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缆登陆点自然岸线修复措施研究与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缆登陆点自然岸线修复措施研究与应
用
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浙江杭州 310016
2.
2.浙江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针对世界首条500千伏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在舟山大鹏岛登陆点自然岸线产生的破坏,因地制宜,完成岸线生态化修复,形成了以基岩岸线为基础结合海底电缆建设,融入地方海岛特色元素,将海缆登陆端打造成一处基岩岸线自然滩涂生态健康植被恢复优良的近自然海岛基岩生态岸线。
关键词:海缆,登陆,自然岸线,生态化修复
1.
前言
我国属于海洋大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全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海岸线长期受到人类相关活动的影响,承受着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1,2]。
世界首条500千伏交联聚乙烯绝缘海底电缆登陆点就位于大鹏岛西部海岸,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对原大鹏岛自然岸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竖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生态红线管控为核心,坚守自然岸线保护目标,优化海岸线保护与利用格局,以生态岸线修复、景观岸线再造,防灾岸线提升为主要方向,维护海岸功能,保障海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
本工程海缆敷设过程中,工程建设形成的混凝土结构斑块等增加了景观的破
碎度,降低了景观的优势度。
因此,有必要在工程建设后对混凝土结构斑块、土
石裸露斑块进行植被恢复,以恢复工程建设区的景观质量水平。
工程结合《浙江省海岸线整治修复评价导则(试行)》等要求,提出原址生
态化的恢复措施。
本次岸线修复的重点内容为对海缆登陆段潮间带至潮上带区域、登陆后劈方段、修坡段、施工道路、施工临建区以及周边扰动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潮间带底栖底质修复、潮间带植物修复、劈方段生态与景观修复和修坡段生
态与景观修复等。
1.
总体设计方案
1.
修复边界及范围
本次海缆路由登陆端涉及大鹏山岛自然岸线长度约为60m。
登陆点湾顶原来
为岩石海岸,湾顶前沿发育草滩,陆域山坡高度较低,植被茂盛,沿山脊下方有
道路延伸。
1.
修复环境情况
修复区陆域地表部为第四系覆盖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的凝灰岩,熔结
成因,属于硬质岩。
修复区海域边缘高程小于1.5m 左右属泥滩,浅部地基土为
淤泥质粉质粘土,呈黄灰色或青灰色。
修复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
工程滨海滩涂植被区主要为互花米草群落,群落组成单一,基本无其他植物
分布;坡面植被区大部分地表被构筑物覆盖,植被生存空间丧失,仅在护坡两侧
及坡顶平台空地铺植草皮,群落组成单一,除个别杂草外,均为狗牙根;外围植
被区主要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组成较为复杂,基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
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常绿树种以红楠、普陀樟、青冈为主,其次为香樟、石栎等
几种植物,灌木层常见有胡颓子、薜荔、紫金牛、山茶、柃木、女贞等,草本层
主要种类有伏生紫堇、繁缕、飞蓬、活血丹、芒草等。
1.
修复原则
本次海岸线修复设计按照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2018年3月发布的《浙江省
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中的相关要求,并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现状特性。
设计原则和理念如下:
1.
坚持尊重自然原则。
海岸线修复必须尊重海洋自然规律,科学保护海岸线,
按照海洋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科学制定与海洋自然变化规律相一致的修
复保护措施。
2.
坚持可行性原则。
注重借鉴、利用当地和国内外该类项目海岸线修复措施的
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对所采取的措施反复调查论证和分析,使修复措施技术可靠,切实可行,具有经济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
减少扰动原则。
尽量减少新增扰动原地貌和新增占地,将修复施工对原地貌
的扰动降至最低,减少新增水土流失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总体设计
综合考虑工程运行期间的运行要求和大鹏山岛海岸线修复要求,决定分区域、分部位,根据不同部位的环境条件及其特殊要求,以恢复潮间带特有属性、恢复
岸滩湿地、恢复生态岸线作为修复设计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修复措施设计。
通过大鹏山岛海岸线修复,形成以基岩岸线为基础,结合海底电缆建设,融
入地方海岛特色元素,将海缆登陆端打造成一处“基岩岸线自然,滩涂生态健康,植被恢复优良”的近自然海岛基岩生态岸线,成为浙江省涉海输变电工程环境保
护中的精品工程和海岸线修复的典范。
1.
