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四部分:上报数据反馈格式V1.0(2004年8月27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四部分:上报数据反馈格式V1.0(2004年8月27日)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第四部分:上报数据反馈格式
Data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for Consumer Credit Reporting Database System
Part4: Feedback Format for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版本号:V1.0)
试行稿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信贷征信服务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
2004年8月27日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要求 (2)
5 报文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上报数据反馈格式代码集 (5)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
第四部分:上报数据反馈格式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征信服务中心向商业银行反馈数据采集报文处理结果的格式,简称上报数据反馈格式。
本规范适用于征信服务中心向各商业银行反馈上报数据出错信息时的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业务需求说明书V1.4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一部分:数据采集格式V1.1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三部分:数据校验规则V1.0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征信 Credit Reporting
依法收集、整理、保存以及提供信用信息的活动。
3.2
数据 Data
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形式化的表示形式,以适合于人工或自动方式进行通信、解释或处理。
(GB/T 18391.6-2001)
3.3
数据元 Data Element
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
(GB/T 18391.6-2001)
3.4
报文头 Message Header
开始并唯一标识报文的服务段。
(GB/T 14915-1994)
3.5
报文体 Message Body
数据采集报文的主体内容,包含一条或多条账户记录。
3.6
报文 Message
由报文头和报文体组成。
3.7
代码 Code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GB/T 10113-1988)
4 要求
4.1 数据类型定义
表1给出了本规范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定义。
表1 数据类型定义
4.2 数据处理规则
(1) 类型为AN或ANC的数据项是左对齐的,并在右面用空格补齐。
(2) 类型为N的数据项是右对齐的,并在左面用0补齐。
(3) 数据项长度均指字节数。
(4) 字符区分大小写。
(5) 汉字信息交换按国家标准GB2312-1980和GB18030-2000执行,西文信息交换按国家标准GB/T 1988-1998执行。
4.3 数据文件传送方式
征信服务中心根据本规范生成数据报文文件后,通过网络或介质的方式传送给原数据报送的商业银行。
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时,征信服务中心提供FTP、HTTP、SMTP三种数据交换方式。
通过存储介质进行数据交换时,可以通过磁盘、磁带、光盘等存储介质。
4.4 报文文件的命名规则
(1)文件名称的长度为28位;
(2)第1~27位为对应数据采集报文文件名;
(3)第28位,标志反馈报文类型。
“1”表示报文需要全部重报;“2”表示报文要求部分重报。
(4)压缩加密前的报文文件名后缀为“txt”,压缩加密后的报文文件名后缀为“enc”。
4.5 加密
本规范要求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加密方法的选择由进行数据交换的各方协商确定。
5 报文
(1)报文用途
用于征信服务中心向数据报送机构反馈上报报文的错误情况。
(2)报文生成条件
存在不能通过《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数据接口规范第三部分:数据校验规则》规则校验的记录。
(3)报文生成要求
对于一个数据采集报文的反馈信息只能生成一个报文,不能将多个数据采集报文中的错误信息合并在一个反馈报文中。
5.1 报文结构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上报数据反馈报文的结构由报文头和报文体两部分组成。
⑴报文头:报文头表示一次数据反馈的开始,该部分给出本次反馈数据的信息提要,每个报文必须包含且只包含一个报文头。
⑵报文体:报文体是反馈报文的主体内容,报文体由出错信息记录组成。
每个报文体可以包含0~n条出错信息记录。
报文头和报文体之间用一个空行区分,即报文头后加入两个回车换行符(“﹨r﹨n”或“﹨n”)分隔。
报文体中出错信息记录间用一个回车换行符(“﹨r﹨n”或“﹨n”)分隔。
整个报文使用的分隔符必须相同,同时各个出错信息记录中不能含有该分隔符。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上报数据反馈报文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上报数据反馈报文结构
5.2 报文类型
根据出错报文的错误类型和重报要求,上报数据反馈报文分为要求全部重报报文和要求部分重报报文。
5.2.1 要求全部重报报文
要求上报机构将原报文重新报送,要求全部重报报文不包含报文体,反馈信息包含在报文头中。
5.2.2 要求部分重报报文
要求上报机构将原报文中的一部分账户记录重新报送,对账户记录的重报要求包含在报文体的出错信息记录中。
5.3 报文头
报文头数据项由报文格式版本号、金融机构代码、报文生成时间、
原报文文件名、出错原因、出错报文文件名、账户记录总数,重报要求,联系人,联系电话和预留字段组成,具体见表2。
表2报文头数据项
说明:
1.标识符:指该数据项的唯一标识符。
2.位置:指该数据项在报文头中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
3.状态:指该数据项在段中的填充状态。
“M”为必选型(Mandatory),表示必须填充该
数据项;“O”为可选型(Optional),表示可以填充也可以不填充该数据项,如果不填充该数据项,对于类型为AN或ANC的数据项,必须空格填充,类型为N的数据项必须用0填充。
5.4 报文体
报文体由出错信息记录组成,每条出错信息记录由多个依次排列的数据项组成,表3为出错信息记录数据项。
表3 出错信息记录数据项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系统上报数据反馈格式代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