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遵循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呈现卫星运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卫星运行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卫星运行图、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卫星运行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卫星运行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卫星运行的速度、时间和路程。
引导学生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组卫星运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卫星运行时间(2)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
- 学会使用基本的公式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 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卫星运行时间的含义。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公式。
3. 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在航天科学中的应用。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问题导向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5分钟):- 通过引入航天科学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兴趣。
2. 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10分钟):- 详细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含义。
3. 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5分钟):-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公式。
4. 案例分析(15分钟):-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在航天科学中的应用。
5. 小组合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3单元 乘法 第2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2) 精品教案

第2课时卫星运行时间(2)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试一试”、第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
3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技巧和算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1三位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预设:① ②师:哪种计算是对的呢?另外一个为什么错?错在哪里?生:第一种方法是错的,3×0等于0,要加上进位2,而不是把进位2和0分别写在十位和百位。
引导学生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注意三位数中间的0乘任何数都得0。
如果之前不需要进位,就写0占位;需要进位要写上进位。
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的时候,0也要参与计算。
根据“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这个数”等法则进行计算。
2位数多的乘数放在上面。
54×312 预设: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些方法都是对的吗?怎样算比较简单? ①这种做法违背了多位数乘法的法则,应是第二个乘数每一位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不能反过来。
要按照计算方法计算,不然容易错乱。
②这种做法是对的。
第二个乘数是三位数,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最后把三次的积相加。
③这种做法也是对的。
列竖式时,把54和312的位置交换,按照之前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直接计算。
师:对比第二种和第三种,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集体完善:第三种做法比较简单,因为第二个乘数是两位数,只要算两步乘法计算即可。
小结:书写竖式时,将位数多的放在上面比较简便。
3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师:210×47这题,同学们也有不同的做法。
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方法都可以算过程,全班汇报。
个别学生板演后,全班集体点评,教师适时出现错例突出重点。
小组代表分享想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第2课时卫星运行时间(2)【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让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乘法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一、情景导入1.笔算:13×128=326×2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怎样算。
2.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些比较特别的题目。
二、探究新知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408×23,指名两生板演。
(2)集体交流算法:板演同学的算法对吗?你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乘到0的时候可以不要吗?为什么?那么该怎么书写呢?错误的方法还要说明错在哪儿,应该怎么改。
(3)小结:三位数中间有0时应该注意什么呢?中间有0的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时,注意不需要进位的就写0占位,需要进位的可直接写上进位数。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及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1)出示题目54×312、210×47,这两道题怎样算?(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看看本组一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计算过程,那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议一议哪种过程更方便。
(3)小结:竖式计算时,要看清楚数据的特点,选择简便写法,灵活计算。
书写竖式时,把数位多的放在上面会更方便,如果乘数末尾有0,将0让出来更简便。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4题。
判断对错,错在哪,怎么改?2.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5题。
强调计算过程中0是怎么计算的,需要注意些什么。
3.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6题。
卫星运行时间导学案 (2)

《卫星运行时间》导学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上下左右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1.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对。
28×32 11×712.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困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到的积末位和()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困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末位数和()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二、问题导学1.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那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2.思考: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写下来吧。
3.自己估算一下这道算式应该等于多少?4.这道题的准确结果应该是多少呢?开动脑筋想一想,试着算一算,再与小组成员交流。
三、达标检测1.填空(1)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时,可以用列( )的方法。
(2)对于算式114 ×2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 )去乘( ),等于 ( ),所得积的( )位和( )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 )位上的( )去乘( ),等于( ),所得积的( )位和( )位对齐,最后把( )和( )相加。
2.森林医生:下面这道题做得对吗?请大家先估算一下。
错在哪里?怎样改正?1 2 1× 1 44 8 41 2 16 0 53.先估一估,再用竖式计算。
221×13= 132×22=3.解决问题。
(1)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1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按31天算)会浪费多少千克水 ?(2)国庆假期,李叔叔自驾旅游,从家到旅游地共行驶了1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112千米,他家到旅游地有多少千米?(3)电影院共有1000个座位,今天首场电影售出746张电影票,每张价格是15元,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理解卫星轨道的数学模型。
2. 学会计算卫星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掌握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卫星运行中的现象,如卫星的周期、相位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卫星运行的视频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1.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2. 轨道:卫星运行的路径。
3. 周期:卫星绕行星一周所需的时间。
4. 相位: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
卫星轨道的数学模型1. 开普勒定律:描述卫星轨道的形状和大小。
2. 牛顿定律:描述卫星运动的动力和运动规律。
卫星位置和速度的计算1. 利用开普勒定律和牛顿定律,建立卫星运动的数学模型。
2. 根据卫星的初始条件,计算卫星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和速度。
三、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播放卫星运行的视频或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卫星的运动。
