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教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张玉红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4秋) (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4秋) (9)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0页、31页。

二、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此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能正确计算。

五、教学难点: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题280÷4= 30÷6= 11×8= 23×2= 72÷8=360÷9= 40×6= 25×4= 13×3= 14×2=15×4= 35×2= 12×422×3=2、估算。

28×3211×713、笔算。

28×3211×71二探索新知观察卫星运行图的情境图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1、提出问题(1)算一算。

(2)反馈计算结果。

2、探索新知(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2)列出算式表示:114×21=(3)估算结果师:你们能估计出“114×21”积的大致范围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你的估算方法。

预设1: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北师大版三上《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北师大版三上《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北师大版三上《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7册北师版教材第33----34页《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人造地球卫星巴,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帮助。

比如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就是靠分析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周围的云图以及大气情况的来的。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酒泉卫星发生中心升空,直到现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仍然在太空中翱翔,日夜不停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2、这颗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板书:1圈114分钟),请你算一算它绕地球2圈需要多长时间呢?10圈呢?二、估算1、板书:如果它“绕地球砖21圈需要多少时间?”呢?谁能列出算式?2、师板书:114×21=请你估算一下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呢?如果你想到了就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要说清楚你估算的方法。

3、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三、计算4、同学们刚才估算的道理说得很清楚,那么我们就来计算一下。

自己想办法,看谁能计算出114×21=的得数是多少!5、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重点说清楚你是如何计算的。

那位同学有困难可以听听别人的方法,如果你觉得好也可以作为自己的方法说一说。

6、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只要学生讲得出理由,都加以肯定。

7、重点讨论竖式计算。

请一位学生边讲解竖式的方法边演板,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算理。

(第一的数是114×1算出来的结果,第二个数是114×20计算出来的。

为什么这个数不是正对着114写呢?)请几位学生再来说一说8、同桌互相说一说如何用竖式来计算114×21,注意说清楚每一步是如何算出来的。

在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示范课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示范课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材分析:本节课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具体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科书中呈现了两种估算方法,旨在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估算;第二个问题是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道理, 主要是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第三个问题是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特别要注意计算所得到的数字要落在哪个数位上,正确进行乘法的竖式计算。

接着试一试环节,在1/ 8掌握一般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个问题,发展竖式计算的经验。

第一个问题是三位数中间有0的时候,竖式计算必须注意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三位数的每个数位上数字都比较小或末尾是0的时候,怎么算更简捷合理。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形成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2/ 83/ 8师:怎样列式呢?师: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

2.算一算。

(1)算一算,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列式:114×21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课件演示。

)4/ 85/ 86/ 87/ 88/ 8。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教材内容共安排了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了解卫星运行的规律,学会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第二课时则是对第一课时内容的巩固和拓展,让学生在掌握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卫星运行的知识了解较少,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从而掌握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掌握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求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难点:理解卫星运行的规律,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卫星运行的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等资料。

2.准备卫星运行的实际例子,以便进行教学。

3.准备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它运行需要多长时间?”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这个概念,掌握时间的换算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卫星运行的时间这个问题,引出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并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体积等度量单位,对数学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计算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计算时间。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道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卫星运行的实际问题,引出时间这个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小时、分钟、秒这些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3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上进一步地学习。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教材设计了“估一估”、“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算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同学们,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读一读智慧老人说的话:它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2、你能估计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设计意图: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在这里,向学生渗透估算方法和技巧】3、卫星在天上飞行,数据必须十分精确,只是估计的结果肯定不行。

现在我们就来一起算一算它绕地球飞行一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找生列式114×212、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根据你以往的学习经验,你一定能算出它的结果,把答案写在学习卡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学习经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唤起以往的学习经验】(2)汇报交流。

方法一拆分法。

数学第七册《卫星运行时间》

数学第七册《卫星运行时间》

葛凤玲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卡纸(1课题,2算式54×312及312×54的竖式,3)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卫星图。

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关于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2.如果我们让卫星绕行三周她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快速的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准确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

114×3=342二、探究新知1.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那时候刚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如果卫星刚好绕行21周,卫星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呢?你能估计一下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那这个估计对不对呢?大家估算出来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吗,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去验算一下,具体的算出来看看准确的答案是多少?114×21=23942.说说你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解决。

A: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方法:问114是怎样得到的?表示什么?先用第二个因数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所得的积得末位和个位对齐,表示114个1;228怎么得到的?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2表示什么)去乘114得228,这个228表示什么呢?为什么228后面不写“0”(按照规定可以省略,因为8已经对在十位上了)。

