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1.1 光线传播的直线性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沿直线传播,不发生弯曲。

1.2 光线传播的反向性光线从一个点出发,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传播,但只能沿着一条确定的路径返回到出发点。

1.3 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光线沿一个方向传播时,可以按相同路径反向传播,即光路是可逆的。

2. 凸透镜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1 凸透镜的定义和形状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是凸面。

2.2 凸透镜的焦距与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物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前焦点和像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后焦点。

焦距是指从透镜上某一侧物体到该侧凸透镜后焦点之间的距离。

2.3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2.4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体与像的关系:物体和像都是实际存在的,可以触摸到。

•倍率关系:物体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它们与凸透镜的距离关系。

•倒立关系:物体倒立于成像平面上。

3.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3.1 口诀一:远离焦点,成实物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实物。

3.2 口诀二:靠近焦点,背面见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虚物。

3.3 口诀三:过中心线,不变形通过凸透镜中心线上所有点的光线传播方向都不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通过中心线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折,成像不发生变形。

3.4 口诀四:无中心线,相交点通过凸透镜两侧非中心线上的光线会在成像平面上相交。

这是因为凸透镜的球面形状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

3.5 口诀五:物体大,像小小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物体会放大成小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远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大。

3.6 口诀六:物体小,像大大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体会缩小成大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近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小。

3.7 口诀七:焦距正负号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其中一个是正焦点(F),另一个是负焦点(F’)。

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规律记忆方法

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规律记忆方法
3.2fuf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
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
4.u=f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
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
5.uf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虚像在物体同侧放大镜
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或物小焦距像大虚)
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
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
二、
物三像二小实倒物二像三倒大实物与像同侧正大虚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三、
二环外①,拾到②小相机。
一二环间,拾到大投影。
一环内,打③假④正经⑤。
注解:①二环外:二倍焦距以外
②拾到:拾,实(实像。到,倒(倒立)应用:照相机
③打:放大
④假,虚(虚像)
⑤经,放大镜
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规律记忆方法
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规律记忆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
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
2.u=2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
简记为:两两倒等实(或等像等像不变)

物理八年级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理八年级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理八年级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一个记忆口诀来表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具体规律如下:
- u=f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 u=2f是像大小的分界点。

- 凸透镜成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 物体离焦点越近,像离焦点越远,且像越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具体应用有以下几种:
- 照相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把胶卷放在离凸透镜比较近的地方。

- 投影仪: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将被投影的物体放在离凸透镜较近的地方。

- 放大镜: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过透镜去观察物体。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牵涉到的概念多、成像特点变化多,很不容易记忆。

为此,我们根据实验事实,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成了四句简明、易记、实用的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虚同侧。

”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处。

“物近像远像变大”,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实像异侧虚同侧”,即呈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呈虚像时在凸透镜的同侧。

应用上面四句口诀,就可以方便地根据物体或像移动的方向与凸透镜位置,确定物距、像距的大小,从而确定像的大小,解决有关问题了。

例:(1998年山东日照中考题)在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实像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A、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 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 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分析: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轴向焦点移近,所以像将沿物体移动的方向移动,即像离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像距越来越大,又因为“像的大小像距定”,那么,像也就逐渐变大。

所以,应选择答案A。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几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定大小。

(是说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简介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8个口诀总结,分别是:物像距关系、物像高关系、物像倒关系、物像大关系、物像正关系、物像共轭关系、物像位置关系和物像性质关系。

二、物像距关系物像距关系是指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和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凸透镜越远,像距凸透镜越近;物体距凸透镜越近,像距凸透镜越远。

三、物像高关系物像高关系是指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高度与像的高度成正比,即物体越高,像也越高。

四、物像倒关系物像倒关系是指物体的方向和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正立的,像是倒立的。

五、物像大关系物像大关系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物体越大,像越小。

六、物像正关系物像正关系是指物体的性质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真实存在的,而像是虚拟的。

七、物像共轭关系物像共轭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位置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和像是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对称的,即物体和像的位置互换。

八、物像位置关系物像位置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具体位置。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8个口诀,它们概括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实现对光学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一.成像规律二.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三.考点归纳: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

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妙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于牵涉到的概念多、成像特点变化多,很不容易记忆。

为此,我们根据实验事实,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成了四句简明、易记、实用的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虚同侧。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而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处。

“物近像远像变大”,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实像异侧虚同侧”,即呈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异侧,呈虚像时在凸透镜的同侧。

应用上面四句口诀,就可以方便地根据物体或像移动的方向与凸透镜位置,确定物距、像距的大小,从而确定像的大小,解决有关问题了。

例:(1998年山东日照中考题)在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实像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分析: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轴向焦点移近,所以像将沿物体移动的方向移动,即像离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像距越来越大,又因为“像的大小像距定”,那么,像也就逐渐变大。

