为医学、生 物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挑战。
1
细胞培养
通过培养细胞,研究其生长、分化和
染色体分析
2
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染色体分析技术,
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化。
3
基因表达分析
通过测定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研 究基因的表达调控。
细胞遗传学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疾病诊断
通过对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可以检测和诊断遗 传病、肿瘤等疾病的风险和变化。
药物研发
《细胞遗传学技术》PPT 课件
细胞遗传学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现象和调控机制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医 学、生物学等领域。本课件将介绍其定义、基本原理、常用实验方法和在医 学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定义
细胞遗传学技术是通过研究细胞的遗传信息和调控机制,揭示生物体的发育、 生长和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应用领域
生物研究
细胞遗传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细胞的分裂、凋亡、分化等生物过程,从而揭示生 命的奥秘。
医学诊断
通过细胞遗传学技术,医生可以对细胞的异常变化进行检测和诊断,从而帮助早期发现疾病, 提高治疗效果。
农业科学
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遗传信息进行研究和改良,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性 以及品质等。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42e9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a.png)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目录•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遗传规律与遗传图谱分析•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应用CONTENTSCHAPTER01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遗传学定义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基因突变、重组、进化,以及遗传与发育、免疫、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遗传物质基础:DNA与RNA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RNA核糖核酸,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DNA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基因表达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等过程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调控(如转录因子、启动子等)、转录后水平调控(如RNA剪接、修饰等)和翻译水平调控(如蛋白质磷酸化、去磷酸化等)。
这些调控机制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CHAPTER02基因突变与修复点突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03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和细菌。
01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等。
0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 修复DNA 损伤修复机制01020304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DNA 损伤,通过特定的酶直接进行修复。
通过核酸内切酶将损伤部位切除,再利用DNA 聚合酶和连接酶进行修复。
在复制过程中,当遇到无法直接修复的DNA 损伤时,可通过重组机制进行修复。
当DNA 受到严重损伤时,细胞会启动SOS 修复机制,通过易错复制方式快速完成复制过程。
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王金发)第8章 (PPTminimizer)
![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课件(王金发)第8章 (PPTminimizer)](https://img.taocdn.com/s3/m/c0b8a519fad6195f312ba651.png)
38
8.3.1 原初反应
�光吸收色素 光 的 吸 收 是 靠 聚 光 色 素 (lightharvesting pigment)完成的。聚光色素 又 称 为 光 吸 收 色 素 (light-absorbing pigment),此类色素位于类囊体的膜上, 只具有吸收聚集光能的作用,而无光化学 活性, 故此又称为天线色素。
9
前 质 体、 质 体、 叶 绿 体
10
8.1.1 前质体、质体、叶绿体
�白色体(etioplast) 质体的一种,不含色素, 多存在于植 物的分生组织和储藏组织中,具有创造和 储藏淀粉、蛋白质和油脂的功能。 �叶绿体(chloroplast) 质体的一种, 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 有基粒、类囊体结构。分布于叶及茎皮层 细胞中,其功能为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 变成化学能,创造碳水化合物。
24
4
类囊体的结构
类囊体膜的化学组成
类囊体的膜在两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 性质∶类囊体膜上有伸向基质的柄状结 构,称为CF1颗粒;第二个特性是相互堆 积形成基粒。 类囊体的蛋白分为内在蛋白和外周蛋 白两类。外周蛋白在类囊体膜上朝向叶 绿体基质面的较多。内在蛋白镶嵌在脂 双层中,如质体兰素、细胞色素等。
7 8
8.1.1 前质体、质体、叶绿体
前 质 体 (proplastid) ∶ 直 径 约 为 1 μ m,或更小一些,它是由双层膜包被着未 分化的基质(stroma)所组成。植物中的 前质体随着在发育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 及接受光的多少程度,分化成功能各异 的质体(plastid),根据质体是否含有叶 绿素和功能的不同,将质体分为白色体、 叶绿体和有色体。