B:简单介绍凑十法和分解法翻开书边看边说3.看完了卫星我们一起去看看你们是否都掌握了今天的知识,看一下题目试一试:135×45: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里面的进位乘法,同样讲明要满十进一。

54×312:此题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一般将数位多的那个数写在上面,可以通过事先准备的两个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及理由。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介绍的卫星运行时间是一项基础的天文学知识,它对于理解卫星在空间中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卫星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卫星运行周期和运行时间的方法。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学习,能够认识到卫星对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学习兴趣。

3. 学科交叉本节课是数学与天文学的交叉课程,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科交叉学习机会。

三、教学重要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把卫星运行周期和运行时间的概念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并让他们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演示法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运行时间,本节课将使用演示法,通过模拟卫星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3. 讨论法本节课还将采用讨论法,帮助学生克服传统学习教材的被动受教态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人造卫星究竟是什么。

2. 正式学习环节####(1)引入主题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卫星的基本知识和运行方式,让学生对卫星产生初步的认知感。

####(2)呈现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确定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运行时间,并呈现问题:如果一个地球同步卫星要绕地球一周,需要多长时间?####(3)探究卫星运行周期引导学生自行了解什么是卫星运行周期,并探究如何计算。

####(4)探究卫星运行时间引导学生自行了解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通过数学计算帮助学生求解问题。

3. 巩固提高环节####(1)让学生自行解答练习让学生自行完成练习内容,巩固课程学习内容。

####(2)呈现案例将现代卫星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卫星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即三位数两位乘两位数的乘法。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教材创设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重点是让学生讨论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基于以上对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

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

按照自主探究-交流-归纳这样的思路,采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用观察、比较、演示等方法,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发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

并且通过“争当航天小勇士、我是计算小能手、我是航天小博士”这样激励性的语言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和计算习惯。

三、教学过程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我首先课件出示卫星运行图,简单介绍卫星,从发现的信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卫星运行时间》课程目标:1. 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时间单位。

2. 学会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时间单位。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卫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的概念。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二、学习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时间单位(10分钟)1. 教师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包括卫星轨道、卫星周期等。

2.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等。

三、学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卫星轨道周期和卫星运行速度的关系。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练习和巩固(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 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结果,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其他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吗?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时间单位,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

在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时,需要理解卫星轨道周期和卫星运行速度的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此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5.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及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卫星地球的图片,让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卫星的信息,然后给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 分”这一信息。

师:你能知道卫星一天绕地球多少圈吧?引出 21 圈,让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引导进行列式。

(设计意图:提供书上的主题图: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 分,与绕 21 圈”这两个信息,让学生非常明确地提出问题 21 圈要多少时间?并列出算式:114×21。

减少了学生在此时提出与本课无关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

)二、估算让学生估计一下卫星绕地球 21 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对于学生采用的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正确老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进行估算,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培养数感并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和应用。

本节课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天、小时、分钟、秒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速度和路程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时间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卫星运行时间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天、小时、分钟、秒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速度和路程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速度和路程的计算。

2.难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速度和路程的计算。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的速度和路程的计算。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问题和实例,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实践。

3.教学工具:准备计时器、白板等教学工具,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时间这一主题。

《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文字版

《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文字版

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2、列式计算114×21如果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你能一下子口算出得数吗?别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板书副标题)。

懒羊羊和美羊羊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这是它们的答案:114×21=342,114×21=2015。

你有什么看法?生:我通过估一估算的她的结果是不对的。

师:看来,解决问题前先估一估是很重要的。

估算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判断结果是不是合理。

3、估算师:你认为114×21的积在什么范围内?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生1:大约是2000,100×20=2000(师引导:实际结果比2000大还是比2000小?为什么)生2:大约是2100,110×21=2100师:实际结果比2100大还是比2100小?为什么?生3:在 2200以上,110×20=2200 师:你估的更接近准确值了,真棒!积一定超过2200吗?为什么?师引导:实际结果一定在2200以上,可能在多少以下?生4:大约是2400,120×20=2400生5:不会超过2500,114×20=2280,114×1=114,2280+114不会超过2500 生6:不会超过2500,100×21=2100,14×21看成20×20=400,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用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能力。

