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班级四年级科目数学班级人数45 场所教室教学反思课型《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新授课○复习课○拓展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1、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根据算式,合理进行估算.体会“估算”的思想。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内容陈述性知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算理。

程序性知识:1、经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元认知知识:1、能体会“估算”的思想。

2、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评价方法(○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鉴定法)教学资源印刷材料:图片多媒体资源:投影仪、课件。

模型/实物:实物投影、课件展示。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教学关键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练习教学过程师:口算练习,不是问题吧?生七嘴八舌:没问题;小菜一碟;容易……师:先别夸口,要细心呀!出示:(学生进行口算)280÷4= 30÷6= 11×8= 23×2= 72÷8= 360÷9= 22×3=40×6= 25×4= 13×3= 14×2= 15×4= 35×2= 12×4= 师:刚才这组口算题,同学们不但能正确计算,而且速度很快,下面这两道题呀,要求大家进行估算。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4. 实际案例分析:卫星运行时间在通信、导航等方面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卫星运行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等知识点的介绍。

2. 案例材料:关于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 分组讨论材料: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在通信、导航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卫星运行的其他相关知识,如卫星轨道、卫星发射等。

2. 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其他案例,如地球观测、天气预报等。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2. 书籍资料: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专业书籍、教材等。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卫星运行时间时,尽量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解释,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1)|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1)|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1)|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区分时、分、秒。

2. 学会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区分时、分、秒。

2. 学会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2. 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间的概念,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2. 演示法:通过卫星运行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卫星运行时间。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时间的相关知识,如“我们知道,时间有几种单位?分别是什么?”2. 讲授:讲解时间的概念,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如“速度是距离除以时间,我们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3. 演示:通过卫星运行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卫星运行时间。

如“我们来看这个卫星的运行,它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4. 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如“如果你知道卫星的速度和距离,你能计算出它的运行时间吗?”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今天我们学习了时间的概念,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请计算一下,如果卫星的速度是每小时5600公里,它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时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时间的概念,能够区分时、分、秒,学会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理解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卫星运行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卫星运行时间。

同时,要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演示”环节。

演示环节是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关键,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计算过程。

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1)

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2页。

内容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范畴。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内容先从“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后进行估算,在交流估算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定积的范围;多样化算法的呈现对乘法分配律和位值制都有所渗透,在交流多样化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时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学生对旧知的正迁移将对本节课的学习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1、学生运用旧知迁移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交流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3、学生能在交流估算方法的过程中确定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并通过与笔算结果的对比感受到估算的价值。

4、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同伴讨论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从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课人造地球卫星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40多年,中国也已经成功向太空发射了近百颗人造卫星,这些卫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通信、气象、导航等服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卫星的运行时间。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着地球绕地球转1圈的时间是114分钟。

【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

】你能计算这颗卫星绕地球2圈用了多少时间吗?那5圈呢?10圈呢?请学生回答并计算出结果。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师:那同学们你知道它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吗?【出示: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1、列式。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时间的加减法,理解24时计时法,以及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时间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计算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时间计算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时间计算实例,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卫星发射的时间计算,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卫星发射需要计算什么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计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讲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在视觉上对时间计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练习。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卫星运行时间》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实际操作演练。

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卫星运行相关视频资料。

3. 计算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新知:讲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及计算步骤。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拓展延伸: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反思1. 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实践操作环节是否充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程度。

4. 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公式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要注意题目的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

3. 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教案题目:《卫星运行时间》教案目标:1.了解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习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运用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笔等;教学材料:教案、课件、卫星资料等。

教学内容及过程:Step1. 导入新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卫星的基本概念;2. 询问学生以前听说过卫星吗?卫星有什么作用?3.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卫星的运行轨迹和运行方式。

Step2. 学习计算公式(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卫星的轨道图,让学生了解卫星的运行原理;2. 分别讲解卫星的运行周期、运行速度;3. 讲解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公式:运行时间 = 运行周期/2;4. 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Step3. 练习和巩固(20分钟)1.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公式;2.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标注单位;3. 检查练习的结果,让学生互相检查并讨论。

Step4. 拓展探究(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卫星的运行时间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2. 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卫星的理解,可以借助PPT或其他方式;3. 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补充。

Step5. 总结归纳(5分钟)1. 总结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强调卫星的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卫星的应用,扩大了解卫星的范围。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同时了解了卫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多角度解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掌握知识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的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作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拓展。

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此教学过程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情分析:课前借助问卷星了解了学生的学前知识储备、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情况,利用平台功能获得数据,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学生的统计结果,帮助教师调整课堂策略,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是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易于掌握,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较为吃力。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法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的时间(1)学习目标:1.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 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提高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思考经验,落实核心素养。