潮间带修复
潮间带生态修复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底质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
底栖动物修复等。
修复方式的选择主要结合潮间带区域的生境特性,本工程海缆
登陆端主要由于海缆的敷设破坏了潮间带植被,相邻的劈方段工程建设后风化的
基岩卸荷至了潮间带区域,导致原有潮间带区域高程增加。
总体而言,破坏方式
过程较为明确,破坏形式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具备修复条件。
该区域潮水活动较
为频繁,受损区域横向宽度约60m,潮间带底栖生物在具备适宜的底质条件后,
可自行迁移至修复区域。
潮间带修复的主要步骤为:场地清理——底质修复——植物种植——补植养护。
1.
修坡段修复
修坡段电缆沟盖板区由混凝土结构盖板铺砌而成,采用覆土、铺植草皮的方
式进行绿化。
电缆沟两侧扰动区已铺植草皮,考虑进行二次修复,栽植灌木,在
两侧电缆沟中间较宽阔区栽植乔木。
其他区域生态与景观修复设计主要包括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利用完后,采取栽植乔木、撒播灌草籽的方式绿化;施工便道边坡区域采取TBS植被护坡和生态袋护坡的方式绿化;在海缆终端站北侧设置一个盖板蓄水池。
1.
施工组织设计
大鹏岛为海岛,交通运输主要采用海运。
苗木、草种统一择优采购,水泥、块片石、碎石、砂等材料可根据业主要求由施工单位自主采购,种植土采用商购解决。
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包括种植槽、覆土、生态袋护坡、栽植乔灌木、撒播草籽等施工。
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
栽植乔灌木、攀援植物和撒播灌草,主要涉及选苗、苗木运输、苗木栽植、撒播灌草籽和抚育管理等几个施工环节。
生态袋护坡在坡面布设生态袋固定钢筋及锚杆,将处理过土壤填装入生态袋,用扎口带封口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垒砌。
工程施工安排1个月。
植苗后必须对幼林进行抚育管理。
植林初年,苗木根系分布浅,生长比较缓慢,抵抗力弱,任何不良外界环境都会对其生长造成威胁。
因此,此阶段必须加强苗木管理,采取松土、灌溉、施肥、除蘖等措施进行管护;在连续干旱暴晒时段,对劈方段、修坡段修复区进行挂防晒网进行防晒;对于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采取一定的补植措施,补植采用同种植物的大苗和同龄苗,从而确保植苗当年成活率在80%以上,三年后保持在70%以上,低于41%则重新进行造林绿化,避免“只造不管”和“重造轻管”,提高植物措施的实际成效,及早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1.
修复效果
经过紧张施工,参建单位克服新冠疫情下施工人员紧缺和海岛运输等相关困难,顺利完成大鹏岛海岸线生态化修复,形成了以基岩岸线为基础结合海底电缆建设,融入地方海岛特色元素,将海缆登陆端打造成一处基岩岸线自然滩涂生态
健康植被恢复优良的近自然海岛基岩生态岸线,体现了国网浙江建设公司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社会责任担当,为舟山联网工程建设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也为今后涉海输变电工程海岛岸线环境保护积累了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李雷.生态海岸线的修复与保护初探——以奉化区海岸线修复为例[J].绿色科技,2020(10):193-194.
[2]吉学宽,林振良,闫有喜,周昕伟.海岸侵蚀、防护与修复研究综述[J].广西科学,2019,26(06):604-613.
[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的通知[J].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