2. 提问:你们知道卫星是怎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吗?卫星的运行有什么特点?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如卫星、轨道、周期、相位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卫星为什么会围绕行星运行?卫星的轨道是什么形状?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开普勒定律和牛顿定律,建立卫星运动的数学模型。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卫星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和速度。
3. 引导学生动手计算,加深对卫星运动的理解。
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卫星运动的相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卫星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实践应用(15分钟)1. 提供实际问题,如卫星发射、卫星通信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区分时、分、秒。
2. 学会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及单位2. 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3. 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时间的概念和单位。
2. 提问:什么是卫星?卫星是如何围绕地球运行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卫星,通过网络搜索或查阅资料,了解该卫星的运行速度、距离和运行时间。
2. 各组计算所选卫星的运行时间,并将结果进行汇报。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卫星的运行速度和距离,让学生计算运行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卫星的运行时间,推算出它的运行速度和距离?五、总结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2. 提问:卫星的运行速度和时间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卫星,计算其运行时间,并写出计算过程。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计算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避免死记硬背。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操作”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对“实践操作”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实践操作(10分钟)1. 分组活动(2分钟)- 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每组3-4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和速度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来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速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运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掌握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运行距离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等。
2.准备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每组选取一个卫星运行的数据,利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四年级数学《卫星的运行时间》课时二教学反思(含试卷)

四年级数学《卫星的运行时间》课时二教学反思今天讲的《卫星的运行时间》的课时二,含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注重算法的比较,让学生动手来发现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今天讲授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在教授过程中,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太好,学生都用的以前教师教授的方法,都是很方便地计算方法,超出了教学设计。
因此,由我引出的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
在练习题的反应中,学生对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分三步计算中,有部分后进生还是不太理解,需要加强练习和讲解。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女儿今年(1994年)12岁.妈妈对女儿说:“当你有我这么大岁数时,我已经60岁喽!”问:妈妈12岁时,是哪一年?( )A .1969B .1970C .1972D .19742.冬冬掷一枚硬币,他连续掷了3次都是正面朝上,他第4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 B. C.1 D.3.买鞋的学问:如果鞋子是a 码,也就是b 厘米,它们有这样的关系:a =2b ﹣10.小明要穿40码的鞋子,也就是要穿( )厘米的鞋子.A .35B .30C .25D .404.一个圆的周长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那么这个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A .小于B .大于C .等于D .约等于5.将10克药粉溶解在10千克水中,药与药水重量的比是( )A .1∶101B .1∶1000C .1∶1001D .1∶10106.已知7X = 8Y ,那么下面式子成立的是( )。
A. 7:8 = X :YB. 8:7 = Y :XC. 7:Y=8:X7.15-7=( )A .5B .6C .8D .108.如果a×b=0,那么( )。
A .a 一定等于0B .b 一定等于0C .a ,b 都等于0D .a ,b 至少有一个是09.7个点可以连( )条线段.A .7B .21C .14D .7010.箱子里有3个红球,4个白球和5个蓝球,从中摸出( )个球,才能保证每种颜色的球至少有一个。
卫星运行时间(2)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实行准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揭示课题,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2、出示资料,学生自学。
3、表现课文主题图表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能够计算吗?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旧知铺垫(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用算式计算(3)反馈计算结果(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2、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114×21= (分)(3)估算结果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②学生能够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能够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比2000分多学生2“比2500分少(4)具体计算:教师:你还能够用哪些方法实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实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理解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板书)解决方法1: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1=1142280+114=2394解决方法2: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解决方法3: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实行类推)× 2 1—————————1 1 4……114×12 2 8 ……114×20—————————2 3 9 4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第2课时卫星运行的时间(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卫星运行的时间(第二课时)(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卫星运行的时间。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章节。
我们将从卫星运行的周期、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以及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三个方面来展开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了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的时间,包括卫星运行的周期、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以及卫星运行的线速度。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教学投影片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卫星电视、GPS定位等,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卫星运行的时间。
2. 讲解:我会使用PPT和教学投影片,详细讲解卫星运行的周期、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以及卫星运行的线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互动:在讲解过程中,我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提问并解答他们的问题,以确保他们对卫星运行的时间有深入的理解。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以巩固他们对卫星运行的时间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利用黑板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卫星运行的周期、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以及卫星运行的线速度的公式和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卫星运行的周期、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以及卫星运行的线速度的概念,并给出它们的计算方法。
答案:卫星运行的周期是指卫星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卫星运行的角速度是指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卫星运行的线速度是指卫星绕地球转动的线速度。
它们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根据卫星运行的周期的定义,周期T=24小时。
《卫星运行时间》 (2)ppt课件

答: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钟。
8
表格法
9
你有什么发现?