遗传学课件 (1)_PPT幻灯片
![遗传学课件 (1)_PPT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db67a601b14e852459fb578f.png)
(2). 数量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基础 (1920-) 费希尔等:数理统计方法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1918年, 费希尔发表了重要文献“根据孟德尔遗传假设的亲属间相 关
的研究” ,成功运用多基因假设分析资料,首次将数量变 异
划分为各个分量,开创了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思想方法。 1925年,首次提出了方差分析(ANOVA)方法, 为数量遗传学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3). 微生物遗传学及生化遗传学 (1940-1953)
➢ 1901-1903年,狄·弗里斯发表“突变学说”,认为,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因素。 ➢ 1903年,Sutton和Boveri分别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认为:遗传因子位于细
胞核内染色体上(即萨顿-鲍维里假说),从而将孟德尔遗传规律与 细胞学研究结合起来 ➢ 1906年,贝特森(英国的遗传学家)首创“遗传学(Genetics)”,并引入了F1 代F2代、等位基因、合子等概念 ➢ 1909年,约翰生(丹麦的遗传学家)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 “基 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等概念,以代替孟 德 尔所谓的“遗传因子” ➢ 1908年,哈德和温伯格分别推导出群体遗传平衡定律
崭新的科学 - 古老的问题
繁殖方式多样性和幼体发育差异性 遗传现象的纷杂
神话传说和权威对科学的臆测 误导学科的发展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公元前4000年的伊拉 克古代巴比伦石刻上记 载了马头部性状在五个 世代的遗传
古代学者对遗传现象的看法
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前460—— 前377,古希腊医师 ,“医 学之父” )
《体细胞遗传》课件
![《体细胞遗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924e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e.png)
《体细胞遗传》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体细胞遗传的PPT课件,内容涵盖了体细胞遗传的定义、机制、 应用以及实验方法与技术等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简介
体细胞遗传是指遗传信息在体细胞中的传递和变化的过程。本节将介绍体细 胞遗传的概念、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遗传差异以及体细胞遗传研究的意义。
问与展望
1 体细胞遗传研究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分析体细胞遗传研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2 新的理论开拓及实际应用前景
展望体细胞遗传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前景。
3 可能获得的社会效益和伦理问题
探讨体细胞遗传研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相关的伦理问题。
结论与总结
体细胞遗传是人类基因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理解并应用体细胞遗传知识有助 于促进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的发展。
体细胞遗传的机制与现象
1
染色体结构与性状传递
了解染色体结构及其在生物性状传递中的作用。
2
染色体异常及其影响
探究染色体异常对个体遗传的影响。
3
DNA复制、修复与突变
了解DNA复制、修复和突变对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性。
体细胞遗传的应用
体细胞克隆
揭示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农业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基因治疗与细胞疗法
探索基因治疗和细胞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前沿进展。
肿瘤遗传学研究
了解肿瘤遗传学研究对癌症防治的意义。
实验方法与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 与应用
介绍CRISPR-Cas9、TALEN等基 因编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染色体标记与分析技 术
探索染色体标记和分析技术在 遗传研究中的作用。
细胞培养及其相关技 术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在体细 胞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普通遗传学课件)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普通遗传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dba83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b.png)
《遗传学》
线粒体遗传
线粒体是一种小型的细胞器,在酵母和较高等生物 体中均可以看到,但不可见于细菌和病毒之中。
一、酵母菌小菌落的遗传
酵母有一种“小菌落”个体。这种类型经培养后只能产 生小菌落。
小菌落酵母×正常个体 ↓
二倍体正常 ↓
减数分裂 单倍体正常,不分离小菌落。
小菌落线粒体
正常线粒体
小菌落酵母菌细胞内,缺少细胞色素a和b,还缺少细胞色素 氧化酶,这些酶类,存在于细胞线粒体中,表明这种小菌落的变 异与线粒体的基因组变异有关。
二、繁殖
(一)无性生殖 一个个体经有丝分裂成两个个体。
(二)有性生殖
草 履 虫 接 合 生 殖
1.AA和aa二倍体接合; 2.大核开始解体,小核经减数分裂为8个小核; 3.每一个体中有7个小核解体,留下小核,再经一次
有丝分裂。 4.两个体互换1个小核,并与未交换小核合并;
5.小核合并为二倍体,基因型为Aa; 6.大核已完全解体,小核又经两次有丝分裂,两个个体
1943年,Rhoades报道 玉米细胞核内第7染色体上 有一个控制白色条纹(iojap) 的基因ij,纯合ijij株叶片表 现为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一)遗传特点 1.母本是正常绿色,父本是条斑,呈现典型孟德尔比例。
F2 3绿:1 白 形成条斑的 原因?