3.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年6月11日,航天事业工作者为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神州10号。

她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师: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主题《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境内容,通过说一说自己对情境内容的认识理解,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的办法及理由,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桌合作、集体交流,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概括出一般性的计算方法,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3.学生通过练一练、算一算、说一说,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学习内容】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运算的最后一个内容,本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本课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第二个问题是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道理;第三个问题是掌握乘法竖式计算步骤和方法,能正确进行三位乘两位的乘法竖式计算。

通过本课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下册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当时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学生体验到即使算理相同的算法也有不同的记录形式,如横式笔算、列表计算和竖式计算。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乘法运算的经验,探索和体会如何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与算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形,特别是竖式笔算的计算程序是如何把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转化为三位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最终转化为数位之间的数字乘法。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一说。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卫星的轨道类型及特点。

3. 学习卫星时间控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
1.1 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卫星轨道高度;
(3)卫星质量和尺寸;
(4)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2.1 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高地球轨道。

2.2 各种轨道的特点,如高度、周期、运行速度等。

3.1 卫星时间标准,如卫星钟、地球时间、GPS时间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理论知识,介绍卫星的运行时间、影响因素、轨道类型和时间控制方法等内容。

2. 展示相关实验、案例和数据,加深学生的理解。

3. 提供练习题和实践演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引入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对卫星时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授
3. 练习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巩固理论知识。

4. 实践
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或实际设备操作等方式进行时间控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六、教学资源
1. 互联网上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3. 案例和数据。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实际应用:计算我国卫星运行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航天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① 定义:卫星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② 单位:小时、分钟、秒(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① 公式:运行时间 = 卫星轨道周期× 24小时② 实例讲解:以我国某卫星为例,计算其运行时间。

(3)实际应用① 让学生计算我国其他卫星的运行时间。

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计算其他国家的卫星运行时间,并进行比较。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 搜集我国卫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运行时间及特点。

3. 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这个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多花时间,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卫星运行时间第1课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第1课板书

卫星运行时间第1课板书一、引入- 提问:你知道哪些人造卫星?- 介绍:人造卫星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如通信、气象观测、导航等。

二、新课1. 卫星运行原理- 介绍: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

2. 卫星运行时间计算- 提问:你知道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吗?- 介绍:通过卫星轨道高度、地球质量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卫星的运行时间。

三、练习- 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卫星运行原理和运行时间计算方法。

一、引言——提问:你能列举出一些著名的人造卫星吗?——介绍:人造卫星家族庞大,功能各异,例如通信卫星、气象观测卫星、导航卫星等。

它们在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新课内容1.卫星运行基础知识——讲解: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运行的,深入剖析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平衡原理。

——提问:卫星运行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轨道稳定性?2.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讲解:如何利用卫星轨道高度、地球质量等参数,计算出卫星的运行时间。

——实例演示:以实际卫星参数为例,展示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三、实践操作——动手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供一组卫星轨道参数,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时间计算方法。

——强调: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卫星运行规律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五、课后拓展1.探讨:卫星运行过程中,如何实现轨道的调整和控制?2.了解:我国卫星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情怀。

3.思考:未来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对人造卫星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卫星运行时间展开的。

我们将从教材的第五章第三节开始,主要学习了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给出了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课件和黑板,学具包括练习册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为例,引导学生们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问题。

2. 讲解:我将通过课件和黑板,详细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卫星运行时间1. 基本概念卫星运行时间:卫星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

2. 计算方法卫星运行时间 = 卫星轨道长度 / 卫星速度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颗卫星的轨道长度为24000公里,速度为3000公里/小时,求这颗卫星的运行时间。

2. 一颗卫星的轨道长度为12000公里,速度为2000公里/小时,求这颗卫星的运行时间。

答案:1. 24000公里 / 3000公里/小时 = 8小时2. 12000公里 / 2000公里/小时 = 6小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计算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以便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卫星运行时间 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计算时间间隔。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计算时间间隔。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计算时间间隔。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卫星运行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我们国家的卫星,它在太空中运行,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卫星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它的运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以绕地球飞行几圈。

”三、讲解时间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时间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间是我们用来衡量事物发生顺序和持续过程的单位。

”四、计算时间间隔(10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那么绕地球飞行两圈需要多长时间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绕地球飞行两圈需要180分钟。

”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那么绕地球飞行三圈需要多长时间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绕地球飞行三圈需要270分钟。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时间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时间间隔。