方法1:
方法3:
114×20=2280 114×1= 114 2280+114=2394
114 × 21
114 22 8 23 9 4
10
114 × 21
114
22 8 23 9 4
11
三位数乘两位数,数位对齐,先用两位 数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 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 与三位数相乘,乘得的结果末尾与十位对 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钟?
114×21= 那么114×21=?我们来估算一下吧! 估算:114×21≈4来自• 怎样可以准确地算出
• 114×21=?
5
方法1: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先算20圈的时间) (再算一圈的时间)
(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1
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卫星的 国家。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这颗人造卫星绕
地球一周需要114分钟。
2
根据这条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个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乘法问题 呢?
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6
方法2:
114×21 =114×7×3 =798×3
=2394
(把21看成“7×3”)
7
114×21= 2394(分钟)
方法3 (用竖式计算)
1 ×
1 22
14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课件

Part 2: 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
轨道高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
了解卫星轨道高度与运行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轨道高度对卫星运行的影响。
地球自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
探究地球自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包括赤道速度和地球自转的关系。
卫星控制技术
研究卫星控制技术,包括卫 星遥测和指令传输。
Part 5: 卫星运行时间的未来发展
卫星运行时间的发展趋势
展望卫星运行时间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新技术和改进的应用。
卫星运行时间的应用前景
探索卫星运行时间的潜在应用前景,包括空间探索、气象预测和交通导航等领域。
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产业发展展望
了解卫星运行时间领域相关产业(如航天工程)的发展展望。
Part 6: 总结
1 卫星运行时间知识总
结
2 卫星运行时间的重要
性和未来展望
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关键 知识点,并强调重要概念。
强调卫星运行时间在现代 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展望 其未来的发展。
3 问题和讨论答疑
给学生提供机会,提出问 题和讨论他们在课程中遇 到的疑惑。
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运 用场景
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应 用场景,包括地球观测、通 信和导航等领域。
Part 4: 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技术
卫星轨道控制技术
探索卫星轨道控制技术,包 括姿态控制、推进系统和卫 星姿态调整。
卫星跟踪技术
了解卫星跟踪技术,包括地 面站的角度测量、卫星信号 接收和数据处理等方面。
地球引力场对轨道影响和卫星运行时间的变化
研究地球的引力场如何影响卫星轨道,并了解不同位置的卫星所需的运行时间。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2》

解决方法(2) 114×20=2280 (分)
(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分) 2280+114=2394(分)
解决方法(3)
114 × 21 114 ……114×1 (个位) 228 ……114×20(十位) 2394
十进制俑一个人的单程车票需要 460元,我们这个旅行团一共是 27人,共要多少元?
460×27= 12420 4 6 0
(元)
×
2 7
3 2 2 0
__
_9 2 0___ 1 2 4 2 0 答:共要12420元。
1.笔算。 225×31+6= 414×72+5= 227×90+7= 303×38+4= 621×81+3= 114×40+9=
二、我能很快算出积。
因数 116 121 513 617 623 因数 31 60 44 53 47
积
一艘轮船能载9568人,现在有12 个旅行团要从青岛到大连,每个旅行团 有256人,问这艘轮船能否一次把人运完?