虽从卵子得到正常叶绿体,但ii本身不能形成正常叶 绿体,而是形成白色的质体。受精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 两种质体的分配不均等。
质粒“友好”地借居于宿主细胞内。靠宿主细胞才能 完成自己的复制,而质粒对宿主细胞的生存不是必需的。
质粒不是单纯的寄生,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细菌 特定的遗传性状。
三、质粒实例
E.coli的F因子的遗传最具代表性。 E. coli一般进行无性繁殖,有时也能进行个体间接 合生殖。 大肠杆菌的各个菌株中找到了不同类型的质粒,主 要有三种类型的质粒:F质粒、R质粒和Col质粒。
遗传重组PPT课件
![遗传重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e5efdd14791711cd7917c7.png)
例如: λ噬菌体DNA通过其attP 位点和大肠杆菌DNA的attB 位点之间专一性重组而实现 整合过程。条件:一段15bp 的同源序列和位点专一性的 蛋白质因子(不能催化其他 任何两条不论是同源的还是 非同源序列间的重组,从而 保证了λ噬菌体整合方式的专 一性和高度保守性,因此又 称保守性重组。)而且这一 重组不需要RecA 蛋白质的 参与。
以进化发展,与突变一起是变异的来源
2
遗传重组主要类型:(依据对DNA序列和 所需蛋白质因子的要求)
同源重组 位点专一性重组 异常重组 其共同点是双股DNA间的物质交换,但发生 的情况不同。
3
第一节 遗传重组的类型
遗传重组或称基因重组是遗传的基本现象。 无论高等真核生物,还是细菌、病毒都存在遗传重 组现象;遗传重组不仅发生于代与代之间,即在减 数分裂中发生基因重组,一个个体的基因组也可以 发生重排,即在体细胞中也会发生重组,这能产生 基因表达的改变,在一个个体的细胞之间产生遗传 基因的多样性;另外,重组不只是在核基因之间发 生,在叶绿体基因间、线粒体基因间也可发生重组; 重组也见于噬菌体的整合过程和转座子的转座等的 过程中。由此可见,只要有DNA就会发生重组,这 表明重组对物种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
1961,M.Meselson and J.J.Wergle两个双标记λ噬菌体 感染大肠杆菌。
(c.mi)λ噬菌体1 13C和14N (+.+) λ噬菌体2 12C和14N
“重”链 “轻”链
同时感染 大肠杆菌
重链 重链和轻链 轻链
CsCl密度梯度离心子代噬菌体
14
15
2、几个概念:
重组核心:两个DNA分子的连接 连接分子/接合分子: 重组接点/重组结合点: 杂种DNA/异源双链DNA: 分支迁移:重组接点沿双链移动 交互重组:一条亲本双螺旋分子和另外 一条亲本双螺旋 分子共价连接,中间有一端异源双链区,这种重组称为交互 重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10
复制起点
复制子(replicon)
• 复制起点与其两侧的复制区 共同形成一个复制单位,是作为 合成模板的一个最小区段,称为 复制子。
2021/1/10
⒉ 复制叉生长与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
• 前导链(leading strand) ——以3’→5’母链为模板连续合成的DNA子链 。
2021/1/10
3、兼并性和兼职性
兼并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密码子决定同一 种氨基酸。 • 同义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互 称为同义密码子。 • 64种密码子中,除三种终止密码子(UAA ,UAG,UGA)外,其余61种密码子编码20 种氨基酸。 例:GCU,GCC,GCA,GCG——丙氨酸
40S
60S
45S rRNA前体加工过程示意图
rDNA 45SRNA
rRNA41SrRNA
20SrRNA 18SrRNA
转 录
加工
32SrRNA
28SrRNA
5.8S
(二)翻译(translation)
• mRNA把转录 来的遗传信息 解读为多肽链 的氨基酸种类 和顺序的过程 ,即蛋白质的 合成过程。
功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结构基因的转录。
2021/1/10
四、 基因的含量
遗传信息量 ↑↓
Gene含量 ↑↓
DNA含量 ↑↓
碱基对数量 • 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三万个基因
2021/1/10
第二节 基因的分子结构
一. 重叠基因 (overlapping
gene) —DNA的某些片段
• 调节基因(regulation gene) —决定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的基因。
2021/1/10
• 操纵基因(operator gene) —无表达产物,能被特异性调节蛋白识别并结合的 DNA片段。 功能—通过与调节蛋白结合与否,来调控与其相邻 的结构基因的转录。
• 启动基因(promotor gene) —是DNA分子上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也是转 录起始位点。
Morgan 基因在染色体上
