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坦病毒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我国学者找到汉坦病毒和甲H1N1流感病毒的新克星

我国学者找到汉坦病毒和甲H1N1流感病毒的新克星

我国学者找到汉坦病毒和甲/H1N1流感病毒的新克星作者: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09年第10期武汉大学医学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占秋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小组最近在《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 Sin. 2009,30:1015–1024]上报道了他们自己合成的一种新的专利药物——阿比朵尔类似物,这种药物在动物体内和细胞内对汉坦病毒均有抗病毒作用。

这一研究结果为人汉坦病毒感染找到了新克星。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成员,是一种有包膜的单负链RNA病毒。

该病毒主要潜存于黑线姬鼠、褐家鼠等啮齿动物体内,导致自然宿主无症状性的持续感染,人可通过气溶胶吸入、伤口、消化道或直接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等途径感染,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两类疾病。

HFRS/HPS以发热、出血、肾损害、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

该病呈全球性分布,其中欧洲和亚洲每年约有6万例患者。

我国发病人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新发疫区患者病死率高,并具有地区性、爆发性和易变性的流行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生物武器。

由于病毒变异,经呼吸道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难以控制的疾病。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汉坦病毒药物是利巴韦林,但其对HPS患者并无显著疗效,且利巴韦林具有骨髓抑制及潜在致突变等毒副作用,部分患者因为药物毒性不能耐受治疗,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汉坦病毒感染药物,研发新的抗汉坦病毒药物十分必要。

阿比朵尔是由原苏联IS Nikolaeva博士的药物化学中心研发的一种免疫调节剂,具有诱生干扰素、活化巨噬细胞及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特性。

杨占秋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采用苯醌,经Nenitzescu反应等新的原料及合成方法,合成了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新药——阿比朵尔类似物(专利号CN200510018613.9),并证明了该药在动物体内具有抗甲/H1N1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作用,该成果发表在 Arch Virol, 2007;152:1447-1455上,结果发现其对有包膜RNA病毒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DNA病毒,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吞噬体膜内的pH,干扰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

汉坦病毒内化作用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内化作用研究进展
o mmun e p n e ti e y i fi e r s o s .I sv r mpot n o su y t e p t o e e i fv r ie s s ra tt t d h ah g n sso ia d s a e .Ha tv r s e tr n l n a i n e si — n t el lt rn- p n e trc p o — ditd e d c t ss o c lsby c ah i de e d n e e trme a e n o y o i. Ke r s: Ha t vr s; I t r a iain y wo d na i n n e l z to n
P ors i es de f naiu trai t n rges nt t is tvrsi en lai h u o Ha n z o
W ANG Pn —h n igz o g,C N Ya —ig,W ANG Ju pn eiw n HE n pn i— igrve ig,B efnc ekn AIXu — h c ig a
20 0 8年 1 月

Jn 2 o a .0 8
综 述Βιβλιοθήκη ・ 汉 坦 病 毒 内化 作 用研 究 进 展
王 平忠 , 陈延 平 , 王九平综述 , 白雪帆审校
( 四军 医大学 唐都 医院解放 军感 染病 诊疗 中心 , 西西 安 70 3 ) 第 陕 108
摘要 : 内化是生物大分子 ( 包括 细菌 、 病毒等 ) 进入细胞 内的膜泡转运 过程 。病毒 内化 是其复 制 、 病 、 原加 工 致 抗 呈递 和诱发机体 免疫 应答的前提 , 对研究病 毒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汉 坦病毒 主要 通过 受体介导 的包 涵 素 被 覆 小 凹途 径 进 入 细 胞 。 关 键 词 : 汉 坦 病 毒 ; 内 化 作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 339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10 .19 20 ) 1 000 0 88 9 (0 8 0 - 7 - 0 3

