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颠沛流离,只留落花于人间——读《萧红经典散文》心得札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颠沛流离,只留落花于人间——读《萧红经
典散文》心得札记
1911年,春夏交替之际,萧红诞生在了世间。
那时,不会有人知道,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萧红将用她的叛逆,与封建礼教做一生的抗争。
童年时的萧红快乐、美好,她深得祖父张维祯宠爱,在祖父的荫庇下,她简单、幸福。
她跟着祖父学习唐诗,学着下地,生活平凡但快乐。
《呼兰河传》讲述了萧红在呼兰河这座小城生活的经历。
在萧红的笔下,呼兰河是寂寞的,如同萧红的童年。
在这座小城里,温暖与悲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萧红的童年。
这里的人无知、愚昧。
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的童养媳,活泼、可爱,可婆婆却觉得她不符合规矩,视她为怪物,总是无端打她。
终于,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生了病,婆婆并不希望自己的童养媳死,于是听信了跳大神的话,用开水给小团圆媳妇洗澡,当她在开水里痛苦挣扎的时候,四周的人们却没有一个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在旁边围观、看热闹。
小团圆媳妇被开水烫了三次,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萧红用她那平平淡淡地笔触,书写着最普通的、最不起眼的人物,描写着她们生活中的小事,却折射出惊心动魄的力量,让人在沉重中思考,在悲悯中反思。
与小团圆媳妇相比,萧红显然是幸运的,她还有祖父。
祖父的爱温暖了萧红因长年缺乏亲情而贫瘠的内心。
1929年,祖父去世,萧
红对家庭的最后一丝留恋也随之离去。
青年时期的萧红初显叛逆,她不顾家人反对,来到北平读书,失去家庭的经济支持,萧红的生活陷入了困顿,回家之后的萧红被软禁,逃出之后,她再次来到北平,一次又一次的出逃与背叛,让萧红负债累累,直到,她遇到了萧军。
我想,《饿》就是体现那段饥寒交迫的时光的最好依据。
“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我饿了,冷了,我肚痛,朗华还不回来,有多么的不耐烦!”萧红用朴实的文字写出了那段时间的艰难,她的语言生动、单纯、细腻,从每一个字中透露出声声呐喊,让人们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萧红的一生,都在流浪漂泊,她的内心充满了惶恐、不安,死前的萧红亲笔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不甘,不甘”是不甘愿,是不甘心。
萧红用她短暂而跌宕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学作品,她也用她的一生,与封建礼教做着抗争,即便反抗的最终结果可能并不成功,但也是苍茫雪地里冒出的几点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