Watson
Crick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发展过程
遗传因子→基因→染色体→基因 突变 →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DNA 是遗传物质→DNA双螺旋
2021/1/10
2021/1/10
二、现代基因的概念
• ⑴ 基因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基本 单位。
⑵ 从分子水平看,基因是DNA分子上 的一个功能片段。
⑶ 基因可以贮存遗传信息并自我复制 。
⑷ 基因通过转录、翻译控制蛋白质的 合成,从而决定生物遗传性状的表现 。 2021/1/10
三、细胞内基因的种类
位置
胞核基因 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核外基因 细胞质内,细胞器上的基因
2021/1/10
依其功能分为:
1、结构Gene---编码蛋白和酶分子结构; 2、调控Gene---调节结构基因表达
2021/1/10
基因表达的意义
⑴ 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决定性的调节 作用。
⑵ 决定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 • 基因表达分两步 ⑴转录:DNA→mRNA ⑵翻译:mRNA→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2021/1/10
Crick的“中心法则”
转录
复制 DNA
RNA
翻译 蛋白质
DNA 复制
转录 逆转录
同时能为两种蛋白 质编码,而所产生 的多肽链又没有重 复的现象。
例2:021/φ1/1χ0 174噬菌体
二. 跳跃基因(jumping gene )
—某些基因或DNA片段可以从染色体上的一 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甚至可以跳到 另一条染色体上,这种现象称为转座( transposition),这种基因称为跳跃基因 。
⒊ 染色体(chromosome) 1920s Morgan 果蝇 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基因以直线方式排列在染色体上) 连锁互换律 染色体和基因的遗传学说
⒋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1927年 Muler 人为因素可导致基因突变
2021/1/10
⒌ 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 1941年 Beadle “一个基因一个酶” 学 说 “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 学说
2021/1/10
结构基因
⒈ 外显子(exon) ——编码序列。
⒉ 内含子(intron) ——位于编码序列之间的非编码序列。 不同基因所含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不同
。 • 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接头
——接头序列高度保守,内含子5’端是 GT, 2021/1/10 3’端是AG——GT-AG法则。
5`GT——AG 3`法则
RNA 复制
翻译 蛋白质
逆翻译
(一)转录(transcription)
• ——以DNA反编码链(3’→5’) 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按 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互补的 RNA分子的过程。
⒈ 转录的条件
⑴ 模板: DNA反编码链(3’→5’ )
⑵ 原料:四种NTP
2021/1/10
⒉ 真核细胞RNA聚合酶类型
2021/1/10
转 录 的 基 本 过 程
2021/1/10
2021/1/10
⒋ 转录后的加工
1、 hnRNA的加工 ① 剪接—在剪切酶的作用下,切掉内含子
把外显子连接起来。 机制:GT-AG法则 ② 戴帽—所有真核生物的mRNA5’端都有一
个甲基化帽 m7’Gm2’G 。 作用:有效封闭mRNA5’端,使之免遭降解。
包括 调节、操纵、启动Gene 3、转录而不翻译的Gene:
rDNA Gene→rRNA→核仁形成区 核糖体组成
tRNA Gene→tRNA→转运氨基酸
2021/1/10
•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决定合成各种生物功能分子的基因。包括 rRNA, tRNA, mRNA ,但最主要的还是 通过合成mRNA编码合成蛋白质。
) ⒊ 逆平行性(antiparallel) ⒋ 不连续性(non-continuation
)
2021/1/10
㈣ 真核生物的复制特点
⒈ 多个复制起点同时启动 ⒉ DNA复制不同步 ⒊ 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核小体
2021/1/10
三、基因表达
gene expression
遗传信息通过 转录生成RNA再 经翻译(转译) 生成蛋白质的 过程.