我们还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同学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卫星运行的轨迹,并计算它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多长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3单元第1课时卫星运行时间(1)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轨道、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理解星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能描述卫星的运动轨迹。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2.教具:绘图纸、专用量角器、卫星运行时间计算表。

3.预习材料:课前布置相关练习,鼓励学生在家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内容一、引入1.星空宇宙永恒不变,我们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无数华丽美丽的星星,我们知道这些星星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吗?2.谈论引力和运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的概念,并为今天的话题奠定基础。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卫星的动态视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察体会,为今天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主体第一节:轨道运行的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讨论轨道的概念和特点,用图形化的方式表示。

2.采用绘图纸和专用量角器,让学生自己绘制轨道图,并解释其结构和含义。

3.引导学生讨论卫星存在的意义和应用价值,鼓励他们深入思考卫星的发展历程以及优化方案。

第二节: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1.理解卫星的运行时间概念,明确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速度等要素。

2.通过计算器和卫星运行时间计算表,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卫星运行时间,并建立计算模型。

3.通过实际案例和应用实例的参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总结1.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卫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时间计算方法,能够理解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展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卫星运行时间,更深入探讨卫星运行的运算操作。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阅读有关卫星运行的资料,了解更多卫星运行的有关知识。

3.利用所学知识,自行设计生活中的卫星运行问题,并计算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知识,对于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时间知识,以及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时间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时间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30-32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本课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

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课后的试一试,意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

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问题,从而拓展延伸提升。

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

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积极计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卫星运转时间》教课方案安徽省萧县龙城镇梅村小学姜锋教课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卫星运转时间》教材剖析:本课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从详细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第一播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视频,而后引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指引学生提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就是114×21。

在列出算式后指引学生先估量,再试试解答,最后全班沟通。

在此过程中培育学生联合详细情境预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的能力。

学情剖析: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该节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完整有能力经过议论、沟通来获取新知。

教材中体现的情境固然离学生生活远些,但学生经过媒体、网络和书本认识了很多以后,相同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课目的:1、能联合详细情境预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3、联合问题情境,在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沟通的过程中培育估量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

4、经过创建神五载人飞天,第一颗人造卫星运转等情境,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感情体验。

教课要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能正确计算。

教课难点: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教课过程一、观看录像,激发兴趣1、观看录像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3、师:2003年的10月15号,我相信全部的中国人都会感觉特别的骄傲和骄傲。

回首一下我国的航天史,你们知道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什么时候?叫什么名字吗?此刻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请看:(屏幕出示东方红一号的资料)【设计企图:利用课件演示飞船发射实况,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与开篇之际浸透道德教育的同时,瓜熟蒂落地引入课题,自然贴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32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上图中图片,就在本周一10月17日,航天事业工作者为伟大祖国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神州十一号。

她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师: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请看这样一段资料: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 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

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2圈需要多长时间呢?你会列算式吗?
师:绕地球5圈呢?10圈?20圈呢?(学生口述算式)
师: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求几个114是多少),有你能算出来的吗?
(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整十数可以算出来,当做是课前的口算练习。

)接下来有一个更难的问题,你们敢于接收挑战吗?
出示问题
这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分呢?谁会列算式?(板书算式)
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21个114是多少)
2、整理估算方法
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大约是多少吗?你怎样理解“估一估”一词?(求近似数)同桌简单交流并汇报
小结:估算就是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整十整百数进行估计,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两个原则:接近好算
3、探究计算方法,充分理解算理
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
(1)独立思考计算
(2)小组交流讨论
(3)展示分享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
①、先算20圈:114×20=2280(分)②、114×21
再算1圈:114×1=114(分) =114×7×3
加一起:2280+114=2394(分) =798×3
=2394(分)
③,竖式计算
生3: 1 1 4
× 2 1
———————
1 1 4
2 2 8
———————
2 3 9 4
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
④师出示表格法,学生看懂即可
4、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板书竖式)
首先,在书写的时候和以前学习的一样,数位对齐。

先算1×114=114,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1圈所用的时间)
然后2再与114相乘,实际上算的是什么?(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这里的“2”表示“2”个十,“2”乘“114”得到“288”个十,所以末尾的“8”写在十位上,表示卫星绕地球20圈所用的时间是2280分钟
最后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卫星绕地球21圈所用的时间。

5、对比提升
精确计算出114×21=2394,再看看我们的估算,接近吗?
三、随堂练习
1、挑战第一关:动手练习
135×45 54×312
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两名学生板演)
思考讨论: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呢?
2、第二关:判断对错
3、第三关: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 2394
1 1 4
× 2 1
———————
1 1 4 ………114×1
2 2 8 …………114×20
———————
2 3 9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