中国汉坦病毒H8205株G1、G2-人源IL-2融合基因免疫效果的实验研究

中国汉坦病毒H8205株G1、G2-人源IL-2融合基因免疫效果的实验研究
水 ;B组为 只注 射 空质 粒 pD c NA3 1HiB;C组 ./ s —
2 免疫后 ,A组和 B组 IG的 ∞ g 值无明 显变化 , C组和 D组 IG的 ∞ g 值高峰出现在第 6 3次免疫 后。各组 E A 检测 结果 为 A 组 周 IS I
1 2 动物免疫 .
NV染色,肉眼计数酶斑 ,与无血 清孔 比较 ,产生 5 抑制的血清最高稀释度的倒数为中和抗体的滴 O/ 9 5
度。
2 结果
采用随机化 的方式将 3 2只受试 B l/ 小 鼠 a c b ( 雄性 ,鼠龄 6 ,l ~l ,同济医学院实验 动 周 4 8g 物学部提供)分为 4 ,A组为空白,注射生理盐 组 .
( 武汉市生物制品所狂犬病疫苗研制 中心惠赠 )单
层 上 ,3 7℃吸 附 15h,接 种 单 纯 覆 盖含 琼 脂糖 . 培 养基 ,3 7℃ 培 养 6d,然 后 进 行 HR 抗一 P HT—
质粒提 取参 照文献 [进行 ,以紫外分 光光 度计 ] 测定 Az/on ,确 定 质 粒 D ∞z 值 sm NA 的 浓度 及 纯 度 , 并溶 于生理 盐水 中调 至 l g 。 /l
HiB I-- 一 。将小 鼠常规麻 醉 、消毒 后 ,在 w - 2G1G2 L
其后肢股 四头肌每侧肌注 0 7 布 比卡 因 l , .5 O l
以提 高肌 肉摄 取 质 粒 的能 力 。 7 2h后 每 侧 注 射 重 组质 粒 5 l( 只小 鼠共 注射 10 ) O 每 0 g 。每 2 注 周 射相 同剂 量 ,免 疫 3次 ;断 尾 取 血 ,分 离 血 清 于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 ( .0 78 9 N03 10 1 ) 华中科 技 大 学同 济 医 学 院 附属 同 济 医院 第 二 临床 学院

汉坦病毒结构蛋白及其表位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结构蛋白及其表位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及 其 表 位 生 物 学 活 , 陡
的 研 究 进 展
王建 文 ,赵玉军 ,宋 卓2 林 颖。
(. 阳农业 大学畜牧兽 医学院,辽 宁 沈 阳 1 06 ; 1沈 111 2 辽宁省 动物卫生监督 管理局 信 息中心,辽宁 沈 阳 1 0 0; . 103 3 辽宁省沈 阳市 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 ,辽 宁 沈 阳 1 0 1) . 1 06
feu i s, S O ) 普 马 拉 病 毒 (P u l Solv u r E V、 u maa 测_ 5 _ ,今后一定还可 以发现更 多种 类的 H v。
v u , P U 、 希 望 山 病 毒 f rsetHl 2 H is U V 1 r op c i P l V基 因组 的结 构 特 征
类 以发烧 、出血 和肾功能损害 为特征 的急性传染 亚科 的啮齿类动物 体 内 。 鼠亚科和 田鼠亚科主
病 , 病 死 率 介 于 01 l%; 9 3年 首 次报 道 要 分布 在亚欧 大陆 ,可 引起 H R 。仓 鼠亚科主 . %~ O 19 FS HS P ,主 要 引起 呼 吸 衰 竭 ,病 死 率 高 达 4 % ~ 要 分布在美 洲 ,引起 H S O P 。由于 H V具有 宿主依
[ 收稿 日期]0 7 0 一 1 2 0 — 2 O [ 作者 简介] 王建文 (9 0 ) 男 , 阳农业 大学预防 兽医专业研 究生 , 18- , 沈 主 要从事 畜禽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 通讯作者] 玉军 , 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 院副 院长 、 赵 沈 教授
抗体 。文章 对 几种 结构蛋 白及其表 位 进行 了论 述 ,希望可 以为设 计 新型 疫苗 、寻 找 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C
一 .

汉坦病毒结构蛋白表位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结构蛋白表位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4203211;修回日期:2004206217 作者简介:罗保君(19692),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汉坦病毒结构蛋白表位研究进展罗保君综述;周育森审校(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 100071)摘 要:汉坦病毒主要引起人类的两种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汉坦病毒基因组由L 、M 、和S 三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病毒的RNA 聚合酶、囊膜糖蛋白G1、G2和核衣壳蛋白NP 。

本文综述了核衣壳蛋白、囊膜蛋白G1和G2的B 细胞表位和CT L 表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汉坦病毒;结构蛋白;表位研究中图分类号:R3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5673(2005)0120055203 汉坦病毒(Han tavirus ,HV )主要引起人类的两种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e m orrhag ic Fever w ithR ena l S ynd ro m e ,HFRS )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 tavirus Pu l m ona ry S ynd ro m ,HPS )。

HFRS 是一类以发烧、出血和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介于0.1%~10%;1993年首次报道的HPS,主要引起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40%~60%。