2021/1/10
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核糖体、 mRNA 、tRNA、蛋白质 因子和酶
2021/1/10
核糖体的活性部位
2021/1/10
启动子 Promoter
TATA Box 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1927个碱基处。能准 确识别转录起始点并促进转录。
CAAT Box 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7080个碱基处。是RNA 聚合酶结合的部位,能促进转录的进行。
GC Box 位于CAAT框的两侧。增强起始转录的效率。
2021/1/10
• 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是RNA剪接的识别信 号,转录后的前体RAN中的内含子剪接位点。
2021/1/10
侧翼序列
5’ GC
启动子 GC
3’
GT AG
3’
5’
⒊ 侧翼序列(flanking sequence)
——是指在第一外显子外侧和最后一个外显 子外侧的非编码区,它存在与编码链上,其 上有一系列调控序列。
• 编码链(5’→3’) —其碱基序列为基因编码,其上有调控序列 。
• 反编码链(3’→5’) —其碱基序列与编码链 互补,是mRNA的模 板。 2021/1/10
调控序列
• ⑴ 启动子(promotor)
—RNA聚合酶首先与模板 DNA结合的区段。 它是RNA聚合酶识别转录起始部位的信号。能 启动基因的转录。
2021/1/10
㈠ 复制的基本条件
⒈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⒉ 以4种dNTP为原料 ⒊ 有DNA聚合酶 ⒋ 存在与复制相关的酶系
2021/1/10
㈡ 复制的基本过程
⒈ 复制起点和复制叉形成
• 复制起点——位于DNA双螺旋的特殊核苷酸 处,是可与特异蛋白相结合的区段。
• 复制叉——在复制起点由叉起始蛋白将双螺 旋解开,露出两股DNA单链,于是形成一对 方向相反的Y形结构,即为复制叉( replication fork )。
(2)增强子 Enhancer
,提高转录效 率。
特点: • 在任意位置都有效 • 无方向性 • 有组织特异性
2021/1/10
(3)终止子 Terminator
• 由一倒位重复序列( 或回文序列)以及特 定保守序列5’-AATAAA--3’ (PolyA 的附加信号)组成。
⒍ DNA是遗传物质 1944年 Avery通过细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 ⒎ DNA双螺旋结构(double helix)
1953年 Watson & Crick X射线衍射法
2021/1/10
基
因
概
Mendel 遗传因子
述
Beadle 一个基因一种酶 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
Avery DNA是遗传物质
第八章细胞遗传ppt 课件
[目的要求]
• 掌握结构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2021/1/10
第一节 基因概述
一. 基因概念的发展 ⒈ 遗传因子(hereditary factor)
1860s Mendel 豌豆 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⒉ 基因 (gene) 1909年 Johannsen 遗传因子→基因
2021/1/10
20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