2100+400=2500,都把数估大了,所以不会超出2500。

师: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4、精确计算,探索算法(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道算式的积,把你的算法记录在作业本上。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是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卫星运行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时间和时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时间和时刻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分钟、小时等,也知道时刻是指具体的时间点。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把时间和时刻混淆,不能准确地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时间。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时,我需要让学生明确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并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时间。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时间和时刻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3.实例讲解:通过讲解卫星运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114×21= (分) 7、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 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多 学生2:比2500少
8、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
解决方法3: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 什么?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这一难点。 算一算,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 们掌握笔算方法。 小组内交流,并汇报运算结果。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课前导入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呈现字幕“我国发射 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3圈、4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 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 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 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北师大四上《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四上《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三上《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30-31页。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3.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教学难点: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先看一段录像,谈感受。

2.发现信息: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3.引出并板书课题:卫星运行时间。

4.引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说出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几圈的时间,是求几个114是多少,就用114乘几。

5.出示: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列式,师板书:114×21师:这是几位数的乘法?下面我们就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来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师:请你先来估一估,绕地球21圈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学生思考)想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评价。

小结:估算就是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计,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两个原则:接近,好算。

2.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①独立计算:114×21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请先想一想怎么算,然后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本子上,开始吧。

②交流算法学生同桌交流,全班共享算法。

师:请大家先坐好,看谁坐的最直。

请××同学来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方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它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学生倾听,互评。

预设:方法一:口算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2000+200+80+100+10+4=2394引导学生说出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什么.方法三:竖式笔算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辅助板书。

36教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张玉红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

36教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张玉红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没有体现;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体现不够;没有让学生感悟到笔算方法的优越性。

)70卫星运行时间作者:张玉红指导教师:郭秀敏电子邮箱:手机:作者单位名称: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

通讯地址:政六街9号邮编:45000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3--34页。

教材分析: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理解运算的意义。

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学生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今天的两、三位数乘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的积累。

学生很容易探究出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提供学生探究、质疑的机会。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让学生了解一些卫星知识,进行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1、两、三位数乘法,乘数中间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情景图。

猜一猜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师:对,这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

当时,很多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

包括万里之外的外国人,它们离我们那么远?怎能接受到我们这里的电视信号呢?其实卫星在这里起到传输信号的作用。

2、课件出示,教师介绍: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就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了。

直到现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仍然在太空中翱翔,日夜不停地为我们服务。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设计意图: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情景图,介绍东方红一号,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卫星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4秋) (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4秋) (9)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白艳艳一、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与算理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具体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估一估,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目的是选择合适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算一算,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主要是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道理。

第三个问题“算一算,说一说,乘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主要是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教学对象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学习困难点,对50名学生分为A类、B类、C类进行了前测,情况如下:调查题目1:28×12(1)估一估,写出估算过程。

正确27人。

(2)竖式计算。

正确46人,出错原因进位。

(3)其他方法。

表格法:36人,其中5人出错。

把12分成10和2,有33人,其中4人出错。

把28分成20和8,有2人。

特殊错误:(1)20×10=200 8×2=16 200+16=216(2)28×10=280 280×2=560调查题目2:用竖式计算123×12。

正确20人,根据前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有92%的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掌握比较好;60%的学生,对于利用表格和口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掌握较好。

40%的学生已经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本节课内容、学生情况及学校实际情况,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组织和优化教学。

二、教学目标。

细化课标、读懂教材、了解学生,是制订学习目标的依据。

其中,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如上,课标具体要求是: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此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情分析:课前借助问卷星了解了学生的学前知识储备、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情况,利用平台功能获得数据,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学生的统计结果,帮助教师调整课堂策略,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是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易于掌握,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较为吃力。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的时间(1)学习目标:1.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 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提高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思考经验,落实核心素养。

3.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年6月11日,航天事业工作者为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神州10号。

她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师: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4秋) (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4秋) (3)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活思维1、口算下列各题。

60×4 12×3 112×260×40 12×30 112×102、用竖式计算。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34×12 25×49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简单讲述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引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是114分。

2、学生根据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时间?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5圈需要多少时间?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3、列式,揭示课题,板题。

师:怎样列式解答?114×21师:列出的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还没正式学过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启发思维,自主探索1、估算。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估算114×21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1:把114看作100,结果约是2100分;生2: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结果约是2200分;生3: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结果约是2400分。

师: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都正确,究竟哪个更接近准确得数呢?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14×21”等于多少吗?先独立思考,再动笔写一写。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算法,要让同学听得明白,小组长记录不同的算法。

3、教师把学生的各种解法写在黑板上,并编上号。

(顺序可变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114×20 = 2280 114×21 114×21114×1 = 114 =114×7×3 =114×3×72280 + 114 =2394 =742×3 = 342×7=2394 = 23944、集体评议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没有体现;学生经历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体现不够;没有让学生感悟到笔算方法的优越性。