依据血清学方法,将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汉坦病毒属病毒分为几个抗原性明显不同的血清型,即汉滩病毒(Han taan virus,HT NV )、汉城病毒(S eou l virus ,SE OV )、普马拉病毒(Pumm a la virus ,P UUV )、希望山病毒(P rospect H ill virus ,PHV )、多布拉伐病毒(D obrava virus ,DOBV )、泰国病毒(Tha iland V irus ,Thai )、新诺柏病毒(S in N o m bre virus ,S NV )和A ndes virus (ANDV )等几个血清型。

汉坦病毒致病性及其结构蛋白抗原性研究

汉坦病毒致病性及其结构蛋白抗原性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坦病毒肺综合征( P ) H S 。自 17 96年李镐汪等从疫区的黑线姬 的体液免疫应答, 产生的抗体为 I I 、 A 还可检测出 I 。 g g I , M、 G g g E
鼠肺组织 中分离到汉坦病 毒 7 6—18株 以来 , 国学 者相 继分 汉坦病毒 中和抗体主要是针对 糖蛋 白表位产 生的 , 1 各 能够 中和细
构 。该属病 毒 的原形 株是 17 9 6年在 韩 国分离 的 7 6—18株 。 下 。另外 , 1 由于 C 8 T淋 巴细胞 的 扩增导致 的急 性期外 周血 D +
成熟的汉坦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 和其他布尼亚病毒科病 中 C 4 / D +比值 下降 或倒置 。单纯过 继转 输免 疫脾 细胞 D +C8
维普资讯
20 . o 1 o 1 期 07 V第 l N 第 0 7年 1 9 . 1 . 9卷
S a g  ̄ Ju n lo rv nieMe iie h n h o ra fP e e t dcn v
上海预防 医学杂志
文章 编号 :04— 2 1 2 0 O 0 3 0 10 9 3 (0 7)1— 0 5— 3
为 1 ~ O 。这些互 补序列可使病毒基 因组 R A通 过非共价 胞因子之一, 5 3个 N 主要由单核一巨噬细胞分泌, 其水平与可溶性受体
的碱基 配对形成手柄状 结构 , 这种结 构可保 持 R A的稳定性 , N
呈正相关, 体外实验表明有增加内皮细胞凝血活性和通透性, 吸
并可能在转录或复制过程中被 R A聚合酶识别, N 启动合成新的 附炎性细胞, 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K a ui 等 认为, hi l a ol n 人肺
离到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 目 前汉坦病毒已鉴定出多种型别: 胞外的病毒。抗汉坦病毒免疫血清能够保护同系小鼠免受病毒

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分别感染 T P 1 一 种人 源的单 个 核细胞 系 ) H ( 、 2 3 F (、 9 H K ) 的肾上皮细胞 )MR 、 C一8 胎儿纤维母 ( 细胞 系 ) 及人 脐 静脉 内皮 细胞 ( HUVE , E IA C)用 LS
测定 了 培 养 清 中 的 各 种 细 胞 因 子 并 用 多 探 针 R NA保 护试 验测定 了 C C和 ( c类趋 化 因子 的受 、 x
Ia E 、I 4 G —C F和 MI Lc NT S l 、M S P一1 R dr NA在 n
HUV C的表 达 增 强 在 感 染 后 3 E h即 开 始 , 而此 时 IC H和 A 4 E 5 9细胞 仅 R T S的 表 达 有 所增 加 AN E ⑤肾 上 皮 细 胞 ( 9 ) 染 后 不 仅 R NT S、 23 感 A E 而且 FF G B和血栓 调节 蛋 白受 体 的 表达 也增 加 ⑥ 未 观 察到 TN F—d IN 、 、I 1 F I 0和 "e C的表达 V2 3GF 增强 。作 者认 为 , 汉坦 病 毒 感 染后 细 胞 因子 早 期 即 可出现表达 增强 , 表达 水 平及 表达 谱 感 染 的毒 株 j
体一结果显 , v感 染能诱导 各种细胞 因子 或趋 H
化 困子 的产 l , 牛 HTN 主要诱 导 MR 5细胞 产生 v C
GV C Ff 细 胞 巨 噬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 子 ) I S 粒 I , 2 3 }v细 胞产 生 A E ( 趋 化 因子 )而 HP 9H ’ I , { T S类 , S 的病 原 S V 和 AN N DV诱 导 TH P一1 HuvE 和 c产 生 'F , I n 诱导 2 3细胞 产生 MC N 9 P一1 还 可刺 激 , 23细胞 分泌 J l, 9 I O后者 似 叮说 明为 什 么 H S患 P 者 肾损 缺 如 或 较 轻 。此 外 , NV 不 仅 可 以诱 生 HT

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T细胞表位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T细胞表位研究进展