所以,应选择答案A。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几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定大小。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与作图记忆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与作图记忆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加典型例题)一.表格记忆:二:作图记忆实像:能 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 实际光线 相交而形成的。

物 距(u ) 像距( v )像的性质应 用物体与像离透镜距离变化 正倒 大小 虚实 物像位置 u > 2f f < v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照相机 物近像远像变大 u = 2f v = 2f 倒立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f < u <2f v > 2f倒立放大实像透镜两侧 (投影仪)u = f不 成 像u < fV>u正立放大虚像透镜同侧放大镜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实像和虚像都能用人眼观察。

一倍焦距外物体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能用光屏接;一倍焦距内物体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虚像光屏不能接;例一、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g、h是主光轴上的七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在a、b、c、d、e、g、h中:①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原理应用于;②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③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原理应用于;④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原理应用于;⑤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不成像⑥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例二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 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外伸一些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例三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一只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面离透镜的距离是30cm,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求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例四已知下图直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左边箭头AB与AB经过凸透镜后成的像已经画出,请在主光轴上确定凸透镜的具体位置以及凸透镜的焦点位置(画出凸透镜标出焦点)。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

一、表格文字
1、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2、u>f成实像,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也变大。

(物近像远像变大)
3、u<f成虚像,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也变小。

(用放大镜看字,离字越近像越小)
4、u>v,成缩小实像,u<v,成放大实像(像距大像大,像距小像小)
二、口诀法(借鉴春风润物的博客——《也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
在远郊区拾(实,实像)到(倒,倒立)小(缩小)相机(照相机),
在近郊区拾(实,实像)到(倒,倒立)大(放大)投影(投影仪),
进城里还常常(长长,指放大)假(代指虚像)正(正立)经(镜,代指放大镜)。

物在无穷远,成像在焦点;
千里迢迢物追像,物快像慢有希望;
追到二倍焦距处,像在等距把它望;
追过二倍焦距处,像却比物跑得忙;
追到一倍焦距处,物在焦点像渺茫;
追过一倍焦距处,物要看像回头望;好事多磨难,镜心得团圆
三、图示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1.负正负:凸透镜的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记忆法“负正负”来表示。

当物距为正时,像距为负;当物距为负时,像距为正;焦距则与物距和像距的正负关系相同。

2.物像共轭法则: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与其像的位置满足物像共轭法则。

即物体与其像在光轴上对称,且满足1/f=1/v-1/u的关系式,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3.物距变号法则:当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已知时,可以通过物距变号法则来确定成像方式。

即当物体在凸透镜的左侧,物距为正;当物体在凸透镜的右侧,物距为负;像的位置则根据物像共轭法则确定。

4.像的性质: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记忆凸透镜的像有三种性质。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和真实的;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是倒立的、与物一样大和虚拟的;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时,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和虚拟的。

5.光线追迹法则:凸透镜的成像过程可以简化为光线的追迹。

根据光线传播的规律,可将光线的传播方向和折射规律与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相结合,追踪光线的传播路径来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性质。

6.焦距的决定: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其成像的特性。

焦距越大,成像位置就越靠近凸透镜;焦距越小,成像位置就越远离凸透镜。

因此,可以通过焦距的大小来判断成像位置的变化趋势。

7.成像方程:成像方程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学表达方式,可以帮助记忆凸透镜成像的关键公式。

成像方程为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8.实例演练: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练和练习题,可以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不同情况下的实例演示和解答,可以熟悉并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方法。

以上是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八种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复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
1、成像规律
(注意:u是物距,v是像距,f是一倍焦距,2f是两倍焦距)
大二倍小中间等相等焦点内正大虚近焦点像变大
2、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
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即2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物象等:(是指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时,像在另一侧的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实像总是异侧倒:(即成实像时,总是像、物异侧,像相对于物是倒立的)
虚像总是同侧正:(即成虚像时,总是像、物同侧,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
物近像远像变大:(即物体靠近透镜时,像要远离透镜,同时像要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即物体远离透镜时,像要靠近透镜,同时像要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时像变大,像距变小时像变小;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小的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凸透镜成像八句口诀

凸透镜成像八句口诀

凸透镜成像八句口诀凸透镜成像八句口诀:一、凸透镜的焦距是正的,像是正的,像总在透镜后。

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器件,它的焦距是正的,意味着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就是像。

无论物体距离凸透镜多远,像总是在透镜的后方。

二、物距无限大,像是焦点,像是反的,像在焦前。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无限大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在焦点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个实像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前方。