)
70卫星运行时间
作者:张玉红指导教师:郭秀敏电子邮箱:手机:
作者单位名称: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

通讯地址:政六街9号邮编:45000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3--34页。

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理解运算的意义。

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今天的两、三位数乘法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的积累。

学生很容易探究出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提供学生探究、质疑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让学生了解一些卫星知识,进行一定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1、两、三位数乘法,乘数中间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情景图。

猜一猜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
师:对,这是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

当时,很多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

包括万里之外的外国人,它们离我们那么远?怎能接受到我们这里的电视信号呢?其实卫星在这里起到传
输信号的作用。

2、课件出示,教师介绍: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就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了。

直到现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仍然在太空中翱翔,日夜不停地为我们服务。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研究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设计意图: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情景图,介绍东方红一号,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卫星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课件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让学生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需要多少时间?等问题。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大家提出了那么多数学问题,老师非常的羡慕你们,我来提个问题吧。

2、教师提出: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齐读题。

指名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提问:“谁能列出算式”板书:114×2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为本节课新知的探究提供了机会。


3、你们能估计出“114×21”积的大致范围吗?
学生估计后,指名说一说。

可能出现:①把114看作100, 21不变,100×21=21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100。

②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③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120×20=24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400。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虽然估算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都是正确的。

那么能不能准确的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4、教师巡视,观察并指导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
①114×20=2280114×1=114 2280+114=2394 (追问1怎么来)
②114×21
= 114×7×3
= 798×3
= 2394 (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进行计算。



1 1 4
× 2 1
1 1 4
2 2 8
2 3 9 4
④21
× 114
——————————
84
21
21
——————————
2394
让学生对比③、④,发现一般把数位多的数写在第一排比较方便
重点交流③的算法:先用第二个乘数(两位数)个位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去乘114,等于2280,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
114+2280=2394。

学生进行复述、质疑。

师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弄清算理:8为什么在十位上?第一步的114是几乘几得来的?第二步的2280是几乘几得来的?板书:
1 1 4
× 2 1
1 1 4 ………114×1表示114个1
2 2 8 …………114×20表示228个10
2 3 9 4
刚才用四种方法计算出了得数。

(板书:得数)
全体一起口答,教师书写。

谁最接近准确数?为什么?
5、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讨论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讨论要求:①采用4人小组方式进行讨论。

②讨论完之后,每组选择一个发言人汇报。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1、数位对齐。

2、从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起,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依次去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

3、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去依次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

4、最后把两次的乘积加起来。

说说乘法竖式还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第一步的末尾要与个位对齐、第二步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


【设计意图:开启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估算、探究、交流、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乐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分层设计,巩固应用。

刚才我们只是了解到了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老师还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卫星的其它知识。

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进入老师设计的闯关练习吧!
第一关:列竖式计算,找到答案方可拿到走进“卫星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135×45= 54×312=
巡视并选择出这样列竖式的:
3 1 2
× 5 4
1 2 4 8
1 5 6 0
1 6 8 4 8
追问:为什么把312写在上面?
师小结:为了方便,列竖式时我们往往把位数多的数放在上面。

第二关:解答了这个问题,就能获取到密码。

出示:如果通往大门的路上放了18个立体花架,一个花架需要201株鲜花,一共需要多少株鲜花?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择这样出错的:
2 0 1
× 1 8
1 6 8
2 1
3 7 8
让学生观察讨论怎么出错了?
3、第三关:你有勇往直前的毅力吗?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408×25= 47×210=
巡视,选择两个同学的不同做法让大家观察:
4 7
× 2 1 0
0 0
4 7
9 4
9 8 7 0
4 7
× 2 1 0
4 7
9 4
9 8 7 0
为什么第二个竖式的7不对着0?
师小结:当乘数末尾有0是,可以像上面一样简便的写,但是最后0不要忘写。

4、课件出示有关卫星的图片、卫星种类的知识,让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把枯燥的计算变成有意义的闯关活动,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巩固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把典型的易错点和方便的写法融入其中,更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学生谈后。

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并且还了解了一些卫星知识。

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技本领,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价值观】
五、作业设计
P34练一练第3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估计①114→100 114×21= 2 3 9 4 (分)
100×21=2100 1 1 4
②114→110 21→20 × 2 1
110×20=2200 1 1 4 ………114×1表示114个1
③114→120 21→20 2 2 8 …………114×20表示228个10
120×20=2400 2 3 9 4
答:绕地球21圈需要2 3 9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