1 Gh n 3 a y MG ta . He ao o y 1 98; 7:21 e 1 p tlg , 9 2 3~2 2 2
1 Z u i F e 1 n e vml g 4 o lm ta .I tr i o y, 1 9 4 9 9; 2: 1 5~ 1 4 2 4
等 l j 道 在 内的 近 来 的 研 究 表 明 , V基 因组 的 多 1报 1 HB
我们 最 终 可 评 估 确 定 HB V变 异 和 疾 病 临 床 表 现 之
间 的关 系 。 参 考 文 献
种变 异 促 进 F B发 生 的 可 能 机 制 表 现 如 下 : 1 促 H () 进病 毒 复 制适 应 性 ( mes 的 增 加 ; 2 促 进 病 毒 基 i f s) ()
维普资讯
国 外 医学 ・ 行 病学传 染 病 学分 册 2 O 流 O 2年 1 第 鲞箜 塑 Q

的 研 究 来 确 定 正 常 H x和 X基 因 变 异 的 生 物 学 和 B
的 转 基 因方 法 优 化 转 基 因模 型 , 得 在 体 外 研 究 新 使 的变 异 基 因 的 功 能 更 为 方 便 。 通 过 对 体 内 动 物 模 型 上 出 现 的 H V突 变 基 因 组 和 病 毒 进 行 功 能 性 研 究 , B
H V变异引起 。有关 H V变 异在 促进 F B发生 过 B B H 程 中 的精 细 作 用 机 制 仍 需 进 一 步 的研 究 。
总 之 , 多 与 各 种 病 理 生 理 学 情 况 相 联 系 的 许 H V变 异 已有 详 尽 的 报 道 。在 体 外 转 基 因 肝癌 细 胞 B 上 进 行 的 功 能 性 研 究 和 免 疫 学 分 析 已确 定 了几 种 病

汉坦病毒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出” 现象 , 出现 多种宿主携 带 同一病毒 或一种宿主携 带 多型
病 毒 的 情 况 。如 黑 线 姬 鼠 和 褐 家 鼠 都 能 携 带 汉 滩 病 毒 ( T ; 林姬 鼠 、 家鼠 都 能 携 带 D bv 毒 ( O ) Sn H N) 小 小 oae病 D B ;i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 P ) H S 的病原体 , 于布尼 亚病毒科汉坦 属
制 尚不清楚 。如 M R IE A TN Z等… 在 西南 大西 洋地 区的

次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爆 发 中发现病 源安 第斯山病毒 能在
7 , % 疾病 发生 于汉坦河流 域. 故以汉坦命 名。17 9 6年 韩 国 李镐汪教授 等首先从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 了汉坦病毒 ,
随后 各 国科 学 家相 继 分 离 出 汉坦 病毒 。 汉 坦 病 毒 属 于 布
HR F S主要 表 现 为 肾病 综 合 征 和 出血 , 高 热 、 血 压 、 以 低 出血 、 少尿 或 多尿 等 肾功 能 损 害为 特 征 。HF S主 要 发 生 在 R
亚 洲 和 欧 洲 。全 球 每 年 H P F S的 病 例 大 约是 100 0例 …。 5 0
常作 为分 型 的 比 较标 准 。 基 因组 片段 两末 端 序 列 保 守 , 且 反 向 互补 , 成 锅 柄 样 结 构 , 图 15。 汉 坦 病 毒 在 进 化 形 见 L J 过 程 中容 易发 生 变 异 , 目前 已经 发 现 了 3 0多 种 血 清 型 或 基

2 6・ 4
广 东 医学
21 0 1年 1 第 3 月 2卷 第 2期
Gu n d n a g o gM ei l o ra Jn 2 1 ,V 1 3 ,N .2 dc u n l a . 0 1 o. 2 o aJ

汉坦病毒糖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糖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R 7 . 339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10 57 (0 2 0 0 6 0 0 5. 6 3 2 1 )4. 0 3— 4
Re e r h a a e n t u t e a d f nc i n o a a i u l c pr t i s a c dv nc s i s r c ur n u to f h nt v r s g y o o e n
汪 第一 次分 离 出病 原 体后 , 今 已发 现有 十几 种 血 至 清 型或二 十几 种基 因型 , 中汉 滩病 毒 ( ata i 其 H nanv r , T V) 多 布 拉 戈 . 尔 格 莱 德 病 毒 ( orv. 1 HN 、 2 3 贝 D baa B lrd is D B 、 城 病 毒 ( eu is e a evu , O V) 汉 g r Sol r , vu S O 、 马 拉病 毒 ( u m l is P U 等 主 要 E V) 普 P u aav u, U V) r
Abtat H nai ss as u a i ae :e orai fvr i n ly do e( R )adhnai s um nr s c : a t r e ue h m nds sshm r g e t r a sn rm HF S n at r lo a r vu c 2 e h ce w h e vu p y snrme H S . h e baeg cpo i i a pr n s utr rt no at i s hs ei i m i yit — ydo ( P )T e m rn l o r e ni ot t t c a poe f n vr .T i rv wwl a l r m y tn s m a r u l i h au e l n no