返回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48×125 32×6+68×6
102×41
57×29-57×9
两个生物小组15 天共制作蝴蝶标 本690个。第一组 每天制作20个, 第二组每天制作 多少个?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2)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30-32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
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课后的试一试,意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
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从而拓展延伸提升。
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
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约5分)师:先看一段录像,边看边听,注意收集信息。
第2课时 卫星运行的时间(第二课时)(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卫星运行的时间(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的时间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通过观察卫星运行轨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卫星运行轨迹图、地球仪、计算器等。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具备网络查询条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内容,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
(2)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2. 探究新知(15分钟)(1)小组合作,观察卫星运行轨迹图,讨论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卫星运行时间与轨道半径、地球自转速度有关。
(3)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T = 2πr/v,其中T表示卫星运行时间,r表示轨道半径,v表示地球自转速度。
(4)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3. 实践应用(10分钟)(1)给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布置作业:查找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了解我国卫星发射情况。
五、课后作业1. 查找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了解我国卫星发射情况。
2.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第2课时卫星运行的时间2. 板书内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T = 2πr/v(2)卫星运行时间与轨道半径、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了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3.1.2卫星运行时间(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轨道和卫星运行的轨道,理解卫星运行轨道是椭圆形。
2.掌握如何确定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3.熟悉运用距离=速度×时间计算物体的距离公式,进一步认识时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卫星运行轨道是椭圆形的概念。
2.如何确定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三、教学方法及内容安排1. 活动设计•活动一:学生运用地球和卫星示意图,模拟卫星绕地球的运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什么是轨道和轨道是什么形状,并理解该轨道为椭圆形。
•活动二:通过幻灯片或录屏教学,利用“时间轮盘”等视觉方式简单介绍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中间要穿插“你知道吗?”,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动三: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运用速度-时间公式计算卫星运行距离并快速画出卫星运行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的重要性。
2. 内容安排•第一节:理论讲解,通过幻灯片或录屏等视觉方式简单介绍轨道和卫星运动的轨道,以及轨道是椭圆形的概念,阐明什么是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向。
•第二节:动手实践,学生利用地球和卫星示意图模拟卫星绕地球的运动,深入探究轨道和椭圆形的关系,并理解轨道图的绘制方法。
•第三节:小组合作,分别出题和解答,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快速计算卫星运行的距离,并快速画出卫星运行轨迹图。
•第四节:总结讲解,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总结轨道、椭圆形、卫星运行的位置和移动方向的概念,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估要求1.学生能在地球和卫星示意图上,准确地模拟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理解卫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规律。
2.学生能利用速度-时间公式计算物体距离,并在卫星运行轨迹图上画出物体在轨道上运动情况。
五、教学资源1.地球和卫星示意图2.速度-时间公式3.视频、幻灯片、录屏等教学辅助工具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练习题;2.思考并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找一组数据计算出猎户座距离地球的距离。
四年级数学《卫星的运行时间》课时二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卫星的运行时间》课时二教学反思今天讲的《卫星的运行时间》的课时二,含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注重算法的比较,让学生动手来发现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今天讲授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在教授过程中,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太好,学生都用的以前教师教授的方法,都是很方便地计算方法,超出了教学设计。
因此,由我引出的第二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
在练习题的反应中,学生对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中,分三步计算中,有部分后进生还是不太理解,需要加强练习和讲解。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周长相等的圆、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最大。
A.正方形B.圆C.长方形2.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形成圆柱的是()A. B. C. D.3.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将得不到()A.平等四边形B.梯形C.正方形4.从对称轴数量的角度考虑,下面()图形与其他图形不是同一类.A.扇形B.等腰梯形C.圆D.半圆5.下面属于方程的是()A.x+5 B.x﹣10=3 C.5+6=11 D.x÷12>206.一根绳子,沿中间对折,再沿对折后的中间对折,这样连续沿中间对折5次,用剪刀在5次对折后的中间将绳子全部剪断,此时细绳被剪()A.35段 B.34段 C.33段 D.32段7.两个数既是合数,又是互质数,而且最小公倍数是120,符合这些条件的两个数是()A.12和10 B.3和40 C.8和15 D.4和308.长方形ABCD的长是8厘米,宽3厘米,将这个长方形(如下图)沿EF对折,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6 B.11 C.16 D.229.“4+913”,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A.>B.<C.=D.-10.在同时同地测得的杆高和影长()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二、填空题11.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数后是5.8,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______,最小是______.12.用3张数字卡片“7”“0”“9”组成不同的三位数,结果出现奇数的可能性_____出现偶数的可能性.如果用卡片“6”代替其中的数字卡片“0”,组成的三位数中出现奇数的可能性_____出现偶数的可能性.13.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能运12次,它一连几天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那么这几天中有____天有雨.14.________的分数,是最简分数15.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_______)比例.16.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米,海拔高度为550米,表示_____;海拔高度为-210米,表示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用竖式计算。(12分)
162×21=64×321=713×15=
308×21=130×24=135×12=
在竖式计算是,要注意数位对齐,别忘了满十向前进一。
板书设计:
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9900)
2. 12的103倍是(),31个200是()。
3.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
4.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的各位相乘,积的末尾与第二个乘数的()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的各位相乘,积的末尾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5.一袋面粉重50千克,一辆卡车可以装142袋,一辆卡车可以装()千克面粉。
教学后记:
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尝试计算,帮助总结出笔算方法,即先从个位起依次用各数位上的数乘另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课时计划
第(8)周第(3)单元第பைடு நூலகம்2)课
课题
卫星运行时间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文海梅李志锋
集体备课组
教学三维目标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题
课时划分
总(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一、填空题。
1.计算16×300时,可以先算(),再在积的末尾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