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的日、地、月三种周期运行的基本情况,掌握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初步懂得如何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拓展数学的应用领域。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卫星运行的周期,并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学习运用简单的算术运算方法,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2 教学难点1.确定三种周期的特征并对比分析。

2.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进行计算。

3. 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热身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例如:春夏秋冬四季、月相变化、花开花落、落叶生长等,并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所蕴含的周期性。

2.以学生所熟悉的场景为例,让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卫星的运动周期。

3.1.2 引入1.介绍卫星的三种运行周期:日、地、月,解释每种周期的特征。

2.让学生观察图表,对照各周期的周期数和时间长短进行对比。

3.2 讲解3.2.1 讲解卫星的三种运行周期1.解释日、地、月三种运行周期的特征、时间长度和周期数。

2.准确使用“天”、“周”、“月”等时间单位,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转换方式。

3.2.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1.讲解如何运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给出一些卫星运行时间的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计算。

3.3 操作1.分发测验卷,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验。

2.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肯定。

3.4 总结1.总结卫星的三种运行周期特征,并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2.总结使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进行计算。

3.5 拓展1.让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卫星的知识。

2.给予学生关于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提示,例如让他们设计并制作一个卫星程序。

4.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太完善,在学习卫星运行时间时,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不够清晰,容易混淆几种时间单位的概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整数乘法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后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乘法以及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讲解演示法: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和方法。
练习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思路,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

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

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

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

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某某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

(多媒体显示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x21=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x20=2200,所以114x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x20=2000,所以114x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4. 实际案例分析:卫星运行时间在通信、导航等方面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卫星运行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等知识点的介绍。

2. 案例材料:关于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分组讨论材料: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在通信、导航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卫星运行的其他相关知识,如卫星轨道、卫星发射等。

2. 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其他案例,如地球观测、天气预报等。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2. 书籍资料: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专业书籍、教材等。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卫星运行时间时,尽量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解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互动体验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互动体验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习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掌握通过表格和图像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2)能够动手实践,运用规则和策略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科学的兴趣和意识。

(2)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运用表格和图像求解卫星运行时间。

(2)练习实际应用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和策略。

2. 认识和分析问题:(1)通过观察广播电视接收器上的卫星信号强度指示器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卫星运行时间的差异。

(2)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求解卫星运行时间。

3. 教学策略:(1)由浅入深,逐步讲解。

(2)举例说明,并用表格和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讲解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分步骤让学生掌握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通过表格和图像进行实例说明。

(3)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交流来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4)归纳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通过晨读、课堂小结等形式。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刚刚学到的知识。

5. 教学手段:(1)教学板书、图片、视频等。

(2)电脑、投影仪等。

6.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过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需要注意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第三部分: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1)掌握通过表格和图像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增强对数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4)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互动体验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运用表格和图像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三、教学重点1.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意义四、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卫星运行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卫星运行时间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资料,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历程。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卫星运行时间》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物理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卫星运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介绍卫星的定义、分类和运行特点。

3.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讲解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卫星运行的轨迹。

4.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公式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化复杂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量和难度,避免过多过难的题目导致学生负担过重。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卫星运行的视频资料2. 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影响的图片3. 物理公式和相关图表4.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5. 投影仪或白板七、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理解地球引力对卫星运行的影响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卫星运行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时刻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时间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

2.相关的时间计算工具。

3.教学卡片或者挂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时间和时刻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进一步巩固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时间的加减法,理解24时计时法,以及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时间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计算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时间计算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时间计算实例,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卫星发射的时间计算,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卫星发射需要计算什么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计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讲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在视觉上对时间计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练习。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卫星运行时间》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实际操作演练。

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卫星运行相关视频资料。

3. 计算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新知:讲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及计算步骤。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拓展延伸: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反思1. 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实践操作环节是否充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程度。

4. 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公式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要注意题目的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

3. 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1)卫星的定义;(2)卫星运行的轨道;(3)卫星运行的周期。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3)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卫星运行相关图片和视频;(2)卫星运行时间计算软件或工具。

2. 教学环境:(1)多媒体教室;(2)网络连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2.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1)介绍卫星的定义;(2)讲解卫星运行的轨道;(3)解释卫星运行的周期。

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2)推导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3)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

4. 实践操作:(1)利用卫星运行时间计算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计算;(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步骤;(2)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6. 作业布置:(1)巩固卫星运行基本概念;(2)练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卫星运行和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卫星运行的章节,介绍了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提供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和实例。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卫星运行和天文学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卫星运行的实例,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示范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4.2 教学手段: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实例和计算方法。

练习题:提供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和解答。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卫星运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问题。

5.2 讲解与示范: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示范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5.3 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学生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卫星运行相关的天文知识,如地球轨道、卫星轨道等。

介绍卫星运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教案题目:《卫星运行时间》教案目标:1.了解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运用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笔等;教学材料:教案、课件、卫星资料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1. 导入新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卫星的基本概念;2. 询问学生以前听说过卫星吗?卫星有什么作用?3.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卫星的运行轨迹和运行方式。