汉坦病毒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H r g等 l 通过 中 和 实 验 和 抗 原 检 测 鉴 定 了 2 oi n 4 J
株 病 毒 逃逸 单 克 隆 抗 体 突 变 株 ( R ) 一 株 单 克 隆 MA s , 抗 体 针 对 G , 一 株 鼠平 ( a kvl) 克 隆抗 体 是 2另 b o 单 n e 针对 P U U v的 S ta o株 的 C 。Gl 突 变 是 由 A okm l 的 — T, 致 位 于 2 2氨 基 酸 的氨 基 酸 由天 门冬 氨 酸 变 为 导 7 缬 氨 酸 , 强 了这 一 区域 的疏 水 性 。 C 增 2的 突 变 是 由 C T, 致 位 于 94氨 基 酸 的 氨 基 酸 由 丝 氨 酸 变 为 — 导 9 疏水性 强 的苯丙 氨 酸 , 致 G 以 2的 二 级 结 构 发 生 改 变 。此 突 变 与 一 糖 基 化 位 点 相 邻 。用 合 成 此 肽 免 疫 的 鼠血 清 不 能 识 别 原 始 蛋 白 , 明 此 表 位 为 非 线 性 表 的和 ( ) 疏 水 性 的 , 者 Cl C 或 是 或 、 2单 克 隆抗 体 与 糖
克 隆 抗 体 鉴 定 其 血 清 型 特 异 的 表 位 位 于 15~4 9 5 2 氨基酸 , 为构 象依 赖 性 表 位 。用 截 短 表 达 酸 ) 测 (F 病 人 的 恢 复 期 血 清 , 区 2 检 IA) 可
和 SO E V感 染 。
( F 2 或 汉 坦 病 毒 肺 综 合 征 ( ) 病 原 。HV的 HR) HI 的 S
3种 结 构 蛋 白 : 衣 壳 蛋 白 ( P 、 膜 糖 蛋 白 ( P或 核 N )包 G G) 和 G , 别 由基 因 组 中 的 S片 段 和 M 片 段 编 G1 2分 码 。有 关 I - I 构 蛋 白的 抗 原 位 点 或 表 位 的 结 构 及 V结 其 基 因 定 位 , 于 阐 明 H 结 构 蛋 白 的 结 构 与 功 能 对 V 及 I - I V基 因 工 程 疫 苗 研 制 至关 重 要 。 I 抗 原 表 位 - I V

2024年度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2024年度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

2024/3/23
25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3/23
26
2024/3/23
12
社区防控策略部署
01
02
03
开展灭鼠行动
组织专业队伍定期开展灭 鼠行动,降低鼠类密度, 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2024/3/23
加强环境卫管理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制 度,保持公共区域清洁, 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物。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向居民普及出血热病毒相 关知识,提高居民防范意 识和能力。
02
根据其基因型和血清型的不同, 汉坦病毒可分为多个不同的型别 ,如汉城型、汉滩型、普马拉型 等。
4
出血热病毒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呼吸道传播
通过吸入被病毒污染的气溶胶 而感染,如鼠类排泄物干燥后
形成的尘埃。
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 感染。
接触传播
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被 病毒污染的血液、体液等而感
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
定期消毒
保持室内清洁,及时清理垃圾,避免 吸引鼠类;在野外活动时,不要直接 接触死鼠或其排泄物。
对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 行定期消毒,如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家具、地面等。
加强个人防护
在可能接触到病毒的环境中,如清理 鼠类排泄物或死鼠时,应穿戴防护服 、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中药及天然药物筛选
从中药及天然药物中筛选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成分,开发新型抗病毒药 物。
2024/3/23
17
患者康复期管理指导
心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干预,减轻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

