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随意: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Potluck,将吃饭看成是聚会和交流的机会,是重温旧谊和结交新人的机会,也是获得信息的场所,吃不是最重要的。
个体主义:西方人请客吃饭的习惯却是每人一份,且主客双方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
课程名称
饮食营养与文化
课题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掌握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观念差异
“泛食主义+讲排场+集体主义”VS“食(实)用主义+简单随意+个体主义”
“泛食主义”: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通过吃可以交流信息,表达欢迎或惜别的心情。吃的形式后面蕴涵着一种丰富的心理和文化的意义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满月酒、婚宴、丧宴、乔迁宴等
讲排场:重视饭菜的质量和数量,酒菜要丰盛;菜肴越丰富、越珍贵就越能体现出主人的殷勤和客人的身份,否则就不足以显示主人的好客。
集体主义: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这大概源于“饮食所以合欢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
“食(实)用主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
二、饮食内容差异
“求精、求美+中国菜名”VS“讲营养、重均衡+西方菜名”
求精、求美+中国菜名:受到“泛食主义”文化倾向的影响,中华饮食文化内容丰富从选料、烹调、配伍、器皿乃至环境都强调要突出这个“精”字。与此同时,中国人还相当重视饭菜的味道,强调一个“美”字。宫保鸡丁、霸王别姬、东坡肉、佛跳墙。
讲营养、重均衡+西方菜名: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烹饪技术简单,但是重视饮食的营养价值,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炸鸡腿、香辣鸡翅、炸薯条、汉堡包,墨西哥鸡肉卷、海鲜汤等
座位安排差异:中国:“南尊”、“北卑” “男尊女卑”现代女性地位提高,当“尊老”和“女士优先”原则发生矛盾时,中国人选择的是“尊老”而不是“女士优先”
西方:古代,最尊贵的客人的座位是在主人的左边;今天,将主宾席放在主人的右侧,形成了餐桌座位以右为上、左为下的规矩。“女士优先”且男女宾客必须交叉而坐,
三、宴会礼仪差异
餐具差异:中国: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中国人使用筷子时温文尔雅
西方:祖先为狩猎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善于捕猎,富于进攻性。
出席时间差异:中国: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甚至更晚;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西方: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一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超过10分钟;否则将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
总结:
西方饮食趋向于规范化,中国饮食随意性更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的交流加快,中西饮食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融合中相互补。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更近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