Step2. 学习计算公式(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卫星的轨道图,让学生了解卫星的运行原理;2. 分别讲解卫星的运行周期、运行速度;3. 讲解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公式:运行时间 = 运行周期/2;4.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Step3. 练习和巩固(20分钟)1.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公式;2.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标注单位;3. 检查练习的结果,让学生互相检查并讨论。

Step4. 拓展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卫星的运行时间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2. 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卫星的理解,可以借助PPT或其他方式;3. 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补充。

Step5. 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强调卫星的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卫星的应用,扩大了解卫星的范围。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同时了解了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多角度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知识点。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新授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

(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学生:114×5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本上算一算。

找学生板演(黑板左侧)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三、自主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先算20圈:114×20=2280(分)再算1圈:114×1=114(分)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2、114×21=114×7×3=798×3=2394(分)3、竖式计算114×211142282394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四、优化算法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卫星运行时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航天事业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

3.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卫星的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我国主流的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6.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航天事业资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6.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器材等教学工具,为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提供支持。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实际应用:计算我国卫星运行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航天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① 定义:卫星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② 单位:小时、分钟、秒(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① 公式:运行时间 = 卫星轨道周期× 24小时② 实例讲解:以我国某卫星为例,计算其运行时间。

(3)实际应用① 让学生计算我国其他卫星的运行时间。

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计算其他国家的卫星运行时间,并进行比较。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 搜集我国卫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运行时间及特点。

3. 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这个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多花时间,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第3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第3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卫星运行时间是卫星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它与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地球的质量有关。掌握卫星运行时间对于卫星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计算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时间,以及它如何在通信领域发挥作用。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有效的。大家对于卫星运行时间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开普勒定律和轨道半径与运行时间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内容掌握得还不错。但在讲解难点时,可能还需要更多具体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运用更多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动画、实物模型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卫星运行的规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通过改变轨道半径来观察卫星运行周期的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针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观察卫星模型、分析实际卫星运行轨迹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卫星运行时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卫星可以在太空中长时间稳定地运行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卫星运行时间的奥秘。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索宇宙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有关人造卫星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我们又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呢?”以此引入新课。

2. 新知学习:(1)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模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引力和卫星运动的关系。

(2)介绍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解释卫星运行一周的时间就是它的周期;其次,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卫星的周期。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例如:“如果一颗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那么它运行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卫星的轨道类型及特点。

3. 学习卫星时间控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
1.1 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卫星轨道高度;
(3)卫星质量和尺寸;
(4)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2.1 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高地球轨道。

2.2 各种轨道的特点,如高度、周期、运行速度等。

3.1 卫星时间标准,如卫星钟、地球时间、GPS时间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理论知识,介绍卫星的运行时间、影响因素、轨道类型和时间控制方法等内容。

2. 展示相关实验、案例和数据,加深学生的理解。

3. 提供练习题和实践演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对卫星时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授
3. 练习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巩固理论知识。

4. 实践
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或实际设备操作等方式进行时间控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六、教学资源
1. 互联网上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3. 案例和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
课题
卫星运行时间
数学第七册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前面的知识学生掌握得还是可以的,但在计算过程还有很多造成错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创设情境。

1、课件演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实况。

你看着祖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你有什么感想?
2、揭示课题:谁知道这颗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绕2圈呢?21圈呢?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2、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这题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
3、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114×21大约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1:把114看成110,21看成20,所以得2200;
生2:把114看成100,21还是21,所以得2100;
生3:把114看成120,21看成20,所以得2400;
…………
大家能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估算,但是所得到的得数都不一样,这也是估算的缺点。

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谁有方法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呢?
4、准确计算:
(1)、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114×21
(2)、讨论后,小组间交流,再集体交流。

(3)用竖式计算。

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巡视。

(4)教师选一本正确的竖式本放在投影仪下让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说说自己做的整个过程,其他学生认真听。

教师小结:一般情况,把数位多的放在上面,先用21的个位1
去乘114,得114,再用21的十位2去乘114,得2280,再把两个积相加,就得到了得数。

教师边讲边演示。

提问:十位上的2和4相乘得到的8表示什么?(8个十)
十位上的2和十位的1相乘得到的2表示什么?(2个百)
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1相乘得到的2表示什么?(2个千)在列竖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地方?
5、试一试。

学生马上完成练习题:135×45408×25
请两位学生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做在草稿本上。

让学生对做的过程进行讲解,并对某些地方进行规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第34页的试一试其余题目。

在精确计算之前,应引导学生估计一下三位数乘两位灵敏的积的大致范围,利用练一练中的第2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对于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已经掌握,教师可以把学生将已有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不必作为例题讲解,只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巩固。

2、练一练中第1题到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校对。

3、第四题。

开放题。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在学生解题时,可以分几步呈现: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一些问题。

(2)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卖出多少元,现在降价后只能卖出多少元。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114×20=2280114×21
114×1=114=114×7×3
2280+114=2394=798×3
=2394
114
×21
114……114×1
228……114×20
2294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