研究进展
0 1
研究方法及 成果
0 2
病毒基因分 析
0 3
宿主基因分 析
0 4
疫苗与抗病 毒研究
0 6
病理与免疫 反应
0 5
分子生物学 和细胞生物 学
F.Elgh等采用PUU病毒重组核蛋白作为抗原,与乳胶连接进行乳胶微粒凝集试验,用于汉坦病毒病的快速血 清学诊断,与采用PUU病毒重组核蛋白作为抗原的ELISA相比,特异性为90%,敏感性为94%。
A.Vaheri等的研究表明,西伯利亚旅鼠分离的TOP病毒与东方田鼠分离的KBR病毒S片段同源性核苷酸水平为 82%,氨基酸水平为96%;与欧洲棕背分离的PUU病毒S片段同源性核苷酸水平为77%,氨基酸水平为87%。系统发生 分析显示3种病毒具有共同的起源,与相应宿主动物细胞色素B基因系统发生分析结果相一致,表明3种病毒进化 过程中有在宿主动物之间进行的水平传播。其中TOP病毒M、S片段3’-NCR最长,可能在3种汉坦病毒中起源最早。
汉坦病毒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重组抗原的应用和实验诊断方法的快速、敏感和特异。
多项报告对HFRS和HPS的后遗症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两种疾病的恢复病人与健康人比较,分别存在肾脏或 肺功能的异常。M.Howard等对患有HPS的孕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患有HPS的孕妇预后与其他HPS患者相同,患 有HPS孕妇的胎儿与其他患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孕妇的胎儿差异不大,研究中没有发现SN病毒在人类垂直传 播的现象。
汉坦病毒等从韩国绒鼠(Eothenomys regulus)分离了两株PUU相关病毒,命名为Muju(MUJ)病毒。两株 病毒G2基因241bp片段序列存在1.2%差异,G2基因241bp片段和S基因208bp片段与PUU病毒相应片段序列的同源性 分别为79.5%~83.4%和80.3%~81.2%。

汉坦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实验技术及其应用·汉坦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刘师文,龚甜,熊英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9摘要:汉坦病毒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病原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 安全。

检测方法的研究对汉坦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汉坦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 E L I S A 和 P CR 方法,新的检测方法也不断有报道。

本文对汉坦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汉坦病毒;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 中图分类号:R 18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507(2014)13-2420-03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hantavirusL I U Sh i -we n , GONG T i an , XI ONG YingJiangxi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29, ChinaAbst r act : H an t avi r u ses cou l d cau se t w o h i gh l y f atal d i seases, h em or r h agi c f ever w it h r en al synd r om e and han t avi r u s pu l m on ar y s ynd r o m e , wh i ch po s e a s e ri ou s t h r ea t t o hu m an hea lt h and s a f e t y due t o t he h i gh e m e r gence and m o rt a lit y . T he de t ec ti on m e t hod s ar e ver y i m p or t an t f or d i agn osi s, con tr ol and p r even ti on of t he cor r espond i ng d i seases. A t p r esen t , E L I S A and P CR m et hod s ar e m a i n l y u s ed i n han t av ir u s de t ec ti on , wh il e ne w de t ec ti on m e t hod s a l s o have been r epo rt ed . T h i s r ev i e w i s t o s e r ve a s an up t o da t e accoun t o f t he r ecen t p r og r e ss i n t he de t ec ti on m e t hod s o f han t av ir u s . Ke ywords: H an t av ri u s ; De t ec ti on ; EL I SA; P CR汉坦病毒 (H an t av i r u s ,H V ) 属布尼亚病毒科(B unyav i r ida e ) 汉坦病毒属 (Hantavi r us ), 是有包 膜、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 病毒。

《汉坦病毒DNA疫苗》课件

《汉坦病毒DNA疫苗》课件
开展长期跟踪研究,评估汉坦病毒 DNA疫苗在接种人群中的免疫持久性 和保护效果,为疫苗的优化和更新提 供实践依据。
探索汉坦病毒DNA疫苗与其他免疫疗法的联合应用
结合其他免疫疗法,如细胞免疫疗法 、抗体疗法等,探索汉坦病毒DNA疫 苗与这些方法的联合应用,以提高免 疫应答和保护效果。
深入研究汉坦病毒DNA疫苗与其他免 疫疗法联合应用的机制,了解相互之 间的作用和影响,为制定更有效的免 疫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治疗
目前对于汉坦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控制体温、治疗并发症等。虽然有一些抗病毒药 物在实验阶段表现出一定疗效,但还没有正式用于临床治疗 。
02
DNA疫苗介绍
DNA疫苗的原理和特点
原理
DNA疫苗是一种基于将编码特定抗 原的基因插入到质粒中,然后将其导 入人体细胞,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的疫苗。
汉坦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传播途径
汉坦病毒主要通过宿主动物的排泄物(如尿液、粪便)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其污染物 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危害
汉坦病毒感染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患者肾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
汉坦病毒的预防和治疗现状
预防
目前预防汉坦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 毒的动物、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环境卫生以及使用疫苗等。
01
02
03
靶基因的选择
选择汉坦病毒的特异性基 因片段作为疫苗的靶基因 ,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载体构建
利用质粒DNA作为载体, 将靶基因插入其中,形成 汉坦病毒DNA疫苗。
生产工艺
建立高效、可控的生产工 艺,以确保汉坦病毒DNA 疫苗的批量生产和质量稳 定。