三、物距等于焦距,像是无穷远,像是正的,像也在焦前。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变为平行光,像也会出现在无穷远处,此时像是正的,位于焦点前方。

四、物距小于焦距,像是无穷远,像是正的,像在焦前。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变为发散光,像也会出现在无穷远处,此时像是正的,位于焦点前方。

五、物距大于焦距,像是焦点,像是反的,像在焦后。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在焦点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个实像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后方。

六、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像是二倍焦距,像是正的,像在焦后。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距的两倍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变为平行光,像也会出现在焦距的两倍处,此时像是正的,位于焦点后方。

七、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是焦点,像是反的,像在焦后。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两倍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在焦点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个实像位于焦点的后方。

八、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像是二倍焦距,像是正的,像在焦前。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焦距的两倍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变为发散光,像也会出现在焦距的两倍处,此时像是正的,位于焦点前方。

通过这八句口诀,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凸透镜成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设计光学系统,实现特定的成像效果。

同时,对于学习光学知识的人来说,这些口诀也是记忆和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力工具。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背诵过关表格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背诵过关表格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像距用“v”表示。

焦距,成倒立
缩小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
焦距,像距也
等于二倍焦
距,成倒立等
大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光屏上没有像,成正立放大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特点的记忆方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像拔河)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像距用“v”表示。

焦距,成倒立
缩小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则光屏上没有像,成正立放大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特点的记忆方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物像拔河)。

凸透镜成像表格记忆法

凸透镜成像表格记忆法
大小虚实物像位置2f倒立缩小实像透镜两侧照相机2f倒立实像透镜两侧2f倒立放大实像透镜两侧
物距(u)
像距( v )
像的性质
应用
物体与像离透镜距离变化
正倒
大小
虚实
物像位置
u >2f
f < v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照相机
物近像远像变大
u =2f
v =2f
倒立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f < u <2f
v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投影仪
u = f
不成像
u < f
u<v<f
正立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放大镜
物近像近像变小
①一倍焦距外物体成实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②一倍焦距内物体成虚像:虚像光屏不能承接.

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是什么

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是什么

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是什么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顺口溜,供参考。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顺口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

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

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

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

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

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

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

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

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

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

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

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

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的故事重述一遍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游戏法记忆法
游戏准备:卡片五张,上面印有图案,一张较大的,一张较小的,一张放大的虚像,两张等大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透镜,主光轴,焦点,二倍焦距!
方法是:让一个学生拿着卡片1,站在凸透镜的一边的任意一个位置,再让一个学生找到合适的卡片(卡片1),让他站在估计的对应位置,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成像。

可以让其他学生说出他们做的成像规律,以及物距(u)和像距(v)。

在我多次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此方法也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让他们课后自己去准备卡片,去练习完成这样的游戏,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新课复习,也可以用来做本节课的当堂练习!游戏的方法图如下:
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学生记住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以比赛的方式举行,加强竞赛能力的培养。

五、口诀记忆法
总结归纳口诀,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口诀,有的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
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近的,成像远,而且放大,反之)
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缩小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

(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虚像)
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比较好的。

学生也设计了适合自己的口诀。

由此推广,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大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六、实际应用法
(一)准备一张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分析成像的特点,这时物体离凸透镜比较远,即u >2f,让学生比较像的大小、正倒立情况,然后总结出成像的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一个凸透镜,眼前的物体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拍了照”,我们才看到了物体。

(二)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把上面的反光的平面镜解下来,让像呈现在天花板上。

让学生去感受投影仪上的透镜也是凸透镜,然后去观察成像特点,请学生说出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放大镜。

一般的学生都能准备一个或大或小的凸透镜。

让他们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字,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当然学生有许多答案,如正立、放大的像,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像。

老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让他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得出成实像规律的前三点规律,再让学生比较正立、倒立像的视觉感受有什么区别。

倒立的像是在眼前的,而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一侧。

我们平常所说的放大镜实际上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应用,只不过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情况。

所以我们不能把凸透镜就等同于放大镜。

凸透镜应用于放大镜时的成像特点及条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应用法把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结合起来教学,既让学生知道了知识,还记
住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一举两得!您不妨也试试!
七、辅助线记忆法
作辅助线,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把像点的运动轨迹用辅助线描出来,具体辅助线的作图方法是:过倒立、等大实像的顶端和焦点画出辅助线,所有的像的顶端的轨迹都在这条线上。

详细图作图如下:
辅助线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后引入,可以解决一些变化类题型。

八、实验探究法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因此,讲授本节课时,最根本的方法还应该是实验探究法为基础。

在光学实验的教学中,做好每一个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因此,探究过程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该着重介绍的重点。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自己找到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如,凸透镜被挡住一半时成像变暗;成像时为什么有三个像等一些开放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