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1-08-15T10:07:29.107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莹婷[导读] 目的:探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安全核查流程及效果。

李莹婷(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大竹 635100)【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安全核查流程及效果。

方法:通过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手术护士三方合作落实核查措
施,并分析实施效果。

结果:对患者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合格率100%。

结论:手术团队细化并合作落实手术安全核查流程的内容,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增强了手术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关键词】围手术期医护; 手术安全核查; 患者识别系统【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123-02 医疗安全的核心和目的首先是患者的安全[1]。

为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国家卫生部中心质量管理委员会颁布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细则,将手术安全核查作为一项核心内容纳入手术系统科室。

我院自2010年5月起制定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手术病人安全核查表”,在近一年的使用中,有效地确保了患者的手术安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护士自行核查流程和内容
1.1.1 术前访视时第1次核查术前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依次核查患者身份(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必要时核查检查结果,交叉配血情况,有无特殊感染,过敏史及手术史等。

1.1.2 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是第2次核查术晨按手术通知单,手术患者流动交接记录本与病房护士交接核查。

患者意识清醒,有回答能力者由患者自己说明身份,意识不清无回答能力者及婴幼儿则通过腕带识别。

并由其合法亲属确认无误后手术护士,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在交接记录本上签名。

1.1.3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第3次核查手术室门口醒目处悬挂手术安排表。

写明当天每例手术的手术间、姓名、诊断、手术名称、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接患者的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核查相应内容,意识不清或婴幼儿身份以腕带识别。

1.2 手术团队的反复核查流程和内容
1.2.1 麻醉实施前患者的主管医生必须在麻醉前到达手术间,三方须暂时放下各自的工作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术前备血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知情同意书等核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若患者清醒时,患者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知情同意书,过敏史等内容由患者自己叙述。

1.2.2 摆放体位前巡回护士,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再次共同核查手术部位标识,尤其是双侧器官有左右之分的单侧手术。

两个以上部位的手术,巡回和器械护士共同负责术中所用器械,带尾纱等清点并及时完成清点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住院号、科别、床号、姓名、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器械和带尾纱等数目的清点和核对。

清点物品数量时应唱点其内容及数目。

1.2.3 手术开始前切皮肤前暂停,核查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风险预警等,确保患者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正确。

手术室护士核查手术物品的准备情况,并报告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核查结果由三方共同确认签名。

1.2.4 手术结束关闭体腔前手术医生宣布实施手术的名称,放置引流情况,巡回和器械护士在关闭体腔前共同清点核查术中所用器械、带尾纱等。

将结果报告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及时完成清点记录。

1.2.5 手术结束后患者离开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主持并负责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监测仪器线路,确认患者去向等,结果由三方共同确认并签名。

实施核查时,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完成,缺一不可,三方确认无误后分别在核查表相应位置签名。

2 效果评价
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5月起实施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以来,至2011年4月共计实施手术3056台,均严格执行了三方共同核查,在确认患者身份正确,手术部位正确,手术正确后实施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3.1 三方共同核查 ,患者手术安全得到了保障倡导手术安全核查,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旨在形成团队成员间的协作。

大量研究显示,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或者沟通不足是导致错误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2]。

有效沟通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

在整个手术核查过程中,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用语言交流,不能用沉默表示默认,以保证核查的准确性。

如急救时的口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复述其内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

我院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明确了麻醉医生、主管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核查完成的工作模式,制定了严格的核查方法及统一的核查表格,通过建立更为安全的医疗系统,制定职责分明的核查制度,通过实施护士对手术患者的自行核查和手术团队的“反复”核查流程,使患者手术安全得到了保障。

通过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团队逐渐认识到保障患者安全需要每个人充分重视,不折不扣地按流程实施核查措施,以减少质量缺陷,有效避免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系统错误,从环节上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预防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3.2 改变工作模式,增强了三方的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医院安全文化医疗风险存在于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其结果是可以发生演变的,若处理得当,可以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在手术核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患者手术部位打印错误,手术患者姓名错误等情况,均通过三方共同核查及时发现,避免了错误的发生。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以往临床工作中三方分别核查,各自为政的局面,大大提高了核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随着核查制度的落实,三方医护人员增强了核查意识,明确了风险防范需全程控制。

全员参与的理念,逐渐形成了“病人安全为先”的医院安全文化。

3.3 通过近3年对手术室1—3年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的培训,在手术室形成了一支抢救技术过硬,无菌观念强,各种抢救手术配合熟练、流程规范,服务态度好的护理队伍,赢得了病人、医生、医院领导的赞扬,病人对手术室这支护理队伍的满意度达到了97%以上。

? 参考文献
[1] 刘正良,彭望香主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

2004.6湖南科技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