汉坦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病原学研究进展
孙荣芳;孙成群;齐秀云
【期刊名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年(卷),期】2000(3)4
【摘要】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genus hantavirus),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的病原体。

HFRS是一类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伤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0.1%~10.0%;HPS主要引起急性发热,进行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
达40%~60%。

HV流行广泛,危害严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问题。

【总页数】2页(P330-331)
【作者】孙荣芳;孙成群;齐秀云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鹤岗市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802;R373.32
【相关文献】
1.2014—2016年河南省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病原学分析 [J], 杜燕华;李懿;马宏;
王海峰;许汴利;黄学勇
2.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HV)研究的新进展(病原学和流行病学)[J], 宋干
3.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近况 [J], 李应光;胡作林
4.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及其病原学研究进展 [J], 张永华
5.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感染的病原学问题 [J], 宋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坦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抗原和毒力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抗原和毒力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抗原和毒力研究进展
顾先仕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年(卷),期】1993(020)005
【摘要】汉坦病毒属的基因组为负极性单链RNA,含L,M和S三段,其mR
NA分别编码L蛋白,包膜糖蛋白(G1和G2)和核壳蛋白。

病毒的毒力主要与G1的抗原表位有关,而交叉反应主要发生在核壳蛋白。

汉坦病毒属可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在适应宿主的过程中,进化为两支四个血清型:一支是引起较重病情的野鼠型和家鼠型病毒,另一支是引起轻症的Ping型病毒和不致病的田鼠型病毒。

【总页数】3页(P209-211)
【作者】顾先仕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3.9
【相关文献】
1.汉坦病毒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J], 潘蕾;白雪帆
2.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因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赵莉;蒋秀高;徐建国
3.Ⅱ型猪链球菌毒力因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杨丽梅;马力;庄金秋
4.汉坦病毒核衣壳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J], 汪毅
5.汉坦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许君;孙成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 莹 , 韩 秀云 , 林 小晖
1 .济南 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 山东 济南 2 5 0 0 2 1 ; 2 .济南市食 品药 品检 验检测中心 , 山东 济南 2 5 0 0 2 1 关键词 :汉坦病毒 ; 基 因组结构 ; 型别 ; 宿主 ; 分布特征 ; 致病机制
中 图分 类 号 :R 3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8 6 8 5 ( 2 0 1 5 ) 1 7—3 0 2 1 — 0 4
发 。
自然界有 1 7 0种哺乳 动物携带 H V, 大多数为 啮 齿类 动 物 。H V与 宿 主 间有 紧 密 的 对 应 关 系 , 1种 宿 主一般只携带 1 种H V, 宿主动物的种群类别决 定了 其携带 的 H V 型别、 H V 感 染 的 临 床 表 现 和 严 重 程 度¨ ” 。例如 , H T N V和 D O B V会伴 随着 较严重 的 HF R S病 例 , S E O V则 只 引起 中度 的 H F R S 。 汉 坦病毒 属 、 啮齿 类 宿 主及 H V感 染 形 式 关 系密 切, 啮齿类 动物 的分 布决 定 了 HF R S和 HP S出现 的相 应区域 。例如小啸鼠分布于南美, 其携带的 A N D V可 以引起 H P S , 因此 H P S 在这些 区域分布。黑线姬 鼠和 姬 鼠分 布 于 东 亚 和 欧 洲 , 是 引 起 HF R S的 HT N V 和 D O B V 的 宿 主 。H F R S病 例 也 主要 在 这 些 区域 报 道 。 S E O V存 在 于褐 鼠分 布 的国家 , 而宿 主褐 鼠分 布广 泛 。 尽管如此 , H F R S主要存在于亚洲 国家¨ 。然而 , 不 同地方引起 H F R S和 H P S 暴发的储存宿 主并不是 同 种 啮齿类 动 物 。1 9 9 3年 S N V导致 HP S在 北美 洲暴 发, 其主要宿主为鹿 鼠( 白足 鼠) ; P U U V导致欧洲 出 血热暴发 , 其主要宿主为滨海岸 田鼠( 岸属 ) ; 具条纹 的 田鼠 ( 姬 鼠属 ) 是 中 国最 重要 的病 毒 携 带 者 。 1 9 9 1
2 H V型 别及 与宿 主 的关 系
病毒 ( D O B V) 、 汉城病毒 ( S E O V) 、 辛 诺 柏 病 毒 ( S N V) 、 希望 山病 毒 ( P H T N V) 、 普 马 拉病 毒 ( P U U V) 、 黑渠港病毒 ( B C C N V ) 、 泰 国病 毒 ( T H A I V) 和安第斯 病毒 ( A N D V) 等 。 H V根据宿主动物来划分 , 主要 分为 4个 类群 : ( 1 ) 鼠亚 科 ( Mu r i n a e ) 相关病毒 , 主 要 分 布 于 欧 亚 大 陆, 有H T N V、 D O B V、 S E O V等 , 能 引起 H F R S ; ( 2 ) 田 鼠亚 科 ( A r v i c o l i n e ) 相关病毒 , 主 要 分 布 于 欧 洲 和 亚 洲, 包括 P U U V、 哈 巴 罗 夫 斯 克 病毒 ( K B R V) 、 托 普 格 拉弗 夫 病 毒 ( T O P V) 、 P H T N V、 维 斯 塔 岛病 毒 ( I S — L A V) 、 图拉 病毒 ( T U L V) ; ( 3 ) 棉 鼠亚 科 ( S i g mo d o n t i n . a e ) 相关病毒 , 主要分 I n s e c t i v o r a ) 相关病毒 , 呈全球性分布 , 但许多种类 致 病性 未知 。 H V 与宿主 动 物 存 在 明显 的依 赖 关 系 , 病 毒 的某 些性状是由宿主动物决定 的。宿主动物的种群类型 、 种 群 密度 、 种 群 结 构 以及 繁 殖 活 性 等 影 响疾 病 的暴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 0 1 5年 9月第 2 5卷第 1 7期
C h i n J H e a l t h L a b T e c , S e p .2 0 1 5 。 V o 1 .2 5 , N o .1 7
・ 3 0 2 1・


述 ・
汉 坦 病 毒 的研 究 进 展
作 为新发 现 的动 物疫 源性 疾病 病 原 体 , 汉 坦 病 毒 ( H V ) 引起人们 的广泛关注。H 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 B u n y a v i r i d a e ) 汉坦病 毒属 ( Ha n t a v i r u s ) ,临床 上 可 引 起 2种严 重 的 急 性 传 染 性 疾 病 , 即。 肾综 合 征 出 血 热 ( HF R S ) 和汉 坦 病 毒 肺 综 合 征 ( HP S ) , 其 中 HF R S多 发 于欧亚 大 陆 , HP S多发 于美 洲地 区 … 。全 球 每年 有 1 5万 一2 0万 H V感 染病 例 , HF R S和 H P S的病死 率可 达1 2 %~ 6 0 % 。 中国是受 H V危害 最严 重 的国家 , 病 例分 布 广泛 , 发 病 人 数 和 死 亡 人 数 均 居 世 界 首位 J 。 近 年来 , 国内外 对 HV进 行 了大 量 的相 关 研 究 , 取 得
了一 些新 进展 。 1 H V基 因组 结构 特征
HV基 因组 为分 节段 的单 股 负链 R N A, 由S 、 M、 L 3 个R N A片段组成 , 每个基 因片段都只有一个开放读 码框( O R F) 。S片 段 约有 1 6 0 0个 ~ 2 4 0 0个 核 苷 酸 长度 , 可 以编码 病毒核衣 壳蛋 白( N P ) , 结构保 守 的 N P受来 自外 界 免 疫 应 答 的选 择 压 力 很 小 。N P保 守 性、 抗 原性 和 免疫 原 性 较 强 , 是 主 要 的诊 断 抗 原 。 M 片段约 有 3 6 0 0个核 苷 酸 , 编码 2个 可 以插 入 细 胞 膜 的体外 糖蛋 白( G n和 G c ) , G n和 G c糖 蛋 白上 均有 中 和抗原位点和血凝活性位点 ,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 抗体 。L片段 有 6 5 0 0个 核 苷 酸 长 度 , 编码 的蛋 白 具 有依 赖 R N A的 R N A多 聚酶 、 转 录 酶 和核 酸 内切 酶 活性 , 与病 毒 的 复 制 和 转 录 有 关 。成 熟 的病 毒 呈 圆 形、 卵圆形 或 多形 态性 , 直径 为 7 8 r i m~ 2 1 0 n m, 有 包 膜, 包 膜 上 镶 嵌 有 糖 蛋 白刺 突 , 核 衣 壳 为 螺 旋 对 称 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